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76.00 KB
- 文档页数:61
题目: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对传播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佩恩基金会,火星人入侵,二战宣传,人民的选择,暴力与媒体等传播学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对传播效果的历史和发展进行研究,发现了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两者之间的演变和关系,并研究以上两个理论研究的过程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播,魔弹论,有限效果论,佩恩基金会,火星人入侵,二战宣传,人民的选择,暴力与媒体大众传播的效果包括环境认知效应、价值形成与维持效应、社会行为示范效应。
[1]环境认知效果是指在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在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了解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大众媒体通过传递信息来报道事实,告诉观众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但它不一定将所有事情记录下来。
媒体在选择和报道事件时的偏见以及报道事件的角度都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人和事件以及对社会的理解和印象。
这意味着大众传播限制着我们观察外界的视角;二是价值的形成与维护,大众传媒在信息的内容与传播上,往往包含着是非、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的价值取向。
大众传媒倡导什么,反感厌恶什么,客观上都对社会规则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与维护有着非凡的影响。
这种效应是由于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导致了新规则和新价值观的形成,并通过控制舆论维护了现有的规则和价值观。
三是社会行为示范效应。
[2]大众传媒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认知领域和价值取向上,而且通过提供具体案例或建立模型和范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而且在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都具有上述三个方面的社会影响,不过由于它们发源基础的不同,向人们揭示的倡导的价值和行为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大众传播效果的分类来看,时间方面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从与大众传播主体意图的关系来看,时间方面可以分为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从效果可以分为正面效果、负面效果、反面效果和某种中间形式效果。
简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简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导语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大众传播在当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迅速传递各类信息,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简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为读者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传递信息大众传播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通过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人们可以获知国内外各类新闻事件、政治动态、科技进展等内容。
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而广告的宣传可以为某种产品或服务传递信息。
2. 形塑公共舆论大众传播在塑造公众舆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社会上的重要问题得以广泛讨论,公众可以借此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另媒体对于舆论的引导也具有影响力,它能够帮助塑造公众的态度和观点。
大众传播既是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够引导和影响公共意见。
3. 促进社交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众传播推动了社交互动的发展。
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体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方式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子,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交流与沟通。
4. 增强文化交流大众传播为不同的文化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通过媒体的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相互了解、学习和借鉴。
世界各地的电影、音乐、艺术和文学作品得以跨越时空限制,让人们在文化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5. 增强教育意义大众传播在教育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教育资源。
在线教育平台和学术资源的共享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全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回顾大众传播具有传递信息、形塑公共舆论、促进社交互动、增强文化交流和增强教育意义等功能和效果。
它构建了一个信息繁荣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能够高效地获取各类信息、参与社会讨论、拓宽视野和学习知识。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人们如何接收、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中,有五个主要的领域值得关注。
一、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该领域关注的是大众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在塑造公众意识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此外,广告和娱乐媒体也能够对观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二、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程度。
研究表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电视广告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组合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文字广告则更依赖于受众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研究者还研究了媒介对观众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三、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是对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研究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媒介所传播的信息的特点和效果。
研究者分析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以及广告和娱乐节目的制作和表现形式。
他们还研究了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等特点。
四、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是研究受众在使用媒介时的选择行为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人们选择使用哪种媒介来获取信息的决策过程。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因素,如媒介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便利性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人群在媒介选择上的差异。
五、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信息传播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者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介使用和媒介效果差异,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解和冲突。
他们还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以及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等五个主要领域。
2020·10(上)《科技传播》162作者简介:饶玮娟,研究实习员,成都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有限效果论时期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贡献及影响饶玮娟摘 要 约瑟夫·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概括了1958年为止整个大众传播领域的发现,并提出传播过程并不能达到所有目标,在有些方面可能达不到大众的预期。
文章选取大众传播有限效果论时期的拉扎斯菲尔德伊利县研究、霍夫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士兵的劝说等关键性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传播媒介的效果不是万能的,这些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开拓性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示范创新,都对后续传播学研究产生了十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有限效果论;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68-0162-03大众传播是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热点,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不再去发现大众传播强大而直接的效果,而是去研究大众传播影响中更精细更复杂的规律。
约瑟夫·克拉伯在1960年出版的《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概括了到1958年为止整个大众传播领域的发现,他指出,传播过程并不能达到所有目标,在有些方面可能达不到大众的预期。
拉扎斯菲尔德的伊利县研究结果让魔弹论寿终正寝,同时涉及到霍夫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士兵的劝说研究,他的研究重在说明传播媒介的效果不是万能的,这些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先后发现了两级传播、意见领袖、选择性过程、中介因素等重要概念,是传播学史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选取大众传播有限效果论时期的关键性研究进行梳理,重点探究有限效果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 影响。
1 《人民的选择》研究的重要贡献及其影响1.1 开创有限效果论时代1944年出版的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是社会科学历史记载中较为成熟的调查研究内容之一。
受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部以及洛菲克勒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拉扎斯菲尔德带领着他的学生在选择的调查地点俄亥俄州伊利县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当地的居民,主要研究分析了选民对于竞选人的不同看法,同时也了解了媒体对于选民的决定所产生的作用等,经历了长达6个月的调查工作。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作者:王小月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现在科技发展的快速使得大众传播的媒体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也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不用出门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并且还能了解到不同立场的人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发挥大众传播精神力量和媒体舆论功能,这些都能对一些人甚至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传播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可能一个小小的表现都可以在公众面前被无限放大,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在瞬间毁掉一个人,尽管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很多社会科学工作者、媒界人士以及很多公众都在不断的研究它的效果。
关键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前言:大众传播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
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信息,离不开媒界,每时每刻都在享受大众传播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大众传播对国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塑造国家形象,还可以吸引一些外来企业的投资,并且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决策提供一些正确的引导,从而减少不了解情况而导致的失误,并且通过一些广告宣传更够让其他人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这也是对我国经济的一种促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曝光性的信息传播,还可以促进一些不良商贩改善目前的运营坏境。
1.大众传媒的分类以及作用大众传媒是分为好多种类的,一类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就是人与人直接面对面交流,很多信息就在日常的聊天之中就起到了传播的作用,在新媒体还没哟发展的时候,村里的好多信息就是人们的闲聊之中得知的;第二类就是书信类的,之前从们常说的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等,人们利用烽火来通知战争的发生,通过写信告知家人自己的安危,以及现在的杂志以及报纸等等,他们都属于大众传媒的一种,都是通过文字将信息传递出去;第三类就是现在新兴的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是利用网络技术从而获取信息以及传递信息,他们和之前的传播方式相比,传播得更快,并且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局限性,之前宇航员刘洋在太空中给小学生讲课就是利用这些,使得人们可以看到地球之外的情况,这些都是大众传播的好处,他们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让我们在家中坐着就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发生的事情,也真切地让我们这些民众感受到我们也是祖国发展的参与者,但是它也可能造成混乱,引导人们错误的世界观,因此可以看出它的作用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关键在于要好好利用。
《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内容摘要大传效果研究14座里程碑1、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开以经验调查方式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先河——彼得森和瑟斯顿的一系列实地心理实验,以实验方法为基础,应用统计推断和态度测量方法——布鲁默的定性研究,其研究方法是模仿理论和媒介表现的意义理论的先行者2、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探讨引起恐慌的各种心理因素——坎垂尔开展的研究,主要精力放在造成选择性反应模式的个人及社会特性上。
方法虽不够精心细致,但研究在无先例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开展和完成仍值得肯定3、1940年“伊里调查”(1944年《人民的选择》),采用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是经验性研究的一个典范——方法上固定样本设计有创新又很完善,把重点放在多元分析上以分离各种因素的影响,更意外地发现了口头传播所代表的 __在信息扩散中的作用(两级传播),刺激了影响扩散、信息扩散等领域的发展4、40年代关于昼间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受众媒介接触的一些基本动机和利用形态(喜欢大部分节目、更经常使用广播、情感释放、想象满足、社会建议),开“使用与满足”研究的传统5、40年代艾奥瓦大学农村社会学家对玉米良种推广与普及过程的考察,推动了“创新与扩散”传播过程研究——以一种S型的曲线(a curve of adoption)描述了不同人,接触不同信息,最后各自在曲线的某一段上采用新事物的情况,从而了解创新的采用过程6、霍夫兰等人在二战期间关于电影的说服效果的实验,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制约因素——电影在说服上并非十分有效(得出有限效果论),由于主张认知的强效果模型的研究不断宣告失败,就使得研究者即使转向寻求对大传性质和影响的新解释7、二战后至60年代的“耶鲁项目”,进一步从传播的主体条件、内容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对说服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实验——采用控制实验,许多实证第一文库网性的结论对信息的可信性、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信息与内容组织中的其它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概括,为说服效果的心理和社会动力研究打下了基础8、50年代《个人影响》是对《人民的选择》的进一步验证(计划性研究:一个研究导致另一个研究继续探索在第一个中没有发现的研究或假设。
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里程碑第一章:佩恩基金研究一:时间:1929年二:地点:分项1:俄亥俄州50多个社区分项2:不详分项3:伊利诺斯州分项4:不详分项5:俄亥俄州分项6:不详分项7:不详三:研究者:分项1:埃德加·戴尔分项2:P.W.霍兰德,乔治·D·斯多塔德分项3:鲁斯·C·彼得森,L.L.瑟斯顿分项4:W.S.戴森格,克里斯蒂安·A·拉克米克分项5:心理学家萨缪尔·任肖,梵伦·L·米勒,多罗西·P·玛奎斯分项6:查尔斯·C·彼得斯分项7-1:富兰克·R·夏特沃斯,马克·A·梅7-2:社会学家赫伯特·布鲁默(Herbert Blumer)7-3:布鲁默,社会学家菲利普·豪瑟四:研究对象:儿童、青少年五:研究方法:分项1: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分项2、3、4、5、6:实验法分项7-1:调查法,7-2:自传法,由受访者回忆主述以前电影对自己生活和某些活动的影响)7-3:文献综合法(历史上的案件卷宗、文章资料)、访谈法、调查法六:研究背景:1、20世纪20年代,电影作为新媒体介入大众生活,迅速成为一个大众媒体,观众数量剧增,社会影响日甚。
2、电影中的暴力犯罪和性内容面临社会公众越来越大的批评指责,电影是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是当时美国公众关注的问题,评估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调查势在必行。
3、社会科学日益成熟,统计学被用于社会科学调查。
七:样本情况描述:分项1:对1500部影片按内容分成10类:犯罪、性、爱情、神秘、战争、儿童、历史、旅行、喜剧、社会宣传内容分析类目:(1)故事情节(2)故事发生地点和环境(3)男女主人公性格(4) 演员的服装样式(5) 如何表现相遇、相恋和结婚(6) 如何走向犯罪(7) 如何讲粗话、酗酒、抽烟等分项2:将3000多个儿童和成人受调者划分为若干年龄组,实验刺激是17部完整影片分项3:被试范围为四年级小学生一直到大学生。
第13章大众传播的效果多年以来,大众传播理论和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就是评估大众传播的效果。
这可能是出于下列原因:1.公众关心大众媒介对于受众的效果过去,关注点集中在漫画书、电影,以及电视暴力。
更近一段时间,又增加了薪的关注点——互联网上的仇恨消息以及炸弹制造方法的指导、说唱音乐中的反社会消息、重金属音乐中的自杀主题、电视剧中毒品滥用问题和性内容。
2.大众传播消息的创造者关心他们的工作效果如果你从事传播工作但却感到你的工作没有什么效果或者不知道你的工作有什么效果,那会让你感到很沮丧。
3.理解原因和效果是一种最强大的人类知识之一总体来说,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控制事件的方法,避免出现人们不愿看到的后果。
4.按照因果关系分析大众传播非常符合科学研究的模式许多科学研究致力于确认原因。
科学实验更是如此,而这种方式是科学中的典范。
本章讨论了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一些理论(鉴于议程设置和知识沟这两个理论领域的重要性,我们也已单独在第11章和第12章做了介绍)。
第l3章还讨论了电视暴力这一特殊领域,关于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效果研究。
效果理论的总体趋势子弹理论(bullet theory)是后来的研究者命名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一批概念之一,也有人称之为皮下注射器理论(hypodermic needle theory),或传送带理论(transmission belt theory,DeFleur&Ball—Rokeach,1982)。
这种看法基本属于天真的和简单的观点,它预测,对接触大众传播的所有受众,这些消息都有很强的、或多或少普遍的效果。
“子弹理论”这个名称显然并未被早期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任何思想家所使用(Chaffee&Hochheimer,1985),然而,发明这个词语又是对当时广泛持有的观点的很好描述。
这个看法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所表现出的力量影响,如我们已经在第6章中指出的。
大众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被传达到广大民众中去的过程,其中包括传递信息的内容、渠道和效果。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作为传播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关键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等角度,全面评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以便深入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发展1.1 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早在20世纪初就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在此背景下,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也开始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兴趣。
1.2 《威尔斯报告》的发布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威尔斯(Paul Lazarsfeld)和斑克(Robert K. Merton)等人合作完成了著名的《威尔斯报告》,该报告系统地研究了大众传播效果对公众的影响,成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3 直播电视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随着直播电视的普及,大众传播效果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者们开始借助电视媒介,深入研究信息传播的效果和机制。
二、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关键理论2.1 《威尔斯报告》中提出的“两步流程理论”在《威尔斯报告》中,威尔斯和斑克提出了“两步流程理论”,即信息传播并非直接影响公众,而是通过意见领袖等中介的传播过程,进而影响公众。
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后续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2.2 传播学教父拉斯韦尔的“媒介成效理论”传播学教父拉斯韦尔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媒介成效理论”,即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同,这一理论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
2.3 社会认知理论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社会认知理论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理论通过分析个体从接收信息到产生行为的认知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内涵。
三、最新研究成果与我个人观点3.1 社交媒体对传统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对传统的大众传播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众传播学的效果及理论研究作者:于晗来源:《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10期约瑟夫·克拉珀的《大众传播的效果》(2016年12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媒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中的一本重要专著,它整合了截至20世纪50年代的传播效果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项目和成果,强化了大众传播学的效果理论,在“有限效果模式”的理论思想下,以已经存在的媒介传播效果现象为基础,归纳和总结媒介的功能和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研究。
具体来说,《大众传播的效果》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研究态度入手,深入地论述了媒介传播的说服、强化、微小改变等作用,并从传播的促成因素、传播情境、媒介素材、受众生理和心理特征等角度来综合讨论大众传播的效果。
一、有限效果理论的概述大众传播给整个时代、社会和每一个个体所带来的影响显然都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影响具体有多大,在效果理论研究这一领域却仍然存在着争论。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媒介影响力,人们经历了一些反复的观点:“魔弹论”认为媒介影响力是巨大的,就像是埋在受众群里的炸弹,当媒介为了商业效益,而传播信息垃圾,充满暴力、色情和抑郁的时候,将会对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简直就是“潜在的社会公害”;而“有限效果模式”则认为,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者、媒介和受众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和责任,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而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媒介的传播效果要根据传者和受众的自我判断和信息获取方式来决定,它不存在绝对化的好与坏,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大众媒介传播会对受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让这种影响有一个更加积极的走向。
近年来,大众传播的媒介效果和媒介影响力再一次被重视,在大众传播更加繁荣的当下,人们发现当前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介信息,真真假假、好好坏坏以及藏在网线背后的有心人,信息和舆论泥沙俱下,无疑对特定的受众群产生了极其不良的思想导向。
笔者认为,魔弹论、有限效果论或者其他强化效果论,它们都是大众传播学效果中的一个侧面,大众媒介传播是一个信息科技客观发展的事实,它的影响力好坏往往取决于传者的态度和受众的选择,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的影响不管是大还是小都具有较大的群体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要想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来促进区域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并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效果,则需要从传者和受者两个主体出发。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篇一一、引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内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议题。
它涉及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如何影响公众思想、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自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以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便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回顾和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发展,探讨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早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早期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关注于媒介的“魔弹论”影响,即认为媒介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直接左右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这一观点在20世纪初的传播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研究方法。
三、中期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在中期阶段,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逐渐从单一的“魔弹论”转向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研究方向。
学者们开始关注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不同个体在面对媒介时产生的差异。
其中,传播学派和社会学派是两大主要流派。
1. 传播学派:这一学派关注媒介自身特点(如内容、形式等)对受众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媒介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显著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同时,该学派还研究了媒介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差异。
2. 社会学派:该学派更加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反应。
此外,社会学派还关注媒介如何与其他社会机构(如政治、经济等)相互影响。
四、现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迁,现代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不仅关注媒介对个体的影响,还关注媒介如何塑造整个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
五、理论演变与未来展望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漫长历程中,理论不断演变和丰富。
从早期的“魔弹论”到后来的传播学派和社会学派,再到现代的跨学科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