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高中地理交通布局及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2、自然因素(制约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影响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影响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优良土地。
3、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减少对城区和重要地区的破坏)(6)政治(7)科技(解决各种自然难题,比如在冻土上修铁路)。
4、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有效的陆上交通方式。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
(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
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
5、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6、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适合短程、量小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适合大宗、笨重、长途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连续性差,适合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适合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2. 交通运输网:是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的。
按照不同的形式和层次,交通运输网可以分为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以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经济因素如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社会因素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技术因素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记忆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记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趋势:需要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包括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需要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并理解它们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机制。
4.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便能够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①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合理布局交通网。
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对农业的影响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3)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具体表现详细内容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5)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
1第25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 2.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交通建设典型案例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考查频度一般。
2.分析典型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及意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主要为综合题,考查频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2[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速度慢,灵活性、大宗、远程、时间运输海运资少,成本低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易错辨析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3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古代,北方以陆地(交通)为主。
定居点往往靠近陆路。
南部以水运为主,聚落分布在水边;近代聚落多沿铁路、公路沿线发展,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3.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将对该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营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带来了繁荣。
运河严重淤塞,京沪线建成后,这些城市迅速衰落。
沿线城市往往可以快速发展(如石家庄、徐州、株洲、怀化和格尔木),并逐渐形成由多个城市组成的经济枢纽(如陇海至蓝新铁路经济区、京九铁路经济区和京广铁路经济区)。
4、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
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交通布局及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见课本P80图)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运输网[记忆]
1、铁路网
五横:
京包—包兰(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北疆(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上海-杭州-鹰潭-株洲-怀化—贵阳-昆明)
滨洲—滨
南昆
七纵
京沪(北京-上海)京九(北京-九龙)京哈(北京—哈尔滨)京广(北京—广州)
焦枝—枝柳(焦作—枝城—柳州)宝成—成昆 (宝鸡—成都—昆明)
兰青—青藏(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2、公路网 1XX—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线;2XX—由北向南的纵线;3XX—由东向西的横线
3、港口: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连云港(江苏) 青岛(山东) 塘沽港(天津) 秦皇岛(河北) 大连(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