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S[列控动态监控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53 MB
- 文档页数:36
高速铁路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2-05T16:24:39.03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李忠科[导读] 高铁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是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动车组运行状态、列控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司机操作状态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及检测的监测系统。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广西南宁 530003 摘要:高铁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是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动车组运行状态、列控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司机操作状态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及检测的监测系统,准确判断分析动车组ATP设备的运用状态,从而提示报警信息、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对指导现场维护和故障的分析处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DMS系统列控故障分析一系统功能1.1系统结构:由DMS车载设备、铁路总公司DMS数据中心、铁路局集团公司DMS数据中心和各级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
DMS车载设备安装在动车组固定的机柜内,在列车运行中对列控车载设备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应答器报文、无线闭塞中心报文和轨道电路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处理、组包和发送,通过无线网络传回DMS地面设备,实现对列控车载设备及相关地面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报警。
这些信息对于电务部门及时掌握列控设备工作状态,科学指导列控设备维护、维修起到重要作用。
该系统还实时采集动车组司机操控相关信息,对机务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分析作业操控情况,监督司机工作状态,加强对动车组司机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系统作用1.2.1. 对列车运行状态和列控设备的实时监测,为铁路运输调度、电务、机务等部门用户提供动车组运行状态信息、列控车载和地面设备的工作状态,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指导现场维修维护,保证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1.2.2. 为行车调度提供动车组实时运行信息,为科学指挥调度提供有力的手段。
1.2.3. DMS能够实现智能分析和实时报警,快捷查询和历史回放,提示设备运用维护管理部门及时分析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故障树分析法在200C型列控车载设备测速系统故障判定中的应用速度传感器是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直接导致ATP 系统死机,触发紧急制动停车。
通过故障树分析法对200C型列控车载设备测速系统的分析,找出导致测速系统故障的因素,以便在故障时快速判断并及时处理,确保动车组行车安全。
标签:故障树;200C;列控车载;测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是我国铁路提速线路和客运专线用于控制列车运行速度、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的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装备,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列控车载设备是列控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设备,是列车运行控制的主体,通过接收连续的轨道电路信息、应答器点式信息以及实时监测的速度信息,实现多种列车控制模式,控制列车安全运行。
因此列控车载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行车安全和运行秩序具有重大影响。
为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保证列控车载设备的运用安全,也为了能在源头上进行故障预防,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需要对导致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原因有清晰的认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在分析故障原因的众多方法中,故障树分析法因其采用演绎的方法,能清晰明确地表示出事件和各个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逻辑关系,详细找出系统各种固有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要点提供依据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以分析测速系统故障为例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在CTCS2-200C型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判定中的应用。
1、故障树介绍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又称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上而下、一层层的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它是一种从系统到部件,再到零件,按“下降形”分析的方法。
从系统开始,通过由逻辑符号绘制出的一个逐渐展开成树状的分枝图,来分析故障事件(又称顶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简称:DMS)2008-11-07 14:09:46 动车组开行是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前一阶段牵引试验与平推检查,我国自主研制的CTCS-2列控系统技术性能与设备质量已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提速技术集成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当前,如何管好、用好列控设备成为动车组开行电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设备运用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必须依靠先进的检测维修手段与科学合理的养护维修办法,具体说就是要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获取设备运行的技术数据,动态掌握、及时反馈,准确判断设备质量问题,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隐患。
列控设备动态实时检测系统是在各局电务试验车动态检测设备成功运用的基础上,对试验车“信号动态检测系统”加以扩展、改进、提高,将补偿电容检测小型化,增加了ATP、应答器等内容的检测,将车载信息检测装置安装在动车组内,通过GPRS无线方式,配以地面网络传输管理分析设备,从而达到动车组运用过程中,对涉及行车安全与效率的信号设备ATP、应答器、轨道电路、补偿电容等内容进行实时检测,实现列控设备与地面设备的实时检测与分析。
并与微机监测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报文特别是有源应答器报文的自动校核。
总体做到列控设备日检测,达到利用车载动态设备检测地面静态设备的目的。
系统构成:系统由车载信息采集装置、地面数据服务器及数据查询终端三部分组成。
车载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动车组上,在运行中完成ATP列控系统运用状态的信息采集、应答器位置及报文、轨道电路传输特性、补偿电容失效及位置等,其数据通过GPRS网传回地面数据中心,经办公网传给各数据查询终端。
1、车载信息采集装置采用标准CPCI结构1)完成与BTM主机通信板串口通信,接收应答器数据;2)完成与ATM测试接口串口通信,接ATP状态信息;3)完成GPS、STM、CTM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4)完成GPRS数据远传功能。
2、地面数据服务器1)设置中国移动GPRS网络静态IP与动车组通过GPRS网络建立一对多通信传输通道,将车载监测信息接收到数据服务器中。
自动驾驶DMS系统指的是一种结合自动驾驶技术和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DMS)的技术,用于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和注意力,以确保在自动驾驶模式下驾驶员能够随时恢复对驾驶的控制。
以下是关于自动驾驶DMS系统的一些要点:
DMS系统的主要功能:
驾驶员监测:DMS系统通过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视线、头部姿态、眼睛状态等。
注意力监测:系统可检测驾驶员是否分神、疲劳或失去注意力,以便在需要时提醒驾驶员重新接管控制。
驾驶员识别:一些系统能够识别驾驶员的身份,确保只有授权的驾驶员才能使用自动驾驶功能。
警示与干预:当监测到驾驶员分神或疲劳时,DMS系统可以通过声音、视觉提示,甚至轻微的车辆振动等方式提醒驾驶员重新关注驾驶。
DMS与自动驾驶的结合:
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中,驾驶员可能需要在特定情况下重新接管车辆控制。
DMS系统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持续监测驾驶员,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快速介入并重新掌控车辆。
自动驾驶DMS系统有助于平衡自动驾驶技术的便利性和驾驶员安全之间的关系。
发展和应用:
自动驾驶DMS系统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如乘用车、商用车辆和公共交通工具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DMS系统的性能和精确度将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多种驾驶情境。
需要注意的是,自动驾驶DMS系统是为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确保驾驶员的安全而设计的,但仍需要驾驶员保持警惕,并在需要时能够随时接管控制。
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对于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
技术装备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安全监测系统综述柳青红1,关则彬2,赵颖1,温桂玉3(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100015;3.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1)摘要:铁路肩负着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使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的工作重心。
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众多,其中铁路运营环境安全极其重要。
我国铁路针对运营环境监测已经建设和应用了相关系统。
根据监测对象和应用主体不同,阐述与综合视频、自然灾害、周界入侵、基础设施、接触网状态和列车超视距应用等相关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情况;从系统自身智能化水平提升、海量视频图像数据价值挖掘和跨系统融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系统智能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安全监测;视频监控;自然灾害;周界入侵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3)04-0040-08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2.11.18.0031 高速铁路运营环境主动防护体系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横跨各种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环境,动车组高速运行对高速铁路运营环境的安全监测需求大幅提升。
高速铁路发展初期,为实现对车站、重点区段和设备机房等处视音频数据采集、传输、显示和存储,建立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为实现对高铁沿线风、雨、雪等自然灾害和公跨铁桥异物侵限的监测,建立了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为实现对高铁沿线易发生地震的区域监测,建立了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为实现对高速铁路供电设施的监测,建立了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
近年来,高速铁路人员入侵、异物侵限、接触网挂异物、滑坡、泥石流、落石等事件严重威胁动车组运营安全,为了提升铁路运营环境主动防护能力,建设高速铁路周界基金项目: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研项目(DZYF21-43);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博士基金项目(DZYF22-07)第一作者:柳青红(1988—),女,助理研究员,博士。
特别策划·铁路科技保安全高速铁路列车超视距应用系统通信架构研究赵颖,柳青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为提高高速铁路突发险情应急处置的及时性,提出基于5G公网的超视距报警信息和实时视频快速传输上车的系统架构,开展列车超视距关键技术研究,并在京张高速铁路开展了基于5G公网的列车超视距应用技术试验。
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列车超视距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报警信息和实时视频快速上车与网络覆盖质量具有强耦合性,一方面用户对超视距危情报警信息的传输时效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另一方面当前高速铁路沿线的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不能满足全天候、全覆盖的车地传输需求。
因此,设计2种系统通信架构,一种适用于5G-R专网建成之前,基于GSM-R网络和4G/5G公网的通信架构;另一种适用于5G-R专网建成后,基于5G-R专网的通信架构。
2种架构可以满足现阶段和未来列车超视距信息快速传输上车的需求。
关键词:高速铁路;列车超视距;5G-R专网;5G公网;车地传输;通信架构;铁路安全中图分类号:U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3)10-0128-07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6.05.0010 引言我国高速铁路规模大、覆盖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运营场景复杂、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引起的人员及异物入侵等危情严重威胁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营安全。
高速铁路列车速度快,速度350 km/h和250 km/h的紧急制动距离分别达到6.5 km和3.2 km[1-2],由于弯道及视野遮挡等原因,高速铁路列车司机目视距离有限,很难通过目视保证行车安全。
为此,开展基于5G公网的列车超视距关键技术研究,其目标是利用4G/5G公网,将司机目视范围外的前方重点区段监控视频和安全监测信息,随列车运行位置变化,依次传送至高速铁路基金项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N2022G005)第一作者:赵颖(1984—),女,副研究员。
DMS系统在高铁故障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极大地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
速度快了,安全就成为重中之重。
DMS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出动车组运行的实时状态和各类故障信息,对故障的分析、判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DMS系统;故障分析DMS系统又称为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
它是以GPRS、GSM-R和铁路内部网络为依托,实现动车组列控数据、司机操控信息实时采集、入库;建立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列控动态数据中心,实现铁道部、铁路局及站段的三级应用;形成铁道部以监督指导为主,铁路局以数据管理为主,电务段、机务段以分析运用为主的管理模式;实现列控数据、司机操控信息从源头到运用的全程管理。
1 原理DMS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数据采集层,在动车组上配置车载信息采集装置,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完成司机操作信息、列控设备状态和报警信息、轨道电路信息、应答器及报文信息、RBC报文等列控信息和动车组运行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数据通过GPRS或GSM-R无线网络发送到地面数据中心。
二是数据存储层,在铁道部设置数据中心,接受动车组传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接收、分析,按照不同路局的数据分发权限,将数据分发给各局列控动态数据中心,根据业务数据类型分为电务数据、机务数据和调度数据,对数据存储并共享数据;三是用户终端,在各铁路局、电务段、维护中心、动车段(所)等部门设置终端,根据相关职能分为电务用户终端、机务用户终端、调度用户终端,并通过互联网或铁路生产网接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DMS的主要功能列控设备动态监测模块软件安装在电务处、电务段和动车所,为电务维护人员提供车载ATP、RBC、轨道电路、应答器等实时信息。
电务运用人员通过该软件实时掌握动车组运行状态信息、车载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和故障报警信息,并及时做出故障处理,保证安全行车。
主要功能如下:2.1 实时监测功能1)列控车载设备(ATP)信息实时监测。
电务维护人员通过铁路网实时监测所有运行动车组ATP设备的信息,包括运行模式、运行等级、运行速度、常用制动、紧急制动、ATP故障、地面轨道信号状态、应答器状态等信息。
dms交通标准
DMS交通标准主要针对商用车辆(如货车、客车、专用车等)的管理和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交通法规:商用车辆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道路交通法规,包括限速、禁止超载、禁止酒驾等规定。
2. 车辆安全法规:商用车辆需要符合车辆安全标准,包括车辆整体结构、安全设备和技术要求等。
此外,商用车辆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和维护。
3. 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DMS):这是DMS交通标准中一项重要的要求,主要是对驾驶员疲劳驾驶、分神驾驶、抽烟以及接打电话等行为进行监测。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DMS系统能够通过面部监测的方式、接触或非接触的
方式检测到这些行为,并提供不同等级的报警。
请注意,这些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具体规定而有所不同。
具体的交通标准和规定应参考相关官方机构或权威机构的文档和指南。
dms商用车法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DMS 商用车法规概述
2.DMS 商用车的相关法规要求
3.DMS 商用车的实际应用及优势
4.我国 DMS 商用车法规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DMS 商用车法规概述
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商用车法规,即驾驶员监控系统商用车法规,主要针对商用车辆的驾驶员行为进行规范和监控。
这一法规旨在提高商用车行驶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DMS 商用车的相关法规要求
1.DMS 设备要求:商用车应安装具备驾驶员面部识别、驾驶员状态监测、行车数据记录等功能的 DMS 设备。
2.DMS 数据传输要求:DMS 设备采集的数据应实时传输至监管平台,便于对驾驶员行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驾驶员行为规范: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遵守法规要求,不得出现超速、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等行为。
三、DMS 商用车的实际应用及优势
1.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DMS 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行为,对于不安全的行为会及时给予提示,从而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2.降低交通事故风险:通过对驾驶员行为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预防因驾驶员违规操作、疲劳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
3.提高车辆运营效率:通过 DMS 系统对驾驶员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车辆运营成本。
四、我国 DMS 商用车法规的发展趋势
1.法规不断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将会不断完善和更新DMS 商用车法规,以适应实际需求。
2.技术水平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DMS 商用车法规将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升系统的智能水平。
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在列控车载设备检测中的应用列控动态监测系统,简称DMS,是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动车组运行状态、列控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司机操作状态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及时提示报警,对指导现场维护和故障处理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运用DMS设备是延长动车组车载设备检测周期,在一定程度完成由计划修转变为状态修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以下根据DMS设备原理及以往故障分析经验对DMS设备在在动车车载设备检测中的应用简要说明。
关键词: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分析处理1 DMS设备说明1.1数据接收理论上DMS接收的数据分为4部分:ATP数据、GPS数据、CIR数据、TCR数据。
ATP设备类型的不同,DMS数据接收路径也不同,下面分别说明1.1.1 ATP数据接收装备不同类型ATP设备动车组的DMS设备接收ATP数据路径不同,300T型设备的DMS从JRU接收数据;300S型设备的DMS,C3部分从MVB总线(JRU)接收,C2部分从总线转换器接收;300H型设备从MSU接收。
1.1.2 TCR数据接收各型ATP设备均直接从TCR模块读取数据,即TCR模块将接收的轨道电路信息分为两路,一路至“ATP”,一路至DMS设备。
1.2常见问题说明1.2.1 300H的DMS设备VC2持续报警:300H设备机制导致,VC2设备宕机后会持续在DMS上报警。
1.2.2 300T测速雷达故障:CRH380A型车,包括以CRH380A型车为基础的复兴号动车组由于车下测速雷达模块倾斜安装,运行过程中累加产生测速雷达数据不可信(DMS报“测速雷达故障”);若CRH380B型车报“测速雷达故障”则直接指向测速雷达模块故障。
2 DMS功能的实现利用DMS进行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即DMS设备的报警与实时(回放)监测功能。
2.1 DMS报警功能(硬性指标)DMS设备报警功能是日常利用DMS监测动车组运用状态的最重要依据,主要分为:非正常停车故障报警、ATP报警信息、无线超时、应答器报警信息、轨道电路报警信息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