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93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内容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简单的古诗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其意思。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夏日景色的认识和体验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丰富。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夏日景色的喜爱。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古诗意境的把握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夏日的氛围,感受诗人的情感。
2.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夏日图片和音乐,用于营造学习氛围。
2.准备《夏日绝句》的译文和注释,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
3.准备相关古诗的鉴赏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夏日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夏日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夏日的喜爱。
然后,教师简介《夏日绝句》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夏日绝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和韵律。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诗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诗句的意境。
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夏日绝句》的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教师出示相关古诗,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小学教学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
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
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1篇】《夏日绝句》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1.学习《夏日绝句》(1)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
)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答出:①绝句: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
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
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
第1篇《夏日绝句》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古诗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家国情怀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用歌曲《月上西楼》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用戏曲《霸王别姬》为学生拓展、丰富了项羽这个人物,用金兵侵略中原这段历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总之,运用一切方法和手段,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全面而立体地了解诗人,感受古诗。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
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生交流:项羽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背诵并默写。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一)师导入: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二)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
在诗词创作方面,她的盛名不仅可与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比肩,亦可直追前代大师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与之齐名,跻身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列。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二)出示全诗。
(出示诗句。
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三)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四)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五)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第二十一课第三课时《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这首诗,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并且通过诗中的描写,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李清照的诗歌,引入本次教学的主题。
2. 知识讲解阶段:教师介绍《夏日绝句》的背景和作者,并讲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
同时,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感悟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描写,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境和情感。
4. 实践运用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诵等形式,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阶段: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夏日绝句》这首诗进行总结和回顾,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多媒体辅助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境和情感。
4. 表演展示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诵等形式,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诗中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课后,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写一首与《夏日绝句》主题相关的古诗,并记录下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第【1】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枫桥夜泊师:看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枫桥在哪儿?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还有谁要问什么?生: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小船停泊在岸边。
师: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板书:张继。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生读诗)师:老师有个建议,请大家先看看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样你读起来一定会更出色。
学生自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师:读得还不错,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按照“平仄规律”来读。
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量把字的声音延长。
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
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
学生试读师:乌啼——,钟声——(生与师一起读,声音延长)师:月落,夜半,城外。
(生跟读,声音短促)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些韵味)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边听边想,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范读。
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月亮就要落下的时候,一群乌鸦飞过来的景象。
师:她看见了月落,还听见了什么?(板书:月落)。
生:乌啼。
板书:乌啼。
师:还有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
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
(视频配乐朗读)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一行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的三个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本课主要通过描绘夏日景色,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案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描绘景色的诗句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日景色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难点:体会作者对夏日景色的喜爱,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音频。
3.教学卡片: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夏日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followed by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o check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诗人和旁白,进行课文朗读和解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答学生疑问。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有节奏地读好《夏日绝句》,读出对英雄的敬佩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项羽的宁死不屈的气节和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多媒体巧妙引入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人“至今思项羽"的原因,感悟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项羽以及英雄们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意图,及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教材页学生材料纸【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出英雄概念。
1.回顾本课第一首诗《出塞》,诗人在这首诗中回忆一位英雄,他是谁?诗人为什么怀念它?【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出塞》中诗人怀念李广的原因,引导学生将诗人的写作意图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既回顾了古诗,又为学生理解《夏日绝句》的创作意图做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本课的第三首古诗,请大家齐读课题。
题目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包含两个信息,谁读出来了?【设计意图: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
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针对本首诗的写作特点,通过走进项羽和李清照进而理解“诗人至今思项羽的原因”将成为整节课教学的主线。
】二.理解词意整体感知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学生读。
2.师生合作读。
3.读出平仄变化。
(1)古人作诗时讲究平仄,一声、二声为平声,可以用横线表示,三声、四声为仄,可以用竖线表示。
以第一句古诗“生当作人杰"为例,发现平仄规律。
(2)学生根据规律画一画后面三句古诗的平仄变化。
(3)根据平仄的变化加上手势读。
4.诗都会读了,那这短短的五言诗,二十个字,谁读懂了?【设计意图:通过读出节奏、读出平仄变化,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另外,本诗字面意思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学,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自己读懂诗意,教师不必过多指导。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夏日绝句》诗歌的全文解读,对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与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重点:诗歌朗读与赏析,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从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例,讲解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诗句,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句夏日诗句。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分享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首夏日诗歌。
2. 答案示例:夏日诗炎炎夏日烈日长,绿荫浓密掩池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鸟语花香诗意远,少年壮志不言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绝句的基本概念、鉴赏方法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诗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了解绝句的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绝句的韵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夏日绝句》的解析及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进而引入《夏日绝句》的学习。
2. 学习绝句知识介绍绝句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讲解。
3. 解析《夏日绝句》(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分析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夏日绝句》的意境。
(2)分析《夏日绝句》的韵律特点。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古诗词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夏日绝句》2. 内容:a. 绝句基本概念b. 韵律特点c. 李清照《夏日绝句》解析d. 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a. 韵律美:平仄对仗,音韵和谐。
b. 意象美:描绘出夏日的美丽景色。
c. 情感美: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b. 组织一次古诗词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绝句的韵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3.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夏日绝句》”和“随堂练习”环节。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包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日田园杂兴》和《宿新市徐公店》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夏日的景色、田园生活以及夜晚的景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美。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句,描绘出诗中的景象,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这三首古诗,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尤其是古代诗人的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通过诗句中的描写,想象出夏日的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场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的背景和解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总结。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夏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夏日的感受和景象。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句,解释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描述:学生根据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夏日的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场景。
5. 背诵:学生背诵《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教学重点,强调古诗的美和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古诗三首》夏日绝句的标题和作者。
2. 在旁边列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用彩色的粉笔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中的景象,写在作业本上。
2. 学生默写《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在描述夏日的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展示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学生通过背诵和默写古诗,提高了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PPT 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引导他们欣赏古诗的美。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一、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首《夏日绝句》,分别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在夏日里的所见所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三首《夏日绝句》的内容,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 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感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夏日的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夏日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领读三首《夏日绝句》,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解读:逐句解读古诗,解释生僻词汇,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味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夏日的美。
5.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检查,确保熟练掌握。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诗人:陆游、杜甫、杨万里3. 内容:三首古诗的全文4. 解读:生僻词汇、句子结构、意思5. 欣赏:古诗的韵味、意境、情感七、作业设计1. 抄写三首《夏日绝句》,要求字体工整、美观。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夏日绝句》,进行扩写或仿写,不少于100字。
3. 搜集其他关于夏日的古诗,与同学分享,共同欣赏。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否提高,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夏日绝句》。
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节课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体会诗中的豪迈气概。
2.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历史背景的解析。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感受,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夏日绝句》,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课文:a. 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背景;b. 讲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c. 分析诗中的历史人物项羽,阐述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5. 历史背景:项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豪迈气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李清照和项羽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
2
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1
2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
2
二、合作学习,朗读古诗
1读古诗。
2
3
4
三、读中悟诗,讨论交流
1
2
会,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豪迈之气,从而积累诗句。
3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项羽的悲壮之举,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读出韵味,深入体会
1
2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
“人杰”与“鬼雄”相对。
4
五、指导书写
1
2
3
六、拓展延伸
1
2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2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学生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三: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学生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及写作背景。
)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
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仅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8)在次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及他写的诗句
夏日绝句》课堂实录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67页28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七、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