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
- 格式:ppt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11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开放性作业
元素周期表
总复习
-1-。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人教版化学选修3电子题库第一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以下依据不.能用来比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1 mol单质在发生反响时得电子的多少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元素电负性的大小解析:选B。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原子得电子的难易,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而与1 mol单质在发生反响时得电子的多少没有必然关系。
2.(2023·太原高二质检)以下对应电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电负性是元素固有的性质,与原子构造无关B.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C.根据电负性的大小,可判断化合物XY中两元素化合价的正负D.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解析:选A。
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与原子构造有关。
3.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解析:选D。
可以用熟悉的元素来分析,如氢、氦、锂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2、1,所属元素分别是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
也可以应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分析,因为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首先想到ⅠA、ⅡA族,其中氢为非金属元素,其余为金属元素,同时,再考虑氦是稀有气体元素。
4.已知某元素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那么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的选项是( )A.第三周期ⅣA族,p区B.第四周期ⅡB族, s区C.第四周期Ⅷ族, d区D.第四周期ⅡA族, s区解析:选D。
对主族元素而言,价电子排布即为最外层电子排布。
要特别注意过渡元素的价电子还可能与次外层有关。
由题推知,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故该元素应为第四周期ⅡA族元素Ca,处于s区。
5.已知以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 A.3s23p3B.4s24p1C.4s2 D. 3s23p5解析:选C。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设问]什么是糖?[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以下性质: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1 mol2 mol 单糖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分离提纯》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蒸馏、萃取和重结晶基本操作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机物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2.通过具体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建立“通过物质性质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模型。
3.通过苯甲酸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类比迁移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任务一:提纯工业酒精【资料1】已知工业乙醇(主要成分是乙醇,含有水、甲醇杂质),通过蒸馏可获得95.6%乙醇和4.4%水的共沸混合物(沸点78.15℃)。
共沸物,是指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时,其组分与沸点均保持不变。
一、蒸馏1.适用条件(1)_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且该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性较高;(2)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与杂质的__________相差较大。
2.蒸馏装置及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______________;②加碎瓷片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③冷凝管中水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何获得无水乙醇? 2.固液混合物分离为什么不用过滤而用蒸馏呢?任务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资料2】二、萃取对萃取剂的要求:【思考】1.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为什么?2.分液后应如何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有机溶液?(已知:四氯化碳沸点:76.8 ℃ 碘单质沸点:184.35 ℃)任务三:提纯苯甲酸【资料3】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纯净的苯甲酸为无色结晶,其结构可表示为,熔点122℃,沸点249℃,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温度【思考】某粗苯甲酸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如何提纯苯甲酸?三、重结晶【思考】1.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2.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3.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任务四:总结归纳【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B.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C.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D.研究有机化合物可首先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再分离、提纯2.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①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③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④从食盐水中提取溶质A.①—丁②—丙③—甲④—乙 B.①—乙②—丙③—甲④—丁C.①—丁②—丙③—乙④—甲 D.①—丙②—乙③—丁④—甲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直接蒸馏的方法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5.间苯三酚和HCl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苯酚和水。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能运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重点)3.理解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重点) 4.了解元素的“对角线规则”,能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基础·初探]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已知短周期元素,a A2+、b B+、c C3-、d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问题思考:(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何关系?【提示】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四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即a-2=b-1=c+3=d+1。
(2)A、B、C、D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吗?试推测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提示】A、B、C、D不在同一周期。
A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B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C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D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
(3)A、B、C、D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A2+、B+、C3-、D-的离子半径呢?【提示】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3->D->B+>A2+。
(4)分析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关键是什么?【提示】①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比较,先看周期再看主族。
②对于离子的半径比较,要借助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③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认知升华]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如r(Cl-)>r(Cl),r(Fe)>r(Fe2+)>r(Fe3+)。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O2-)>r(F-)>r( 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Li+)<r(Na+)<r(K+) <r(Rb+)<r(Cs+),r(O2-)<r(S2-)<r(Se2-)<r(Te2-)。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选修)目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化学目录(详细版)必修一引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归纳与整理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归纳与整理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必修二引言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引言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归纳与整理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合金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归纳与整理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爱护水资源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二(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题3 纯碱的生产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材料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课题1 化肥和农药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结束语迎接化学的黄金时代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归纳与整理复习题开放性作业(如图)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二节芳香烃第三节卤代烃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节醛第三节羧酸酯第四节有机合成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第二节糖类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六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课题一物质的检验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测定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题一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题三综合实验设计附录I 化学实验规则附录II 化学实验种的一些常用仪器附录III 部分盐、氧化物、碱融解性表附录IV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附录V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附录VI 一些酸、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附录VII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后记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