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21.06 MB
- 文档页数:54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8讲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梳理】农业的重要性2018年9月22日,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他谈到: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静态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动态因素)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2)地位: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区位因素: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主要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粮食。
(4)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国。
(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补充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①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
[基本原理]农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概念: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2)科学技术因素: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思考精准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有何不同?答案精准农业是以“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绿色农业则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而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指数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热量不足则相反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苹果等暖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光照强,则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生长;光照时间长可弥补热量不足,利于作物生长新疆光照充足,长绒棉品质优良、哈密瓜甜;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大米口感好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降水量大可发展水田农业,小则旱作;过多则涝、过少则旱,都影响作物生长我国南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多种植小麦,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积累营养物质我国西北地区因气温日较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②其他自然因素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但缺水地区它会成为限制性因素有灌溉水源保证的干旱地区,可发展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及机械化程度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面积平原可以使用大型机械化;山地、丘陵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多采用大型机械化;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林业或畜牧业,生产规洼地水域宜发展渔业模较小,多使用小型机械化土壤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酸碱度等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不同土质适宜不同作物;肥力影响产量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2)人文因素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举例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城郊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①交通运输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产品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田农业,可以精耕细作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机械化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①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②杂交水稻的培育;③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④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生物化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了农业产出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此外,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①农业a主要区位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b原因: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c目的: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②矿业a主要区位特征: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b原因: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业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c目的: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工业a主要区位特征: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降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b原因: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c目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④商业a主要区位特征: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b原因: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c目的:接近最大消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方向: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4.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a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b这些对象有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
第2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定义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开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照生物的能量源泉,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还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水分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分多的地方可以开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比拟少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开展种植业,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山地耕作不便,且水土保持不易,宜开展林业、牧业(或立体农业)土地位置城镇周边适宜开展郊区农业(蔬菜、园艺、乳肉蛋禽生产)和高效农业土壤肥力和性状影响作物的产量和类型,如酸性土壤适合于马尾松、茶树等水源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应布局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开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3)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技术装备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条件的开展和改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生产技术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落实农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保鲜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下表为2021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
完成1~2题。
稻谷 玉米 大豆 油菜籽全国 黑龙江 0 吉林 0 河南 湖南A .油菜籽B .大豆C.玉米D.稻谷2.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1.B[第1题,从表中数据显示可以看,大豆的播种面积全国共917.9万公顷,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他省份很少,反映出大豆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
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体系导引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认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农业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因素。
南方的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业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适宜发展业和适宜发展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东南亚砖红壤区的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土河西走廊的农业;新疆的□10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的改造或对、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农业区位的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①②③④(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下图中,①适合发展小麦种植;②适宜发展花卉种植;③适宜饲养乳牛;④适宜种植果树。
2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农业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与发展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农业地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接下来将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温带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热带适宜水稻、榨菜等的生长。
(2)土壤条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如河谷平原的黄土适宜小麦种植。
(3)水资源:农业依赖于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如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人文地理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提高农业产能以满足人口需求。
(2)交通条件: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临近交通干线的地区。
(3)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影响农业区位,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3)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农业补贴、农业税收政策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1.品种集约型农业地域:特点是品种多样,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适宜温带地区的果蔬种植业。
2.规模经营型农业地域:特点是经营规模大,生产集约,市场定位为大规模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种植。
3.林业型农业地域:特点是以林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区,适宜生态保护型农业、木材等的生产与发展。
4.特色农业地域:该地区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