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书籍设计的开本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34
书籍的开本设计爱逛书店的人都会发现,现在的书籍装帧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绚丽的色彩,尤其是多变的开本已不再为美术摄影等书籍所专享,文艺类书籍也开始走出传统单一的开本形式,以千姿百态笑迎读者的青睐。
书籍的开本也是一种语言。
作为最外在的形式,开本仿佛是一本书对读者传达的第一句话。
好的设计带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能体现出这本书的实用目的和艺术个性。
比如,小开本可能表现了设计者对读者衣袋书包空间的体贴,大开本也许又能为读者的藏籍和礼品增添几分高雅和气派。
美编们的匠心不仅体现了书的个性,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适应读者的需要”始终应是开本设计最重要的原则。
最近,由东方国际书局编纂、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上文库”,采用64开本,每本书只有常见的32开的三分之一大,成了开本家族里的小弟弟。
据东方国际书局经理何明介绍,这一设计与文库的名字大有关系。
“三上”一词见于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意为“马上、枕上、厕上”,以此说明古人抓紧时间读,手不释卷。
文库取名“三上”,推出包括哲学、散文、诗词三部分的“中国古典精萃”,就是为了鼓励读者同样抓紧时间、多读好书。
开本设计得这样小,一来有“袖珍”之便,以便读者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二来可以降低成本,让较低的书价方便更多的人。
不用说,编者的初衷是很好的,但记者还是听到有读者反映这种设计的不便之处。
一位中年读者说:“这种开本的确便于携带,但由于字体也相应变小,就不便于阅读了,想买来给孩子背古诗吧,又怕他看坏了眼睛。
”一位年轻人说:“能随时随地看书当然好,但在汽车、地铁上看书,我还是愿意看小说或者报刊。
”看来,单纯缩小开本并不一定能带来方便,读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与“三上文库”相比,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名士雅品小集书系”的设计也许更合理一些。
这套64开的现代文学散文丛书体积也较小,但字体大小适中,柔软的封面又便于手拿。
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因开本较小,价格也较便宜,10元左右一本的价格贴近大众,使得这套书在激烈的散文出版大战中略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