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肢体康复治疗分几个阶段
- 格式:docx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1
一般的康复计划基本分四个部分 1 病历摘要主要是生命体证是否稳定病史定性的评定以及基础病原发病控制的情况简要描述障碍的部位程度原因以及残留的功能也就是康复诊断。
2 康复目标根据康复诊断设定一个长期和短期的康复目标也有设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康复目标一般脊髓损失的或是卒中后遗症期的患者因为康复治疗的时间长常设定长期康复目标和短期康复目标3康复计划依据你设定的康复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策略即康复计划也就是近期和远期的康复计划,近期和中期远期的康复计划计划要全面具体个性化4 康复的注意事项包括被动活动是的注意事项如迟缓期被动活动时不要超过关节活动度的一半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高血压要注意桥式运动等注意不要引起软组织的损伤引起骨化性肌炎等康复医学科病历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到目前为止,其病历的书写尚未形成独立的、统一的格式,故一般采用临床医学病历的模式书写,但由于康复医学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因此其病历的书写,就要充分反映出康复医学的特点。
1.基本要求同一般病历。
2.主诉写明患者就诊时最突出的症状、功能障碍及其出现时间。
3.现病史应围绕主诉。
叙述致残的原因、经过、演变、治疗过程及当前症状。
包括:(1)身体伤病发生的部位及造成功能障碍的部位、时间。
(2)功能障碍的内容、性质及程度。
(3)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的影响。
(4)以往诊治的情况,是否接受过康复医疗。
4.过去史重点记录与现在病情发展有关的病史,并注意病人对以往疾病压力的反应。
5.系统回顾为了减少残疾和恢复功能训练和需要,要对病人残存的能力进行估价,特别要对以下四个系统进行评定: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
6.个人史注意患者饮食习惯、生活嗜好、学历、特长、专业、工作经历、职业、收入、地位、人事关系及工作单位的规模。
7.家族史应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健康情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患者本人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8.心理社会史目的是收集有关病人环境的信息来确定社会对疾病的影响。
偏瘫康复方法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康复训练对于偏瘫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偏瘫康复方法,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
首先,物理康复训练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康复训练包括按摩、热敷、理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感,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
此外,物理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功能训练也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环节。
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功能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受损肢体的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另外,认知训练也是偏瘫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因此认知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非常重要。
认知训练可以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语言训练等内容,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心理康复也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环节。
偏瘫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心理康复训练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内容,通过专业的心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偏瘫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物理康复、功能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康复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同时也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
相信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偏瘫患者一定能够重拾健康,重返美好生活。
希望以上介绍的偏瘫康复方法对于患者们有所帮助。
一、引言偏瘫是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
下肢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康复治疗是偏瘫下肢恢复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偏瘫下肢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康复治疗目标1. 恢复下肢肌力:提高患者下肢肌肉的力量,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站立、行走等动作。
2. 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
3. 改善协调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4.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5. 提高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治疗方案1. 康复初期(1-3个月)(1)床上康复训练1)被动活动:帮助患者进行患侧下肢的被动活动,包括关节屈伸、内外旋等,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床上抗阻力训练:在患者主动活动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阻力,提高肌肉力量,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3)床上站立训练: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床上抗阻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床上站立训练,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辅助步行训练1)辅助器使用: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床上站立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进行步行训练,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辅助器使用的基础上,进行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 康复中期(3-6个月)(1)下肢肌力训练1)抗阻力训练: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辅助器使用的基础上,进行抗阻力训练,包括蹲起、深蹲、卧推等,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核心肌群训练: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包括平板支撑、腹肌训练等,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关节活动度训练1)关节屈伸训练: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抗阻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关节屈伸训练,包括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屈伸等,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有哪些偏瘫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其实中风常见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患者则会失去行动能力,那么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偏瘫的肢体康复方法有哪些1、偏瘫病人在病床上肢体功能所要进行的锻炼。
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
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
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
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病人在平时的康复训练中应该多练习做起和站立。
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
起床动作要慢,否则会有头晕感。
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最后最主要的就是偏瘫患者所要练习的生活自理和行走能力的锻炼。
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
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
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介绍(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
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
偏瘫的肢体康复治疗分几个阶段
名词解释:偏瘫是由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和脑膜炎等脑内病变所引起的、以一侧上下肢体随意运动不会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半数以上的偏瘫由急性脑卒中引起。
按照病情的恢复情况,可将脑卒中分为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3各阶段。
各期的康复重点为:
1、弛缓期:保持良好的体位;患肢上下肢的被动活动;在他
人的辅助下或自己主动地活动患肢;坐位保持及坐位平衡训练;辅助站立训练;翻身、起坐训练等。
2、痉挛期:控制、抑制痉挛;肢体负重训练;李伟平衡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行走训练;患侧肢体主动运动训练;生活指导等。
3、恢复期:平衡、协调、速度训练;步行训练;室外活动等。
此文由英智康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