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 格式:doc
- 大小:736.00 KB
- 文档页数:12
分子与原子初中知识点梳理在化学学科中,分子与原子是非常基础并且重要的概念。
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对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分子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物质。
下面分别介绍分子的组成、性质以及分类。
1. 分子的组成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不同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例如,氧气(O2)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2.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受到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分子内化学键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而分子间相互作用则影响了分子的物理性质。
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分子的分类按照分子中原子的数量和种类,分子可以分为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
单质分子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例如氧气(O2)、氮气(N2)等。
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二、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
了解原子的性质和组成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原子的组成、性质以及分类。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荷均衡的质子、中性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的中心部分称为原子核,其中包含质子和中子。
电子以高速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数目决定。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决定了原子的元素,即不同的原子核对应不同的元素。
原子的电子数目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 原子的分类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原子可以分为不同的元素。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种,每种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核构成。
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不同,从而使得元素的性质也不同。
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是化学研究中密切相关的概念。
中考化学分子原子考点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如金属汞有汞原子聚集而成。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九年级分子原子知识点分子原子知识点一、分子的概念在化学中,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电中性实体。
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二、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轨道上。
三、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
四、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一个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五、分子式和化学式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物质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六、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化合价的大小决定了化合物中原子的组合方式和化学键的形成。
七、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量。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八、分子的组成分子可以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称为单质分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称为化合物分子。
例如,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九、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组,便于研究和记忆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总结: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单位。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知识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微粒的性质性质:①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②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③微粒之间有间隙,气体微粒间间隙较大易被压缩,液体、固体微粒间间隙较小不易被压缩; 注意:改变间隙,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二、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 2 82 原子核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5)三决定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练习: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有原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2--注意: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离子:H+(氢离子) K+(钾离子) Na+(钠离子) Ag+(银离子) NH4+(铵根离子)Mg2+(镁离子) Ca2+(钙离子) Cu2+(铜离子) Zn2+(锌离子) Ba2+(钡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Al3+(铝离子)F-(氟离子) Cl-(氯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O2-(氧离子) S2-(硫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3.相对原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分子1.分子定义: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2)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特别小;如:1ml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改变中可以再分。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许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3.应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说明物质的三态改变。
二、原子1.定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像。
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点:(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像。
(2)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3)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改变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3、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颗粒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注:①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③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断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4、原子的性质(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电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同)。
同种原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却不肯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全部的原子中(或原子核中)都有中子(H无中子)。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分子、原子、离子一、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转变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必然质量。
关于原子的熟悉远在公元前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境尔顿依如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题目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式、干货!)分子: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维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维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非是单个分子所能维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老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速,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距离。
一样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紧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整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距离。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咱们都有如此的生活体验:假设口渴了,能够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能够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二、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非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确实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而每一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和原子理论成为了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一、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元,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而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这种结合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二、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例如氧气(O2)和金属铜(Cu)。
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和盐(NaCl)。
化合物中的原子通过特定的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新的性质。
三、离子和离子键的概念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通常是通过电离过程形成的。
正离子叫做阳离子,由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组成;负离子叫做阴离子,由得到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组成。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在一起。
四、共价键和共价分子的形成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建立的。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接近时,它们的电子云会重叠,从而形成共价键。
例如,氧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共价分子的性质通常取决于其构成原子的性质。
五、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的形成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通常,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则会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吸引时,它们会排列在一个有序的三维结构中,形成离子晶体。
常见的离子晶体包括盐(NaCl)和钙化合物。
六、分子式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的简略方法。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其中“H”代表氢原子,“O”代表氧原子。
化学式则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的原子组成。
例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其中“C”代表碳原子,“O”代表氧原子。
七、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与产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二、考点清单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认识原子的构成。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分子:【典型例题】例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是有质量的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和原子初中化学的分子和原子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基础,要学好化学,首先就要弄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以及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一、分子1.分子定义: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 2.分子的特点: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2)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原子1.定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点: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2)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3)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3、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注:①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③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分子原子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及区别1.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键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原子的,也可以是不同原子的。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单一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其余的是人工合成的。
二、分子原子元素的性质1. 原子的性质(1)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它们决定了原子的性质。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2)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一般以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的半径与原子核的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有关。
(3)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一般以原子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关。
(4)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外层电子的排布有关。
原子通过失去、获得或共享电子来形成化学键,从而参与化学反应。
2.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一般以分子的长度、角度和对称性来描述,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2)分子的质量:分子的质量一般以分子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与其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中原子的排布和结合方式有关。
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连,从而形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的性质(1)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该元素所拥有的质子数量,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原子量通常以标准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3)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包括原子大小、原子量、原子序数等。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1、必考知识点一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假设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2、必考知识点二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和分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原子的结构模型(1)拉瑟福模型拉瑟福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绕核运动,呈太阳系模型。
(2)波尔模型波尔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绕核运动,并呈离散的能级模型。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每个元素的位置代表了其基本性质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族分布。
二、原子和分子的化学性质1. 原子的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都有自己的化学符号,用于表示该元素在元素化合物中的存在。
2. 原子价原子的外层电子数为其原子价。
3.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热等信息。
5. 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由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排列决定。
三、原子和分子的物理性质1. 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通常用原子量或摩尔质量表示。
2. 原子和分子的大小原子和分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或键长表示。
3. 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受到原子核的结合能和电子云的作用力影响。
四、原子和分子的变化与转化1. 原子核反应原子核反应是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的转化过程,生成新的原子核。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过程,生成新的化合物。
3.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一种原子核内部的衰变过程,放射性同位素碰撞后会产生核变化。
4. 双原子分子化合物的分解双原子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生成原子或更简单的化合物。
五、原子和分子的应用1. 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通过特定的化学方法制备出来的材料。
2.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利用原子和分子结构,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有用的化学物质的产业。
3. 生物学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中的生化过程,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物质有微观粒子组成实验:少量品红放置烧杯中,观察现象得到结论:品红扩散二、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运动的,比如花香在空气中扩散。
对于实验一来说,升高水温,会促进品红的扩散,这是因为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实验二、分子运动现象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
现象:烧杯A变红解释:浓氨水既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遇水解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现象2:烧杯B无变化解释: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分子无法运动到烧杯B中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于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当品红溶于水时,品红分于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发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和原子初中化学的分子和原子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基础,要学好化学,第一就要弄明白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以及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一、分子1.分子定义: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点能够闻到香味。
(2)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专门小;如:1ml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专门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确实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能够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3.应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原子1.定义:分子能够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明白原子的性质和分子专门相似。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特点:(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专门小;这点和分子专门相似。
(2)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3)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3、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我们能够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确实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注:①从上图我们能够看出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③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能够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要紧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4、原子的性质(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电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同)。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必考知识点一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二、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三化學:分子和原子知識點匯總二二、考點清單1、認識物質の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の區別與聯繫2、能用分子の觀點解釋某些常見の現象3、認識原子の構成。
初步瞭解相對原子品質三、全面突破知識點1:分子和原子一)認識分子1、分子の基本性質(1)分子是構成物質の一種粒子,其品質、體積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數の物質是由分子構成の。
(2)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の運動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間有一定の間隔:氣態>液態>固態(4)同種分子の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の化學性質不同2、分子の概念:保持物質化學性質の最小粒子3、應用分子の觀點認識:(1)純淨物、混合物:純淨物混合物由分子構成の物質中,由同一種分子構成の是純淨物。
如冰、水共存物實際為純淨物,因為其中の構成粒子只有一種——水分子,由不同種分子構成の是混合物,如紅磷和白磷の混合體為混合物,區分純淨物和混合物の關鍵是把握“物質の種類”或“分子の種類”是否相同。
(2)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水蒸發是發生了物理變化,而水分解是發生了化學變化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變化の只是分子間の間隔。
水の化學性質也沒有改變。
水分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變了,生成の氫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の化學性質。
注意:在化學變化中,分子の組成一定改變,分子の數目可能改變。
二)認識原子1、原子定義:化學變化中の最小微粒2、化學反應の實質: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の主要區別: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の相互關係:5、原子の基本性質:(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の一種粒子,其品質、體積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樣,也是時刻不停地做高速の無規則運動。
溫度越高,能量越大,運動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間也有一定の間隔原子:分子:【典型例題】例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の特性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是有质量の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C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の香味分子是运动のD 加熱氧化汞可得到金屬汞和氧氣分子是可以再分の【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分子の基本性質與宏觀現象の聯繫。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二、考点清单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认识原子的构成。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分子:【典型例题】例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 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是有质量的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 分子大,原子小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解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也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硅;故A错。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故B 错。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肯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毫无联系的分子和原子没有可比性,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故C错。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要改变,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答案】D例3: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1)单质(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解析】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A表示分子变大了,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B表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答案】B例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解析】纯净物宏观上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如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A、C、D都是纯净物。
B图中的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B是混合物。
从图中看出只有C是由原子构成的。
单质、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在纯净物中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由2种或2种以上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所以C、D属于单质,A属于化合物。
【答案】纯净物:ACD 混合物:B C由原子构成单质:CD 化合物:A例6: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不能再分【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专门仪器放大几十万倍才能感知,每滴水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水分子聚集而成,故A错;分子由原子构成,每个分子中的某种原子的个数在分子符号中用“角码”表示,且分子中不能含有分子,故B错,C 对;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改变分子间的间隔或运动速率,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错。
【答案】C例7:已知在相同的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
在图中,容器A(器壁能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连续地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
结合分子运动论知识,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A 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氢气比空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那么单位时间内进入A 内的氢气分子比逸出的空气分子多,使A 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B 管中有水喷出。
【答案】有水喷出;进入A 中的氢气分子数比逸出的空气分子数多,使A 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将广口瓶里的水从B 管处压出,故看到B 管有水喷出。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 一)构成原子的粒子原子的种类核电荷数原 子 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氢 1 1 0 1 碳 6 6 6 6 氧8888钠11 11 12 11铁26 26 30 26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铁26 30 26 56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例1: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1)原子是最小的粒子;(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原子不显电性;(4)原子都在不停运动着。
说法正确的是()A.(1)B.(3)C.(2)D.(3)和(4)【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及原子构成知识是否真正理解。
对于知识要掌握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再分。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答案(3)正确。
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是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中子。
如一种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不含中子。
原子和分子一样,不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4)正确。
【答案】D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解析】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但在其它变化(原子核裂变)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B不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故C也不正确.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答案】D例3:科学上发现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解析】因为这三种原子都属氢元素的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又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这三种氢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等,分别为0、1、2.【答案】见分析.例4:现代战争中曾经使用过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_.【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原子中下列粒子间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从而推导:中子数=236-92=144电子数=92中子数-电子数=144-92=52【答案】52四、应考锦囊本讲所涉及的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及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解题的关键是: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掌握它们的性质、区别与联系,理解自然界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都是分子、原子等粒子运动(变化)的结果,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
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五、本讲小结:注意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分子与原子1、相似性: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②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质量,都有间隔。
③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④都可计种类和个数2、分子与原子的不同:分子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