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实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63.97 KB
- 文档页数:31
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是指对航道通航条件进行评价审核的管理规定。
航道通航条件是指水道、浮筒、锚地、船闸、航标等设施所具有的能够保障船舶安全顺利通航的条件。
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评价审核是为了确保船舶在通航时不会遇到危险或阻碍,提高航道的安全性和通航效率,保障航道交通的顺畅。
1.审核机构的设立和职责。
对于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应明确相关审核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并在管理办法中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审核机构可以由相关水运管理机构、航道管理机构、交通运输部门等负责。
2.规定评价审核的内容和标准。
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航道水深、水流、冰情、水质、风浪、航标、船闸等方面的评价。
管理办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评价审核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3.审核流程和方法。
管理办法应详细规定评价审核的流程和方法,包括评价审核的申请、受理、审查、评估、发布等环节。
同时,还需明确相关审核所需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
4.审核结果的处理和发布。
管理办法需规定审核结果的处理和发布方式,包括审核结果的是否公开、公示时间和方式等。
同时,还需明确如何处理审核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究和处理措施。
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提高航道的通航条件和管理水平,保障船舶的航行安全和通航效益。
它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船舶在通航过程中遇到危险,还能够提高船舶的通过能力,减少通航时间,提高通航效率。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航道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保障航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船舶安全通航、促进航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通航安全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水下活动对船舶通航的影响,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资源,保障通航安全,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以及国家管辖海域从事可能对船舶通航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产生影响的水上水下活动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通航安全评估(简称“论证与评估”)工作。
第三条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是开展涉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是降低因涉水工程建设影响通航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涉水工程获得立项审批的必备条件。
通航安全评估是水上水下活动开展前的重要工作,是水上水下活动顺利开展及通航安全保障的必要环节,是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许可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四条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应对涉水工程建设是否对通航安全造成影响进行初步判断。
在对涉水工程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依据航运发展规划、港口发展规划、船舶交通现状,分析通航安全形势,预测船舶交通流变化和通航环境、通航秩序适应能力,论证涉水工程建设带来的通航安全风险及其发生几率、通航安全保障能力、涉水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保障通航安全的可行性建议。
通航安全评估工作应对水上水下活动中对通航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结论。
在对水上水下活动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依据活动水域通航情况,分析活动开展和结束后存在的通航安全风险,提出降低通航安全风险的建议和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条下列可能影响船舶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活动,应在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前进行通航安全评估。
涉水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方案一、背景与意义水运交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与运行的安全与通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对于涉水工程来说,通航安全更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通航安全评估是指对水域内的涉水工程进行安全性的评估,旨在保障水域航运的安全,同时保证工程建设和维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该评估方案的制定,将有助于确保涉水工程的通航安全,提高水路交通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通航安全评估对象通航安全评估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水域内的桥梁、堤坝、船闸等涉水工程;2. 水域内的岩石、水草、气候等自然条件;3. 水域内的船只、人员等航行安全因素。
三、通航安全评估内容通航安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 涉水工程的安全性评估:包括设计、施工、维护等阶段的安全评估,评估工程的结构稳定性、通行性和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2. 自然条件的安全性评估:包括水域内的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评估,评估水域内的水深、流速、水位等对通航安全的影响;3. 航行安全评估:包括船只的安全性评估、船员的素质与能力评估、航行规则与制度评估等。
四、通航安全评估方法通航安全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 收集数据:通过对涉水工程、自然条件和航行安全相关数据的搜集,建立通航安全评估数据库;2. 实地调查:对水域内的涉水工程、自然条件和航行安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实地数据;3. 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评审,对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估;4. 模拟仿真:通过模拟水域内的导航情况,评估通航安全的风险与可能的影响;5. 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通航安全的评估指标;6. 结果评定: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通航安全等级评定与建议。
五、实施步骤通航安全评估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评估范围:确定涉水工程通航安全评估的具体范围,包括评估对象、评估时间、评估区域等;2. 数据收集: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包括设计文档、监测记录、实测数据等;3.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资料整理、数据处理等;4.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5. 实施评估:根据选择的评估方法,实施通航安全评估;6. 结果评定:根据评估结果,对通航安全的情况进行评定,并给出相应的建议;7. 编制报告:对评估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编制通航安全评估报告。
推荐的通航安全评估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通航安全评估方法:
1. 风险评估方法:根据通航行业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来评估通航活动中的各种潜在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风险图谱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2. 安全管理体系评估:通航企业可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MS)标准,例如ICAO (国际民航组织)的SMS框架,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
评估过程可以包括文件审核、流程审核、现场检查等环节。
3. 人为因素评估:人为因素是通航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评估机组和地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背景、工作负荷和压力、操作流程和沟通等因素,可以识别潜在的人为因素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
4. 设备和设施评估:评估通航中使用的航空器、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这包括对飞机维护记录的审核、设备和设施的定期检查等。
5.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通航企业的应急响应计划和能力,包括飞行事故的应对能力、人员伤亡的应对能力、紧急救援能力等方面。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测试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通航安全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
也可以采用其他适用的评估方法。
重要的是评估过程要全面、系统,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1. 引言通航安全评估是民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安全运作进行评估,确保航空安全。
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旨在规范通航安全评估的组织和实施,促进民航行业安全管理和质量提升。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民用通航领域中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机构及其运营单位。
3. 评估原则通航安全评估的基本原则如下:•全面性原则:评估应包括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各方面情况,如管理组织、员工素质、专业水平等。
•及时性原则:评估应及时进行,掌握客观真实情况,防范事故隐患。
•客观性原则:评估应客观公正,数据真实可靠,避免主观意见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隐私保护原则:评估应保护被评估单位和个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评估报告不得泄露。
4. 评估内容通航安全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4.1. 航空公司评估内容航空公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管理组织评估,包括管理层及各部门职责、组织机构、制度流程等;•人员素质评估,包括员工岗位匹配、专业素养、工作态度等;•安全管理评估,包括安全标准、安全运作流程、安全控制等;•安全数据评估,包括事故、事件、违规等安全数据的分析和评估。
4.2. 机场评估内容机场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管理组织评估,包括运行保障部门及各职能部门职责、组织机构、制度流程等;•人员素质评估,包括人员配置、技能素质、工作态度等;•安全管理评估,包括安全保障体系、应急预案、现场安全管理等;•地勤保障评估,包括旅客服务、行李安检、登机口管理等。
4.3. 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评估内容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管理组织评估,包括各职能部门职责、组织机构、制度流程等;•人员素质评估,包括人员配置、技能素质、工作态度等;•通讯控制评估,包括无线电通讯、调度安排、指挥流程等;•航空交通管制评估,包括航空器流量控制、航线监管、空域管理等。
5. 评估程序通航安全评估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2.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3.组织评估实施;4.收集评估数据和信息;5.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6.确定评估结论和建议;7.编制评估报告;8.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进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发文号:海通航[2007]629号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发布日期:2007-11-21实施日期:2007-12-01第一条为使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活动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资源,保障航行安全,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海域、内河通航水域内,对通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而开展的通航安全技术评估工作。
第三条下列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项目对通航安全有重大影响时需要进行通航安全评估:(一)建设桥梁、索道、架空电缆等跨越类建筑物;(二)建设码头、船坞、船台等港口类建筑物;(三)建设船闸、水闸、坝、浮桥等拦海(河)类水工建筑物;(四)建设水下电缆、管道、隧道等穿越类水工建筑物;(五)设置海上平台、系船浮简单(多)点系泊、养殖网架、人工岛、鱼礁、导管架等孤立类水工建筑物;(六)设置、构筑水下丁坝、潜坝、护滩带、抛石护岸等航道、河道整治建筑物;(七)建设取水口、滑道、下河坡道等设施和构筑物;(八)航道疏浚、航标、锚地、泊区等港口类建设;(九)沉船沉物打捞;(十)其他影响通航水域交通安全或对通航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水上水下活动。
第四条海事管理机构依据管理职责对通航安全评估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全国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由交通部批准或核准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国务院及以上有关部门批准的跨国、跨省以及特大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项目的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组织、主持《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专家评审会议。
部直属及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所辖区域通航安全评估工作。
如何办理通航安全评估
办理通航安全评估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评估需求:首先要明确您所需要评估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包括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对象、评估的时间和地点等。
2. 发起评估申请:将评估需求提交给相关的评估机构或专业团队,申请他们进行评估。
3. 确定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需求,评估机构或专业团队将确定适合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以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收集数据和信息:评估的前提是要收集到充足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评估机构或专业团队会进行现场检查、访谈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件等手段来收集数据和信息。
5. 进行评估分析:评估机构或专业团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比对,以评估通航安全的状况。
6. 提出评估结果和建议:评估机构或专业团队将根据评估分析的结果,提出评估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升通航安全。
7. 跟踪和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通航安全,评估机构或专业团队还可以进行后续跟踪和监督,确保评估结果和建议被有效实施和落实。
需要注意的是,办理通航安全评估建议寻求专业的评估机构或团队的帮助,以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同时,评估的过程中要充分配合评估机构或团队的工作,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浙江省地方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篇:浙江省地方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索引号:002482277/xx-00372发布机构:主题词:信息分类:信息格式:著录日浙江省港航局名称:浙江省地方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试行生成日期:xx0607有效期:长期公开文号:期:xx-06-07浙江省地方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为规范通航安全评估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活动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资源,保障航行安全,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地方管辖水域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我省地方海事辖区内河通航水域内,对通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水上水下活动而开展的通航安全评估工作。
第三条浙江省地方海事局负责全省内河辖区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实施跨市及省政府批准的水上水下活动的通航安全评估工作。
各市地方海事局负责所辖区域通航安全评估工作。
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除部海事局和浙江省地方海事局负责项目以外的,对通航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水上水下活动的通航安全评估工作。
必要时,浙江省地方海事局可直接负责市地方海事局管辖项目的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工作,也可将浙江省地方海事局负责项目指定给市地方海事局负责实施。
第四条需要进行通航安全评估的事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二条与第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条规定》第二章第一节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或其他法律法规及规章有规定,需征求海事管理机构意见或备案的事项,根据其对通航安全影响的程度,也可以通过通航安全评估或安全技术咨询的方式确定答复意见。
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通航安全评估是指对通航运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以确定通航活动的安全状况和风险水平。
为了保障通航活动的安全性,相关管理机构制定了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进行详细阐述,不使用分段语句。
一、引言通航安全评估是通航运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保障通航活动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确保通航运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制定本办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和管理通航安全评估。
二、总则1.为保障通航活动的安全,通航安全评估应该依据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并应充分考虑通航活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2.通航安全评估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并应认真执行指导性文件。
3.通航安全评估应由相关管理机构牵头,利用专业团队进行评估工作。
4.通航安全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通航运营单位,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的结果应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并应对评估结果负责。
三、通航安全评估的过程1.问题定义和背景分析:明确通航安全评估的目的和评估对象,了解通航活动的背景情况和相关问题。
2.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通航活动的历史记录、运营情况、安全事件等。
3.风险识别和评估:利用专业方法和工具对通航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风险的严重程度。
4.风险控制和措施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5.措施实施和监控: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监控,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6.评估报告和结果反馈:根据评估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编写评估报告,并将报告及时反馈给管理机构和通航运营单位。
四、通航安全评估的要求1.科学性和客观性:通航安全评估应遵循科学的评估原理和方法,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全面性和系统性:通航安全评估应考虑通航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形成全面、系统的评估结果。
3.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航安全评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
2017 年第1 号)
《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已于1 月11 日经第1 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3 月1 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1 月16 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工作,依法保护航道,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与航道有关的工程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及监督
实施,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
(以下统称建设)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前,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
标准规范,论证评价工程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并提出减小或者消除影响的
对策措施,由有审核权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航道管理机构进行审核。
第三条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规定的工程外,下列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应当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
(一)跨越、穿越航道的桥梁、隧道、管道、渡槽、缆线等建筑物、
构筑物;
(二)通航河流上的永久性拦河闸坝;
(三)航道保护范围内的临河、临湖、临海建筑物、构筑物,包括码头、取(排)水口、栈桥、护岸、船台、滑道、船坞、圈围工程等。
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通航安全评估行为,确保通航活动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航安全评估是指针对通航活动进行的评估,旨在识别和评估通航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第三条通航安全评估适用于所有从事通航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航空公司、飞行培训机构、飞行器维护修理单位、机场管理单位等。
第二章通航安全评估机构第四条通航安全评估机构应当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具备一定的评估能力和经验。
第五条通航安全评估机构的评估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经过专门培训合格。
第六条通航安全评估机构应当保护评估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泄露评估结果。
第三章通航安全评估程序第七条通航安全评估程序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分析和风险管理建议等四个阶段。
第八条评估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评估目标、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方法等工作。
第九条评估实施阶段包括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现场调研、检查检测等活动。
第十条评估分析阶段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安全风险和隐患。
第十一条风险管理建议阶段是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第四章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第十二条通航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通航安全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评估目标、评估范围、评估方法、评估结果、风险管理建议等。
第十三条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夸大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第十四条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及时提交给评估对象,并按照相关要求备案。
第十五条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可以作为评估对象改进通航安全管理的参考。
第五章通航安全评估监督与管理第十六条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对通航安全评估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评估机构的批准、评估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等。
第十七条通航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工作。
第十八条对于通航安全评估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相关主管部门有权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1号——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7.01.16•【文号】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1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1号《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1月11日经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2017年1月16日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工作,依法保护航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与航道有关的工程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及监督实施,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以下统称建设)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前,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论证评价工程对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并提出减小或者消除影响的对策措施,由有审核权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航道管理机构进行审核。
第三条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规定的工程外,下列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应当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一)跨越、穿越航道的桥梁、隧道、管道、渡槽、缆线等建筑物、构筑物;(二)通航河流上的永久性拦河闸坝;(三)航道保护范围内的临河、临湖、临海建筑物、构筑物,包括码头、取(排)水口、栈桥、护岸、船台、滑道、船坞、圈围工程等。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工作。
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及与交通运输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直接管理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干线航道和国际、国境河流航道等重要航道有关的建设项目,其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审核。
其中,与长江干线航道有关的建设项目,除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及跨(穿)越长江干线的桥梁、隧道工程外,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承担审核的具体工作。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航道、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大坝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南(试
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3.12.16
•【文号】交办水函〔2023〕1941号
•【施行日期】2023.12.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航道、通航建筑物及航运
枢纽大坝
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南(试行)》的通知
交办水函〔2023〕19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航道、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大坝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航道、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大坝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
联系人:水运局张俊勇,联系电话:************,传真:************。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23年12月16日。
渡口项目通航安全评估
渡口项目通航安全评估是对渡口项目的通航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这项评估旨在确定渡口项目的通航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以确保渡口项目的通航活动在安全条件下进行。
通航安全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评估:评估渡口所处的水道环境条件,包括潮汐、水流、浪高等,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通航安全的影响。
2. 设施评估:评估渡口的建设和设施情况,包括码头、停泊区域、候车室等,以确定这些设施是否符合通航安全要求。
3. 船舶评估:评估渡口使用的船舶的结构、设备和性能,包括船舶的稳定性、机械设备、导航设备等,以确定这些船舶是否适合进行通航活动。
4. 人员评估:评估渡口项目的人员组成和培训情况,包括船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进行通航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
5. 通航运营评估:评估渡口项目的通航运营管理情况,包括通航规程、通航保障设施、通航管理制度等,以确定通航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识别出渡口项目通航安全的
风险和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通航安全水平,保障渡口项目的通航活动安全可靠进行。
内河通航安全评估规定
内河通航安全评估规定是指对内河通航安全进行评估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评估的范围:评估的对象可以包括内河通航水域、港口码头、航道、船舶等与内河通航安全相关的各个方面。
2. 评估的内容:评估的内容涵盖内河通航安全的各个方面,包括水文水资源、水态水质、应急救援能力、通航设施设备情况、船舶运行管理等。
3. 评估的方法:评估可以通过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各种通用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如问卷调查、实地勘察、数据分析等。
4. 评估的频率:评估应当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评估的频率,一般为2-3年进行一次。
5. 评估的结果和措施:评估的结果应当明确内河通航安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后续的内河通航安全工作提供指导。
6. 评估的主体和责任:评估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进行,评估的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内河通航安全评估规定是为了保障内河通航安全,加强
对内河通航安全状况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内河通航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规定和要求。
地方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地方海事局作为地方政府管理航运事务的机构,在保障航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通航安全水平,确保水域航行畅通有序,地方海事局制定了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实施细则。
二、评估对象和内容1. 评估对象通航安全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相关航行区域的水域、设施、航道等。
2. 评估内容(1)水域情况评估:对水域的地理环境、流量分布、水深、水质等进行评估,确保水域具备安全的航行条件。
(2)设施评估:对码头、浮标、灯塔等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设施在船舶通行过程中不会造成危险。
(3)航道评估:对航道的宽度、深度以及障碍物分布等进行评估,确保航道畅通无阻,船舶能够安全通行。
(4)安全设备评估:对船舶安全设备的完备性、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船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管理措施评估:对地方海事局对通航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评估流程和方法1. 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根据通航情况确定评估的水域范围和具体内容。
(2)收集数据和信息:通过调查、实地考察、数据收集等方式,获取评估所需的水域、设施、航道等相关数据和信息。
(3)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通航安全评估,并综合考虑现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4)制定改进方案: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建议,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5)监督落实和优化调整:对改进方案进行监督和落实,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估管理细则。
2. 评估方法通航安全评估可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技术分析、模型模拟和专家评审等。
其中,实地调查和技术分析是主要的评估方法,通过直观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获取准确的评估结果。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和监督1. 应用评估结果可用于决策参考,为地方海事局改善通航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例如,评估结果显示航道存在狭窄的问题时,地方海事局可以通过加宽航道或拓宽通道来提升通航安全性。
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海通航[2007]629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通航安全评估工作,促进水运经济科学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使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活动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资源,保障航行安全,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海域、内河通航水域内,对通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而开展的通航安全技术评估工作。
第三条下列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项目对通航安全有重大影响时需要进行通航安全评估:(一)建设桥梁、索道、架空电缆等跨越类建筑物;(二)建设码头、船坞、船台等港口类建筑物;(三)建设船闸、水闸、坝、浮桥等拦海(河)类水工建筑物;(四)建设水下电缆、管道、隧道等穿越类水工建筑物;(五)设置海上平台、系船浮简单(多)点系泊、养殖网架、人工岛、鱼礁、导管架等孤立类水工建筑物;(六)设置、构筑水下丁坝、潜坝、护滩带、抛石护岸等航道、河道整治建筑物;(七)建设取水口、滑道、下河坡道等设施和构筑物;(八)航道疏浚、航标、锚地、泊区等港口类建设;(九)沉船沉物打捞;(十)其他影响通航水域交通安全或对通航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水上水下活动。
第四条海事管理机构依据管理职责对通航安全评估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全国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由交通部批准或核准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国务院及以上有关部门批准的跨国、跨省以及特大型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项目的通航安全评估工作,组织、主持《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专家评审会议。
通航安全能力评估
通航安全能力评估是对通航领域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能力进行评估和测量。
通航安全能力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措施评估:评估通航机构或运营者的预防措施,包括飞行员招募和培训、飞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运行规章制度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通航机构或运营者在发生安全事件或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紧急任务执行、救援和疏散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3. 安全管理体系评估:评估通航机构或运营者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风险管理、安全审核和改进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4. 安全文化评估:评估通航机构或运营者的安全文化,包括领导者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通过对通航安全能力的评估,可以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提升通航领域的安全水平。
YF-ED-J952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实用版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通航安全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水下活动对船舶通航的影响,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资源,保障通航安全,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以及国家管辖海域从事可能对船舶通航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产生影响的水上水下活动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通航安全评估(简称“论证与评估”)工作。
第三条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是开展涉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是降低因涉水工程建设影响通航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涉水工程获得立项审批的必备条件。
通航安全评估是水上水下活动开展前的重要工作,是水上水下活动顺利开展及通航安全保障的必要环节,是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许可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四条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应对涉水工程建设是否对通航安全造成影响进行初步判断。
在对涉水工程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依据航运发展规划、港口发展规划、船舶交通现状,分析通航安全形势,预测船舶交通流变化和通航环境、通航秩序适应能力,论证涉水工程建设带来的通航安全风险及其发生几率、通航安全保障能力、涉水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保障通航安全的可行性建议。
通航安全评估工作应对水上水下活动中对通航安全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评估结论。
在对水上水下活动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依据活动水域通航情况,分析活动开展和结束后存在的通航安全风险,提出降低通航安全风险的建议和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条下列可能影响船舶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活动,应在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前进行通航安全评估。
其中,按照规定需要立项的涉水工程,还应在工程立项前组织开展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一)建设桥梁、索道、架空电缆等跨越类建筑物;(二)建设码头、船坞、船台等港口类建筑物;(三)建设船闸、水闸、防波堤、围埝、坝、浮桥、升船机等拦海(河)类水工建筑物;(四)建设水下电缆、管道等穿越类水工建筑物;(五)设置、拆除海上平台、系船浮筒、浮趸、缆桩、单(多)点系泊装置、养殖网架、人工岛、鱼礁、导管架、水上水下测试装置、海上风电工程等孤立类水工建筑物;(六)设置、构筑、拆除水下丁坝、潜坝、护滩带、抛石护岸、防波堤等整治建筑物;(七)建设取(排)水口、滑道、下河坡道、填海填河造地等设施和构筑物;(八)锚地、航道及安全作业区、停泊区、抛泥区以及游艇专用活动水域等;(九)举行大型水上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十)打捞沉船、沉物及水上采、吹砂作业;(十一)在国家管辖海域内进行调查、测量、过驳、大型设施和移动式平台拖带以及捕捞、养殖、科学试验等水上水下活动;在港区、锚地、航道、船舶习惯航路、通航密集区、交通管制区、航行条件受到限制的区域进行的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十二)在沿海、内河通航水域进行的超大件拖带、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勘探,航道疏浚与清障、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采掘、爆破以及可能影响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六条论证与评估工作应由业主、建设(施工)单位或活动主办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并编制《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或《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评估报告》)。
如构筑的水工建筑物或体育赛事等水上水下活动对通航安全的影响明显较小,《评估报告》评估大纲可做适当简化:(一)作业时间较短的勘探、采掘等水上水下作业;(二)构筑、设置、拆除规模较小的且对通航安全影响有限的临时性构筑物或设施;(三)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其它临时性水上水下活动。
第七条论证与评估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全国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的统一管理,具体负责由交通运输部规划、批准或核准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或国务院及以上有关部门规划、批准或核准的水上水下活动项目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评估和审查工作。
部直属及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所辖区域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工作,具体负责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水上水下活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指定管辖水上水下活动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评估和审查工作,并负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开展审查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八条论证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安全、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统筹兼顾、尊重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论证与评估单位管理第九条从事论证与评估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论证与评估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备本行业评估咨询、技术研究或工程设计等资格;(三)具有开展论证与评估的相关设施、设备;(四)具有相当数量的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能组成满足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构成条件的论证与评估项目小组;(五)具有论证与评估或涉水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咨询的相关业务的良好记录及经验。
第十条论证与评估单位应对其论证、评估的结论负责。
因论证、评估结论严重错误导致海事行政许可违法或行政诉讼或通航安全事故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海事管理机构取消其评估资格,有关单位还可追究其行政和民事责任。
第十一条海事管理机构对论证与评估单位实行备案、年审管理制度。
备案期有效期限为2年。
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对申请单位进行初步审核,提出审核意见,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每年年底集中对申请的单位进行审查确认,将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上网公示,并根据公示情况备案公布。
具备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项目的论证与评估单位为甲级,具备承担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和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论证与评估单位为乙级,甲级单位可承担所有水上水下活动的论证与评估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根据承担论证与评估单位的情况颁发相应的备案文书。
论证与评估单位在备案期限届满前2个月,将开展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及通航安全评估工作情况书面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并提出继续备案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申请的单位进行审查确认,将符合条件的单位延续备案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论证与评估单位实行年审管理。
论证与评估单位在每年底前将申请年审的材料,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审查发现论证与评估单位编制的《论证报告》或《评估报告》,在一年内通过率未到90%的,下年度取消其备案资格。
第十二条拟从事论证与评估工作的单位,应于每年11月底前向当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或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一)单位法人证书;(二)水上水下活动咨询评估等相关资格证书或申请备案材料;(三)论证与评估单位从业技术人员情况(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及港口、航道工程专业人员不少于80%);(四)论证与评估实验设施设备情况(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水域环境模拟平台、电子海图开发系统、VTS实验室、航海图书资料室及电子图书库等);(五)《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或评估单位备案申请表》;(六)从事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或)通航安全评估或其它项目设计、咨询的证明材料;(七)拟开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和(或)通航安全评估活动的单位,应提交河海工程专业、航海技术专业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认可的相关资格证明材料;(八)其它相关资料。
第三章论证与评估第十三条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应于涉水工程立项阶段开展,在工程立项前申请海事管理机构组织审查。
通航安全评估一般应在涉水工程工可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举办水上大型体育赛事等活动组织单位应在活动筹划前,对通航安全影响重大的水上水下活动且前期已开展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的应于涉水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后、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之前开展并申请审查。
第十四条业主、建设(施工)单位或活动主办单位应委托经海事管理机构备案且具备相应级别资质的论证与评估单位开展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或通航安全评估工作。
论证与评估单位应在接受委托后7个工作日内向当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备。
第十五条论证与评估单位开展论证与评估工作时,应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应满足以下条件:(一)项目小组成员至少由3人以上组成,其中本单位人员不少于80%;(二)航海类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60%,其他人员应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5年以上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专业的工作经历;(三)项目负责人应具有10年及以上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专业工作经历和高级职称;(四)项目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第十六条论证与评估应采取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分析水上水下活动对通航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影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提出减少或降低风险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
第十七条论证与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一)设计规范与通航标准;(二)船舶控制理论与技术和航海习惯做法(经验);(三)水上交通管理理论与技术;(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五)有关部门的批复性文件、相关专题论证与评估结论或意见等;(六)设计方案、活动(施工)方案及有关技术图纸、资料。
第十八条论证与评估单位应在论证与评估前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并到项目所在水域附近的水上水下设施单位、相关航运企业以及海洋、海事、航道、引航、渔业等部门开展公众调查和征求意见,在报告审查中应当予以说明。
论证与评估单位应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开展论证与评估:(一)数据、资料综合研究分析等规范性论证;(二)数学模型、航海习惯及经验计算;(三)数值模拟、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四)船模试验或实船试验;(五)专家咨询;(六)案例分析;(七)其它有效的方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