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在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为后续答题做好准备。
2.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考察点。
记叙文阅
读题目通常会涉及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情节的分析等方面。
因此,要认真分析题目,明确答题方向。
3.筛选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可以通
过寻找关键词、关键句等方式,快速定位到需要的信息。
注意不要遗漏重要细节,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通常会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现主题和情感。
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以及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5.把握情节发展:记叙文的情节发展是文章的核心。
要把握情节的
发展过程,理解情节的转折点和关键点,以及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
6.品味语言:记叙文的语言表达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要
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
7.思考主旨:记叙文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要
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主题,理解作者通过记叙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需要注重整体感知、理解题目、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情节发展、品味语言和思考主旨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内容和主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精选3篇)大家知道吗?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很多小伙伴都做过语文阅读题。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归纳(精选篇1)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策略语文阅读是中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有效的答题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答题准确度和效率。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中考语文阅读答题的有效策略。
一、审题与理解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包括题干和选项,了解题目所要求的答案性质和内容。
理解题目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只有正确理解了问题,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二、精读与细节定位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和主题。
然后迅速将文章的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标注出来,以便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相关信息。
三、整体把握与归纳总结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对于文章中的信息、观点和论述内容,可以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回答与文章整体意义相关的问题。
四、推理与判断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推理能力,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通过分析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语言表达,可以推测出一些暗含的信息和答案。
五、选项分析与筛选在答题时,应该认真研读每个选项,分析其与题干的关系。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会出现干扰性信息,需要通过排除法剔除错误答案,最终选择正确选项。
六、多做练习与总结为了更好地掌握阅读答题策略,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并及时总结经验。
可以将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和提高。
以上是中考语文阅读答题的几个有效策略,通过审题与理解、精读与细节定位、整体把握与归纳总结、推理与判断、选项分析与筛选以及多做练习与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阅读题,提高答题准确度和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中考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应试策略总结语文是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而阅读理解和写作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应试策略,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语文中考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应试策略。
一、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1. 把握题干关键词:在阅读理解题目中,通常会有一些关键词,比如“最主要的原因是”、“正确的结论是”等。
学生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关键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选出正确答案。
2. 充分理解文章细节: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数字、时间、地点等。
学生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回答题目。
3. 提炼主题思想:阅读理解文章通常会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
学生们在读完文章后,要尝试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能回答关于主题的问题。
4. 分析选项对比排除:在选择题中,通常会给出几个选项供学生选择。
学生们可以通过对选项进行对比和排除,从而更好地找到正确答案。
排除法可以帮助学生们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准确性。
二、写作的应试策略1. 明确文体和写作目的:在写作题目中,有时会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等不同文体。
学生们需要在开始写作之前,明确所要写的文体,并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合理安排写作时间:在中考写作中,时间通常是有限的。
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章的写作。
因此,他们需要合理安排写作时间,确保在时间内写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章。
3.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他们应该注意词语的选择、句子结构的合理运用,以及语法的正确性。
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也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4.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规解题思路
【答】①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构造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②中间某段的问题,在构造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③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答】这需要根据文章的详细内容来答复,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快乐、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思念)故土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哀、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本文介绍了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应该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从题目、人物和事件入手。
文章的材料组织应该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
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这些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记叙文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总分总的方式进行划分。
这样的划分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包括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和节奏感强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拟人手法可以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手法可以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和讲解道理。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
象征手法可以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手法可以通过侧面烘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总之,阅读记叙文需要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线索和划分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经验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包括:自由、灵活、随意、自然、真实、生动、具有思想性、感性和艺术性等。
散文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写思想、写感情等,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是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散文讲究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以达到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1、散文和小说的种类及要素散文有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两种,而小说则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有三个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
人物是故事的主角,环境则为人物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情节则是故事发展的核心。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总汇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在做阅读题时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二)做阅读题的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读准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中考记叙文阅读应试技巧记叙文阅读是语文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具有比分大、难度高的特点,对语文中考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如何顺利应试过关呢?一、把握解题技巧。
一般而言,语段阅读应先读试题,然后再读文章。
当然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就以下几点我们来做个分析。
1、感知分析题:注意提取关键词句。
哪些是关键词句呢?能揭示事物特征,表现作者情感或观点的词句。
它们常常是描写的句子、议论的句子、抒情的句子,也常常是蕴含哲理的难以理解的句子。
常在文章开头、结尾或某一段的开头出现。
一篇文章开头的句子常是起总领全文的句子,而结尾句往往是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有的阅读材料注明作者、写作时间等,我们要认真阅读,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从而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把握主题。
2、语句揣摩题:注意紧扣具体语境,答案力求全面。
理解、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不能只对词句作孤立的分析,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问题与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
要么到该句前面的相关内容中寻找答案 ,要么到该句后面的相关情节中提炼答案。
揣摩品味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
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3、人物形象概括题: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解答这类题,要分析挖掘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对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
可以说,理解文章内容是基础,而简明的表达又是得分的关键。
4、开放探究题:注意文章立意与自我体验的结合。
解答开放探究类题,需要我们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是观点看法。
记叙文阅读题解答高分策略(大全)第一篇:记叙文阅读题解答高分策略(大全)记叙文阅读题解答高分策略每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都是试题的“重头戏”,分值大都在10—20分之间,设题5—6道,所选材料多是课外阅读材料,往往关乎人的情感世界,如父母亲情、人间友爱等主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其中不乏开放性试题。
记叙文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⒈记叙文的六要素;⒉记叙文的记叙顺序;⒊记叙文选材的详略;⒋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⒌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
常考的能力点有:⑴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⑶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⑷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特点;⑸体会一些重点句子、段落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⑹续补、仿写某些句段。
由于记叙文阅读题基本上都是简答填空题,出题的角度又比较丰富,可以概括、填写、分析、诠释、解说、标记、描述、品析,可以联系、比较、探究、自由表达等,涉及角度比较全面,因此教给学生一些独立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策略才是我们必须做的。
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议论文阅读的解题,通常可以这样来进行:解题顺序与说明文、记叙文基本相似。
但更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切记在通读全文之后再动手,如有必要可读两遍,直到读懂才可解题。
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
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二、分析论据: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理清论据有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把握解题的要领。
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
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应对策略
作者:赵朋荣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10期
一、考点精析
近几年,省、地中考语文试题中都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从选材看,所选的记叙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人间真情、人生哲理、无私奉献的内容。
从试题设置看,一般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但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二、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等。
如:
2012年的16题: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2.概括文章内容。
如2008年的24题: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011年的第19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如 2009年的21题:指出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如2011年20题: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
如 2009年的20题:文题《最后的阳光》有什么深刻含义?2012年的20题: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6.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如2009年的19题:做人应讲求诚信,卡夫卡为什么要欺骗小女孩?2011年的21题: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
7.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2010年的23题:读完全文后,模仿下面的句子,概括这位母亲的优秀品质,构成排比句式。
母亲刚强、坚韧,令我感动;,;,。
8.主观开放试题。
如2008年的28题:在生活中,你一定会有被理解、关爱或理解、关爱他人的经历,请就其中一方面举例,谈谈你的感受。
三、考点解读
这里说一下几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无疑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两种表达方式,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抒情和议论。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在记叙文中,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
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思想的作用。
四、方法指导
近几年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记叙文阅读考题的设置多是课外的美文,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
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
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
以借物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多属于抒情散文,有的是以一定的具体事物为对象,有的是以物喻人,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思融于事物或景物描写之中。
2.结合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要会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能根据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主题的关系。
能从文章中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理解它们的作用,并体会关键性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要注意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所起关键性的作用。
4.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揣摩文中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要从记叙文的特点出发,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
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去品味揣摩。
5.阅读的具体步骤。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主题;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优美形象,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