中国女性犯罪的防治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孙红莉)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
在中国,女性犯罪率也在逐步上升,犯罪类型主要为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最为突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女性对社会各类事务的参与,也同时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
例如,外地或农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大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提高,而且犯罪类型也在向男性化发展,具有了攻击性和城市性,出现了抢劫、杀人、放火、诈骗、毒品、拐卖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龄在逐渐偏低。
此绝非偶然,女性犯罪记录数据正在不断增加。
有关女青年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的变化值得国际一致做细致地科学研究。
因此,对于现代女性犯罪,我们要进行细致地、充分地、更进一步地剖析。
一、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一)隐蔽性、欺骗性女性犯罪人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另外女性利用出卖色相等方法去实施犯罪,于是很多受害人得出一条经验“女人越漂亮就越会骗人”。
(二)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
另外女性犯罪者大都养成了好吃懒做、追求享受的恶习,在她们的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必然会利用其男性“靠山”为其“奋斗”,因而女性犯罪人正是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满足自我,并非自己亲自动手,然而这正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依附心理。
由此可见,女性犯罪具有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多见于共同犯罪和团伙犯罪中。
(三)情感性、暴力报复性当一个情感很丰富的女性,在自己为了感情付出很大牺牲后,而对方却无动于衷,毫不在乎,有时不但得不到尊重和肯定,反而遭到拒绝和抛弃,甚至遭到辱骂和毒打,在这一种挫折的打击下,某些女性往往产生了委屈、嫉妒、愤怒和仇恨的心理,进而表现出盲目冲动,产生残酷的报复行为,多带有暴力性。
(四)犯罪年龄低龄化目前女性犯罪正在进一步向男性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率的年年提高,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地下降。
浅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在任何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现今女性的犯罪率节节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女性犯罪有其特殊原因,我们应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有效可行的防治对策,以遏制其发展。
关键词:女性犯罪;原因;防治对策自古以来,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中的一大顽疾。
女性,历来被视为弱势群体。
但近年女性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并在性质上从非暴力犯罪为主渐渐出现如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
为何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会毅然走上犯罪道路?研究并解决该问题有助于探索女性犯罪的预防措施,这对国家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女性犯罪的原因(一)内在原因 1. 生理因素一方面,女性基于自身的生理结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度与同龄男性相比较快,这使得女性较早地社会产生一定的认知。
在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失衡下,往往部分女性偏离合法途径,走上犯罪道路。
另一方面,研究认为女性在月经期间因内分泌的平衡受到破坏,往往产生不快、冲动、感情易受刺激、易怒、神经质、不安等等情绪上的不协调问题,因而可能易于犯罪。
2. 心理因素从性格来看,女性天生具有忍耐和被动的特点,遇事不易发怒,遭到不公平对待宁愿息事宁人,而不愿奋起反抗。
但是忍耐总有限度,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
况且女性的思维细腻,对周遭事物敏感,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经过长此以往的容忍与挣扎,女性采取的发泄方式往往更容易走向极端,触犯法律。
从女性犯罪者的文化程度来看,普遍比男性犯罪者低,大多是文盲,半文盲,缺乏法律意识,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她们往往被束缚在家庭,眼界狭隘,长期的封闭生活状况和曲折的情感经历容易使她们人格扭曲,继而导致犯罪。
(二)外在原因1. 社会环境影响首先,在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屈居男性之下长达数千年之久。
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也未完全摒弃。
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涌入,女性群体逐渐知悉自己所应有的权利,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关键词】女性犯罪;特点;预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妇女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大部分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失去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现今女性的犯罪率节节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应对此加以重视研究,并遏制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即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类型。
这是一类根据犯罪主体性别的不同,及女性罪犯的心理、生理的特殊性,而独立于男性犯罪的犯罪类型。
刑法对于女性犯罪并未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相关规定,但是犯罪学把它单独归为一类犯罪进行研究,可见女性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犯罪特点。
女性犯罪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
犯罪嫌疑人多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约占犯罪女性的90%。
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不强,容易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走向犯罪。
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定局限性,导致这些人性格偏激、狭隘,易感情用事,遇事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常因家庭、感情等琐事处置不当,而采取过激行为,诱发犯罪。
2、因情感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
区别于男性,女性是一个偏于感性化的群体,感情生活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同时,她们意志偏于薄弱,极易情绪化,因而当她们的感情遭遇挫折时,她们便容易滋生出嫉恨报复等等心理,而当这种心理主导其意志时,她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偏激的行为来表达其意志。
这些偏激的行为如杀人、故意伤害、诽谤、盗窃、吸毒等往往便是犯罪行为。
还有一些女性情感错位, 为了满足其情人恋人的物质需求, 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手段如卖淫、盗窃等来获取金钱方面的利益。
因此大部分的女性犯罪行为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3、具有加害人和受害者二重性。
第1篇一、引言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需要保护的群体,而犯罪则与男性形象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犯罪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分析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女性犯罪案件涉及的犯罪类型广泛,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等。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更倾向于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的犯罪。
2. 犯罪动机复杂女性犯罪的动机相对复杂,既有为了生存而犯罪,也有为了报复、情感等原因而犯罪。
此外,一些女性犯罪还与心理问题、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
3. 犯罪手段隐蔽女性在犯罪过程中往往采用隐蔽手段,如假装求助、利用人际关系等,使得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
4. 犯罪后果严重女性犯罪往往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如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破坏家庭和谐等。
三、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导致一些女性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就业压力: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一些女性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
(3)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
2. 个人因素(1)心理问题:一些女性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导致她们在情绪失控时产生犯罪行为。
(2)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女性对法律的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道德观念缺失:一些女性道德观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陷入犯罪泥潭。
四、女性犯罪案件的法律制度探讨1. 完善立法(1)针对女性犯罪特点,制定专门的女性犯罪法,明确女性犯罪的法律责任。
(2)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女性犯罪的法律门槛,使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制止。
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第一篇: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对近年来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对策分析作者:襄城县人民法院海淑娟王洪亮发布时间:2011-09-23 11:38:5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
以襄城县法院一审刑事案件统计为例,2009年女性犯罪的全年收案数为21件,2010 年为30件,上升42.8%,2011年猛增至49件,又上升了63%。
由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且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所以对女性犯罪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者的年龄趋向低龄化从襄城县法院统计资料可以看出:2009年女性犯罪高峰期为31--40岁,犯罪人数为33人,占犯罪总人数的33.6%,其次是26岁--30岁,犯罪人数为29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9.5%;而2010年,女性犯罪高峰期虽未改变,但是18—25岁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上升至第二篇: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刘青 2002 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 16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01 人的 7.9%。
2003 年起诉的女性犯罪 31 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 人的 12.8%。
比 2002 年增加 15 人,增长 48%。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之势。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1、被动性犯罪。
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属于弱势团体,女性犯罪有相当比例属于“逼近犯罪”、“情面犯罪”,而积极主动实施犯罪的比例相对较小,女性犯罪案件中,80%属于被动性犯罪,是由于受到伤害、欺骗、盲从而犯罪。
女性个人防范犯罪指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独立生活的数量逐渐增加。
然而,女性个人安全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确保女性的安全和获得更好的保护,女性个人防范犯罪指南成为了必要的工具。
本文将对几个关键的标题进行展开,详细分析说明如何防范犯罪。
1. 了解常见犯罪模式及其预防措施对于女性来说,了解常见犯罪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盗窃、抢劫、性侵犯等都是女性经常遇到的犯罪行为。
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女性提前预防和避免。
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女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保持警惕、锁好住所的门窗、避免独自外出等,来降低自身遭受犯罪的风险。
2. 学会自卫技巧,增加个人安全感掌握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自卫技巧对女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基本的自卫术,例如掌握一些防身动作和技巧,女性可以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
此外,学习如何使用个人防身器具,如喷雾剂、警报器等,也能增加个人安全感。
3. 注意保持合理的社交安全距离社交安全距离指的是与陌生人保持适当距离,以避免陷入陌生人的攀谈、骚扰或其他潜在危险的情况中。
女性应保持警惕,避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和行踪。
在公共场所或陌生环境中,女性应该坚持保持安全距离,尽量避免招惹陌生人的注意。
4.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安全措施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安全措施来增加自身的保护。
例如,女性应该随身携带必要的紧急联系电话,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此外,女性在家中或外出时要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有序,以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5. 寻求相关机构的帮助和支持女性面临犯罪威胁时,寻求相关机构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国家和社区都设有应对犯罪的机构和妇女保护组织,可以为女性提供安全咨询、紧急救援和法律援助等服务。
在遇到犯罪事件后,女性应该及时报警并向这些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
总而言之,女性个人防范犯罪指南是确保女性安全的关键工具。
通过了解常见犯罪模式,学会自卫技巧,保持合理的社交安全距离,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措施,并寻求相关机构的帮助和支持,女性可以有效地防范犯罪,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浅析我国当前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及预防对策作者:王珵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4期摘要:一直以来女性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比重都很低,但近30年多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的社会活动参与度逐渐提高,与之相伴的是女性犯罪呈现出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成为新的社会威胁。
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简述了女性犯罪的概念;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女性犯罪;社会原因;预防对策女性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焦点问题,其上升趋势不仅表现在速度上,在规模上和类型上也有着明显的体现。
如何有效预防、控制、治理这一社会焦点问题,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女性犯罪既要引导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又要达到有效的刑罚目的。
一、女性犯罪概念女性犯罪是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出的犯罪类型,区别于男性犯罪。
研究前需要明确,犯罪学中的女性犯罪不仅包括刑法中定罪处罚的犯罪行为,还包括行政违法和其它越轨行为,[1]如性交易、吸毒等。
女性犯罪的概念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即是犯罪主体为女性的而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从定义中,不难看出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犯罪的本质,即女性犯罪主体的特殊性。
二、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女性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女性区别于男性的生理方面与身体方面的特征,比如女性在青春期发育早,以及月经周期的变化。
社会原因对女性犯罪行为的影响是后天产生的。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承担的社会任务也不同,社会进程的不断变化使得这些男女之间的差异产生激烈的对抗,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更易受到冲击。
因此社会原因更加广泛的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
1.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面临不曾见过的危机。
在计划经济时期,女性与男性工作与学习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但在当下不得不面临更为严酷的考验。
这样,女性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挑战之后:大量女工下岗失业;女性在各级行政部门的比例急剧减少;婚外恋增加,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加,离婚女性生活水平下降;女性被拐卖人数增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廖明振姓名:杨蓉内容提要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
这类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
刑法并未对这种犯罪类型作出单独规定,但犯罪学却把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犯罪类型予以研究。
女性不仅是家庭的纽带,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对社会的影响是长期、深远和巨大的。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上升态势,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司法界人士的关注,通过对这些刑事案件中所涉及的女性犯罪的调查,对现代女性犯罪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并通过对此类犯罪专门研究,寻找到产生此类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预防对策,以便有效地遏止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女性犯罪特性成因预防对策Contents abstractFemale crime, is crime corpus is female of crime.This crime take the sex characteristic of crime corpus as standard but divide the line come out of a kind of crime type.Penal code not to this kind of crime type make provision alone, but criminological female crime conduct and actions an independence of the crime type give research.Female not only is family of the Niu take, still society of importance constitute part, female to society of influence is long-term, profound with huge of.In recent years, female crime present ascension situation, have already become urgent of society problem, have already cause society the public especially judicial circle personage of concern, pass to these criminal cases involve of female crime of investigate, to modern female crime have certain of understanding and bine pass to this kind crime specialized research, look for reason that produce this kind's crime, have already aimed at sex ground establishment prevention counterplan thus, in order to availably stop decrease this kind crime of occurrence.Keyword:Female Crime Characteristic Become because of Prevention Counterplan;目录一、目前女性犯罪的十大特点 (1)二、目前女性犯罪的成因 (2)三、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3)(一)重视实用技能培训 (3)(二)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3)(三)及时调解家庭纠纷 (3)(四)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 (3)参考文献 (4)论当前女性犯罪的特性、成因及预防对策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
女性犯罪的预防建议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女性正逐步由锅前灶后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政治、经济的建设者、领导者和分配者。
这是令人高兴的一方面,而令人担忧的是女性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与社会,尤其是司法机关不得不重视的现实。
研究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发展态势与成因,从而积极的预防女性犯罪,护好这枝花,是检察机关的应当责任。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1、犯罪数量递增。
资料显示,近年来,女性犯罪案件数量逐年递增,虽然女性犯罪的比率仍低于男性,但增长的数量也是惊人。
2、犯罪类型多元化。
女性参与犯罪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侵财类犯罪扩展至涉淫、涉毒犯罪,以及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也时有发生。
具有明显的财利性和情色性,犯罪类型相比于男性犯罪更具有相对的简单性和稳定性。
3、犯罪手段多样化。
从目前来看,女性犯罪以色情作为犯罪手段的较多,较少直接采用暴力为攻击手段。
近年来,女性卖淫活动从沿海向内地、城市向农村扩展,卖淫女性急剧增加。
卖淫活动还直接诱发了盗窃、诈骗、伤害、凶杀等犯罪,不少女性罪犯由过去单一型犯罪发展到兼犯多种罪的复合型犯罪。
4、犯罪人群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女性犯罪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多,这部分人群也多实施卖淫、盗窃、诈骗、贩卖毒品等犯罪;此外,也有部分高学历者,这部分人群大多集中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非法经营等手段智能性要求较高的犯罪。
5、犯罪人群低龄化。
女性犯罪人群年龄大多集中在中青年,30岁以内的女性大多涉及情、色类犯罪。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未成年少女犯罪数量正在悄然增加,并以侵财类案件居多。
6、犯罪心理情绪化。
女性有两个特殊的生理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在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易烦躁、易犹豫、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专家表明,当女性处于特有的生理周期时,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层控制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容易诱发犯罪。
7、由被侵害对象向加害方的角色转变。
女性犯罪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女性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虽然女性犯罪的数量相较于男性犯罪较少,但女性犯罪的性质和动机却与男性犯罪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应对女性犯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一些女性犯罪措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提供儿童抚养和职业培训计划女性在犯罪中的比例较低,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她们的家庭责任,尤其是儿童抚养。
为了帮助那些巨大的压力下的女性,政府应提供合适的儿童抚养计划,以便她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上。
此外,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女性,政府还应提供职业培训计划,帮助她们获得就业机会,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加强性别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许多女性犯罪的原因之一是心理问题或疾病。
因此,为了预防女性犯罪的发生,应加强性别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
性别教育可以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强调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心理辅导服务可以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问题的女性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治疗,从而减少犯罪的可能性。
提供适应女性需求的监狱措施当女性犯罪分子被判刑入狱后,他们面临的困境与男性不同。
为了满足女性的特殊需求,监狱系统应该提供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提供适合女性的医疗护理、卫生设施和生理用品等。
此外,还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教育机会,帮助女性犯罪分子重建自己的生活,并培养他们的技能和能力,以便重新融入社会。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女性犯罪分子在融入社会时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障碍。
为了帮助她们顺利回归社会,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非常重要。
这个网络可以包括相关的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
他们可以提供住房支持、职业培训、工作机会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这种社会支持,女性犯罪分子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提供法律援助和教育机会许多女性犯罪分子由于经济原因无法获得合适的法律援助,这使得她们难以获得公正的司法处理。
为了保护她们的权益,政府应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援助,帮助她们解决法律问题。
此外,为了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教育机会也非常重要。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女性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无论男女,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文将从女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出发,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我国女人犯罪的法律适用及处理。
二、女人犯罪法律规定概述1. 犯罪主体我国法律规定,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女人作为犯罪主体,与男人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女性犯罪主体主要包括成年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
2. 犯罪行为女人犯罪行为与男人犯罪行为相同,包括但不限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强奸、诈骗等。
3. 犯罪处罚女人犯罪处罚与男人犯罪处罚相同,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依法给予相应的刑罚。
4. 女性特殊保护我国法律规定,对妇女、儿童实施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同时,对女性犯罪人,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应给予特殊关怀和保护。
三、女人犯罪案例分析1. 案例一:故意杀人案某女,因与丈夫发生争吵,一时冲动将丈夫杀害。
法院审理后,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分析:此案中,女性犯罪主体因家庭矛盾而实施犯罪,法院依法对其从重处罚。
此案体现了我国法律规定对女性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
2. 案例二:抢劫案某女,因生活困难,与同伙预谋抢劫一家便利店。
作案过程中,其持刀威胁店员,抢走现金。
法院审理后,认定其构成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分析:此案中,女性犯罪主体因生活所迫而实施犯罪,但仍然构成抢劫罪。
法院依法对其从重处罚,体现了我国法律规定对女性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
3. 案例三:强奸案某女,因失恋,对前男友怀恨在心。
一日,趁前男友醉酒之际,将其强奸。
法院审理后,认定其构成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分析:此案中,女性犯罪主体因个人情感问题而实施犯罪,但仍然构成强奸罪。
法院依法对其从重处罚,体现了我国法律规定对女性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
四、结论女人犯罪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法律规定,无论男女,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结合区法院审结的女性犯罪为视角,试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一、女性犯罪的基本情况一是犯罪的种类相对集中。
经统计,201X年至201X年期间,XX法院共审结32件女性犯罪案件,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在诈骗、贩卖毒品、贪污、盗窃、抢劫、非法拘禁等几类犯罪。
三年来,该院判处的犯诈骗罪的女性人数为10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28%;犯贪污罪、贩卖毒品罪的各4人,各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11%;犯盗窃罪、抢劫罪的各3人,各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8.3%,犯非法拘禁罪的两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5.5%。
二是犯罪女性多数系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上述36名女性犯罪人中,文盲2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5.5%;小学文化程度12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33%;初中文化程度16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44%。
比较典型的是在诈骗案件中,10名犯罪人全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三是犯罪人的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在上述的36名女性犯罪人中,仅2名的年龄超过60岁,其余均为6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女性犯罪总人数的94%。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一是财产型犯罪比较严重。
女性本该是重感情的人,但是从这些女性犯罪情况来看,他们却因为生活的压力及就业难等原因,90%以上女性犯罪都与钱财有着直接的关系,钱财既是犯罪的标的物,也是诱发犯罪的催化剂。
在女性犯罪中,可以说其犯罪目的或起因一般都与钱财有关,许多外来女性几乎甚至全部都是为财而犯罪,为钱财可以不顾一切。
二是共同犯罪案件较多。
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及体力等因素所限制,为了在精神上互相依赖、帮助,减少恐惧心理,往往倾向于结伙作案、共同犯罪。
而女性暴力犯罪如抢劫的案件虽少,但女性一旦涉及,则必有男性同案犯,而且多为恶性的暴力犯罪。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女性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比例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
本文从社会、家庭、自身这三个方面探讨女性犯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手段、采取各种防治对策以期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女性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女性犯罪;犯罪原因;预防对策自从1899年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开始对女性罪犯进行人类学的分析以来,女性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女性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急剧上升,并呈现出不同于男性犯罪的显著特点及原因,女性犯罪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和微观的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原因。
多种主、客观原因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社会原因犯罪社会原因是社会中那些决定、促使、引起犯罪产生的社会因素的总和,是指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引起犯罪的各种具体社会现象。
从社会因素对女性犯罪的影响上看,其作用更加具有决定性和根源性。
1.社会转型的影响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运动的蓬勃开展和不断深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逐步从传统家庭主妇的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积极参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更新传统女性观念和塑造现代女性的同时,也带给她们新的不适。
只有完成转换传统角色的成功转换,女性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成功。
然而,在这种社会角色的转换中,社会角色中不可避免的冲突或失调成为了女性犯罪的社会根源。
2.社会腐朽文化的侵蚀首先,本土文化,即封建传统文化长期中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对女性犯罪的影响。
虽然封建专制制度在我国早已被废除,但封建残余思想仍随处可见。
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虽然在立法层面上得以实现,但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平等。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对策女性往往代表着温婉与贤淑,是慈祥、善良的象征。
随着妇女政治、社会、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广大女性逐渐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贪图虚荣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女性失去了正确把握自己的能力,铤而走险,身陷犯罪的泥潭不能自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笔者在此结合所在检察院自2008年以来办理的女性犯罪案件情况,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1、犯罪人数及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
近三年,我院公诉部门共受理涉嫌各类犯罪人数为950人,其中妇女涉嫌犯罪的为71人,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7.58%,且每年均呈上升态势(见下表)。
2、以中青年农民及无业人员为主。
三年中,被移送审查起诉的71人中,农民30人、无业人员21人,两者占了涉嫌犯罪总人数的71.83%。
30至45岁49人,占涉嫌犯罪总人数的69.04%。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71人中,初中文化的有26人,小学文化的有25人,文盲有3人,占涉嫌犯罪总人数的76.04%。
4、涉及到财产型犯罪比例大、犯罪类型较集中。
涉及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组织、容留、强迫卖淫,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诈骗、贩卖毒品,非法拘禁,故意伤害,贪污、受贿、行贿,窝藏赃物,重婚,交通肇事等案件。
但以盗窃,组织、介绍、容留、强迫卖淫,非法经营等涉财性犯罪为主,涉嫌这几种犯罪的有44人,占涉嫌犯罪总人数的61.97%。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文化素质低下,不计手段泄私愤。
由于受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封建残余思想在一些农村影响还比较严重,广大农村妇女往往不能接受比较完整的教育,许多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导致妇女的法制观念淡薄,不自觉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相当多的妇女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反而采取“以毒攻毒”、“以牙还牙”的手段。
试析当前未成年女性犯罪特征、原因及防范对策试析当前未成年女性犯罪特征、原因及防范对策论文摘要未成年女性虽然在犯罪主体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但是近年来确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呈现新的犯罪特点,凸显了我国目前在未成年女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文选取广州市某区2009年至2011年未成年女性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并试提出应对建议。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女性犯罪犯罪主体近年来,未成年女性犯罪日益增多,犯罪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如笔者对广州市某区检察院2009年至2011年未成年女性犯罪案件进行调查,该院在这三年期间内共办理了青少年犯罪案件403件719人,其中未成年女性犯罪37件52人,分别占青少年犯罪案件9.2%和7.1%。
其中2009年5件19人,2010年10件19人,2011年12件13人,犯罪案件数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女性犯罪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凸显了未成年女性保护存在的不足,值得关注。
一、未成年女性犯罪的特征与普通成年人犯罪以及男性犯罪相比,未成年女性因为其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等原因,其犯罪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主体呈现“三低”犯罪主体呈现年龄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率低等“三低”现象。
据统计,在所涉案的52个犯罪嫌疑人中,就有10个未满16周岁,且全部为初中以下学历,只有1个在校学生,其他均已失学,且有32个不仅失学而且无业,占总人数61.5%。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手段成人化以往未成年女性较少涉足的故意杀人、聚众斗殴、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强迫卖淫等暴力型涉黄涉毒型犯罪正在上升。
且大多数案件都经过精心预谋,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接近成人犯罪,暴力型犯罪增多。
如徐XX聚众斗殴一案中,未成年人徐XX就召集20多个未成年女性“摆场”持刀斗殴至一人死亡。
(三)犯罪呈团伙性且女性多为从犯多数属于团伙性作案且多为男女混合型。
在该院办理的未成年女性犯罪中,51人中有30人为共犯,占犯罪总数的58.8%。
女性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比过去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相应地,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犯罪数量增加,而且涉及的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行为后果具有日益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本文从女性犯罪的数量、犯罪结构分析入手详尽概括了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更从社会、家庭、女性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据此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财产犯罪;犯罪现状;犯罪多样化;犯罪所谓女性犯罪,是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旧制度逐渐被取缔,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了建设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
在我们看到女性在建设社会所起进步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女性犯罪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女性犯罪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犯罪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而且犯罪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
这就需要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对策,以此来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一)女性犯罪的数量变化建国以来女性犯罪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犯罪数量上。
在所有刑事犯罪中,新中国成立后,50 - 70年代,女性犯罪一直占罪犯总数的2%左右;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女性犯罪显著增加,在犯罪总数增加的同时,女性罪犯所占比例由70年代以前的2%上升到80年代的3%、90年代的5%左右,现在则高达10 - 20 %。
2002年以后,全国女犯收押数上升一倍多。
可见,女性犯罪成上升趋势,而且增长迅速。
(二)女性犯罪类型结构特点1、女性犯罪以财产犯罪为首位目前,财产犯罪在我国女性犯罪中居首位。
女性犯罪人为了满足其享乐欲望以及对物质生活的畸形需要,抛弃了法律伦理道德观念,利用各种非法的、不道德的手段获取财物。
浅析中国女性犯罪的防治对策
摘要:女性,一个美好的称谓,使人联想起美丽、善良、平和、多情……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善良和温顺本该是女性的代名词,但女性犯罪案件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女性犯罪现象日增、犯罪手段类型趋广、社会危害程度渐强,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社会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就女性犯罪的防治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女性犯罪教育机制保障措施对策
一、一般对策
(一)健全和改革教育机制
1.要提高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提高其社会的承受力。
很多女性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天生就是受保护的,女性大都不敢站出来找寻生命中应有的平等和公正,不但甘于自己的权利被剥夺,还主动放弃很多权利,又由于女性固有的依附心理强的特点,对待事物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真假,办事总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依赖性过于强。
有时出现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一切包括金钱和肉体,这充分体现出女性犯罪的根源是不自尊、不自爱、不自立和不自强,所以在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是工作进一步得以进展的前提。
2.通过教育使女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
观。
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极容易导致人犯罪,而女性认识水平不高,因而在这些方面的免疫力也不高,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失足堕落。
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都是从小建立的,因此我们必须将主要的教育工作放在青少年女性的教育上。
(1)要建议学校在教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上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
(2)多方面观察学校的不良文化和习气,一旦发现应立即给予纠正,防患未然。
(3)关注青少年女学生的在校言行举止,青少年女性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便会违反校规,进而触犯法律,最终堕落而不能自拔。
(4)建议学校多举办法治讲座,尤其是针对初中,加强学生的法律基本知识,除此之外,增加一点心理咨询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完善家庭功能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妥善处理好家庭的内部矛盾。
首先,搞好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对稳定和睦的婚姻关系是社会和家庭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婚姻家庭矛盾不幸终究会带来社会的不幸和不安。
其次,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好子女的模范榜样,教育子女要选择有益子女身心健康的方法,无论在思想道德上还是行为
作风上都要处处以身作则,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家庭环境,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效果。
(三)社会管理措施及社会福利保障措施的完善
1.建议政府要大力配合做好女性“维权工作”,尊重妇女,制止轻视、歧视女性的现象发生,要赋予女性应有的权利,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2.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多搞娱乐活动,鼓励女性多参加,使女性对团体活动产生兴趣,使其感悟到社会的美好,主动地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社会不良文化产生厌恶感。
3.做好女性就业安置工作,尤其是待业在家未安排的青年女性和下岗的中年女性。
4.建议开展女性问题的讨论会,让女性拥有发言权,提出问题和建议,另外定期搞一次社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防治。
二、特殊对策
所谓特殊对策,指的是针对女性犯人的防治对策,即加强对女性犯罪人的矫治工作,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
(一)对女性犯罪人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其感到悔悟。
很多女性由于社会经验不丰富,法治观念淡薄而触犯法律。
首先,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犯罪人进行思想意识和观念上的改造,普及法律知识,以法律来规范犯罪人的行为;其次,
感情丰富一向是女性的特点,在对女性犯罪人的矫治上,我们不妨动之以情,以情感来感化女性犯罪人,使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缩短其与社会的距离,感情意志的控制力由弱转变为强,自卑依附心理得以消除,自信自立的健康心理得以发展,最终使其反社会心理、得过且过和甘于落后的心理、享乐拜金主义心理以及其他犯罪心理得以良性转化,从而提高了犯罪再进行的免疫力。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做好帮教工作和再就业的安置工作。
犯罪预防是一个系统,需要从系统中各个方面来着手,那么矫治已犯罪的女性,我们就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
1.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犯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犯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错误,既然犯了错误,我们就要学习,就要纠正,当然在学习纠正的过程中又离不开交流,因而犯罪分子在学习交流时,我们就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有助于犯罪分子的改造。
2.做好帮教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人及时悔悟,以免更严重的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且还可以达到长期帮教,长期预防的效果,这样既增强了犯罪分子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犯罪分子的思想觉悟,而且还减轻了公安司法机关的负担。
3.对于刑满释放的犯罪分子要做好再就业的安置工作,不能因为曾经犯罪而失去继续生活的权利,为其安置工作,使其安居乐业,重新做人,从而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
(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
1.要加强犯罪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严惩犯罪分子,尤其是再犯罪和多犯罪的人,更要严厉、从重地打击,对于女性犯罪人也绝对不能手软,因而提高法律的威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2.治标的同时我们也要治本,一味的打击也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暂时压制住犯罪的发生,从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预防上,预防就是最好的打击。
笔者认为,面对目前严重的女性犯罪问题,我们既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塑造理想女性,以图减少犯罪;更不能因为转型时期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社会整合力的下降,导致女性犯罪率提高而企图回到改革前的老路上去,这些都不切合实际。
只有正视女性犯罪率不断提高的现象,从而加以控制和治理才是理智的选择。
女性犯罪必将随着政治秩序、法治秩序、经济秩序的不断建立健全,随着社会良好的文化、风俗的确立,随着公民个体素质的提高,得到真正的控制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