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陆羽与《茶经》》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4
122 陆羽与《茶经》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
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 )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
2[①以上文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陆羽?]《煎(jiān )茶水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过扬州时,偶然与陆羽相逢。
李季卿早就仰慕陆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请陆羽一起到扬州驿(yì)站吃饭。
3[②能不能将“盛情”改为“热情”?]间,李季卿说:“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这扬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
今天‘二妙’相聚,可谓千载难逢,岂能虚度!”于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实的军士携瓶划船去南零取水。
陆羽则备好煎茶器具等待。
4[③为什么派“忠厚老实的军士”去取水?]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diān )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④陆羽是采取什么方法来鉴定水质的?]5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
”羽没有吭(kēnɡ)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6[⑤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士大惊,低下头,说:“我是说谎了。
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时船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
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边又用江水灌满瓶子。
陆先生,您真是神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
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7[⑥“闲书”为什么加了引?]1☜ 2①从称谓、朝代和籍贯三个方面。
3②“盛情”是极热情的、不容推辞的意思,程度比“热情”要重。
用“盛情”更好。
《茶经》简介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
《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
在《茶经》中,陆羽除全面叙述茶区分布、茶叶的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
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令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
(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
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
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约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饮茶可以思源。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2019年6月27日。
叫河中学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写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了解陆羽分辨南岭水及撰写《茶经》的事迹,感受陆羽对中国及世界的茶艺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陆羽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精神。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事迹,从陆羽的言行中体会陆羽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弄清陆羽被尊称为“茶圣”的原因。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字词积累: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chá yǎo shuǐ kēng shēng xián qì yì zhàn zhuī sù jīng tōng()()()()()()()rú huǒ rú tú gōng míng lì lù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qiān zǎi nán féng()()()()二、理解下列词语。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煎茶:;2、吭声:;3、舀水:;4、追溯:;5、惊愕:;6、记载:;7、仰慕:; 8、邀请:;9、游历:; 10、潜心:;11、考察:; 12、修订:;13、竭力:; 14、详细:;15、忠厚:;16、功名利禄:;(二)、根据划线部分内容的意思,写词语。
17、陆羽所到之处,关于茶的各种活动都开展的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18、陆羽是一个学识渊博,有多方面才能的人。
()19、中国人才茶饮茶的历史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20、今天“二妙”相聚,可谓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岂能虚度!()21、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22、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
()三、走近文中的主要人物。
陆羽是朝人,字,号,自称,精于,以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人们尊称为——“”。
合作探究:整体把握: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二、理清课文的写作结构。
(一)全文共有自然段,作者按照“”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
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第—自然段):。
分层研读,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1、这段话中,哪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在文中画出并写在下面)2、本段第一句讲:。
第二句讲:。
第三句讲:,。
第四句讲:。
这四句之间的关系是:内容范围由及,由到,。
3、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阅读课文的第2—12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一)、文章是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文中写了他的哪几件事?(二)将课文的第2—12自然段,按所讲的具体事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自然段)讲:的故事,说明。
第二层(第—自然段)讲:的经历,说明了他、。
第三层(第自然段)讲:,,,说明他,他不愧为“”(三)阅读课文的第2—8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1、这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用“”画出来,并写在下面。
⑴“。
”⑵“。
”⑶“”“,!”“、,。
”3、“”、“”、“”“”等一系列动作,刻画出他栩栩如生的神奇形象。
4、李季卿盛情款待陆羽一起到扬州驿(yì)站吃饭。
(修改病句)5、“军士答道:‘这确实是我划船取来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
’”(改为转述句)(四)读9—11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陆羽()精通茶艺,()博学多才。
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shǔ)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pēng)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记‛。
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
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
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
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也相当细致。
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主要茶产地的土壤、气候与生长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1、9—11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2、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撰.写()不屑.( ) 功名利禄.()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所填的关联词造句。
5、‚陆羽()精通茶艺,()博学多才。
‛是一个句,在文中起的作用。
结合上下文说说他精通茶艺是因为;说他博学多才是因为;6、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毫不犹豫:。
⑵毫不动摇:。
7、第九自然段中的两个“毫不”一是写他,二是写他。
这句话8、‚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表现了陆羽的精神。
9、“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这句话写出..动摇..。
‛了陆羽,表现了他。
10、“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的志向是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当时,人们都以求取功名利禄(lù)为荣,不屑于写这样的‚闲书‛,而陆羽却毫不动摇....。
‛从‚陆羽毫不犹豫地拒绝出任高官,毫不动摇立志推广茶艺,撰写茶经。
”可以体会到陆羽,,的精神。
11“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shǔ)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pēng)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记’。
‛“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说明陆羽;“足迹遍布巴山蜀(shǔ)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说明他;“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pēng)茶、饮茶,”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陆羽,。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羽、的精神。
1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
⑴;⑵;⑶;⑷。
13、①‚二十一岁...,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②‚游历后隐居湖州,先....开始游历天下,整整十六年历时五年....,此时,他已四...,出《茶经》初稿,又用了五年修改《茶经》;‛③‚《茶经》完成历时二十六年通过文中这些加点的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十七岁...了。
‛14、用“”在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中画出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这个复句的关联词是“”说明了。
15、“它不仅记载了神农氏最早发现茶的历史,以及中国主要茶产地的土壤、气候与生长情况,而且总结了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的经验与技艺。
”这句话写出了。
16.《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17、他亲自到茶叶产地去观察。
(修改病句)18、陆羽精通茶艺。
陆羽博学多才。
(合为一句话)19、“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
”(缩句)20、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作者是,这部巨著历史年。
(五)读12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1、第12自然段写了陆羽什么故事?2、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文中从几个方面讲述了陆羽为茶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并用自己的话有条理的总结,说明了什么?⑴;⑵;⑶;⑷;3、陆羽为什么背后人尊称为“茶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有条理的回答)⑴;⑵;⑶;4、“同时,茶和茶文化不仅在中同绵延发展,还传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这句话写出了,也指出了。
5、“因此,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与第一自然段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是用在课文末尾的作用是:。
课堂检测,拓展延伸:一、词语俱乐部。
(我会填)如火()()毫不()()千载()()日()雨()风()露()()()多才()源()长功()利()二、你知道中国那些圣人请写下来。
茶圣 ( ) 文圣 ( ) 武圣 ( ) 医圣()棋圣 ( ) 画圣 ( ) 曲圣()书圣 ( )诗圣 ( ) 词圣 ( ) 酒圣 ( ) 史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