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典风格
- 格式:ppt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传统代表性文化90种1.中国国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2.中国书法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3.篆刻印章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
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统一。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中国武术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带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汉服既是“古装”,但又不是“古装”,汉服指的是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绵延数千年间,汉族与其前身华夏族所穿的服饰。
9.中国织绣(刺绣等)织绣是用棉、麻、丝、毛等纺织材料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
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繁多.绚丽多彩。
主要有刺绣、织锦、缂丝、抽纱、花边、绒绣、机绣、绣衣、绣鞋、珠绣、地毯、手工编结等。
10.唐装唐装是中国服饰,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
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蕴藏丰厚,而且组成元素庞多,涉及到政治、思想、精神、生活、信仰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一、图腾祥瑞文化主要存有龙、凤,麒麟、灵龟等。
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寓意,我们都就是龙的传人。
龙也代表男性、皇权、阳刚。
凤则代表女性、母仪和美丽。
龙凤呈祥代表夫妻恩爱人与自然。
麒麟、灵龟都就是龙族,祥瑞寓意。
二、思想教育文化中华本土思想教育文化主要存有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唐朝又从印度引入佛家文化即为释迦摩尼佛法,再分出来缩写“儒道释”或“儒释道”。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儒家代表作品主要有《大学》《中庸》《论语》等。
儒家文化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爱'。
道家文化以就是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的代表作品主要存有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也叫做《华南经》。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展开剩余83%佛教文化就是释迦摩尼创办,源自印度,他的文化精髓就是“功德”。
三、音乐戏曲文化我们的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存有:一就是以传统乐器弹奏的知名传统曲目。
乐器主要存有琴筝、二胡、唢呐,笙、锣鼓等。
二就是各地各派戏曲,它的特点就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变成,在共同具备的性质中彰显其各自的个性。
距今约存有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从全国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官方和戏迷友人们喻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四、中国的书画、剪纸艺术。
1、中国的书法就是全人类独一无二的艺术。
也只有中国的文字可以用艺术的形式书写出。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
书法字体,又分成行书、草书、楷书、燕书、篆书五种。
书法采用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房四宝,即为笔(毛笔)、墨(墨汁)、纸(毛笔)、砚(砚台)。
“三绝”儒医,百岁泰斗作者:马烈光蒋建云来源:《华人时刊》2022年第12期中医界有一位博学多才、德高望重、蜚声中外的百岁泰斗,他就是恩师李克光教授。
恩师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悬壶济世,为中国卫生事业和中医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仅精于医道,医理精深,医技高超,且擅诗文书法,尤喜围棋手谈,可谓“医、弈、文”三绝的一代儒医大家,更是一位“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养生“真人”。
大医精诚,医道一绝恩师儒医之风始自家学,他于1922年生于书香之家,曾祖父为清朝进士;祖父为清末秀才,曾做幕僚和私塾先生,并与名医董稚庵交厚;父亲为蜀中名医、著名中医教育家李斯炽先生。
恩师幼年时接受中国传统教育,4岁入私塾,从蒙学入门,至熟诵四书五经,学习琴棋书画,打下了影响其一生的、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深受长辈喜爱,高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系统学习医学,研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经,学习历代名医医著,并随父亲侍诊,体会中医临床实践。
严明的家风,系统的家传,使李克光从小养成了专心致志、熟读精思、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风。
他的内科杂病理论及学术思想,除得之于经典外,主要得之于其父李斯炽先生。
他的生活环境中,不仅父亲是名医,而且往来之客皆为当地知名医家,董稚庵等名医见到聪明伶俐的李克光,都愿意倾囊相授,指点医理医术,因此他的医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20世纪50年代初,因其父公务繁忙,李克光即代父应诊,悬壶为医,开启了为之奋斗70余年的辉煌业医生涯:协助其父编写《中医内科杂病讲义》,作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教材;进入四川医学院任住院医师,协助其父撰写了《医学三字经简释》;调入成都中医学院担任副院长,主讲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等课程;1985年调任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后担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政协第七届副主席等职。
在中医领域,恩师可谓全才,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临床诊治疾病,他医术高超,声名远播,擅治疑难杂症;中医教育,他桃李满天下,名誉传四海;中医科研,他承担国家级课题,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著书立说,他著述丰富,论文、专著都是学术精品;行政管理,他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还曾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各岗位的工作都组织得井井有条。
张仲景简历张仲景 -⼈物简介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正史⽆传,⽣卒年及⽣平不详,经后⼈考证,约⽣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卒于建安⼆⼗四年(219年)。
他写作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部理、法、⽅、药具备的经典,喻嘉⾔称此书:“为众⽅之宗、群⽅之祖”。
元明以后被奉为“医圣”。
张仲景 -⼈物⽣平东汉末年,动乱频繁,疫病流⾏,⼈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伤寒⼗居其七。
”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撰⽤《素问》、《九卷》、《⼋⼗⼀难》、《阴阳⼤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六卷。
”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称为“医中之圣,⽅中之祖。
”这固然和他“⽤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位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他⼀⽣最⼤的成就,但在此外,我们对他所知不多。
在晋皇甫谧《针灸甲⼄经》序中,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余,谓⽈:君有病,四⼗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汤可免。
仲宣嫌其⾔忤,受汤⽽勿服。
居三⽇,见仲宣谓⽈:服汤否?仲宣⽈:已服。
仲景⽈:⾊候固⾮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
后⼆⼗年果眉落,后⼀百⼋⼗七⽇⽽死,终如其⾔。
此⼆事虽扁鹊、仓公⽆以加也。
”虽然事近传奇,但也可以显⽰当时⼈对张仲景医术的敬服。
张仲景 -⽂献资料张仲景,《后汉书》⽆传,其事迹始见于《宋校伤寒论序》引唐代⽢伯宗《名医录》:“南阳⼈,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官⾄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时⼈⾔,识⽤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其⾔精⽽奥;其法简⽽详,⾮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据此,他为南阳⼈,师事张伯祖,曾经出任过长沙太守,因此被后世称为张长沙。
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典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沉淀,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艺术、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精华,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起源、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简要概述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目的,以及对文章结构进行说明。
正文部分将分为中国古典文化的起源、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古典文化在当代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探讨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并分享个人对古典文化的态度和认识。
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其在历史和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化起源、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思考和理解,能够启发人们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古典文化的态度和认识。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促进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古典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正文2.1 中国古典文化的起源中国古典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在早期的部落社会,人们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萌芽。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古代中国的文化起源于华夏族群,他们在黄河流域进行了长期的生产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俗、思想和艺术。
中医的音乐疗法根据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关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听用。
中医的音乐疗法中西医学分别源自不同的文化体系,哲学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对人体的看法有很大区别。
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
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与我国的人文地理和传统学术沉思有著密切的联系。
中国传统医学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
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和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阐明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之中。
音乐能养生、治病已被中外许多学者公认,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曲调温柔,单色平和,旋律优美动听,能使人忘却烦恼,从而开阔胸襟,促进身心健康。
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就提出了“五单疗疾”。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把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西洋唱名Do、Re、Mi、Sol、La。
)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优、怒、喜、恐)相联系,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吏记》则载有:“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分属于五脏,因此音乐可触及人的精神活动。
音乐疗法就是使病人处于特定的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调剂身心,调节气血,调理脏腑机能,达到养生和治病的效果。
中医学是以五行字说作为基本理论,有著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在五行中,相应于土、金、木、火、水。
不但五行中相生相克,五脏也存在著相应的相互关系。
如肝病,则认为肝病可能传之于脾,因为肝克脾,于是在治疗上注意先实其脾气,以防疾病传变,扶土抑木之法调理。
如肾虚不能滋养肝阴,称之为水不涵木,用滋水涵木之法治疗。
中医的音乐疗法可以根据宫、商、角、徵、羽五种中国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和五脏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与八纲(虚实、表里、寒热、阴阳)辨证相结合的关系来选择曲目(或称为五音疗法)来进行治疗。
中医养生馆运营方案您好,仔细看了您的任务要求,特此为您制作营销方案以及日常内部管理方案细则,分两部分内容阐述。
我们的发展模式要以发展会员,日常促销为主打。
1,会员采用会员卡形式,会员充值刷卡可以享受8.5折优惠。
2,日常利用各自形式派发抵价券配合宣传单做促销。
(一)我们的市场定位:1,市场细分:a)追求健康生活的白领,政府人士,银行工作人员,中老年等,b)有中等以上的收入。
c)追求健康自然的中医养生人群。
d)注重养生的安全性,科学性。
2,市场定位中医养生馆——用中端的价格,高端的服务,专业化的水平为客人服务3,环境定位a)整体风格:古朴优雅不失时尚,创造视觉、心境上最佳享受。
洋溢渲染出雅静、淳厚中国风情(中医是中国的国粹,适当采用中国风可以给人舒适安宁的感觉,跟养生的主题很贴合)的风格。
(围绕中国古典风格,统一服装(服务员服装可以采用中国风,比如旗袍)、宣传单,服务项目名称等诸多方面加以充分烘托)b)养生馆环境促销:作为环境促销,主要为内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能吸引顾客进店;内部环境能刺激顾客消费,并成功挽留顾客。
外部环境:特色鲜明,体现出养生,健康的元素,以热烈、明快、醒目的氛围吸引消费者进店,可用:POP介绍服务内容,DM介绍促销内容,音乐吸引人流眼球。
(营造气氛)内部环境:满足顾客的五感六觉,使顾客流连忘返。
1、灯光照明要效果好。
给顾客明快、轻松的感觉;渲染店内气氛,突出产品,增强陈列效果。
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效率。
2、内部色调的选择: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以古典、节奏缓慢的轻音乐为主,使顾客感到放松,舒适,点上植物精油,让养生馆弥漫着一股醉人的花草香气。
(二)节假日活动以及日常营销方案:1,节假日策划:1)策划目的1.通过活动宣传中医养生概念,为店面积攒人气。
2.倡导自然健康的中医养生观念,古法中医治疗养生,安全有效。
3.宣传公司理念:用中端的价格,高端的服务,专业化的水平为客人服务2)策划方案活动时间:节假日,视具体营销计划不定期活动主题:“养颜,养生,养心”——中医养生新主张活动形式:现场展示+免费体验+中医养生知识展/咨询+派送抵价劵活动前期宣传:1.海报,传单:主要派发DM宣传单:在本地人流多的地方比如大型商城,超市派发传单;在高档小区,政府部门等特定人群处派发传单;小车广告,在停放的小车插宣传单,你懂的!2,若定位高,资金充裕,可以考虑在报纸及当地一些较有针对性的杂志广告,报纸宣传(软文)。
中医的精华在民间挑战疾病之十四--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中医治百病中医的精华在民间学术上高层、临症下基层、挑战疾病之十四--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中医治百病上海民间中医中子中原--中华和文化是以传统天人合一观为最高境界。
说天大、地大.....说人体、物体、天体的自然之道.....说人为万物之灵、之性、之源本.....说人的生长壮衰病残老死消亡.....说太过与不及是病.....说望闻问切及神圣工巧.....说治已病及治未病.....说心药及本草诸药药理药性大而广之物理.....由上古流传至今的古典文化中,她经历天灾人祸数千年的洗礼、继承,现已不能十全十美呈现。
刘忠清工作室(上海)将遵循数千年的口传心授传承传统,为后人留下民间草根的不成文心里话。
本篇专题谈病与治病的独有浅见。
一、病之一二三首先说正常健康的人分一二三。
中国道家讲究三,追究三.....中国传统文化有“事不过三”之说的先例是:人类的祖先从上天、上帝旨意下凡,实施了三次人类大迁徙后,没有第四次。
正常的人能知道常而达变至过或不及,就能知道明白什么是生病的起始。
有了这个生病起始的自知之明,就会把苗头调理到正常态势,莫让其发展成一二三等病态病势方向去。
这叫养生防病。
所以,把正常人分为三:其一是全面平和平常平衡的健康人;其二是稍微有点过的健康正常人;其三是微微有些不及的正常人。
其次是讲病、病人。
什么是病?广泛的概念是太过或不及曰病。
病之一二三。
是问病是过吗?过用现代中医表述为阳、为正、为过多的物质物体物理现象.....也指病是不及吗?不及用现代中医的表述为阴、为负、为极少的物质物体物理显象.....传统师法、师资、师承的口传心授为凡病简略首分阴阳。
阴阳病各分别从形象、方位、大数、哲理、时间、空间之六合界面从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之广度或深度去慎察其一二三.....所以,近代又多以八纲辨证。
尤以阴阳为首。
故,古老中医没那么多病名,只是分具体范畴,又以血气神为三。
浙江中医杂志2016年7月第51卷第7期关键词中医传统特色医院文化中医文化中医传统特色在医院文化中的体现应晓燕庄爱文李鸽伶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杭州310012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
医院文化则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医院文化不仅能营造中医院社会氛围和提高病人满意度,也是提高医院发展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提升中医院发展软实力。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提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范围非常广泛,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
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中要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医院的医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院徽等,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中。
我们收集了国内发表的大量文献和省内中医院的文化建设相关资料,认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中医传统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整理总结和推广应用。
1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医院文化中的载体1.1院徽、院训、院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仁、和、精、诚等理念,院徽、院训、院歌等往往就是最精髓的载体,比如河南省中医院为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院训为:承古纳今,厚德为民。
释义为: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廉医和谐诚信,人民健康至上。
医院还设置了院徽、院训主题墙[1]。
浙江省中医院的院训即为精诚,仁和;其院歌也很有中医传统特色:“医道承吴越,风雨起浙杭,八味播远名,沧桑系安康。
……杏林春日暖,橘井泉水香,湖畔勤耕耘,济世创良方……”歌词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1.2橱窗、宣传栏:橱窗是医院文化中最普及的载体,多体现传统中医药养生、古代中医名家、中医特色疗法、本院的医院文化特色等内容,比如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就有文化长廊,展示中医文化和古代中医名家介绍。
湖北钟祥市中医院每个病区都有一块中医药宣传栏、中医药背景墙、医患沟通园地及体现中医文化的工艺画框,针对该病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其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名医、养生歌诀、长寿歌诀、中医治未病、老年疾病预防等等[2]。
中国十大国粹综合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国粹便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国粹包括文化、艺术、文学、传统手工艺等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气质。
下面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十大国粹。
第一、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被誉为世界医学宝库。
第二、书法: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茶文化: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既有茶道、茶艺表演,也有茶文学、茶艺术等。
第四、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代表,有“华夏之音”之称。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世界的喜爱。
第五、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
中国画以“写意”、“工笔”为主要风格,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物的独特理解。
第六、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团圆。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走亲访友、贴春联、放鞭炮等。
第七、功夫:中国功夫是中国人的骄傲,代表中国武术之一。
功夫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融入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精髓。
第八、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汉服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展现了中国人对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第九、茶道:茶道是中国传统茶艺的代表,强调茶的烹饪、饮用和品尝的过程。
茶道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品味。
第十、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用龙、狮形象表达人们对祥瑞之意。
舞龙舞狮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
中国的国粹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