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德合作科研项目(PPP)获资助课题组名单
- 格式:pdf
- 大小:57.62 KB
- 文档页数:1
中德合作科研项目()介绍一、简介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书,中德双方将联合资助对同一课题进行合作的项目,以鼓励并促进中德双方学术及科研机构的合作。
留学人员可在两年内分年度赴德研修两次,项目负责人每次个月,项目参与人每次个月。
已录取项目若申请第三年资助或调整人员,须递交新的申请材料。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简称成立于年,代表德国所高校和个大学生团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交流机构之一。
其经费由德国政府提供,是德国文化和高等教育政策的对外执行机构。
作为德国高等院校的联合组织,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主要为德国和其他国家大学生、科学家的交换项目以及国际科研项目提供资助,促进和发展德国高校的国际合作。
二、协议内容.协议名额:约个项目,每个项目人。
.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短期研修生项目负责人:分年度赴德研修两次,每年一次,每次个月。
项目参与人:分年度赴德研修两次,每年一次,每次个月。
申请第三年资助者只资助赴德研修一次。
.选派学科、专业领域优先资助农业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其中社会科学将主要支持中德文化研究相关专业,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研究、法学、管理学。
.资助内容国家留学基金提供中方录取人员在外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项目负责人欧元月,项目参与人欧元月)及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
三、申请条件.申请人应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规定的申请人基本条件及《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选派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
.其他条件:①申请人应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申请,每个项目组由名项目负责人及名项目参与人组成。
不接受尚未被纳入相关项目组的人员提出申请;②项目负责人须具有教授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项目参与人以在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主。
③项目组应已确定德方合作伙伴,并协助合作方在规定时间内向(德国)提出申请,德方项目申报指南:四、申请办法.申请时间及方式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应于月日至月日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同一小组的每位申请人均需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材料无需打印)。
中德合作科研项目()介绍一、简介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书,中德双方将联合资助对同一课题进行合作的项目,以鼓励并促进中德双方学术及科研机构的合作。
留学人员可在两年内分年度赴德研修两次,项目负责人每次个月,项目参与人每次个月。
已录取项目若申请第三年资助或调整人员,须递交新的申请材料。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简称成立于年,代表德国所高校和个大学生团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交流机构之一。
其经费由德国政府提供,是德国文化和高等教育政策的对外执行机构。
作为德国高等院校的联合组织,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主要为德国和其他国家大学生、科学家的交换项目以及国际科研项目提供资助,促进和发展德国高校的国际合作。
二、协议内容.协议名额:约个项目,每个项目人。
.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短期研修生项目负责人:分年度赴德研修两次,每年一次,每次个月。
项目参与人:分年度赴德研修两次,每年一次,每次个月。
申请第三年资助者只资助赴德研修一次。
.选派学科、专业领域优先资助农业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其中社会科学将主要支持中德文化研究相关专业,包括语言、文学、文化研究、法学、管理学。
.资助内容国家留学基金提供中方录取人员在外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项目负责人欧元月,项目参与人欧元月)及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
三、申请条件.申请人应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规定的申请人基本条件及《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选派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
.其他条件:①申请人应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申请,每个项目组由名项目负责人及名项目参与人组成。
不接受尚未被纳入相关项目组的人员提出申请;②项目负责人须具有教授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项目参与人以在读博士研究生和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主。
③项目组应已确定德方合作伙伴,并协助合作方在规定时间内向(德国)提出申请,德方项目申报指南:四、申请办法.申请时间及方式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应于月日至月日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同一小组的每位申请人均需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材料无需打印)。
国别(地区)合作与交流中德科学中心中德科学中心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成立的科研基金组织,于2000年10月正式启用,其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德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包括医学)和工程科学以及管理学领域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双方为中德科学中心各提供50%的经费,2010年经费预算总额为2 500万元人民币。
来自中德两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均可向中德科学中心提出项目申请。
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项目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查重,也不要求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依托。
项目申请可以随时提出,一般要求至少提前3个月递交。
中德科学中心目前有以下项目类型:1.双边学术研讨会资助中德科学家针对某一科学研究领域内最具前沿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交流和探讨,促成双边合作项目。
举办地可在中国或德国,派出方最多15人,接待方最多25人,参会代表应代表本国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分别来自不同大学或科研单位。
中德中心承担双方所有正式与会者的国际旅费和食宿交通费、会议材料费等会议必要的经费。
中德中心不资助来自管理部门和企业界及研究生代表,也不资助多边或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可邀请不超过派出方人数20%的第三国代表参会。
2.合作研究项目原则上要求中德双方申请人都必须获得过中德科学中心的资助,一般是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会议所产生的项目。
研究领域应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资助的优先领域。
资助内容包括研究所需的耗材费、出版费、会议费和差旅停留费等。
中德中心不提供人员工资。
如果德方有人员工资需求,可向DFG单方面提出申请,如获通过,德方人员工资由DFG解决。
项目经费额度一般为60万人民币或等值的欧元,由双方共同使用。
资助期限不超过3年。
3.中德合作研究小组一些具有长期合作基础的研究机构,为了提高双方研究水平,培养青年人才,竞争更大的合作项目,可以向中德中心提出建立中德合作小组的申请。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第一批受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结果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外综函[2011]49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1.08.10【实施日期】2011.08.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第一批受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结果的通知(教外综函〔2011〕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专家对2011年第一批符合受理条件的16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评议。
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批准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4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见附件1),其余11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不予批准。
举办批准的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信息表(见附件2)的内容执行。
本科教育项目2011年可从入学新生中选拔,自2012年起可在当年高考学生中录取,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规模,与学校同一层次其他专业在同一批次录取。
请有关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加强对有关高等学校的监管,保证其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和我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规范办学,加强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能力建设的导向,并切实将该项目纳入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努力促进学校的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办学过程中有何重大问题,请及时向我部报告。
特此通知。
附件:1.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45个)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信息表(1151N-1195N)3.不予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名单(116个)4.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附件1: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45个)。
华科导师介绍————————————————————————————————作者:————————————————————————————————日期:姜宏梁email:学习经历:1994/09-1998/07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制药专业学士1998/09-2001/0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药学硕士2001/08-2005/07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Arizona) 药学博士工作经历:2005/08-2006/11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 博士后2006/12-2010/11 Covance Inc. 药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研究员2010/11-2011/01 Covance Inc. 药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资深研究员2011/01-现在华中科技大学药物分析、代谢与天然药物研究教授研究兴趣:以开发和应用液相色谱及其与串联质谱技术为中心,将之运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小分子(如传统化学药物和中药)和大分子(如多肽和抗体、疫苗等蛋白质生物药)分析,如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质量标准研究及中药特征谱等研究领域。
具体方向如下:(1)进行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学研究。
(2)开发和确证符合GLP标准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3)探索不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和技术在药物代谢产物结构和天然产物鉴定中的应用。
(4)探索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基础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策略在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5)探索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6)药品质量标准研究。
(7)中药化学和代谢研究(8)药物-药物(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研究姚广民,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厅“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员。
山东省东明县人。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与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德中合作研究中心(Bio-inspired Materials)在德国美茵茨大学成立本刊编辑部【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1页(P259-259)【作者】本刊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3月4日, 德国美茵茨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德中合作研究中心(Bio-inspired Materials)”成立仪式在德国美茵茨大学举行。
2006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邀请“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和仿生应用研究”的国际权威Müller教授前来讲学, 从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互访不断,并各自牵头申请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由Müller教授和王晓红研究员为首的团队共同撰写并发表了国际SCI收录论文50多篇。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带动下, 经Müller教授和王晓红研究员酝酿, 于德中科学教育年(2009/2010)之际, 得到德国教育与科研部的资助并于2010年成立了“德中Bio-Nano-Composites合作实验室”,合作开展深海生物矿物和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及其仿生应用研究工作。
2012年, 德中合作研究中心的双方首席科学家Müller教授和董树文研究员提议将“德中合作实验室”扩展为“德中合作研究中心”, 以扩大德中双方的合作研究领域。
该提议得到了德国美茵茨大学和德国美茵茨大学医学中心的批准并签署了 10年的合作协议, 德国美茵茨大学医学中心每年都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中方合作单位还有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方出席成立仪式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教育文化组刘小绿领事和陆霞领事,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吴珍汉研究员、科技处处长丰成友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庄育勋研究员、王晓红研究员,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冯庆玲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郭跃伟研究员。
教育部关于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法规类别】奖惩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教技[2016]1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6.02.01【实施日期】2016.0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关于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2016]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我部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核和教育部批准,决定授予“FJRW 理论”等4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哈德雷环流变宽机理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等7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大型互联电网阻尼特性在线分析与控制技术及应用”等2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气固环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25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双壳程组合异形管管束换热器”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专利类)二等奖;授予“基因工程小鼠等相关疾病模型研发与应用”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中国脑卒中高发成因和精准预防的研究与转化”等4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等79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国家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授予“综合康复在汶川大地震伤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等5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一等奖;授予“高速列车技术科普”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授予许晨阳等8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
中德合作典范
何曼
【期刊名称】《供热制冷》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在沃乐夫产品上,我们会发现—个与众不同的“蓝天使”认证标识,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公认的最为严格的环保产品认证标志,“蓝天使”来自德国,更是顶级品质和超级环保的双重保障,拥有它,就拥有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何曼
【作者单位】《供热制冷》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4
【相关文献】
1.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
2.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以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与工程专业(中德合作)为例
3.菲尼克斯电气:中德合作的典范
4.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初探——以肇庆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5.中德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以华北理工大学中德合作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功实践的七年——中德科学中心顺利通过评估
佚名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与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建立的科学促进组织——中德科学中心自2000年10月成立以来已有七年的历史。
她是我国与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合资合办的第一个科学资助机构.专门促进中德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
NSFC与DFG每年按50%的比例各投入一千多万元的经费,
【总页数】3页(P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3
【相关文献】
1.中德文献传递合作——中德跨域信息服务的成功实践
2.中德技术合作项目“CTCF”进展顺利—项目第一阶段评估会和第二阶段规划会在我所举行
3.中德畜牧业合作项目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4.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调研及评估论证会顺利召开
5.中德二期和三期项目顺利通过德国复兴银行官方检查与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