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18:四十年代诗歌
- 格式:ppt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六十一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七个十年〃拾遗60条(诗歌、散文、戏剧篇)1、《野草》中《这样的战士》里的〃战士〃始终保持清醒、坚韧的战斗精神,任何情况下都〃举起了投枪2、鲁迅写作《朝花夕拾》当时的心情是“想在纷扰中寻找一点闲静来〃,以回顾和反思以往的生活。
3、《朝花夕拾》没有直接描写重大的历史事件,以个人遭遇抒写时代风云,在叙事中往往掺有杂文笔法和对现实的批判。
4、鲁迅的杂文(议论性散文)通过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三言两语画出敌人的‘鬼脸〃;通过比喻、暗示、对比等手法叙述描画突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5、鲁迅的杂文(议论性散文)具有形象性,使说理形象化;同时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统一,创造了许多类型形象。
6、湖畔诗社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在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特别表现形式。
7、冯至20年代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8、新月诗派中闻一多提出〃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9、郭沫若的《女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唱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最强音。
10、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爰国主义情思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11、〃语丝文体〃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周作人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12、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批留学欧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归国后结成邺曲返,其重要的散文作家有徐志摩、陈西漠、吴稚晖等。
13、瞿秋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某些篇目已经粗县报告文学形态,可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14、周作人的散文如《故乡的野菜》,介绍野菜征引民俗、古籍记载等,增长见闻、知性的享受;如《乌篷船》以书信的形式,为友人介绍故乡风情,浓郁的水乡气息和生活情趣,以淡笔写淡情,朴素而优美,质朴淡雅的平和冲淡、恬适淡远抒情风格。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第一篇:40年代现代诗歌40年代现代诗歌冯至和穆旦等一、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 入北大预科,1927 本科毕业,去哈尔滨教中学,1930 留学德国,1935 回国,1938 到昆明,进西南联大任教授。
他的早期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代表作《我是一条小河》《蛇》《迟迟》等。
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41 写27首,集为《十四行集》,为中国最优秀的哲理诗。
• 《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诗”。
诗人从日常生活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哲理,加以吟诵,把现代哲理诗推向高峰。
诗人在村童农妇、飞虫小草、树木小狗等被忽视的日常事物中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达观的宇宙和人生观。
• 十四行诗歌形式早已进入中国,冯至加以改造,使其“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朱自清语)。
二、穆旦40年代初在昆明活跃着一群现代派诗人,穆旦(查良铮1918-1977)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成为中国新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后因出国而辍笔。
1976 又写出最优秀的抒情诗。
他也是最好的诗歌翻译家• 中国新诗派“综合” 是这一诗派的核心观念,指的是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
• 其中“现实”既是时代社会的,也是个人的,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玄学”是指追求思想的感性显现,象征则表现于暗示含蓄。
此一诗派惯常将意象与思想凝合,传统的主观抒情让位于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
• 穆旦诗用冷酷的笔调深入心灵做严峻的自我拷问,揭露出现代人“丰富的痛苦”,显得异常深刻。
《出发》是这方面的代表。
《诗八首》从恋爱中也看出“火灾”。
他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描写令人读之发颤!• 穆旦又是能够在最困苦的时刻看到了曙光的人,《赞美》通过对老农的劳作的描写欢呼:“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穆旦诗难于理解,理解了则意味无穷。
曹禺及其话剧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柔石在《二月》中塑造的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的形象是( )。
2.《日出》的主题是( )。
3.曹禺的( )是30年代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4.于伶的( )是"孤岛"文学的代表作。
5.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一个以( )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6.1936年在革命作家之间发生了“国防文学”和“()”两个口号的论争。
7.三十年代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作者是()。
8.卞之琳、李广田和()因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9.以1942年发表的小说( )为标志,巴金的创作风格分为前后两期。
10.丁玲的( )描写了华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11.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 )。
12.( )是抗战时期历史最久的刊物。
13.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 )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4.茅盾创作于四十年代的小说( )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15.194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16.徐讦的长篇小说( )以浪漫主义的激情编织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生动故事,以想象化的方式营构了中、美、日三国间谍之间的明争暗斗。
17.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是( )。
18.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成功地运用了陕北民歌( )的形式,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19.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作者是()。
20.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21.1978年4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艾青复出后的第一首诗()。
二、单项选择1.曹七巧是张爱玲哪部小说中的主入公?()A.《封锁》B.《金锁记》C.《倾城之恋》D.《十八春》2.1938年成立于武汉的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是()A.文协B.左联C.七月派D.太阳社3.下列属于秧歌剧的作品是()A.《刘胡兰》B.《王秀鸾》C.《兄妹开荒》D.《赤叶河》4.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A.《高干大》B.《李家庄的变迁》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种谷记》5.小说《哦,香雪》的作者是( )A.宗璞B.海子C.铁凝D.严歌苓6.《游园惊梦》的女主人公是( )A.桂枝香B.蒋碧月C.月月红D.蓝田玉7.《红旗谱》的背景是( ) 4.AA.北伐大革命前后冀中平原上的革命风云B.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的革命风云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的革命风云D.北伐大革命前后湖南地区的革命风云8."一个布尔什维克,经验要丰富,但是心要单纯。
四十年代诗歌1937年7月6日,艾青《复活的土地》第一个抗战诗歌刊物《高射炮》(上海):发刊词:(郭沫若《前奏曲》)发表诗歌的主要刊物:《大公报文艺》、《文汇报新文艺》、《文艺复兴》、《华北文艺》、《东北文艺》概貌:现实主义诗人高歌凯进“泥土”诗群(臧克家)根据地的泥土诗人群(辛劳)浪漫主义诗人激情洋溢七月诗派张扬生命强力,召唤战争,鼓动战斗(田间《给战斗者》、牛汉《鄂尔多斯高原》)高张旗帜,投入战斗(胡风《为祖国而歌》、邹荻帆《风雪篇》)胸怀光明,礼赞战斗青春(艾青《向太阳》)现代主义诗人汇入洪流沉思生命,拷问灵魂西南联大诗人群冯至《十四行诗》诗性内涵:表现意义词语指称—意蕴生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梨花一枝春带雨丁香姑娘田横五百人安在意象—意象群—意境(相似—相关——连类——生发)古典诗歌意象具象:自然物、神话人物现代诗歌意象抽象:上帝、人民、沉思现代主义诗人的变奏诗歌的时代性与现代性辨析幽玄之思皈依土地现实情怀张弛玄想现实主义诗歌浑融厚朴泥土诗人群扬其波长篇叙事诗宏其远政治讽刺诗露其锋新诗的短暂春天与多种可能性不幸的人们(穆旦)我常常想念不幸的人们,如同暗室的囚徒窥伺着光明,自从命运和神祗失去了主宰,我们更痛地抚摸着我们的伤痕,在遥远的古代里有野蛮的战争,有春闺的怨女和自溺的诗人,是谁安排荒诞到让我们讽笑,笑过了千年,千年中更大的不幸。
诞生以后我们就学习着忏悔,我们也曾哭泣过为了自己的侵凌,这样多的是彼此的过失,仿佛人类就是愚蠢加上愚蠢——是谁的分派?一年又一年,我们共同的天国忍受着割分,所有的智慧不能够收束起,最好的心愿已在倾圮下无声。
像一只逃奔的小鸟,我们的生活孤单着,永远在恐惧下进行,如果这里集腋起一点温暖,一定的,我们会在那里得到憎恨,然而在漫长的梦魇惊破的地方,一切的不幸汇合,像汹涌的海浪,我们的大陆将被残酷来冲洗,洗去人间多年山峦的图案——是那里凝固着我们的血泪和阴影。
而海,这解救我们的猖狂的母亲,永远地溶解,永远地向我们呼啸,呼啸着山峦间隔离的儿女们,无论在黄昏的路上,或从碎裂的心里,我都听见了她的不可抗拒的声音,低沉的,摇动在睡眠和睡眠之间,当我想念着所有不幸的人们。
第五章 40年代新诗教学要点:1、七月诗派2、九叶诗派3、艾青诗歌的意象与主题及理论主张第一节概述一、同声歌唱七七事变后,30年代两大派别的对峙消失,诗人们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
具强烈时代性、战斗性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趋向。
但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加入大量议论性陈词,易产生鼓动效果,却易流于空泛,形式简单粗陋。
此时期,取得成就的诗人有: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蒲风;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
现实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国统区以臧克家为首的“泥土”诗群,臧写了《泥土的歌》、《三代》等农村题材的朴素诗歌;根据地“新歌谣创作”进行火热,在传统歌谣中注入革命内容,宣传、普及革命思想。
例如:革命的势力大无边,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东方红》就是陕北民间诗人用传统“白马调”编的《移民歌》中的一节。
解放区的民歌体叙事诗取得了较高成就,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等著名叙事长诗。
二、七月诗派1、关于“七月派”“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鲁藜、绿原、冀访、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然、牛汉等。
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七月派”创作的基本特征。
“七月派”的创作特色:(1)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共同的创作态度。
是30年代新月派、现代派的历史对立物。
针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失、惆怅、悲叹,七月派诗人宣告“我知道风的方向/风打从冬天走向春天”。
(2)发掘和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激情,强调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反对只描摹现象、冷淡模写生活。
艺术上追随艾青,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