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和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和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和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和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1.城东早春[唐]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立春偶成[宋] 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3.春暮游小园[宋] 王淇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竹教案幼儿园阶段:(1)国学经典:《地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2)人文成都专场朗诵(3)简述:《三十万》和《人文成都专题》选诗用普通话拼音,“不求透彻,只求熟悉”,让孩子从小就将“三十万”背熟,背诵准确,获得基本的文化影响,接受标准化的语言训练,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和热爱祖国和家乡。
小学一、二年级:(1)国学经典:有计划地完成《弟子指点》拼音版复习《三人物经典”与“百家姓”有计划地“千字文”(2)古典诗词:《黄鹅》、《草》、《寂夜思》、《春晓》、《清明》、《一二三里》、《怜》农业(上)、江南渔民(韩乐府)、江南好(字)、风、柳叶、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怜农》(下)《游子之歌》《游园》《枫桥夜公园》《春日》《返乡木偶书》、《智利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韩乐府)。
(3)人文成都专场朗诵(4)简述: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在巩固阅读成果、加强儿童记忆的基础上,完成《弟子指点》的注音版。
在背诵中,要求学生准确地阅读单词的读音,逐渐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但不要解释或分析。
背诵古典诗歌,要特别注意“背诵心意”,学生要能背诵,大致理解其含义。
在“人文成都专场朗诵”中,成都名胜区联合会的朗诵,不仅要让学生背诵,还要在地上走走讨论。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1)国学经典:有计划地阅读《弟子指导》注释版的理解和理解。
有计划地背诵并完成《朱子通孟授记》修订版有计划地背诵并完成《殿云歌》修订版(2)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四句句——晚日,江山美人》、《小池塘》、《江南春》、《紫禁城之歌——黑夜风》《林中》、《四句句——青柳上的两只黄鹂》、《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未遇、问西林壁、夏绝句望天门山秋浦颂黎明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乐游园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七步诗《云》、《凉州词》——葡萄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溪》、《临安府碑文”、“出城——秦汉明月关”、“芙蓉楼送信笺”、“参军——青海长云”、“黑雪山”、“鹿柴火” 、《赐王伦》、《苏建德河》、《古浪月行》、卜栓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灯》、郎陶沙【南唐】李煜《帘外雨》,于美人?听雨[宋]姜杰《楼上年轻人听雨歌》,魂奴?蜀波山路中笔【宋】辛弃疾《少年不知悲的滋味》(3)人文成都专读(4)简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重复步的方式。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美不胜收。
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引导价值判断、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单元“诗词中的自然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三首古诗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学会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难点:古诗中的意境与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事迹,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外两首古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首古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诵读——诗词中的自然美2. 内容:《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意境:月夜、湖光山色、秋日山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七、作业设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范文一《田园诗情》诵读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
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
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
(板书:荷兰)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
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1. 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 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4. 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向往赞美)5. 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生配乐朗读)6. 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范文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经典必考篇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之不出》2、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3、主忠信,崇德也《主忠信》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有信》5、言忠信,行笃敬《言而有信》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高鼎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高鼎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美之为美》——《道德经》9、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以道佐主》——《道德经》10、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以道佐主》——《道德经》11、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成若缺》——《道德经》12、静胜躁,寒胜热《大成若缺》——《道德经》1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者不辩》——《道德经》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善者不辩》——《道德经》1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也,则知明而行无过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君子善假于物》荀子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19、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气贼。
《见善与见不善》荀子20、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佚名2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宋王安石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宋周敦颐2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铜为镜》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王昌龄2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唐杜甫2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
2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唐王维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目录菊花 (1)终南山 (1)商山早行 (2)如梦令 (4)入若耶溪 (4)客中初夏 (5)蝶恋花 (6)卜算子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雪梅 (9)山坡羊.潼关怀古 (9)离思五首(其四) (10)海棠 (11)月夜忆舍弟 (12)赠别 (13)题菊花 (14)咸阳城西楼晚眺 (14)送春 (15)送别 (16)城东早春 (16)《论语》节选1 (17)《论语》节选2 (17)《论语》节选3 (18)《论语》节选4 (18)《论语》节选5 (18)《论语》节选6 (19)《论语》节选7 (19)《论语》节选8 (19)《论语》节选9 (20)《论语》节选10 (20)《论语》节选11 (20)《论语》节选12 (21)《论语》节选13 (21)《论语》节选14 (21)《论语》节选15 (22)《论语》节选16 (22)《论语》节选17 (23)《论语》节选18 (23)《论语》节选19 (23)《论语》节选20 (23)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我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海隅:海角人处:人家、村子。
【名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意】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诸子百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墨子》四部分节选,每部分精选五篇代表性文章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文言文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代表性文章的解读与诵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辅助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诸子百家相关的图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详细解读四家学派的代表性文章,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篇代表性文章,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4. 随堂练习(15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
5. 诵读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四家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2. 代表性文章:《论语》、《孟子》、《庄子》、《墨子》3. 重点词汇及句子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四家学派的文章,进行朗读并录音。
2. 答案:(1)录音文件。
(2)翻译: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了解其他学派的思想。
(2)组织辩论赛,让学生针对四家学派的思想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1、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2.立春偶成-------------------------------- [宋] 张栻3、春游湖[宋]徐俯4、清明 [宋]杜牧5、题都城南庄【唐】崔护6、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7、蝶恋花·春景【宋】苏轼8、笠翁对韵八齐(一)第三单元《千家诗》——花语诗心1、庆全庵桃花 [宋] 谢枋得2、玄都观桃花 [唐] 刘禹锡3、再游玄都观 [唐] 刘禹锡4、田园乐七首·其六/ 闲居 [唐]王维5、紫薇花【唐】白居易6、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7、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代】秦观8、笠翁对韵八齐(二)第四单元《论语》——公冶长第五第五单元《千家诗》——山光水影1、北山 [宋]王安石2、临洞庭 [唐]孟浩然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4、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5、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7.笠翁对韵八齐(三)8、对联拾趣第六单元《论语》——雍也第六第七单元《千家诗》——诗以言志1、墨梅 [元] 王冕2、小松 [唐] 杜荀鹤3、旅夜书怀 [唐] 杜甫4、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5、荆轲歌 / 渡易水歌【先秦】佚名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陆游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第八单元《千家诗》——夏日拾趣1、池上早夏【唐】白居易2、赠荷花【唐】李商隐3、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4、七夕 [宋] 杨朴5、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现代]毛泽东7、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8、北冥有鱼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标为红色字体得不再作为考试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四年级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第一单元:我爱阅读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第二单元:生活的启示1、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论语》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3、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第三单元:父母之爱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论语》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
曾是以为孝乎?”《论语》第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1、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周易》2、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文心雕龙》第六单元:走进西部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章《诗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诵读、解读,使学生领会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理解其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用法,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讲解《诗经》背景及特点(5分钟)讲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 诵读及解读《关雎》(10分钟)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关雎》,学生跟随。
解读: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理解诗意。
4. 诵读及解读《葛覃》(10分钟)诵读:学生自主诵读《葛覃》。
解读:讨论诗中的美好情感和艺术特色。
5. 诵读及解读《卷耳》(10分钟)诵读:学生分组诵读《卷耳》。
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2. 在黑板上列出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便学生对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中任选一篇,进行翻译和赏析。
答案要求:翻译准确,赏析到位,不少于200字。
实验小学各年级《国学经典选编》需要背诵的篇目或内容一年级一、《千字文》、《百孝经》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前20首1. 《江南》(汉乐府)2. 《长歌行》(汉乐府)3. 《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4。
《咏鹅》(唐)骆宾王5. 《风》(唐)李峤(qiáo)6。
《咏柳》(唐)贺知章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8。
《凉州词》(唐)王之焕(huàn)9. 《登鹳(guàn)雀楼》(唐)王之焕10。
《春晓》(唐)孟浩(hào)然11. 《凉州词》(唐)王翰(hàn)12. 《出塞(sài) 》(唐)王昌龄13。
《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14。
《鹿柴(zhài) 》(唐)王维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17。
《静夜思(唐)》李白18。
《古朗月行》(唐)李白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20。
《赠汪伦》(唐)李白二年级:一、《弟子规》、《孝经》节选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前45首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2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23.《望天门山》(唐)李白24.《别董大》(唐)高适(shì)25.《绝句》(唐)杜甫26.《春夜喜雨》(唐)杜甫27.《绝句》(唐)杜甫28.《江畔(pàn)独步寻花》(唐)杜甫29.《枫桥夜泊》(唐)张继30.《滁chú州西涧》(唐)韦应物31.《游子吟(yín)》(唐)孟郊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33.《渔歌子》(唐)张志和34.《塞下曲》(唐)卢纶35。
《望洞庭》(唐)刘禹(yǔ)锡(xī)36.《浪淘沙》(唐)刘禹锡37.《赋(fù)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38.《池上》(唐)白居易39.《忆江南》(唐)白居易4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41.《悯(mǐn)农》(唐)李绅(shēn)42.《悯农》(唐)李绅43.《江雪》(唐)柳宗元4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45.《山行》(唐)杜牧三年级:一、《三字经》、《百家姓》二、《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全部背完46.《清明》(唐)杜牧47.《江南春》(唐)杜牧48.《蜂》(唐)罗隐49.《江上渔者》(宋)范仲淹50.《元日》(宋)王安石5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52.《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5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55.《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shì)56.《题西林壁》(宋)苏轼5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58.《三衢(qú)道中》(宋)曾几59.《示儿》(宋)陆游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61.《四时田园杂兴xìng》(宋)范成大6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63.《小池》(宋)杨万里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65.《春日》(宋)朱熹(xī)66.《观书有感(宋)朱熹(xī)67.《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68.《游园不值》(宋)叶绍(shào)翁69.《乡村四月》(宋)翁卷juǎn70.《墨梅》(元)王冕(miǎn)71.《石灰吟》(明)于谦(qiān)72.《竹石》(清)郑燮(xiè)73.《所见》(清)袁枚74.《村居》(清)高鼎(dǐng)75.《己(yǐ)亥(hài)杂诗》(清)龚(gōng)自珍四年级:一、《声律启蒙》、《千家诗》节选二、《新古文观止》节选1。
四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四年级下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⑧)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⑧)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 1.城东早春[唐]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立春偶成[宋] 张 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3.春暮游小园[宋] 王 淇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4.清 明[宋]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单元《千家诗》——花语诗心 1.庆全庵桃花 [宋] 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2.玄都观桃花[唐] 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3.再游玄都观 [唐] 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即 景[宋]朱淑贞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第四单元《论语》——公冶长第五 ”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伥。
”子曰:“伥也欲。
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第五单元《千家诗》——山光水影1.北山[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临洞庭[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渡扬子江[唐]丁仙芝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第六单元《论语》——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t i)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相党乎!”◎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七单元《千家诗》——诗以言志 1.墨 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 苏氏别业[唐] 祖 咏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3.旅夜书怀[唐] 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答丁元珍[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第八单元《千家诗》——夏日拾趣 1.题榴花 [宋] 朱 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2.三衢道中[宋] 曾 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ji á)蝶飞。
4.七 夕[宋] 杨 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