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22
江苏省62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
注:1. 江苏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共设6个方面20项指标,表中所列其中10项核心指标。
2. 江苏省规定:(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评定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档。
31项结论都合格,综合结论为合格;有29项以上结论合格的,综合结论为基本合格;
否则综合结论为不合格。
(2)老城区的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但近几年来政府采取措施已逐步提高生均占地面积的,可视为“基本合格”。
正在实施异地新建、老校改扩建工程及正在进行学校撤并等特殊情况的,其规划指标可用来测算认定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等,认定后2年内各项工程必须完成,否则撤销认定。
3. 县域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区、市)制定办学基本要求,才具备申报“义务教
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资格。
附件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类运动场地配置表单位:㎡
二、完全小学建设用地指标单位:㎡
四、完全小学教室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五、完全小学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单位:㎡
注:1.具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2.提倡借阅一体化布局,师生阅览室均配置空调,有温馨的阅读环境。
3.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在3年内逐步达标。
十一、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小学)
十二、初级中学建设用地指标单位:㎡
十三、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单位:㎡
十五、初级中学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配置标准和使用面积单位:㎡
十七、初级中学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单位:㎡
注:1.具有配套的候借厅、采编、资料和管理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2.提倡借阅一体化布局,师生阅览室均配置空调,有温馨的阅读环境。
3.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在3年内逐步达标。
二十、实验室装备标准(初中)。
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标准(五篇模版)第一篇: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标准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一、校舍完好、安全、够用。
生均占地不低于18㎡,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
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平整,绿化充分。
三、教室通风、采光良好,照明符合要求,讲台、课桌椅完好、整齐、适用。
四、学校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
有安全卫生的冷热饮用水。
五、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集中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
六、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够用,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
每生一张床。
七、学校有平整、适用的操场,生均面积不低于4㎡。
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八、有图书馆(室),配有书架、书橱等设备,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20册。
九、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
学校有教学用琴、音响设备、适量的乐器等音乐器材。
实验仪器、美术教学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
十、教师均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教师配备能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江苏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一、校舍完好、安全、够用。
生均占地不低于2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
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平整,绿化充分。
三、教室通风、采光良好,照明符合要求,讲台、课桌椅完好、整齐、适用。
四、学校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
有安全卫生的冷热饮用水。
五、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集中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
六、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够用,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
每生一张床。
七、学校有不低于3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老城区学校可适当降低要求)。
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八、有图书馆(室),配有书架、书橱等设备,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30册。
九、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每百名学生不少于5台计算机。
有音乐教学用钢琴、音响设备和适量的乐器。
实验仪器、美术教学器材满足教学需要。
十、教师均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教师配备能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2〕148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对照《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建设、管理、督导和评价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含规划保留的教学点)、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参照执行本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相关办学标准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学校设置第四条学校布局根据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变化趋势、生源分布、地形地貌、周边交通等因素综合确定,统筹考虑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第五条学校选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原则上1万至2万人设1所完全小学,2万至4万人设1所初级中学,必要时可设置分部或教学点。
第六条新建学校宜按以下规模设置:完全小学为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36班、45班、54班。
第七条学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小班化教学。
第八条学校应建在交通便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场地,校门前平坦开阔,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卫生、无污染源。
第三章校园建设第九条校园规划科学、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教学、运动、生活等区域划分合理。
第十条校园规划建设基本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等,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应设置标准的升旗台、旗杆。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提高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学校。
一、办学宗旨。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教育规定,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鼓励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特色课程。
三、教学管理。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
学校应当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师资队伍。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五、学生管理。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校园环境。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七、安全保障。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八、家校合作。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九、社会评估。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接受社会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及时了解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办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结语。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履行办学责任,全面落实本标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1:学校管理1.1 学校类型划分- 小学- 初中1.2 学校等级划分- 一级学校- 二级学校- 三级学校1.3 学校组织架构- 校长办公室- 行政部门- 教育部门- 学科部门- 教师团队- 学生班级2:师资力量2.1 师资要求- 拥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 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 具备一定教学经验2.2 师资配备- 按照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比例确定师资配备- 根据学科需求确定不同学科教师人数3:教学管理3.1 教学计划- 制定全年教学计划-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3.2 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 初中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3.3 教学方法- 组织授课- 个性化教学辅导- 小组合作学习4:学生管理4.1 招生与录取- 依据招生政策进行招生与录取- 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招生与录取工作4.2 日常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 学生纪律管理- 学生学业管理4.3 学生培养-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附件:1:学校管理组织架构图2:学校师资配备表3:学校教学计划示例4:学校课程设置表5:学生招生政策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接受的基本教育,一般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 学校管理:指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的工作。
- 师资力量:指学校拥有的教职员工的数量和质量。
- 教学管理:指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的工作。
- 学生管理:指对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的工作。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一、学校办学目标1.1 学校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学校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兴趣和特长,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3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学校管理与组织2.1 学校设立学校领导班子,负责学校整体运行及管理。
2.2 学校设立各科教研组,负责课程研究和教学活动。
2.3 学校设立教师队伍,拥有合格教师资格证书。
2.4 学校设立学生管理机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
2.5 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
三、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1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置。
3.2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科素养,开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
3.3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实验课、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3.4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
四、师资力量建设4.1 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获得相应的学历和职称。
4.2 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4.3 学校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学生管理与教育5.1 学校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维护校园安全和学生权益。
5.2 学校注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组织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
5.3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六、校园环境与设施建设6.1 学校建设安全、舒适、环保的校园环境。
6.2 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6.3 学校注重美化校园环境,开展绿化和环保活动。
附件:1.《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实施细则》2.《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3.《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建设管理办法》4.《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管理与教育规定》5.《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园环境与设施建设规定》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品质和高超技术能力,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员。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一)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二)《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义务教育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标准,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划、建设、管理、评价和监督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三)《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含规划保留的村教学点)、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有关办学标准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学校设置标准(一)学校布局应根据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生源分布、地形地貌、周边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确定,合理布点。
(二) 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为原则,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方便学生就学等因素确定。
城镇居住区服务半径原则上完全小学为500米,初级中学为1000米。
农村学校可根据道路交通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布局,原则上2万人设立一所完全小学,4万人设立一所初级中学,必要时可设置非完全小学或教学点。
(三)新建学校宜按下列几类规模设置:完全小学为24班、30班、36班。
初级中学为24班、30班、36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为36班、45班、54班。
(四)学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
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五)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便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卫生、和谐,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第三章校园建设标准(一)校园应有足够的空间和用地。
校园规划建设基本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和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等。
附件1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督导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核查办法材料要求负责人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1.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8㎡,初中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3㎡。
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提供相关数据资料2.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
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
3.有平整、适用的操场。
小学生均活动面积不低于4㎡(含风雨操场);初中有不低于3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老城区学校环形跑道最少不低于200米)。
二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4. 教学仪器设备齐全。
学校教育装备高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Ⅲ类)》。
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数据清单、现场5.有图书资料及阅览室。
生均藏书量小学不少于20册、初中不少于30册。
数据资料6.小学科学实验室至少1个;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至少各1个。
现场、使用记录7. 有计算机网络教室。
每百名学生不少于10台计算机。
有音乐教室,初中有钢琴,小学有钢琴或电钢琴,均要配有音响设备、乐器等。
有美术教室及教学器材、体育器材室及教学器材。
音体美教学器材和设施能满足教学和体艺活动需要。
现场、数据资料、使用记录三办学规模、班额8.学校办学规模适度,与办学条件相适应。
原则上小学、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生源30%以上的学校,班额可适度放宽(10人以内)。
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相关数据资料四教师配备9.教职工配备不低于省定编制标准,生师比小学不高于21: 1,初中不高于16: 1。
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相关数据资料10.教师学科结构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相关数据资料(按国家规定课程)11.专任教师均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适宜。
小学、初中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不低于70%和60%。
每所学校都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相关数据资料五安全保障、生活设施12. 配备安保人员,安全设施齐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健全。
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人员名单、相关制度、设施、现场13.食堂卫生并满足师生就餐需要,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一)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二)《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义务教育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标准,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划、建设、管理、评价和监督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三)《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含规划保留的村教学点)、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有关办学标准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学校设置标准(一)学校布局应根据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生源分布、地形地貌、周边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确定,合理布点。
(二) 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为原则,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方便学生就学等因素确定。
城镇居住区服务半径原则上完全小学为500米,初级中学为1000米。
农村学校可根据道路交通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布局,原则上2万人设立一所完全小学,4万人设立一所初级中学,必要时可设置非完全小学或教学点。
(三)新建学校宜按下列几类规模设置:完全小学为24班、30班、36班。
初级中学为24班、30班、36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为36班、45班、54班。
(四)学校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
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五)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便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卫生、和谐,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第三章校园建设标准(一)校园应有足够的空间和用地。
校园规划建设基本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集中绿化用地和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等。
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课程特色建设的需要留有足够的课程实施用地。
城市学校用地较小无法扩展的可在地下和楼顶上适当扩建。
(二)学校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教学、运动、生活等功能区划分合理,环境布置风格协调,突出学校文化特点,体现教育功能,具有现代气息。
(三)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0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5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增加10.5平方米。
中心城区小学生均占地不低于10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2平方米。
(四)学校建筑用地根据不同规模各类学校的建筑面积与容积率之比确定:小学建筑用地容积率为0.8,初中建筑用地容积率为0.9。
(五)体育运动场地包括田径运动场地、球类场地、固定体育器械场地、小学游戏场地。
鼓励建设无害无味的塑胶化运动场和风雨操场。
中小学校各类运动场地的具体配置标准见附件1。
(六)集中绿化用地:包括集中绿地、小学自然科学园地或中学生物园地等,生均绿化面积5平方米以上,或学校绿地率不低于35%,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增强校园绿化山水意识、人文寓意。
课文中涉及的草木尽可能在校园集中呈现。
(七)停车场用地:为加强学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保证校园安全整洁,应设置停车场地。
新建城市学校可建设地下停车场地。
(八)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小学不低于8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平方米。
不同规模学校具体标准可按不低于附表2的标准执行。
(九)学校校舍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后勤及生活用房。
每班必配一间普通教室,每间使用面积小学高于66平方米,中学高于73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应配置学生宿舍、食堂、浴室、教工值班室等生活用房。
教室、走廊要有更多空间承载教学资源。
各类校舍具体配置标准见附表3-8。
(十)校舍外形、功能、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功能、学生身心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
校舍建筑应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等规范要求。
新建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标准,满足综合防灾要求。
(十一)小学校舍原则上不高于4层,初中校舍不高于5层。
多层校舍建筑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护栏坚固。
教室和宿舍内外墙面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无裸露电线。
教学用房内采光良好,光线充足。
要根据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需要,配建符合标准的无障碍通道及设施设备(十二)学校应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设置标准的升旗台、旗杆。
(十三)建立校舍安全监控、质量鉴定、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不安全校舍及时得到加固改造,其中D级校舍须及时拆除。
(十四)鼓励学校建设食堂或伙房,满足有需要的学生中午在校就餐。
(十五)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要建立亲情交流视频室。
第四章教育装备标准(一)学校应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配齐配足教学仪器和设备。
(二)学校图书馆(室)应设置藏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
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30册,初中不低于40册,年生均新增图书l.5册。
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图书等。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园图书亭、班级图书角、其他图书点等。
学校具体建设标准见附表9-10。
(三)学校应按要求配置各类实验室。
小学科学实验室面积不小于8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间,探究性实验室不小于9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间。
初中实验室面积为96-11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间。
数字化、综合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4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间。
学校应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和最新公布的《教学仪器配备目录》Ⅰ类标准配备实验仪器设备。
要注重语文、数学、史地等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初中每校应建1个史地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历史和地理各建1个。
实验室建设配备标准见附表11。
(四)学校应按信息技术装备标准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和电视系统等。
生机比小学10:1以上,初中8:1以上。
师机比小学初中均为1:1。
具体建设配备标准见附表12。
(五)学校应建设校园网,并实现接入全覆盖,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实现教师教学环境、学生学习环境、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六)小学应配备手工实践室和技术实践室等,初中应配备工艺制作实践室、木工实践室、金工实践室和电工实践室等。
对于规模较小的初中(8轨以下),可以两个科目合并建设一个实践室。
建设标准见附表13。
(七)中小学应配备美术教室,使用面积建议为9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间准备室面积不小于20㎡/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应高于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备教学器材设备,美术特色学校可根据自身要求配备相应器材设备。
应配备符合现代教学的音视频欣赏资源和设备。
建设标准见附表14。
(八)中小学应配备音乐教室和舞蹈教室,使用面积不小于9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间器材室面积不小于20㎡/间。
配备符合现代教学的音视频欣赏资源和设备。
建设标准见附表15。
(九)中小学应按标准建设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等,并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备体育器材。
运动场地建设及体育器材配备质量应符合GB/T 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的相关要求。
具体建设标准见附表16。
(十)寄宿制学校应按规定建设宿舍,并按标准配备相关设备。
按1人1张床配备床位,每室不超过8人。
配备学生食堂和餐厅,配备开水供应和淋浴设施设备。
在宿舍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和学校的安全监控相连。
配备宿舍值班室和值班人员。
配置急救箱和药物。
第五章师资队伍标准(一)学校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编制标准及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教职工,小学、初中师生比分别不低于1:19和1:13.5。
(二)按照每周15课时标准,配备音乐、体育、美术课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小学、初级中学分别不低于50%和70%。
按照师生比1:5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卫生保健教师。
(三)中小学专任教师须持有相应层次或更高层次的《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达标率100%。
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均达到95%以上。
(四)校长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
小学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教师职称。
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校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教师职称。
建立校长流动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
(五)对中小学教师实行“县管校用”管理模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均衡配置中小学教师,每年安排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区域、城乡、校际间流动任教。
(六)学校建立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
做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工作。
每五年轮训一次,360培训学时全员培训率100%。
(七)每年安排不低于日常公用经费10%的培训经费和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2%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
(八)教师应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无有偿家教和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等现象。
(九)教师有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执教风格鲜明,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按教学和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教学,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应用性教育科研。
(十一)中小学聘请临时代课人员须向县教育行政部门报批,代课时间不得超过1年。
第六章教育教学标准(一)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年度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求,开设丰富的校本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选择。
(三)学校应使用经国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按规定选用教辅材料。
(四)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在校用于集体性教育教学活动(含早读)的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和7小时。
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作业量和内容,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
(五)坚持德育为先,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突出教育目标和活动安排的阶段性、层次性,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