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轮组教案教学设计.doc

滑轮组教案教学设计.doc

滑轮组教案教学设计.doc
滑轮组教案教学设计.doc

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观察书本上的起重机结构图:先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

(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实验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并想想该如何操作实验,再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

(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约能省四分之一的力)

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如果定滑轮和动滑轮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它们的机械功能也不同,而且由它们的滑轮数目和组成位置决定。)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两根光滑的圆木棒和一条长绳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观察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你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我们从中明白了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的道理。)

板书设计

6、滑轮组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小结与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利用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四大心理特点。课一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你知道起重机的作用吗?学生对起重机装置产生好奇,进而产生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紧接着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学生在玩、动的同时,有一定的任务,教师也给予一定的指导。滑轮组的研究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研究。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他们竟在课堂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如:当他们发现最简单的滑轮组竟能省一半力的时候,他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尤其在做游戏时,学生的兴奋已达到了极点,他们就像是在看一场非常令人充满激情的奥运会体育比赛。当然课堂上,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比较困难,甚至不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特别是那些落后生。今后,在课堂上要多重视、多关心这些学生,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使他们增强信心,从而乐于参与到科学小组活动中去。

但对于这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是表现在滑轮组的组装和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多个滑轮的摩擦力是很大的,加上组合方式要每组有所不同,这是有相当难度的,而我们的重物只是小得可怜的钩码,用4个钩码以上,效果还稍微理想一点。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