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重大苯中毒事件查处后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与思考在当今社会,毒品犯罪案件频发,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和人们的健康。
毒品犯罪案件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安全稳定,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对于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和思考,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危害。
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是危害性极大,它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也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毒品的危害性非常大,它可能导致吸毒者产生严重的身体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毒品还会破坏人们的家庭关系,使得家庭陷入困境和痛苦当中。
毒品犯罪案件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毒品犯罪案件的原因。
毒品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困难,缺乏就业机会,可能会选择走上贩毒之路。
其次是心理问题的影响。
一些吸毒者可能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导致他们沉迷于毒品。
在一些缺乏监管的地区,毒品交易可能会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许,这些也是导致毒品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毒品犯罪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为毒品犯罪案件找出解决的办法。
首先是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行为。
我们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打击毒品犯罪行为,提高毒品犯罪的成本,使得毒品犯罪者无法逃避法律的制裁。
其次是要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引导人们远离毒品,使得人们对毒品的危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们还需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贩毒行为的发生。
通过这些办法,我们可以为毒品犯罪案件找出有效的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重视毒品犯罪案件的社会影响。
毒品犯罪案件不仅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大力度打击毒品犯罪案件。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提高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让毒品犯罪者无处藏身。
苯中毒案例分析苯,是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广泛使用的溶剂,如制造染料、药物、香料、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炸药等;作为溶剂则用于油漆、喷漆、油墨、印刷、树脂、人造革、粘胶(鞋厂、球厂、纸箱厂)及合成洗涤剂(清洗模具)等。
苯具有芳香味,是易挥发的液体。
在生产中,它以气体状态进入呼吸道,吸入高浓度苯蒸汽会引起急性苯中毒,表现为:①双眼流泪、怕光、视力模糊及咽喉痛、咳嗽、胸闷、憋气等不适。
②出现兴奋、面色潮红、继而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心悸、步态不稳等酒醉状态,称“苯醉”,严重的会出现剧烈头痛、复视嗜睡、幻觉、肌肉痉挛,血压下降、或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会因为呼吸麻痹而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则会造成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①头晕、头痛、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②血液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引起全血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常常有心慌、心跳、气促、头晕、无力、面色苍白、月经过多和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点、紫斑、鼻及齿龈出血等)。
③皮肤脱脂、变干、出现皮疹样皮炎、脱脂性皮炎和皮肤皱裂等。
张红,不满17岁,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2020年3月,她只身来到广东,先后在东莞三家鞋厂打过工,从事鞋底部品质检工作以及棉布针车工作。
在这三家厂工作时,厂方都没有为员工进行体检和办理工伤保险。
为了多往家里寄钱,她特别省吃俭用。
张红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工作岗位患上了职业病,这不仅让她失去了劳动的能力,还威胁她的生命。
到了2020年11月,她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头晕特别明显。
12月时,她出现牙龈及皮下出血,时常全身乏力。
之后,她就被送到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治疗。
入院11个月以来,张红工作过的三家工厂竟然没有一家愿意为她的患病承担责任。
无奈之下,张红的姐姐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找到张红工作过的最后一家鞋厂。
但是作为最后用人单位的这家鞋厂除了在张红入院之初交给医院3万元之外,就拒绝再交纳任何费用。
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总结近年来,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中毒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我们对一起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事件背景具体时间,在具体地点发生了一起集体中毒事件。
具体人数人在食用了中毒食物名称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
接到报告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展开了紧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二、应急处理措施1、医疗救治第一时间组织了医疗救援力量,包括急救车、医护人员等赶赴现场。
对中毒患者进行了紧急救治,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了分类处理。
轻度患者在现场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和观察,中度和重度患者被迅速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组织了专家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力救治中毒患者。
2、现场调查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对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
对剩余的食物、食品原料、加工工具、环境等进行了采样检测,以确定中毒的原因和来源。
同时,对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了检查。
3、流行病学调查疾控部门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对中毒患者的就餐情况、发病时间、症状等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记录。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初步判断了中毒的可能原因和范围。
4、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发布了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中毒人数、症状、救治情况、调查进展等。
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通报了事件的真相,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5、应急指挥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由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确保了应急处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三、应急处理效果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本次中毒事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所有中毒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病情得到了缓解,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中毒原因也很快被查明,是由于具体中毒原因导致的。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本文基于真实案例,围绕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事件概述2019年某日,某县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
当天晚上7点左右,该企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呕吐、胸闷等症状,接着意识逐渐模糊,最终昏迷不醒,其中5人不幸身亡,6人送往医院治疗。
二、调查经过立即得知此事故后,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赶赴现场实施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化工企业生产苯和苯系化合物,并进行加氢处理,苯是致癌物质,加氢处理苯则会产生苯米松和苯酚,这两种物质也具有一定毒性。
当天晚上,化工企业的加氢反应器突然停止工作,而反应器内仍然残留有大量的苯和加氢产生的有毒物质。
由于工人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及时关闭产生有毒气体的设备,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取样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加氢反应器内排出的气体中,苯的浓度超过了爆炸下限的10倍以上,另外还检测到了大量的苯酚和苯米松等有毒物质。
三、原因分析1.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
首先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员工安全意识较差。
2. 设备安全性问题加氢反应器的安全阀失效,致使粗苯过饱和,进而造成突发事故。
3. 危险品管理不规范企业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不规范。
在日常生产中,企业应该加强对危险品的监测和检测,以及对存在危险的工作区域设定专门的安全防范措施。
而该企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危险品管理措施,也没有安排专人定期对危险品进行检测和监测。
四、教训和建议1. 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2. 设备维护保养严格要求设备的安全性能,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危险品管理企业应该对危险品进行监测和检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落实专人负责。
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化工中毒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又非常危险的事故类型。
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质,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生命危险。
在经历了一次化工中毒事故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化工中毒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对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忽视。
在这次事故中,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在化工过程中未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有毒物质泄露。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了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其次,化工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事故发生后,我们虽然第一时间调动了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但由于我们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导致救援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混乱和纰漏。
因此,我认识到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培训应该成为化工企业必不可少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应不断完善和优化。
再次,事故的发生也体现了我们在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方面还存在不足。
事故发生后,我们虽然积极进行了应急处理,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事故的扩大化,而不是真正解决事故根本问题。
因此,化工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自觉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防患于未然。
最后,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事故后处理来重视安全问题,而应该将安全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安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和标语,而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只有每个人在平时工作中都能切实地把安全工作做好,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化工中毒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次化工中毒事故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化工中毒事故不仅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落实好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吉林长春“6.15“中毒窒息事故心得体会这次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充分暴露出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还有不足,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存在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反映出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做得还不够深、不够细。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提高安全思想认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对安全引起充分的重视,不可存在侥幸的错误思想认识。
把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放在重要的高度,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可麻痹大意。
增强责任意识。
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监理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要根据不同监理项目配备相应专业监理工程师,提高监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履职尽责能力。
严格执行公司安全规章制度。
公司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及检查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有些管理制度只是停留在纸上,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坚决杜绝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违规施工行为;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加强对公司管理人员职责管理,坚决杜绝“赶工期、抢进度”等现象再次发生。
石炼化分公司要及时获取新颁布、修订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并有效运用于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
提高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能力。
抓好工程作业队伍及人员的安全、技术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及受限空间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严格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论证及实施;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相关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各类作业票证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要强化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根据不同作业环境严把审核关,严禁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违规进入相关施工场所。
面对这次事故的教训,我充分认识到忽视安全工作是导致事故的必然结果!安全是工作的生命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懈怠。
一起急性二甲苯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事故概述
12例病人系男性民工,年龄21~29岁。
于1997年12月14日10时在某厂浴池工作,为清除残留于地面的油漆,将极易挥发的主要成分为二甲苯的醇酸稀料1500ml倒于室内地面上。
工作10分钟后,感咳嗽、流泪、刺鼻、咽痒,30分钟后感头晕、乏力,其中3人昏倒在地,均被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现场卫生学调查情况
该浴池共里外两间,民工在里间工全。
里间面积600m2,高4m,南面墙壁有一0.8m2的窗户,房顶有一0.6m2的天窗。
由于冬季两窗均紧闭,使房间成为一个240m2近乎封闭的空间。
对其使用析醇酸稀料也行气相色谱分析,主要成分为二甲苯,含少量汽油和松节油。
现场测试二甲苯浓度为980mg/m3,超过国家规定车间空气二甲苯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的10倍。
中毒病人救治经过
12人10时10分被送到医院,除3人浅昏迷外,其余9人神志清楚,感头晕、乏力、咳嗽、流泪、胸闷及恶心,均有球结膜充血;5人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7例血压偏低、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无异常;次晨尿检马尿酸增高3例。
入院后立即给予保暖、吸氧、静脉滴注入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大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葡萄糖醛酸及抗感染治疗;给予氯霉素、可的桦眼药水滴眼。
3
例昏迷病人还给予静脉滴注呼有为兴奋剂、胞二磷胆碱、碳酸氢钠,并进行降颅压、利尿等处理,昏迷病人30分钟后陆续清醒。
进一步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辅助检查未见异常,12人于2周后痊愈出院。
此后病人多次到医院复查未见异常,无后遗症发生。
对一起重大苯中毒事件查处后的思考
--------------------------------------------------------------------------------
编辑:admin 发表日期:有489 位读者读过此文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一起重大苯中毒事故发生在某集团公司,导致31名工人中毒,其中两人死亡。
某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农用车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该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共有1400余人。
事故发生后,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省卫生厅会同省公安厅等四部门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联合调查组,于5月下旬对这起事故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某集团公司使用的两种黏合剂中苯含量严重超标。
调查组决定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70条规定,对该企业处以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并责令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工人作出妥善处理并限期整改。
从事件的整个调查过程来看,应该说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但令人不解的是,对这起并不复杂的案件的处理却颇费周折,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处理结果作出后,企业的第一个反应是大喊冤枉,其理由是:中毒的根本原因出在黏合剂上,查处对象应是生产这两种黏合剂的生产厂家———昌瑞精细化工厂和神牛化工有限公司(这两个企业生产的“昌瑞牌309胶”和“帅牛牌309胶”,经专家模拟现场检测,工作场所中的苯浓度分别超标17.3倍和37.7倍)———企业应是这起事故的受害者,怎么能把“板子”打在“受害者”身上呢?
8月19日,省卫生厅为此专门举行了行证处罚听证会,虽然企业代表提不出新的证据,但仍一口认定这起苯中毒事故是刑事案件,企业也是受害者,不应该被处以20万元罚款。
听证会举行不久,由国务院8部门组成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督察小组专程来到时风集团,对该事件做进一步调查。
据督察人员介绍,企业负责人对他们说,20万元算不了什么,我们就是觉得冤。
问题的源头出在黏合剂生产厂家不错,按照法律规定,这两家生产企业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但这一切并不表明企业就是清白无辜的。
调查证实,某集团开业十几年来,从未对工人做过健康体检,没有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没有对工人进行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没有对工作场所进行过有毒有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没有对生产工人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没有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也未按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中毒事故的两个车间进行职业卫生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公司从上到下没有人了解“309黏合剂”的性……
面对督察人员的质询,企业负责人辩解说,两万吨原料不可能一一检查,也就是说,原料是否有毒,企业不知道是理所应当的。
但《职业病防治法》已明确规定,识别、控制、消除职业危害是企业的责任,出了问题,生产、销售者的责任当然要追究,而使用者的责任也逃脱不了。
满腹“委屈”的企业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为自己开脱,那么,谁又真正想到了那两名已死去的工人以及29位中毒病人?据了解,在存活的29名中毒患者中,有13名被诊断为慢性重度苯中毒,11人被诊断为慢性中度苯中毒。
专家介绍,慢性重度苯中毒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难度非常大。
今年以来,各地先后查处了一批职业中毒事件。
如震惊全国的北京天晔公司农民工苯中毒事件、广东东莞安加鞋厂苯中毒事件、温州瓯海区苯中毒事件等,每一事件都从不同侧面暴露出整个职业病防治链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无论何人,也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如果置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和法律的尊严于不顾,等待他的必然是法律严厉的制裁。
据记者最新了解,目前某集团已将20万元罚款上交有关部门,并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9月9日,经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验收,整改措施基本得到落实。
对该事件有关责任的进一步追究和处理正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