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饮酒》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6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为诗人借酒消愁之作,表现其蔑视世俗的个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25 《诗词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
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赤壁》: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渔家傲》: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
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饮酒》诗歌鉴赏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____________(2)喧:___________(3)君:____________(4)心远地自偏:_________(5)悠然:_____________(6)辨:_________(7)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8)相与还:___________2.(1)“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选取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采菊东篱下“采”的时候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2)悠然..见南山(____________)4.诗中“结庐”的“庐”指的是____________,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1)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7.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蕴含的情理带给你怎样的生活启示?8.“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表达了人怎样的心境?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10.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中“见”用得好,也有人认为把“见”改为“望”更好。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
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4、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答: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春望》陶渊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