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运动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偏瘫康复方案偏瘫是一种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部分脑组织受损,导致身体一侧肌肉无力或抽搐,甚至完全瘫痪。
康复是恢复偏瘫患者功能的主要方法,而偏瘫康复方案则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常见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按摩对偏瘫患者的肌肉具有松弛作用,同时能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再生。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症状,重点按摩患者的肌肉,达到康复治疗目的。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治疗设备,以恢复、强化患者的肢体机能。
较为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有电疗、热疗、光疗、运动疗法等。
采用物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痉挛和肌肉僵硬等不适感,同时对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有良好的保健和康复效果。
三、功能性训练偏瘫患者因为受损脑区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肢体障碍,对应的功能性训练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失去右侧肢体控制的患者,应该强化左侧肢体的功能性,这有利于平衡左右肢体功能的失衡,提高整体的运动协调性。
而对于那些受影响较为严重,几乎不能行走、站立的患者,则应该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搭配相应的体位调整、借助助行器材等器械,切实有效的帮助他们恢复活动能力。
四、配合膳食调理康复治疗并非仅仅依靠上述三种方式,饮食调理同等重要。
康复患者需要摄入适量的高质量蛋白和维生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取。
饮食调理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指导来实现,适当的保证身体所需营养,能够补充身体的能量,以防止营养不良所带来的可能性并发症。
综上所述,偏瘫康复方案中应注重减轻肌肉症状、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重构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包括物理、按摩和功能性训练等并非ht完备。
同时,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重建患者体内的代谢网络,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快速康复。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仅往往关系到他们的康复程度,也关涉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重建的希望和能力。
因此,任何治疗方法都应严格控制康复策略的倾向性,注意力量配合,以获取最佳康复效果。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内容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肢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综合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训练包括多种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肢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物理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综合训练方法,它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电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肉疼痛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
康复训练是另一种重要的综合训练方法,它包括肌肉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运动疗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综合训练方法,它包括步态训练、游泳、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肢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综合训练方法,如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训练是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
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运动疗法。
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两组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药品品种和用量均无较大差异。
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 以及barthel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运动疗法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析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业,多发于中老年人[1]。
脑卒中偏瘫便是脑卒中所引发的后遗症之一[2]。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本文就研究了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
随机分成了实验组32例,对比组31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87岁;对比组:男性2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63岁。
p>0.05,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1.2.1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共32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运动疗法。
具体包含:①肌肉训练;②平衡性训练;③动作协调性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1.2.2 对比组对比组患者共31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具体为按摩性治疗。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3 评分标准 fugl-meyer评分,临床上用来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66分,评分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偏瘫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平衡锻炼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再生,增强肢体的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偏瘫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症状。
例如,使用肌肉松弛剂来减轻肌肉痉挛,或者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偏瘫的核心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恢复、行走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偏瘫症状。
中草药配方可以用于促进血运、活血化瘀,中医按摩和针灸也可以起到祛痹通络的作用。
5. 神经激活治疗:神经激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或声波刺激等方式,刺激受损的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收缩,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偏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由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偏瘫,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来减轻对神经功能的压迫。
上述治疗方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综合应用,以期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效果。
请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枢性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
不少偏瘫者虽可活了下来,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本人及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
如何康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
目前康复办法,多采用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针刺疗法、高压氧治疗及“搭桥”手术,其中比较可行的还是运动疗法。
轻偏瘫病人经过治疗和运动锻炼,一般可在4—5周即可扶拐行走。
而中度和重度偏瘫病人需经过3-6个月才可由被动到主动的扶拐行走。
年老或体弱的病人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人要根据这一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扶助。
具体方法可分以下四步:第一步被动锻炼偏瘫卧床病人必须作早期运动,因为肌肉不用就会导致废用性萎缩,关节就会强直。
要求家属每天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lOO—200次,肢体可活动的病人应在床上作患肢伸屈运动。
床上运动开始得越早越好。
第二步从卧到坐病人从卧到坐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过程,因为突然坐起,会因体位变化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面色苍白、头晕、全身出汗,所以锻炼应循序渐进。
每天让患者的头背抬高10度,每天锻炼两次以上,每次需3—5分钟。
一周后病人可在有靠背的床椅上坐稳,然后两足踏地,健侧手紧握床栏,辅助者双手扶住病人肩部,每日锻炼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锻炼时应避免患者向瘫痪侧倾倒。
随着病人坐稳程度的增加辅助者可渐渐撤离双手,让病人健手抓住床栏维持平衡,然后鼓励病人撤离健侧手,完全靠身体平衡坐稳。
第三步站立锻炼病人开始时站立并不能平稳,必须有辅助者的帮助。
站立锻炼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视进步情况可逐期增加次数和时间。
先让患者背靠墙站好,辅助者双手扶患者腋部,双膝顶住患者膝关节,经过几天站立后,辅助者可试行双手撤离,病人靠墙独自站立后逐渐扶床栏站立,进一步不靠帮助而独自站立。
然后在辅助者保护下,让病人双手扶床栏,进行躯干左右旋转运动,再进—步可做左右摆动,而后扶床栏,两足交替提起,进而横向移步,为行走打基础。
手部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1、滚筒训练
目的:诱发患侧肩关节分离运动,抑制共同运动。
操作:训练者与患者面对面坐位,患者双手握拳,推滚筒或者麦管球,朝不同方向推。
2、推球训练
目的:增加患侧坐位躯干平衡能力,促进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
操作:患者取坐位,在桌上放置一个空的塑料瓶或其他物品,用患手背推动小球,打倒前方的瓶子。
3、手抓握放松训练
目的:训练手的抓握和放松。
操作:患者坐位,手指置于桌面上,垂直位或水平位拿取套杯。
4、手指対指拿捏等训练
目的:训练手指的対指拿捏功能。
操作:患者坐位,完成插木棍、捡玻璃球、翻纸牌、扭纽扣等精细操作训练。
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作业疗法
目的:增加患者患肢肌力,诱发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主动运动。
操作:
(1)患者坐位,努力伸直前臂,使其手掌触及并推动球肌电生物可以刺激肱三头肌肌腹。
(2)患侧坐位,用腕关节背伸的力量推开小瓶子或者玩具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腕背伸肌群。
6、日常生活自理方而的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患侧肢体的情况,进行单独患侧上肢或者患侧上肢协助健侧上肢的作业活动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努力去完成尽可能多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患者自主进食、穿衣服、进行个人清洁(刷牙、脸部修饰等)、清洗衣服、上厕所中穿脱裤子和洗澡等。
7、兴趣娱乐治疗
目的: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手指功能的同时,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操作:患者坐位,完成相应的趣味训练。
偏瘫运动疗法(2004-7-27 15:08:05)作者:杨幸华运动疗法是偏瘫病人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治疗方法。
中风或颅脑外伤后的偏瘫患者,除了在康复科运动治疗室在治疗师指导帮助下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家属和护理员也可帮助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促进康复:第一步:被动锻炼。
护理者应每天帮助瘫痪病人活动患肢100~200次。
对于可以活动的病人,可帮助病人在床上做患肢屈伸运动。
第二步:从卧位到坐位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过程。
患者可每天两次将头背抬高,背与床大约呈10度角,每次3~5分钟,大约一周后病人可以在有靠背的情况下坐稳。
然后两足踏地,两手紧握床栏,护理者双手扶住病人腋下,每天锻炼3~5次,每次20~30分钟。
第三步:站立锻炼。
瘫痪病人从坐位到站位,每次可站立3~5分钟,每日数次,之后逐渐增加每天站立的次数及时间。
具体做法是:先让患者背靠墙站好,护理者双手扶其腋下,双膝顶住患者膝关节。
经过几天,病人能够靠墙独自站立后,逐渐锻炼扶床栏站立。
进一步可做身体左右摆动和两脚横向移动练习。
第四步:行走锻炼。
患者用手扶住护理者肩部,护理者托住病人腰部,从原地踏步开始,缓慢小步行走。
经过数天锻炼后,试着扶拐杖行走,延长行走距离。
通过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锻炼,使病人逐渐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偏瘫患者的自我按摩偏瘫患者的自我按摩偏瘫患者在无意识障碍或无较严重的心功能障碍情况下,可开始自己按摩。
一般在发病后第3天就可进行自我按摩患侧肢体。
按摩手法有推法、按法、拿法、揉法、捻法、抹法、掐法、摩法、拍打法、踩跷法、捋法。
开始手法宜轻,选用一种或几种手法,以后手法可以灵活变换,按摩量亦可逐渐增大。
偏瘫患者自我按摩时,先用健肢将偏瘫的上肢放在胸前,普遍将上肢按摩1遍,然后重点按摩关节部位(肘关节、肩关节适用拿法,指关节适用捋法)。
能够坐起时,可用健手按摩患侧下肢。
大腿及小腿部位用按、推、拿、揉、摩、拍打等手法进行自我按摩;足趾选用捻、捋等手法为佳:不能坐起的患者,可用健足的足跟、足底或足旁蹬踩搓动下肢。
这种踩跷法对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治疗偏瘫的偏方,怎样治疗偏瘫治疗偏瘫的偏方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
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
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
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以上这三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失语也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
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
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白话"。
若同一病人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却叫不出名称。
治疗其偏方有:麻子黑豆酒也叫麻子仁酒:麻子仁(炒)二合,黑豆(紧小者,炒)二合,鸽粪。
每次空腹,温服二合至三合。
上四味,先用酒七升,煮柳枝至五升。
炒鸽粪、麻子仁、黑豆等令至黄,乘热便投入柳枝酒内,片刻去滓,取清酒即可。
治中风偏瘫,手足活动不利,口面歪斜。
全当归9克,黄芪12克,千年健3克,秦艽9克,桑寄生9克,地龙3克,丹参6克,海风藤5克,鸡血藤6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30天为一疗程,连服2~3疗程。
如头痛剧烈属肝阳上扰者,加龙齿9克,石决明12克,磁石6克,抱茯神12克。
本方重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中风偏瘫。
也可用于风寒湿痹。
黑木耳7克,生姜10片。
每天早晨先用冷水将黑木耳浸泡10分钟,洗去杂质,然后和切好的生姜片放在较大一点的茶杯里用开水沏,待稍凉后饮用。
杯里的水饮完后,继续倒入开水沏泡,随渴随喝。
每天做晚饭时,将当天用的黑木耳炒菜或做汤吃掉。
坚持数月,可见效。
中医如何治疗偏瘫,中医治疗偏瘫中医如何治疗偏瘫偏瘫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康复手段是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实施中有一些问题往往被忽视。
中风后康复治疗在什么时候实施,在临床上很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
一般发病后往往重视的是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治疗,待病情平稳,一些不良情况形成了,再介入康复手段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石学敏院士很早就提出了针灸治疗在中风后立即参与治疗之说,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除针灸外,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也应在病情平稳后的48h即开始,包括良肢位的设计、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中医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方法颇多,其主要方法:(1)中药内服:以健脾补气,养血柔肝,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2)针灸疗法:现临床方法颇多,可达几十种针法,归纳起来以头针和体针运用最多。
笔者个人多采用体针,且以阴经、阳经穴同取,以达阴阳平衡之意。
(3)按摩方法:按摩是中医康复重要手段,它通过手法的刺激可以实现功能的重组和再塑。
(4)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方法,通过疏通经络,活血散瘀以达缓解痉挛、促进康复的作用。
我科曾用中药外洗消除中风后的水肿症状,起到了很好疗效。
以上是中医康复的几种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医方法必须是建立在中医的辨证基础上,且不可千篇一律。
最好是根据个人情况设计康复训练方案。
偏瘫患者吃什么好偏瘫患者应多吃下列东西,如:芦笋;红薯;卷心菜;芹菜;芥菜;大白菜;大蒜;蕨菜;番茄等。
芦笋: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
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
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
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
芥菜:煮粥可以高免疫力,冲茶降压。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大蒜: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动脉硬化减轻,预防血栓形成。
蕨菜:含萝卜素、Vc、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16种以上氨基酸,具恢复脑细胞功能,安神降压。
大葱:有消除血管内不正常凝固,防止动脉硬化。
番茄:含番茄素,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的发生,防止动脉硬化。
黑木耳:能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效益。
黄瓜:丙醇二酸在人体内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苦瓜:富含VB1,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内含Vc,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等作用。
菠菜:含大量抗氧化剂,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即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活力。
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草莓: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杏:食用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西瓜: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苹果:每天食300g,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会硬化。
瘫患者的家庭康复原则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利用一切康复手段,促进瘫肢功能恢复。
对高级皮层功能(失语、失用、失认)障碍的恢复和促进训练。
应在学习家庭康复知识,掌握康复手法技巧的基础上再对患者施行治疗。
被动运动,主张早期施行,坚持与其它疗法紧密配合。
辅助病人的坐、立、走,纠正病人不良姿势,训练记忆、言语等。
施行运动疗法治疗手法要轻柔,禁止粗暴。
注意瘫肢早期合理摆放位置,避免关节强直畸形,并对患者进行硬瘫的阻抗运动治疗,采用抗痉挛模式方法,抑制肌张力增高。
软瘫者要用感觉刺激疗法予以促进运动。
如患肢负重压迫患肢关节,拍打与按摩患肢等。
运动训练应按发育顺序进行,从翻身、俯肘、支撑俯、爬跪至站立等。
注意消除患者低落情绪,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制作简易而实用的康复设备,以利病人运动锻炼。
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避免联合反应。
以防引起瘫肢痉挛。
治疗偏瘫的方法有哪些偏瘫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
实践证明,许多偏瘫患者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
偏瘫患者康复内容有:一、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二、作业疗法: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
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三、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四、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五、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六、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感。
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偏瘫患者家庭训练的注意事项(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如果已经并发了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应暂停训练。
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
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
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
多食高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至少每周2-3次,最好每天1-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