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末端深度法

第八章末端深度法

第八章末端深度法
第八章末端深度法

第八章末端深度法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条

第条当从跌坎边缘向下游延伸的导流墙其长度等于或大于最大末端水深的

第条

式中

第条

矩形渠道的溢流形式见图

接近一个

式中

流量系数

第条

梯形渠道的溢流形式见图

和底宽

值可

根据已知的

计算流

第条

由下式计算

第条末端深度法限制在下列条件下应用

对矩形渠道应大于

条和方面的量测误差和末值应由使用者根据实际情

新版安全生产法逐条解读

新版安全生产法逐条解读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逐条解读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解读:这条是立法目的。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及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二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三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安全。通过立法,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重视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应当同步,并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解读:这条是适用范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一切合法或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组织,不论其性质如何、规模大小,只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应适应本法。 本法的调整事项,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这里讲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包括资源的开采活动、各种产品的加工、制作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他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公共场所集会活动的安全问题等,不属本法调整范围。 另外,消防安全,道路、铁路、水运、空运等交通运输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适用专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调理。但对于一些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专门的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解读:这条是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工作机制。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新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指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法

《安全生产法解析》word版

新版《安全生产法》解析 新版《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已经通过,将于2014年正式发布实施。重点内容先了解一下。 一、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一、明确了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 1.明确立法目的 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调整范围 (1)删除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内容。 (2)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园等公益性单位的安全生产,参照本法的规定执行。 二、完善安全工作方针和机制 1.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将现行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修改为如下:安全生产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2.政府编制安全生产规划 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1.扩大了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范围 规定冶金、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风险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预评价。 2.增加了矿山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准入规定 新增规定矿山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其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审核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衔接。 3.规范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程序 规定高危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始施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负责审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安全设施设计后四十五日内作出审查意见书,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审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安全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抽查。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工科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

2012年12月25日

工科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程、学科定位和社会需要都表明当代自然辩证法就是科学技术学。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自然辩证法是认识客观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理论思维方式,它可以培养工科研究生感性认识、训练工程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人文素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感性认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人文素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国家教委规定的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是为了培养品学兼优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对研究生继续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道德教育,帮助研究生解决好政治方向、人生方向和其他品德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工程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成为科学技术学,是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感性认识是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工科学生的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如果缺乏辩证思维的指导,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再所难免,因此,工科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是十分重要的。 一、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工科研究生科学事实的感性认识方法 1.1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科学事实作为科学认识的初步成果,是已进入科学研究领域,被科学工作者掌握和确认的事实,它已不是纯客观的了,而是包含人的主观认识因素在内;客观事实是指一切尚未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与科学认识主体尚未发生联系,但在时间和空间中实际存在着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它是纯客观的,无正确与错误之分,在人类未认识它之前,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于:客观事实是科学事实的基础,科学事实的每一次修正与完善都是向客观事实的逼近。 1.2工科研究生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即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抽象思维达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发展的过程,这与大多工科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回归模型—实践检验—模型修正)一致,而实验前的感性认识是实验过程的起点,是获取回归数学模型的必经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及外部联系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以直接性为其特征。 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中,观察,包括实验中的观察,是搜集经验事实的活动。传统的经验主义科学认识论认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解读.docx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解读 导语:小编整理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解读,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立法目的表明的是为什么要立法,或者说制定这部法律所要实现的基本社会目标。立法目的贯穿整部法律制度设计的始终,所有法律条文都是围绕立法目的来设计,并为立法目的服务的。《安全生产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据此,本条明确了4个层次的立法目的,互相联系,层层递进,集中展现了《安全生产法》的价值和目标。 (一)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这是制定《安全生产法》最直接的目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项只能持续加强而不能有任何削弱的极为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较为突出,生产安全事故处于易发多发的高峰期,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的各方面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其中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意义的措施,就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确立基本的行为规范,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使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和加强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需要制定一部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确立具有共性的制度和规范,更加全面、系统地规范安全生产工作。 本条中“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是这次修改《安全生产法》时的新表述,原来的表述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虑到《安全生产法》应当着眼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监督管理。而且从这部法律本身的内容看,除规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外,还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作为立法目的难以涵盖和统率大多数条文。因此,这样修改符合实际需要,与安全生产法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的定位相称,也符合其自身内容的内在逻辑。 (二)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基本目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是通过生产安全事故来衡量的,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事故表明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趋好,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反之则表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取得实效。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设计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

(新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试题精选

(新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试题精选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试题精选 ***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某工艺制品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84人,伤40多人。事故经过情况是:该工艺制品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一楼是裁床车间兼仓库,库房用木板和铁栅栏间隔成,库内堆放海绵等可燃物高达二米,通过库房顶部并伸出库房,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套管绝缘,总电闸的保险丝改用两根钢丝代替。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事,厕所改作厨房,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行封闭式管理,两个楼梯中东边一个用铁栅栏隔开,与厂房不相通,西边的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楼下四个大门有两个被封死,一个被铁栅栏隔在车间之外,职工上下班只能从西南方向的大门出入,并要通过一条用铁栅栏围成的只有0.8米宽的狭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安装了铁栅栏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电线短路引燃仓库的可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部分职工试图拧开消防栓和使用灭火器扑救,但因不懂操作未能见效。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的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楼、三楼。一楼的职工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己打开窗爬绳逃命。二、三楼300名职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下楼,由于对着楼梯口的西北门被封住,职工下到楼梯口要拐弯通过打卡通道才能从西南门逃出,路窄人多,互相拥挤,浓烟烈火,视野不清,许多职工被毒气熏倒在楼梯口附近,因而造成重大伤亡。 一、单项选择题

1."回"形标志表示()。 A.加强绝缘 B.双重绝缘 C.工作绝缘 D.基本绝缘 2.案例中的工艺制品厂配电系统应采用()。A.TT系统 B.IT系统 C.TN系统 D.上述三种系统都可以 二、多项选择题 3.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决定于()。 A.导线截面 B.导线材料 C.导线长度 D.绝缘材料 4.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带电火灾 D.C类火灾 三、简答题

关于旅游法的深度解读之一对旅游者权利的保护三

关于《旅游法》的深度解读之一——对旅游者权利的保护(三)2013年11月20日12:18 来源:《旅游学刊》2013年第08期作者:汪传才刘红婴韩玉灵曾坚于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02 为旅游者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于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陈成熊文钊) 正如《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所宣告“旅游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旅游权归属公民权利中社会权利的范畴,是休息与休闲权利的重要体现。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全年国内出游人数约3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万亿元,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超过1350万,相关就业者达8000余万人,已成为全球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和出境旅游购买力第一大国。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建立一部保护旅游者权利,规范、监管和促进旅游市场,从全局高度协调各部门利益的全国性旅游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经历了31年的漫长历程,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并将于10月1日施行。《旅游法》开篇总则中第1条、第3条明确了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为该法的立法宗旨,同时专设旅游者一章,从法律层面上将旅游者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知悉真情权、合同履行请求权、受尊重权、特殊群体优待权、救助保护请求权、获得赔偿权等8项权利予以确认。 旅游者权利虽具有一般消费者权利的基本属性,但并不意味着关于旅游者权利的规定可以简单复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其具有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质。首先,在旅游者的定义方面,《旅游法》采用扩大解释的方式。《旅游法》第二条规定“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行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这隐含着《旅游法》所指的旅游者并不局限于参与旅行社团体旅游的消费者。通过将自助游、购物游乃至公务出差中发生的旅行活动等广泛于传统意义上旅游消费活动的概念囊括于旅游活动中,从而扩大了旅游者的界定范畴以及《旅游法》的适用广度。此外,《旅游法》第二章的8项权利虽存在如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知悉真情权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重合的权利,但亦具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的权利类型。其中,可分为基于旅游合同的旅游者权利、基于旅游经营活动的旅游者权利以及基于政府行业监管与公共服务职责的旅游者权利。 一、《旅游法》细化旅游者基于旅游合同的权利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基于旅游合同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最基础的旅游法律关系。因此,旅游者权利将集中体现于旅游合同签订、履行等过程之中。在立法体例方面,《旅游法》除了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在第二章第9至第12条中直接规定旅游者所享有的权利外,亦在具体制度中结合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间接地明确了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权利。 旅游合同订立与履行方面的规定集中体现在第五章“旅游服务合同”的规范设置上。具体而言,《旅游法》第58条、第59条规定了旅游者在合同订立中对旅游行程、实际提供服务的旅行社、导游等基本信息的知情权。针对旅行社擅自“转团”、“拼团”问题,《旅游法》第63条、第69条则强调旅行社亲自履行的义务,仅在旅游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旅行社才可将旅游服务或接待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这实质上赋予了旅游者转团拼团的拒绝权。此外,在第65条中规定,在旅游行程结束前旅游者对旅游合同的任意解除权,这反映了《旅游法》保护旅游者权利的价值倾向,也为修订中的《消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立法实践。

自然辩证法深度剖析

科学技术“双刃剑”的理性透视 摘要: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和习惯,这种理论阻碍了人们对自然科学及其技术活动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深入分析表明,与其说科技是“双刃剑”,不如说人是“双刃剑”,它植根于人性的弱点和优点,不可根除。因此,有必要对“双刃剑”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与探讨。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双刃剑人性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案例来证明它。如铁器的发明,极大提高了人类的劳动生产力,但铁制兵器的出现,也使得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也大幅提高。火药的发明,极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为提升战争的残酷性不断添砖加瓦。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人类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对大自然的奥秘不断有惊人的揭示。但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命运没有丝毫改变,问题越发严峻。如核能奥秘的破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几乎无限的能源后盾,但核武器的威胁、核事故的阴霾,成了一柄挥之不去、高悬于人类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1]基因工程的发展,为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身素质探明了一条新的途径,但这也是一条通往不可预测之未来的道路。现代科技在为人类生存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也为少数恶人、狂人毁灭人类提供了便利条件,甚至一些普通人也可能在无意之中毁灭人类!所以称科学技术为“潘多拉之盒”并不为过! 一、“双刃剑”问题的真与假 说到“双刃剑”,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会联想到科学及其技术已经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灾难或可能带来的灾难。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从根本的意义上成为现代社会生成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一前提,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交往方式从量到质的巨大变化就不可能发生。而与此相应,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所遭受的严重破坏同样也不可能发生。问题的实质在于科学技术所导致的这种双重后果,是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是科学技术得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关系对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所造成的扭曲?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谓“双刃剑”问题能否得以成立或真与假的前提是否可靠。

用自然辩证法看待人工智能

用自然辩证法看待人工智能 上传于2016.11.25 自然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为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指导。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已经迈开了第一步。而人工智能不仅仅牵涉到了科学技术,在哲学的范畴也引发了人们的大量思考,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也抱有期待与担忧的矛盾心态。近几十年来,各种各样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电影便是人们对这类问题哲学思考的剪影。 自然辩证法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纳成了三种:人为自然界绘制图景的关系;认识关系,即科学;改造关系,即技术。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类本身便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包括人类的大脑,更包括大脑产生的意识,都是自然的产物并且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使世界更容易地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等需要。 人工智能正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具体体现之一。人类认识了自然规律并对其加以利用,在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体系框架下,大力发展了电子信息技术,并使得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然而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仍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受到了计算机智能的局限,很多的工作依然需要人工完成。目前发展人工智能,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入手:在冯·诺依曼体系下优化算法,运用量子计算机,模拟大脑的结构原理来搭建新的计算机体系。在冯·诺依曼体系下对算法进行优化,例如使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深度学习,是现在

已经得到日常应用的技术。量子计算目前还属于尖端科技,人类有望在数年内建造出第一台量子计算机。而基于脑科学的计算机体系目前来看遥遥无期,因为脑科学的研究举步维艰,人类仍然没有弄清楚大脑的工作原理。在本人看来,当前主要应用的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在未来仍然会展示其在智能方面的局限性,而量子计算机和基于大脑的计算机比较有可能突破人工智能的技术瓶颈。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在哲学上引起人们大范围的讨论,还是因为人们对其前景有着不同的看法。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加有利于自身生存的世界,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结果却并不一定能实现人类的预期,甚至于有可能会压缩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人工智能的领域,人们期许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但令人担忧的是,高度发展的人工智能有可能会置人类于危险境地。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讨论,其核心就是意识——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意识。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人类却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类似的,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也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的产物,却也不是人类的奴隶。当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希望通过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人类并改造人类来为其自身创造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人类自然就处于危险之中了。也就是说,在自然辩证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以推广到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与自然(人类)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些关系存在着不确定性,哲学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义就更加突出了,可以预见的是,

面试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正式实施

面试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正式实施 中政江苏省考面试培训专家解析: 我国首部旅游行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旅游法的聚焦点是权益保护,最大的亮点是规范“零负团费”和景区门票。针对屡禁不绝的“零负团费”旅游,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游法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同时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旅游法还对导游的行为作出规定:导游和领队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相关评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旅游法》将有效解决当前旅游业中“零负团费”乱象、景区门票随意涨价、导游无薪酬收回扣、旅游者投诉无门、旅游开发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旅游旺季部分景区人满为患以及旅游途中的不文明行为、旅游安全及救援等突出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锋认为,《旅游法》的出台有利于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裁于宁宁认为,《旅游法》的出台既是旅游主管部门的需要,也是旅游从业者和旅游消费者的迫切需求。随着《旅游法》的出台,一个秩序化、规范化的旅游市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而《旅游法》的实施正好是北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模拟题 中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出台,于今年10月1日实施,对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限制旅游景区涨价、杜绝“零负团费”、规范导游行为等作出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今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对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限制旅游景区涨价、杜绝“零负团费”、规范导游行为等作出规定。它的出台既是旅游主管部门的需要,也是旅游从业者和旅游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旅游法》围绕着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设计,既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利,又规范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但是在刚刚实施的这个阶段里,它的实施也经受了一次考验。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景区“爆棚”、游客“滞留”、游客被强制消费甚至被辱骂等不和谐事件频频发生,说明新法出台后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改进,如一些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一些旅游企业对旅游法重视不够、还按照原来的套路试水。因此旅游法能否起效关键看法律是否能执行到位,是否对违法

解读新安全生产法

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安全发展 专家解读新《安全生产法》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4-09-29 07:58 ] 日前,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新的《安全生产法》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新《安全生产法》,跟原法相比存在哪些重要的变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哪些崭新的要求?中国石油报特此采访了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闫伦江。 对事故单位的经济处罚规定 记者:新《安全生产法》是如何看待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的? 闫伦江:新《安全生产法》将“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确立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从一系列的修改细节,包括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改为“安全生产工作”,将“促进经济发展”改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等,都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附属品,也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而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记者:跟原法相比,新《安全生产法》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闫伦江:从企业角度来看,新《安全生产法》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全面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原法相比,在新增的17条条款中,9条与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人员直接相关。而在全法114条条款中,71条都与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人员直接相关。 在这方面,新《安全生产法》作出的4项规定尤其值得关注。一是明确委托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然由本单位负责。二是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三是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的七项职责。四是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举例来说,某企业进行业务分包,过去往往在合同上写明“在合同执行期间,HSE责任由乙方负责”,甲方就认为HSE风险已经转移给乙方了。但按照新《安全生产法》,业务能够外包,责任不能外包,不管合同中是否有明确条款,甲方都必须承担责任。 对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处罚规定 记者:新《安全生产法》的另一重要变化,是大幅提高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闫伦江:首先,罚款处罚力度明显加大。新《安全生产法》按照两个责任主体、四个事故等级,设立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八项罚款处罚规定。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比来看,对事故责任单位的罚款“起步价”从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封顶价”从原来的

天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自然辨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他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2、自然观 自然观是指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已成为我国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主要观点: ①认为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 ②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 动和变化中”;③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从自然本身去认识,一方面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界

第一章旅游法概述

第一章旅游法概述(81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具有制定和颁布法律制度的社会主体是:(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湖南省旅游条例》属于:( C )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部门规章 3、《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属于:( B )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部门规章 4、(C )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旅游业管理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旅游立法工作从此进入建设性发展阶段 A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B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 C 《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D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我国现行旅游法主要由( C )构成。 A 法律 B 部门规章 C 法规 D 规章 6、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D ) A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B 《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C 《中国公 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D 《湖南省旅游条例》 7、国务院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B )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部门规章 (▲)8、新的《旅行社条例》于2009年( A )开始实施。 A 5月1日 B 3月1日 C 1月1日 D 2月1日 (▲)9、2008年11月28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湖南省旅游条例》并于( D )实施。 A 2008年12月1日 B 20009年1月1日 C 2009年2月1日 D 2009年3月1日 (▲)10、2009年3月1日湖南省旅游局在( C )举行了《湖南省旅游条例》实施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A 岳麓山 B 桔子洲 C 长沙世界之窗 D 烈士士公园 11、下列不属于旅游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D ) A 物 B 行为 C 智力成果 D 内容 (★)2、下列不属于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是(D ) A、湖南省旅游局 B、湖南省某四星级饭店 C、来湖南旅游的美国游客 D、某旅行社法人名称 13、下列不属于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D ) A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B 旅游者 C 旅游企业 D 旅游权利

自然辩证法论文_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阿斯旺大坝为例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上课地点: 完成时间:2014年 4 月15 日

摘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巨型水库大坝的建立,在发电、防洪、航运方面取得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使我们更加关注大型水坝建立的综合评估问题,以及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我们在剧烈改造自然前,怎样对其进行更全面的技术综合评估,从而更早地采取配套的措施,使自然达到一种更为和谐的状态。本文以埃及的阿斯旺水坝为例,用自然辩证法了解它的正、负面影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的进行深度思考,讨论了技术综合分析的问题。

目录 一、引言 (1) 二、兴建阿斯旺大坝的设想与取得的效益 (2) 1. 设想 (2) 2. 效益 (2) 三、阿斯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2) 四、阿斯旺大坝的人与自然问题 (3) 五、结论与建议 (5) 六、总结 (6) 参考文献 (6)

一、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停的演变。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人与大自然是相对亲近的,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并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这一阶段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走向疏离;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或许,这就是曾经让人晕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吧。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手段,它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谋福利。但是现代科技在发展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违背了人类发展它的初衷,究其原因,除了科技自身属性和人类知识局限性导致科技负面效应的不可避免之外,其深层原因在于人们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关系,而近代以来的现代性两大特征,即工具理性和主体性又诱发了科技负面效应,并使其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得以凸现和普遍化。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汽车飞船,各行各业无不彰显着科学技术的魅力。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近现代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也愈益凸显,从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传统伦理观念的冲突渐渐尖锐起来。因此,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享受、财富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灾难和挑战。三峡水电站大坝带来航运,抗洪,发电等正面效用后,会不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怎样平衡与评估它的负面影响,我们来以埃及的阿斯旺水坝为例进行分析。 阿斯旺水坝(英文:Aswan Dam),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高111米,长3830米的大坝,将尼罗河拦腰截断,形成水域面积5120平方公里。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为一体,阻止了很多巨大的洪灾。可是这个大坝建成之后不久,它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就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它的评价。10年前,埃及总统穆巴拉丸在—次科学大会上,对参加会议的各国科学家们说:“兄弟们,姐妹们,从现在到2000年,埃及将不得不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你们一定要帮助我们取得胜利。这些挑战,也就是现在和将来我们所必须要面对的严重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斯旺大坝所造成的影响。”可以看到,阿斯旺水坝的负面影响的程度。 本文将针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问题,以阿斯旺水坝为例子,用自然辩证法展开分析与讨论,希望我们可以和自然共同发展,和谐进步。

旅游法第三章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制度

第三章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应当了解旅游安全事故、旅游安全的管理,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保险的概念,理解旅游保险的地位、作用,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的内容;应当掌握出国旅游管理制度,理解出入境管理的有关规定,理解出入境检查制度;应当掌握铁路交通制度和航空交通制度的有关规定,掌握承运人和旅客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了解旅游食品卫生和旅游娱乐场所管理法律制度的有关内容。 要点:旅游安全法律制度,旅游保险法律制度,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交通法律制度,食品卫生法律制度,娱乐场所法律制度。 第一节旅游安全法律制度 一、旅游安全事故 我国调整旅游安全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是行政法规。目前基本的法律依据是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1990)和《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1994) 1、旅游安全事故的概念 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造成旅游者人身或财产损失,并由此导致有关当事人相应法律责任的事件。其构成有3个必要条件: (1)必须发生在旅游过程中。 (2)原因包括两方面:自然和人为。 (3)会导致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旅游安全事故的等级 (1)轻微事故:轻伤或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不含1万)。 (2)一般事故:重伤或经济损失1万至10万(不含10万)。 (3)重大事故:死亡或重伤、残疾,或经济损失10-100万(不含100万)。 (4)特大事故:死亡多人,或经济损失100万以上,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 案例1:一般旅游安全事故 (1)某旅行社组团去华山,在临行前,旅行社已向客人对去华山可能出现的危险做了明确说明,并为客人办理了意外保险,客人欣然接受,于是组团顺利出行。到了华山,在游览过程中,一位客人不慎摔伤,造成右脚腂骨粉碎性骨折。 (2)2001年10月,太原某旅行社组团在野山坡旅游,在一项目是蹦极。导游再三强调: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史的客人不要参加这个项目。但一位患有高血压的游客隐瞒实情,参加了这项游乐,由于过度刺激血压骤增而送医院抢救。该游客未购买旅游意外保险,虽经救治转危为安,但在医疗费问题上与旅行社发生了纠纷。 问题:该事故中旅行社有没有责任?游客的医疗费怎么解决? 案例解析:本案中,旅行社没有责任。由于游客未买旅游意外保险,其医疗费用只能由自己承担。 二、旅游安全的管理

2014版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2014 版安全生产法深度解读 一、明确了立法目的和调整范围 1、明确立法目的: 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调整范围: ,1, 删除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内容。 ,2, 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园等公益性单位的安全生产?参照本法的规定执行。 二、完善安全工作方针和机制 1、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将现行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修改为如下: 安全生产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2、政府编制安全生产规划: 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Pile bored pile can be used, and artificial digging pile,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and so on. When excavation depth is large, you can set multi channel support, to reduce stress, rush drilling through rock, the old base. In retaining pile water jet Grouting curtain between

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详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五章

注册安全工程师真题详解《安全生产管理知 识》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为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三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A.接触因素、辐射因素、传染因素 B.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C.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有毒因素 D.浓度因素、强度因素、生物因素 【答案】B。 【解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2013年真题】某焦化厂配煤操作岗位,检测出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工厂为降低粉尘浓度,减少对职工身体的危害,物料输送时采用水雾化喷洒尘、地面洒水等形式的湿式作业,但发现湿式作业对降低粉尘浓度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粉尘比重较轻

B.粉尘比重较重 C.粉尘的亲水性强 D.粉尘的亲水性弱 【答案】D。 【解析】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由于粉尘的亲水性弱,所以水雾化喷洒尘、地面洒水等形式的湿式作业对降低粉尘深度的效果并不明显。 3.【2012年真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业有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下列职业有害因素中,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 A.粉尘 B.不良体位 C.高温 D.硫化氢 【答案】B。 【解析】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自然辩证法》重点解析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内容:(1)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2)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3)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1)系统性。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2)复杂性。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3)演化性。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4)广义性。系统自然观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2. 人工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内容:(1)人工自然界是系统的自然界。(2)自然界可划分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人工自然界是演化的自然界。 特征:(1))主体性。人工自然观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2)能动性。人工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3)价值性。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3. 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内容:(1)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2)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