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数学学科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数学学科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数学学科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数学学科知识点汇总

V数学学科知识

初中阶段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思想(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验证);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生活必要的知识技能思想和经验

2)体会数学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3)了解数学价值,增加兴趣,信心,爱好。养成良好习惯,初步形成科学态度。

数学在义务教育的地位。

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普及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以后生活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

二次根式:就是开根号

目标:

了解意义,掌握字母取值问题,掌握性质灵活运用

通过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领悟数学的对称性和规律美。

重点:根式意义;难点;字母取值范围

勾股定理

探索证明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归纳抽象,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索分析归纳过程,提高逻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好奇心,热爱数学。

重点: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平行四边形及性质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概念,掌握性质,能够判别

体会操作转化的思想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思想。

与他人交流,积极动手的习惯

四边形内角和:

量角器;内部做三角形;按照边做三角形;按照定点做三角形。

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数形结合

数学思想为主体;问题为贯穿;数形结合为工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课程理念

内涵: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内容:符合数学特点,认知规律,社会实际。层次性和多样性。间接与直接。

过程:师生交往

评价:多元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现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资源。

1)信息技术开发资源,注重整合

2)教学方式的改善

3)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器,计算机

4)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有段。

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结论,实践结果,直观等推测某些结论。便于发现问题。(归纳法:n=1和n大于1成立的证明)

演绎推理:根据已有的结论,严格按照逻辑进行推理,用于证明。从一般到特殊

直接证明:原命题直接逐步推理的到新命题。

间接证明:反证法

数学教学目标明确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数学,应当学那些,将给学生带来什么。

数据课程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论述:数学学科内涵是影响数学课程的主义因素,以一元二次论述内涵的意义。

1)数学本身的内涵即知识方法和意义。

2)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基本解法和其他知识的联系,模型应用等。

3)学科内涵作为教育任务,学习中可能存在困难。

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分析初中数学学段目标的知识技能。

数与代数:体验具体情景中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方程,函数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变化规律,掌握表达方法。包含了过程性和结果性目标。体验探索…….为过程性目标;掌握……为结果性目标

图形与几何:掌握三角形,平行线,园,四边形基本性质判断,掌握基本作图技能,理解探索图形变化,投影,理解坐标系和位置。包含了包含了过程性和结果性目标。体验探索…….为过程性目标;掌握,理解……为结果性目标

统计与概率:体验收集处理分析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和概率。包含了包含了过程性和结果性目标。体验探索…….为过程性目标;掌握,理解……为结果性目标

函数集中安排在不等式方程学习后

不合理,函数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本身,还有认识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函数知识本身的内涵不单纯的包括定理定义等,还有内部的联系。代数,方程,不等数与函数的联系密切相关,认识过程要经历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不能仅仅的抽象符号利用。

举例子说明统计相关概念的教学重心。

例如平均数,重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内涵,特点,可以表达的数据信息,容易产生的误导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快速计算公示。

综合与实践在初中课程中的作用,谈一谈。

1)自主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

法解决问题。目的在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2)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情感

态度价值观发展。对丰富学生经验,形成对自然,学科,自我整体的认识,发展创新实践精神。

3)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与综合实践内容都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课堂上完成,可以内外课堂结合。

统计与概率中数据随机性的内涵

1)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同;足够的数据可以发现规律。

2)举例子:红球。。让学生感悟数据是随机的,数据很多时又具有稳定性,知道大概能出

现多少次。

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重点是培养几何证明能力

错误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性质,变化和坐标。其中证明性质知识其中一部分。其他两方面也很重要,例如。。。。

举例子说明课堂教学发生状况处理情况

1)在处理状况时将情感态度目标落实。

2)例如:学生练习错误又不努力改正时,教师要求学生字句独立完成修改;自己对自己

的事情负责;并且相信学生能够完成,增加学生改正错误的自信心。

3)例如:学生不能正确回到问题时,要引导,不能简单的打断错误回答,要让学生理解

自己哪里的理解认识是错误的,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教学方案是预设,老师要理解钻研在钻研理解,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

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内容的教育价值。

2)对教材的再创造,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体现基本理

念和内容规定的要求。

3)教学活动:将预设转为实际活动,会生成新的资源,要求老师即时把握,因势利导,

即时调整,使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的关系

1)努力让全体达到目标要求,同时关注差异,促进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2)有苦难的,即时帮助,鼓励自己解决问题,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耐心引导错误原因,

增加信心。

3)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材料,发展才能。

4)方式多样化,评价多样化,问题情境,主动参与,交流合作。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推理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形成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注重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形式。

3)推理包括合情和演绎推理。

4)设计适当的活动,通过观察,类比等发现规律,猜测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

实例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5)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证明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对证明必要性的感受,对

证明基本方法掌握和体验。证明过程应注重符合逻辑性,条理性,清晰性。多种思路。

举例说明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积累数学活动,感悟思想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建议:引导学生积累经验,感悟思想。

2)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分类问题,例如图形,代数式,

函数分类等。

3)实际问题中:通过分类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共性和抽象过程。

4)逐步体会怎么分类,如何分类,标准,性质。

5)反复积累,才能逐步感悟思想。

评语

以定性为主,实际上是一情感交流,学生阅读评语时,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能力方向。

评价形式

1)口头测试

2)书面测试

3)开放式问题研究

4)活动报告

5)课堂观察

6)课后访谈

7)作业

8)成长记录

数学思考评价的重心和重点

1)数学思考并非简单的知识,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

2)重心在于:关注是否能进行思考。

3)重点:用数学来表达交流信息;观察现象;运动数学进行推理;根据特质推测,猜

测;有条理的表达自己观点。

书面测试注意事项

1)知识技能到达情况。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2)选学内容不列入

3)基本技能要注重考察本质的理解和应用,不出怪题,淡化解题技巧

4)设计试题,注重标准的思路核心词体验: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能力,空

间观念,几何观念,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5)根据评价目的合理设计

6)积极探索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

发现式教学

1)问题教学法,是布鲁纳提出的。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从

学生的好奇,好学,好问,动手中提出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探讨,研究创造能力。

2)步骤: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主动积极性;寻找问题答案,探讨解法;完善解答,总结

思路;进行知识综合,改善问题结构。

3)思考这个题目时,能够获得a+b平方公示猜想,进一步验证。可以从几何角度面积

出发证明,也可以从代数角度出发证明;发现法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培养灵活的思维,而灵活的思维有利于创造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内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总和。质

2)外延:概念反应事物的总和。量

3)除了要理解内涵外延,还要明白两者的关系。

4)等腰三角形的内涵比三角形多;外延少。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从属关系。

2)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内涵互斥)和对立关系(反对关系,外延互斥)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1)被定义项:内涵揭示的概念

2)定义项:确定被定义项的概念

3)定义联项:联结两者。“是”“称为”

1)属加种差定义项:一个和几个本质属性叫做种差。两组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概念=临近属概念+种差

2)揭示外延定义:a不等于1

3)描述性定义:直接定义

数学概念的获得方式

1)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关键特性,概念形成。

2)直接展示定义,利用原有认知结构理解同化。概念同化。

概念教学的要求

1)明确内涵外延和表达方式。使用合适的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和图像。原始概念为出

发点

2)正确理解使用概念

3)了解概念关系,形成体系

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材料分析题,都有优点和缺点)

1)认知水平和数学逻辑起点要匹配互相衔接,正迁移。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互动,学生主体

3)自主探究要有实际,素材,发挥主导作业。

命题:简单命题和复核命题(逻辑关联词)

理解命题,运用解决问题,掌握相关联系。

命题引入:直接引入,素材引入。

证明:思路分析;多种论证;体系化系统化;数学思想方法。

命题的巩固离不开解题,越多越好

错误

1)大量习题占用大量时间,加重负担,失去兴趣。

2)反复演练,无暇思考总结,不利于能力提高。

3)同一类型反复演练,思维定势,无灵活和创新。

4)应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理解,自己给出反正例,实际应用加强理解,命题间加深关系

的联系理解,形成体系。

策略:整体性策略;准备性策略(把握目标,起点,模式);问题性策略;情景化;过程化(理解联系关系体系);产生式(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来解决

怎么办)

举例说明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和解答习题

1)已知三角形180,求四边形。解答习题,四边形内画三角

2)解决问题:求四边形内角和,学生有各种方法

3)问题解决:学生根据四边形的方法找出规律,自己找出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包括发

现问题,探索结论,形成规律,形成结论。

推理教学:证明的工具;从已知知识推出新知识

包括前提和结论

演绎,归纳,类比推理

直接讲授和讨论/发现

1)主动性,提出发现问题。

2)不同思想,因材施教

3)生成性资源,新的思想和方法。

理解函数单调性作为目标

1)不合适,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

2)给出增减函数的具体例子,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一个函数

三个数学题目

1)逻辑密切联系,考虑学生的认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让学

生步步深入,以达到将所理解的知识灵活运用。

2)发展……..过程方法中的能力

3)接着出题时:将常量变为变量,找三个变量的关系

例题设计要具有:典型性,目的性,启发性,科学性,变通性和有序性

习题:有助于理解,巩固,发展智力。目的性,及时性,层次,多样和反馈

教科书,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的三者统一

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归纳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脑海中思考所学内容,意识到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加深印象,又对老师提供了信息,哪些是学生不会的。

引入时:新旧知识,新知识与学生水平的衔接非常重要

教授时: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情景

2)突出核心,重要要反复说明,针对只突出问题情景,不突出知识的材料

3)预设要全面,针对打断预设的材料题

学生学习: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积极性,合作意识(针对灌输式材料)

关于试题设计

1)“”包括课程内容中的要求。知识点包括。。。。。。要求全面。

2)体现学生对数感,符号,运算,推理扥该考虑,包含“”计算,规律的应用和证明,

可联系实际生活

3)题型多样化,合理,有选择,证明,计算,解答。

4)考虑学生学习过程,难度,区分度,掌握程度。

概念的与其他的内容关系: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例如单调递增内部应用:定义域,最大值最小值等;外部,证明不等式,数列性质等的应用

概念的研究方法:定义法和导数法。找相关利用概念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反应。引入概念要恰当,明确内涵外延,表达准确,即时巩固。

数学科学内涵:数学的方法意义知识等。

讲授法:将思想贯穿其中,引导迁移分类,接受新知识解决问题

发现法:学生主体,主动性积极性,发散思维

学生错误后的知道

1)还原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算理和理解

2)还原错原因根源,学生的思考过程,后续改进教学。

3)认真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学生观,此阶段的容易错误的思想是……

两个老师,一个按照认知水平一步一步搭台阶,引发学生思考,一个直接让学生给出不合适学生思维水平,只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发挥老师的引导地位。

严谨性与量力性结合,出了两次了。

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会使用…..分析/解决/画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在合作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作用,快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目标4基:基本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示),技能(运算,绘图,测量),思想(建模,推理和抽象),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与生活之间联系,运用思维进行思考,增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数学价值,提高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养成习惯,具有初步创新和实事求是的意识。

初中阶段数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过程,掌握代数基本知识和技能;经历图

像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等过程,掌握几何基本知识和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数据,获取信息,掌握统计与概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2)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抽

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清晰表达自己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基本思想的思维。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实践意

识;或份额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交流,初步学会评价和反思。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

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信心;体会数学特点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由学段目标来体现。

1)建立数感:数量,关系,结果估算的感悟

2)符号意识:理解用符号表示数,关系,规律;符号用于推理运算,结论具有一般性

3)空间观念:根据物体抽象出几何,根据几何想象出物体,方位,位置,运动,依据语

言画出

4)几何直观:使用图像描述和分析问题

5)数据分析:调查,分析数据,找到规律

6)运算能力: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运算

7)推理能力: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从已知事实出发,运用经验和知觉进行

归纳和类比判断;演绎推理:从已知事实和规则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进行证明和计算

8)模象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途径:抽象数学问题,符号建立变化规

律;求出结果讨论意义。

9)应用和创新意识:有意识的运用数学,认识现实存在的大量数学问题。基本任务

初中课程内容

1)数与代数:概念,运算,估计,字母表示,代数式,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图形与几何:几何性质,变化(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等),坐标

3)统计与概率:核心是分析数据。分析过程,方法,体会随机性。

4)综合实践:问题载体,自主参与学习

教学中关系

1)预设与生成

2)面向全体与差异

3)合情与演绎推理

4)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数学教学原则

1)抽象与具体结合:感知具体形成表象,引导形成抽象思维,正确的判断,推理概念等

2)严谨性于量力性结合:钻研教材;逐步教授;培养学生言必有据,思考缜密,思路清

晰的良好思维;研究学生。

3)理论实际结合:

4)巩固法则结合:符合数学实际,符合学生心理,新旧知识联系(清晰的逻辑联系,认

知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能力发展。

凯洛夫的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导入

2)复习提问

3)讲授新课

4)巩固新课

5)布置作业

考试中课堂包括

1)导入

2)新课

3)巩固新知

4)课堂练习

5)反思:有什么收获

6)布置作业

学习数学某个方面必要性:科技发展,行业应用,基本素质,时代要求。

学习数学某个方面可能性:已具有运算知识,生活相关,计算机不陌生,具有一定分析/推理等能力。

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划归与转化思想(乘法转化为加法,复杂问题转换为简单,逆

运算,已知ab和a+b,求);分类思想(一个标准);数形结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类比,归纳,演绎);有限与无限思想;随机与必然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推理方法:演绎(一般到特殊。由已知定理,性质推出特殊的事物),归纳(个别到一般),类比(特殊到特殊,由两个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推理出其他属性也相同)

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等获得数学信息,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者反例,能清晰逻辑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言之有理;交流时能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讨论和质疑。

综合证明法:已知定理调节,推断结论P?Q1?Q2

例如证明a和b平方和大于2ab。

尺规作图要求:直尺和圆规与现实并非完全相同,带有想象性质。直尺没有限度,无限长,没有刻度,只能连接两个点。圆规可以展开无限宽,没有刻度,只可以构造之前构造的长度。

几何研究方法:综合几何方法,解析几何方法,向量几何方法,函数方法。

综合几何方法:利用已知基本图形性质研究复杂图形性质,基本图形的转化,平移,对称的手段。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7.下列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数与式”的是()。 ①有理数②方程③实数④代数式⑤整式与分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下面哪位不是数学家?() A.祖冲之 B.秦九韶 C.孙思邈 D.杨辉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17.初中“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②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③用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量,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负数表达,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4)相对小学阶段的负数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5分) (5)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5分)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5分)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答案要点】‘‘四基”的内容指的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一般指数学课程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和公式等。例如正数与负数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理数运算的基本法则、完全平方公式等。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例如利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较大数字之间的运算、正确使用尺规作图等。 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思想、数学推理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例如数的形成和发展,数的范围的扩大都是抽象思想应用的过程;几何中的证明体现了数学推理思想;方程的应用体现了数学模型思想。 基本经验是数学学习过程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13.【答案要点】教师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探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具体来讲,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收集和利用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重点

第一章课程知识 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 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 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 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 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 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 4.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⑴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 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⑵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 ①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 推理与证明、复数、框图) ②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 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③选修系列3(6个专题) ④选修系列4(10个专题) 5.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6.教学建议: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附答案解析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本卷共分为2 大题17 小题,作答时间为120 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5 分,共40 分) 1.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

2.当x→时,与x- 叫。是等价无穷小的为()。 A.sin(x- ) B. C.(x-)2 D.ln|x-| 【答案】A 【解析】 3.下列四个级数中发散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4.下列关于椭圆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B.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小于1 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C.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另一个焦点 D.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是椭圆 【答案】C 【解析】 A 项错误,A 项中未强调此常数要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B 项错误,B 项未强调定点不在定直线上,正确的说法是: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大于O 且小于1 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C 项正确.这是椭圆的光学性质,即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射线(光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另一

个焦点。D 项错误,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有三种:①当平面与圆柱面的母线垂直时,截线是圆;②当平面与圆柱面的母线相交但不垂直时。截线是椭圆;③当平面与圆柱面的母线平行时,截线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的直线。 5.下列多项式为二次型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设P 是一数域,一个系数在数域P 中的二次齐次多项式 称为数域P 上的一个n 元二次型。二次齐次多项式不包含一次项和常数项。所以由定义可知D 选项正确。 6.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N(μ,),设随机变量Y=2X,那么Y 服从的分布是()。 A.N(2μ ,2) B.N(4μ ,4) C.N(2μ ,4)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有理数与有理数的乘积仍然是有理数,所以对于乘法运算是封闭的,A 项正确;有理数可以通过数轴法、绝对值法、差值法等比较大小,B 项正确;实数集包括无理数集 和有理数集,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C 项正确;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是有理数集,记为Q, 任意x∈Q,都有x+1∈Q,x-1∈Q,所以有理数集无上界也无下界,是无界集,D 项错误。故本 题选D。 2.【答案】A。解析: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也称“点乘”,结果是一个数;向量积也称“叉乘”, 结果是一个向量,其方向满足右手定则,垂直于原向量的平面。a×b为向量积,方向与a,b向量垂直, 所以A 项正确,B 项错误;a·b 为数量积,结果是一个数,无方向可言,所以C 项和D 项错误。 故本题选A。 3.【答案】D。解析:已知?x 在[a,b]上连续,闭区间内连续函数必有界,则必有最大值,所以A 项中命题正确。根据函数一致连续性定理:若函数?x 在[a,b]上连续,则函数?x 在[a,b]上一致连续。所以B 项中命题正确。?x 在区间[a,b]上连续,则?x 在[a,b]上可积。 所以C 项中命题正确。连续函数不一定可导,比如y = x 连续,但在x=0 处由于其左右导数不相等,所以不可导,D 项中命题不正确。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有n 个未知量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 有解的充要条件是其系数矩阵 A 的秩等于其增广矩阵 B 的秩。而当r(A)=r(B)=n 时,方程组有唯一解;当r(A)=r(B) <n 时,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当r(A)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大纲(高中)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第一章课程知识 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 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 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 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 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 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 4.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5.教学建议: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①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②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③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⑶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自己整理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2)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2)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4)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6)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9)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9)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9)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10)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11)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11)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2)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13)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13)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13)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14)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4)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15)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15)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5)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6) 第四节教学方案的撰写 (17) 第二章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7)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

实用标准文档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本文由夢落幽渘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师职业道德 1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 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职业道德:2 职业道德:是指在执业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该遵循的特定规。职业道德的特征:3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涵: 4 教师职业道德的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从总体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的等因素构成的。 5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性、严格的标准性。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6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7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

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范围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