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是什么?答: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答:整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
3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哪些基本类型?1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出发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活动)和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两大类2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征出发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3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类4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出发儿童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动和有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两类5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出发集体活动、区角活动、个别活动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是什么?1**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发展2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3可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发展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渗透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6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体系包括什么?1幼儿保教目标2幼儿园各领域目标3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7幼儿园目标体系确定的意义?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2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体现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尊重3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帮助8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主要有哪些?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9在教育实践中,编写、表达教育活动目标应把握哪些基本要求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个活动指向多种目标10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涵义是什么?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儿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把握,首先,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教育目标是选择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以实现目标为原则,保持与目标的一致性。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范文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他们认知世界、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原则和策略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体验生活、获得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节日活动等。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1. 生活化幼儿园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生活化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情境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注重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感知、探究。
情境性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互动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幼儿在互动中交流、合作、成长。
互动性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社交技巧。
4. 个性化幼儿园教学活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个性化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5. 整合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注重学科整合,将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整合性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1. 发展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主体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体验生活、获得经验。
第4章,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本次任务,我们要理清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宇执导的基本概念并且理解其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的第二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这里的“教育过程”包含学前儿童在园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狭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则是指幼儿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而同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本单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定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一)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指的是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指导科学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将科学教育活动融入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主张教育一定要在生活中进行,也只有在生活中进行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教育,脱离生活的教学活动不能称之为教育,只有在科学生活中进行的活动,才是科学的教育。
所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离不开学前儿童的生活。
生活化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探索对象从最接近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儿童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更有兴趣。
所以,我们应该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探索对象。
比如开展“小动物”科学主题活动时,教师选择小白兔、小鸡、小蜗牛、小金鱼、小乌龟等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小动物作为探索对象,更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探究欲望和讨论的兴趣。
2.科学探索活动可以渗透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引导学前儿童个进行科学探索。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答: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儿童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任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特点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注重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贯彻方针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我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初浅的理解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其涵义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组织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幼儿自发的活动,强调了幼儿活动的重要性,而且是以幼儿的主动活动为前提,以教师组织的多种活动形式为辅助,以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第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活动对象不同,活动类型不同,主体获得的学习经验的类别和由经验积累而引起的心理发展也不同。
如果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幼儿作为一个不断发展成长的生物体,其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而每一个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的不同,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以便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更好地促使每一个幼儿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幼儿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还包括大量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而且各种教育活动也主要是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的活动环境,在幼儿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发展有价值的使活动得以深入发展进行下去的“研究课题”,使幼儿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自然获得相应的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立足于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现代幼儿教育就是环境教育。
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
因此,重视环境教育,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园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对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进行优化整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本着“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
“顺导其志趣,调理其性情”为幼儿建造精美的充满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观,最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户外我们为幼儿设计的模拟海滩, 建造的攀爬墙、小水塘及独木桥、假山、风车、水车、树荫下的树墩、木凳等自然景观,孩子们非常喜欢。
他们在湿润、松软的模拟海滩上面跑跳,或蹲下来玩沙,或进行藏物寻宝的游戏,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活动;高低不同的小树墩,会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只要气候允许,孩子们赤着脚丫玩沙、玩水、走平衡、捞石子、摇水车,会感到乐此不疲。
自然风貌的活动场地和器械顺应孩子们玩的天性,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动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
丰富有趣的活动器材是幼儿户外自由活动最好的伙伴。
随着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们积极的创新,为幼儿提供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动器械。
让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自约活动伙伴,身心轻松、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充足、安全、卫生的多元化活动器材不但使幼儿动与静的运动有机结合,大与小的活动相得益彰,还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有了喜爱的玩具,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讨一物多玩的方法。
在这种主动探索活动中,幼儿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锻炼,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体验到探索、创新、成功的快乐,有利的促进了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室内空间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们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幼儿喜爱的室内环境。
各班活动室的场地化整为零,活动区的设置体现出:小班温馨活泼的家庭式区域、中班操作探索的活动区域、大班发现创造的活动区域,使之各成特色。
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不断更新、充实,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有机融合,保证了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
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
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
因此,我园本着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团结友爱、尊重信赖、安全快乐的生活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
为此,园长做幼儿教育有心人,关爱每位职工、呵护每位孩子,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用爱心感染教师、激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尊重理解、锐意进取的战友关系;与幼儿结成亲近融洽的亲子关系。
教师之间、各部门之间互相支持,有难题共同解决,有成果共同分享,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
良好的园风,潜移默化,使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
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
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
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彼此相容、纯洁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
为此我们的教师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
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小伙伴关系。
如“大带小”、“生**会”等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
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群体营造的愉快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感到关爱和支持,有效的促进了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
我园在创设良好园内环境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开放式的为幼儿创设活动学习的空间,充分挖掘利用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
走出去,融入大环境,获得大发展。
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读取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幼儿踏青、远足、秋游、沙滩运动会等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主动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虫鱼、风霜雨露,探寻自然的奥秘,初步体验自然赋予人类的挑战。
如:我园幼儿去农村果园的活动,利用农村的天然条件,让幼儿过水沟、爬山坡,走崎岖不平的山路;摘山楂、拔萝卜,吃农家饭等,给了孩子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全新的活动使幼儿兴奋不已,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不言而喻。
活动后幼儿又通过讲述、绘画、游戏、展览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快乐无限,其身体素质、探究欲望、良好个性获得天然浑成的发展。
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
我们请小朋友最喜爱、敬慕的解放军叔叔做园外辅导员,请警察叔叔教幼儿学做交通小指挥;请小朋友最爱的爸爸妈妈来园讲工作、教技能;请孩子们尊敬的社区老干部来园讲革命故事。
“请进来”使幼儿的活动天地更加开拓,给幼儿的活动注入勃勃生机。
结合有关节**及一些社会时事,让幼儿走进工厂、学校、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场所,进行参观、演出、联谊等活动。
使幼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初步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命、
对生活的热爱。
幼儿进入社会环境,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于不良现象,我们引导幼儿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帮助幼儿学习、积累辨别是非的经验,使幼儿能够初步做出积极的应答。
如:发现社区的草坪被人们随意践踏时,发现有的游客乱扔垃圾时,我们随时启发小朋友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引导孩子去想去做,给孩子机会、给孩子支持,让孩子们能够初步将自己爱社会的情感,转化为爱社会的行为,并从中感受到参与社会活动被认可、被肯定、被赞扬的快乐,促进了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的生长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作用,家园合力促幼儿良好个性形成。
如通过家访、网络联系、园报、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环境育人的认识上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在各自家庭条件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从小沐浴在良好的家风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指导家长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为幼儿创设一个小空间,提供丰富的玩具,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指导家长尊重孩子游戏的权利,主动做幼儿游戏的伙伴,指导家长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不替代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奉劝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倡导家长“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
协助幼儿家庭之间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围墙,进行串门活动,扩大幼儿家庭环境的活动范围。
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乐,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教育就是提供环境。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展,我们将在环境中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