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国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迁移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等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世界人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及其影响。
3.世界人口的迁移趋势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世界人口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人口的数据、图表和地图,增强直观性。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实例。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世界人口分布图、增长曲线图、迁移路线图等。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人口问题案例。
3.教学素材: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新闻、报道、论文等。
4.小组讨论题目:设计与世界人口问题相关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提问:“你们认为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规律。
同时,呈现世界人口迁移的路线图,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所在经纬度。
2.运用地图资料找出美国的地形和河流。
3.运用所学掌握美国所处温度带,并能说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资源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的地形、河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啊,刚从澳大利亚带团回来。
澳洲的美景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你们也都去过澳大利亚吧。
那我要问一问你们:“澳大利亚名闻天下的三大美名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我又要带团出发了。
这次我要去的是西半球的超级大国。
想知道是那里吗?来看一看我做的宣传海报。
【播放关于美国的精选图片】教师:你们知道我要去哪里了吧。
没错,就是美国。
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我啊。
可是,我从来没去过美国。
主任又给我下了死命令——出发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了解,他还给我发了一份任务清单。
找位同事帮我读一读。
【学生朗读教学目标】教师:我将思路整理一下发现,我需要从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资源方面来了解美国。
我准备绘制一幅美国的地理概况简图。
可是……我的动手能力特别差。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学设计版本: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从领土面积、人口、社会制度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了解地球上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
2、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图片,初步认识各种类型的国家。
2、通过阅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布图,学生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主要分布的地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2、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国家。
教学难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探索活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说一下这些国家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结】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工农业发展水平等反差极大。
(过渡)不同的国家,有的国家地广人稀,有的国家地狭人稠,有的国家富裕发达,有的国家贫穷落后,那么它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先了解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
(新课教学)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不同类型的国家【讲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媒体出示世界政区图】【设问】1、你能举出你熟悉的国家和它们所在的大洲吗?2、、你能说出面积比较大的几个国家吗?它们各属于哪一个大洲?3、、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吗?4、、哪个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结】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千米。
(过渡)国家的范围有大有小,那国家管辖的居民是不是也有多有少的?【多媒体出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说出各国的人口数。
美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3.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X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教学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四、课时三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老师:在前边几章学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属于东半球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崭新的章节西半球的国家。
大家看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图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板书: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在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美洲,美洲又分为南美洲与北美洲。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第一节国家和地区【教学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全不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把学生分为5~10个小组,各组分别代表一些国家和地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新课引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提问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同学之间有过冲突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呢?过程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曾经有过的冲突及原因。
讲述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经常发生一些冲突。
板书国家和地区。
§活动一:认识国家和地区设计意图: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国家及地区,熟悉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过程:让全体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⑵哪些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⑶在《世界政治地图》查出:1)地跨两洲的国家;2)地跨南北半球的国家;3)地跨东西半球的国家;4)内陆国、邻海国、岛国。
⑷国家之间的界线有些什么差异?学生看完图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的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国界、领土的概念。
国界往往是引起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例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战争。
§活动二: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过程:⑴学生按组别分别代表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国。
⑵结合教材上图5.1,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以上国家,并仔细观察,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已有的认识探讨一下它们的特点,作好记录。
(提示学生注意找出面积较大的前六个国家)⑶讨论:这此国家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⑷各组代表发言。
(学生的答案可能集中在: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弱,文化、资源……)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初中美国的教案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2. 掌握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其特色;3. 了解美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及重要节日;4. 理解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影响;5.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PPT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问候,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美国有什么了解?他们希望在本节课中学到什么?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使用PPT展示美国的地图,介绍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2. 讲解美国的主要城市及其特色,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等;3. 介绍美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及重要节日,如独立日、感恩节等;4. 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如自由、平等、民主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讨论美国的地理、文化特点;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3. 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简要总结美国的地理、文化特点;2. 强调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听力练习(15分钟)1. 播放与美国地理、文化相关的听力材料,如美国城市的介绍、美国节日的庆祝活动等;2. 学生听后,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阅读练习(20分钟)1. 提供与美国地理、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2. 学生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美国地理、文化的短文;2. 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简要总结美国的地理、文化特点;2. 强调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学科地理主备人总课时15课题第九章第一节美国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和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步互助探究【环节1:教师导入】以冬奥会美国入场现场引入本课。
第一步互助探究【环节2:师友探究】1、课本74页图9.1和77页图9.6说出美国在世界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结合课本76页图9.4说出美国的人种情况和人口特点及其成因。
3.结合课本77页图9.6和文字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4.结合课本77页图9.6及79页图9.10,说出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并分析美国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第二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释疑】过渡: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它有什么寓意吗?1. 学生阅读民族大熔炉部分,说出美国在世界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
过渡:我们从视频中发现美国运动员有白色和黑色人种,那么美国人种构成是怎样的?2. 说出美国的人种情况和人口特点及其成因。
第二步 互助释疑 【环节2: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读图9.1,美国在世界的位置,分析美国的半球、纬度和海陆位置。
初中地理美国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掌握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特点,包括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带分布。
4. 掌握美国的工业布局和特点,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5. 了解美国的人口构成和种族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1. 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2. 通过对美国农业和工业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美国资源与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邻国。
2. 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美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特点。
4. 美国的工业布局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5. 美国的人口构成和种族多样性。
(二)难点1. 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 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1. 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 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 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 利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和工业区、工业城市图,分析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5. 结合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美国的地理特点、农业和工业布局。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3. 利用图表资料,让学生掌握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工业布局。
4.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 让学生掌握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况,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等知识;2. 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人口分布与增长的主要因素;3. 培养学生收集并整理相关人口信息的实践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分析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世界各地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深入思考,提升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世界地图和人口分布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世界人口分布情况;2. 收集世界各地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为课堂分析提供素材;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本节课起始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度。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随后,通过一段关于人口问题的短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深入理解1. 人口数量与增长教师首先介绍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趋势,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展示人口数量的变化。
同时,讲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如科技进步、医疗水平提高等。
2. 人口分布与迁移教师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大等。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如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
3. 人口问题与挑战教师介绍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互动教学,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主题为“你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案”。
每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美国初中历史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国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 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内容。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美国历史》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3. 投影仪和白板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原因,重点讲解英国殖民统治对美国的压迫和限制,以及美国人民的反抗行动。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波士顿倾茶事件、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乔治·华盛顿等。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和事件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重要事件。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独立宣言》是什么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内容,重点讲解宣言中提出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以及宣言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内容,以及宣言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模拟发表《独立宣言》(10分钟)学生分组模拟发表《独立宣言》,感受宣言的力量和影响。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关于《独立宣言》的批判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宣言的局限性和历史背景。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独立宣言》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活动的情况。
美国的诞生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独立战争的基本史实。
2. 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认识北美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正义的战争由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最终会取得胜利。
3. 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中分析战争的双重性: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教学重点:1. 独立战争的过程,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 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加深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影响的认识。
教学难点:1.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2.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美国的诞生》。
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美国的国旗、国徽等元素,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代表着什么?它们背后的历史是什么?2. 学生分享对美国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美国的诞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学生结合教材和自身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b. 独立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 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教师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2. 教师重点讲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加深学生对战争背景的认识。
3. 教师分析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的双重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
2. 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强调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其他国家有何启示?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北美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初一下册地理《美国》第1课时教学设计刘芳华一、教材情况《美国》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理、地区地理和局部国家地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学习这局部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开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迅速开展。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元素,以图片展示为切入点,以美元上的图片信息串联本节地理课知识,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开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指出美国领土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外乡局部。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提升了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体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穿。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国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
难点:分析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五、教法和学法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地理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主要采取了读图法,直观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内容选取丰富的课外知识为切入点,以PP他R图片展示,串联本节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
结合图像信息记性记忆,培养学生抽象和举行思维。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富豪导入,图片展示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开始,我们将了解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二)新课讲授1.直奔主题,本节课进入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1科室的学习,同学们准备好〔人教版〕地理课本翻到69页,和地图册34页--美国地形图。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元素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学习。
然后一起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掌握美国的领土组成,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美国的种族构成。
美国初中地理教案封面教案名称:美国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 掌握美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 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布局。
4. 掌握美国工业的特点,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5.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美国的地形特点3. 美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4.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布局5. 美国工业的特点,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解: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美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4. 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 讲解:讲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布局。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美国工业的特点,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4. 展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工业特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展示质量: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美国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美国地图2. 美国气候图3. 美国农业生产分布图4. 美国工业分布图5. 相关阅读材料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亚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整体认识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地理位置的记忆。
2.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讨论话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思考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区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洲的风景、文化和民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加深对亚洲地理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包括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1】新年伊始,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我根据七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课堂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三课建设工作。
使每位受教育者做的自己”的“多彩教育”核心价值观,落实“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育人理念,以“多彩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多彩课堂”构建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构建多元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与学方式,生成开放的、独具二七标识的“多彩课堂文化”,努力实现“多彩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能够查找出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比较零碎。
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节美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一)第一课时一、移民国家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3课时)》主要介绍美国的地理、气候、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是对美国地理特征的深入剖析,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掌握美国的主要地理特点,为后续学习美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领域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理特征方面,学生可能对美国的气候、地形等细节知识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美国的地理特征,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特征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对美国经济、产业、城市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美国地形、气候等地图,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美国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美国地理特征对美国经济、产业、城市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形、气候等地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收集美国的典型地理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PPT,用于展示美国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美国的地形、气候等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美国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并回答相关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美国》是一节介绍美国地理和人文特色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美国的地理位置美国是北美洲的一个国家,包括大陆和夏威夷群岛。
它以北极圈以南的地理位置和東經67度到125度之间的地理位置为界,西南隔着墨西哥与中美洲相邻,南隔着加勒比海与南美洲相连,东南隔着大西洋与欧洲相对;亚洲通過白令海峽與冰島相望,西北隔着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与俄罗斯相邻。
2.美国的地貌美国地貌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部分,其中西部为低纬度地区,具有高山、高原、盆地等地形。
中部为平原地区,包括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东部为低海拔地区,包括东部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海岸平原。
3.美国的气候美国的气候包括五大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其中西部气候较为干旱,中部和东部气候则更加湿润。
4.美国的自然资源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藏、水力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美国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矿藏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5.美国的人口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人口约3.3亿人。
其中白人占人口的大多数,黑人、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等少数族裔也有较大的人口规模。
美国的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非常大。
6.美国的文化美国文化包括音乐、电影、体育和民俗习惯等方面。
美国的音乐和电影文化非常丰富,其中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甚大。
美式足球、篮球和棒球等运动也是美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美国的民俗习惯也十分多样化,包括感恩节、圣诞节等多种节庆活动。
总体来说,美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地理、气候、人口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都十分丰富多彩,是一个值得我们了解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等。
(二)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步骤(一)第一课时一、移民国家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
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
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
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
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二、农业地区专业化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
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
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
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
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
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
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
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二)第二课时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
(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
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也t,1的著名工业门类。
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
(底特律:汽车。
纽约:纺织、化工。
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
旧金山:电子。
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
西雅图:飞机。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
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
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87页第2题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1996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2001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
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
(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
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
)板书:排污大国。
5.引导: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有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