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0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性综合实验一、目的与要求1、根据给定的条件及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方案,并组装成机械传动装置。
通过实验,了解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多样性,对多种可行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从而确定最佳传动方案。
2、通过对传动效率、动态性能及工作稳定性的分析,了解各种传动零件的适用条件及其对传动系统的影响。
3、了解机械传动系统输入端的转矩(T1)、转速(n1)、功率(P1)与输出端的转矩(T2)、转速(n2)、功率(P2)的变化关系,要求绘出T1与T2、n1与n2及P1与P2的关系曲线。
4、掌握转速、转矩、效率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提供的设备及零部件本实验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可在备件库中任选所需的零部件,组装成机械传动系统。
按减速器的类型将实验台分成两大类:平行轴传动方案实验台和垂直轴传动方案实验台。
前者的减速器为圆柱齿轮或摆线针轮减速器,后者的减速器为锥齿轮或蜗轮蜗杆减速器。
实验所提供的设备及零部件如下:1、电动机a. Y90L-2 额定功率2.2Kw 满载转速2840 r/min 280元b. Y100L1-4 额定功率2.2Kw 满载转速1420 r/min 380元c. Y112M-6 额定功率2.2Kw 满载转速940 r/min 740元d. Y132S-8 额定功率2.2Kw 满载转速710 r/min 1230元2、减速器a)ZD-100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速比i =2.37 750元b)WX3摆线针轮减速器,速比i =11 1150元3、V带传动:小带轮若干70元/个大带轮若干 70元/个普通V带5元/根4、链传动:小链轮若干 110元/个大链轮若干 130元/个滚子链链条30元/米5、联轴器若干 30元/对三、实验设备简介本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由四大模块组成,即:Ⅰ—动力源模块(电动机部分);Ⅱ—传动装置模块(减速器及其他传动零件);Ⅲ—加载模块(磁粉加载器、可调电源,相当于工作机);Ⅳ—测试模块(转矩传感器,转矩、转速、效率等测试软件)。
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摘要: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及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并找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和掌握了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而且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锻炼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设计性实验给学生留有发挥空间,培养促进学生的资料阅读及综合能力、总体设计及实验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过知识之后,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实际问题,效果很差,甚至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更谈不上有创新。
这种现象在一些高等院校较为突出。
究其原因:1.实验课的课时少,学生不重视由于现代高等教育趋向于淡化专业,培养知识面较广的具有更强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所以学生所开课程较多,致使实验课课时不断压缩,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少,使学生用于学习实验课的时间不足,由于时间不足,走过场而草率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2.“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客观存在,导致了学生的依赖性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是教师给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由于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给出参考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几乎千篇一律。
3.设置验证性实验偏多一些高等院校开设较多的是验证性实验,多是针对一门课程而设置,对整个学科或者说专业是一种肢解,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可以跨课程进行弥补这一不足。
江苏理工学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规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及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是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我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更加合理、过程更加规范,需要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开设课程范围、开设条件、内容要求和完成标准进行界定、整理、规范、充实和完善。
第二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与特征第三条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的实验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均属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范畴。
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不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范围。
第四条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多个知识点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般可以在一门课程结束之后开设,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时间较长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内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2.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3.涉及多种实验方法或技术。
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是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各教学环节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验,它一般是在学生经过了常规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或是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三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要求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第四条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可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一般2学时以上。
第五条有一个以上(含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就可以称为有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
各系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的比例应不低于80%。
必修课中有实验的课程一般要开设至少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第六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程序:任课教师须填写*******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报系部认定;系部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开展如下工作:(一)将学生进行分组,综合性实验一般2~4人一组,设计性实验一般4~6人一组;落实好实验室,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和耗材。
(二)对设计性实验,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范本见附件3)。
(三)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工作,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原始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提交纸质文本和电子版),并视具体情况要求学生答辩。
(五)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评分。
第八条各系要创造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组织教师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作,并加强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与管理。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方法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与规范化管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法。
第一章综合性实验第一条综合性实验的定义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其能将一门课程中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有机结合,或者属于两门及两门以上课程的知识点有机结合。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二条综合性实验的特征(-)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实验内容的复合性是综合性实验的重要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对基础课而言,实验内容一般为涉及本课程或课程的综合知识;对专业课而言,实验内容一般涉及相关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
(-)实验方法的多元性: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实验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方法。
(三)实验手段的多样性: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手段完成同一个实验,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技能。
(四)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性,掌握综合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达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第二章设计性实验第三条设计性实验的定义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仪器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开设设计性实验时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药品、试剂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民航售票系统
学号02261083
班级02计24
申请者陈碧霞
指导教师赵立江
申请日期2004-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填写说明
1. 综合性实验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该类实验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按照要求或自拟实验方案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有机组合起来进行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科学实验之间的教学实验,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选择仪器设备(或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行,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主要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去做实验。
3.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选题应以课程实验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为主,在课内时间不足时,应充分利用其它业余时间完成实验。
4.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为一人一题。
如果确需两人或多人协作完成同一课题,须由指导老师提出,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各自的综合性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报告。
5. 合作课题的人数最多为4人。
6. 成果形式为:论文、软件、硬件、课件、网站。
7. 本开题报告中所有自己书写的内容请使用楷体,请不要改变本开题报告页面设置。
第 1 页
第 2 页。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篇】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
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转化观念,加强培训第一阶段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
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集中加强对学生有关培训。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的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来源,我们集中在前几周,就如何进行汉字输入、上网浏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了辅导;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巩固学习。
(2)指导学生学习写研究方案。
(3)“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萌芽、发展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指导学生写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学生从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虑些什么问题?怎样搭好完成这一件事的大体框架?怎样根据这个框架去做好这一件事?指导教师提出了“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打算怎样做”的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样写活动方案”:一是有研究的主题(如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
二是研究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查资料,上网查询等),三是活动的目标(这里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要有层次),四是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如聘请指导教师,成立或参加研究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当学生活动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参与修改方案。
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动步骤,指导教师都允许让学生去实施。
在实施中,有的学生遇到了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调整方案。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
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写科研成果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开展科学实验研究作基础训练。
总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以培养,对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1、能将一门课程中二个及以上的知识点有机结合,或者属于二门及以上课程的知识点有机结合的实验被认作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般可以在一门课程的一个循环之后开设,也可以在几门课程之后安排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时间较长的实验。
2、由学生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并独立完成规定内容的实验被认作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结合各自教学或独立于各种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验。
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常规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之后开设。
开设时可由指导教师出题目、给方案、给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拟定步骤、自己选定仪器设备、自己绘制图表等。
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则是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综合传动试验实验简介:“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由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几个模块组成,另外还有实验软件支持。
系统性能参数的测量通过测试软件控制,安装在工控机主板上的两块转矩转速测试卡和转矩转速传感器联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
实验在“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上进行,实验室提供机械传动装置和测试设备资料,学生根据实验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方案书,搭接传动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传动系统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根据机械传动实验任务,进行自主实验的能力。
实验目的:A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并利用机械传动综合实验台对机械传动系统组成方案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组成方案的特点;B通过实验掌握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新方法;C测试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参数曲线(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机构运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课内选做/课外开放)计划学时: 4学时面向专业:机械类实验要求:A 预习《机械设计》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内容;B预习《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中实验目的、原理、设备、操作步骤或说明,并写出预习报告,提出设计方案;实验前没有预习报告者不能够进行实验;C 进行实验时衣着整齐,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操作规定等相关规定,服从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教师的指导与管理。
开放地点:教一楼——137室(机械性能测试室)开放办法:先登陆网站进行网上预约或到实验室填写预约表进行预约,根据预约时间提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进行实验。
开放时间:以网上公告或实验室时间安排为准实验分组: 4人/组实验照片:《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实验七综合传动试验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根据机械传动实验任务,进行自主实验的能力。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一.实验原理维生素C具有抗坏血酸的效应,是强还原性物质,利用I2的氧化性,用淀粉作指示剂,采用I2作标准溶液进行直接滴定,其滴定原理: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可被I2氧化成二酮基,当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被I2完全氧化后,则I2与淀粉指示剂作用,使溶液变蓝,所以当滴定到溶液出现蓝色时为终点[1]。
其滴定反应式为C6H8O6+I2=C6H6O6+2HI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考虑到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二.实验方法1.仪器与试剂仪器:烧杯(250ml),酸式滴定管(25ml),碘量瓶(100ml)3个,移液管(1ml),量杯(10ml),万分之一天平,移液管(50ml)试剂:维生素C片剂、稀醋酸(10ml)、新沸过的冷水(100ml)、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拌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碘滴定液(0.05mol/L):I2=253.81 12.69g→1000ml[配置]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标定] 精密量取本液25ml,置碘瓶中,加水100ml与盐酸溶液(9→100)1ml,轻摇混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根据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消耗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2.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置10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迅速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C(0.05mol/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色,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 的C6H806。
中药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中药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一、实验背景及目的中药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的综合性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性、功效和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本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备中药制剂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制备一种中药制剂(如中药浸膏、丸剂、散剂等),并对其进行理化质量评价。
2.对所使用的中药材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
3.分析中药制剂的配伍原则和药效。
三、实验步骤1.确定中药制剂的制剂方法和配方。
根据所选中药的特性和目的,确定制剂方法和比例。
2.准备所需中药材和药材研磨设备。
将中药材按照配方要求研磨或研磨成颗粒状。
3.制备中药制剂。
按照制剂方法,将研磨好的中药材加工成所需的制剂形式。
4.对制备好的中药制剂进行质量评价。
包括外观、含量、水分以及理化指标等方面的检测。
5.对所使用的中药材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
通过外观、气味、味道以及显微镜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
6.分析中药制剂的配伍原则和药效。
结合配方中各种药材的性味和归经,探讨中药制剂的配伍原则和药效。
四、实验要求1.学生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和卫生。
2.学生需要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中药材。
3.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4.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学习到了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掌握了对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技能,了解了中药制剂的配伍原则和药效。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也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为学生日后从事中药学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方案
实验1:网络综合服务
一、实验目的
●利用DHCP、DNS、IIS和简单网页制作的知识,建立一个网络综合服务站点,提
高站点发布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设备
●交换机、PC机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步骤
1、利用简单网页制作工具建立流媒体服务器中存在的流媒体文件信息列表页面,如
index.htm,并为每项流媒体文件建立流媒体点播超链接。
2、利用DHCP实验知识,建立DHCP服务器和客户端,获取IP地址。
3、利用DNS实验知识,建立DNS域名解析。
如将站点域名映射到192.168.0.1。
4、利用IIS实验知识,建立与对应的WEB站点,用于打开第2步中的建立网页文件。
5、在工作站浏览器中输入后,显示index.htm页面。
实验2:交换机管理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工作原理及Vlan的应用。
●熟悉交换机MAC地址表的配置。
●了解各种情况下MAC地址表的变化及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交换机、PC机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步骤
1、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完成网络设备连接,配置PC机网络参数。
2、使用show mac-address-table命令,查看MAC地址表初始信息。
3、任选PC1、PC2分别连接至交换机Fa0/1和Fa0/2端口,使用mac-address-table命令将其
信息写入MAC地址表,使用show mac-address-table命令查看MAC地址表信息,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之间的连通性。
4、
5、将PC1、PC2、PC3分别连接至交换机Fa0/1、Fa0/2、Fa0/3端口,使用mac-address-table
命令将PC3信息写入MAC地址表,并分配至Vlan 2,查看MAC地址表信息,测试PC 机连通性。
6、利用交换机工作原理对各种连通性结果进行说明。
实验3:网络模拟软件
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网络模拟软件Boson NetSim模拟网络环境,对网络进行配置。
●利用Boson Network Disgner,选择正确的网络设备,模拟网络环境。
●利用Boson NetSim,正确配置网络设备参数。
二、实验设备
●PC机
三、实验环境
●Boson NetSim软件
●网络拓扑结构
四、实验步骤
1、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模拟网络环境。
(1)在设备列表中选择两台2621路由器、一台2950交换机、四台Windows 98计算机,并拖动至绘图区域中。
(2)在设备列表中选择若干ethernet连接线,将以上设备进行连接。
(3)将设计完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保存为扩展名为.top的文件。
2、利用Boson NetSim对网络中的各个设备进行配置。
(1)打开Boson NetSim,导入上一步保存的扩展名为.top的文件。
(2)打开ePC,利用winipcfg和ipconfig命令对PC机网络参数进行设置。
(3)打开eRouter,对路由器按照静态路由协议或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设置。
(4)打开ePC,利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实验4: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用任何一种编程语言实现客户/服务器通信程序,要求:
●客户端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串,并向服务器发送;
●服务器接收后,将字符串以逆序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显示服务器返回的逆序字符串。
二、实验设备
●PC机若干
三、实验步骤
1、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动作分析
服务器端的活动
客户端的活动
与服务器建
立连接
读取键盘输
入的数据
向服务器发
送数据
接收并显示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用户输入的字
符串为"quit"
其他输入
2、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类设计
服务器端主程序类:StartServer.java
客户端主程序类:StartClient.java
Server类:Server.java
Client类:Client.java
3、代码示例
* 功能:读取来自标准输入的数据返回值:String inputLine。
来自标准输入的数据。
*/
public String readFromSTDIN() {
String inputLine = null;
try {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inputLine = bufferedReader.readLine();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read input stream error:"+e.getMessage());
}
return inputLine;
}
/**
* 功能:关闭连接
*/
public void close() {
try {
bufferedReader.close();
socke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Server close error: " + e.getMessage());
}
}
}
四、实验结果
服务器端运行:
客户端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