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四节 《海陆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20
第四节海陆变迁1.地球的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有些变化是在短时期内甚至瞬间发生的,如地震和火山。
2.板块运动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3.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系统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被“泛大洋”的海洋包围着。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破裂漂移,距今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的轮廓。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有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即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澳大利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如下图所示5.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7.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交界处(板块张裂或碰撞),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8.←→张裂拉伸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碰撞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脉,岛屿或海沟地理现象成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面积在缩小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西太平洋岛弧(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的形成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红海在扩张(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9.火山与地震活动最激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向南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10.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根廷的阿空加瓜火山人类记载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是1815年4--7月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主要介绍了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过程,包括海洋的形成和演变、陆地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迁过程,认识到海洋和陆地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等。
b. 了解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地质作用和风化侵蚀等。
c. 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海岸地貌和海陆风等。
2. 能力目标:a. 能够描述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b. 能够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海洋的形成和演变,陆地的形成和演变,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能了解不多,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的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概念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另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地球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学生可以观察到陆地和海洋的存在,并描述地球表面的特点。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a. 介绍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等。
可以通过使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不同大陆的形状,然后解释大陆漂移的概念。
可以使用动画或视频展示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2.4 海陆变迁【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2.根据实例说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联系生活现象,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原因。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欢迎大家来到《探索·发现》节目现场,今天我带领大家去地中海看一看,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它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幽灵岛”,这么美丽的小岛为什么会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事实是因为它忽隐忽现,人们把它称为幽灵岛。
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幽灵岛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索海陆变迁,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实地考察我说沧海能变成桑田,你相信吗?下面,我带领大家到实地考察,让大家眼见为实。
我们第一站到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看,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这说明了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路向东,越过滚滚长江和崩腾的黄河,来到第二站东海:竟然在海底发现了古代的河道,这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