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统计图
- 格式:doc
- 大小:237.93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四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方法总结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文将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中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观察和调查获得相关信息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1.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记录相关数据。
例如,观察校园里不同颜色小球的数量,记录下来。
2.调查法: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问卷,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者家庭情况等。
例如,设计一个问卷,询问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3.实验法:可以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获得数据。
例如,通过投掷骰子的实验,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二、数据的统计方法数据的统计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描述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的数据统计主要包括:1.分类统计: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然后计算每个类别的个数或比例。
例如,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物种类及其数量。
2.图表统计:将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有助于观察和比较数据。
常见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例如,将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以饼图形式展示。
3.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根据同学们的身高数据,分析最高和最矮的同学身高差距。
三、数据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内容,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一步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据的应用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平均值,了解自己所在家庭群体的特点。
2.数据的应用于环境保护: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学校周边的垃圾分类情况,统计各类垃圾的数量,进一步认识环境污染问题。
3.数据的应用于游戏: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通过统计获胜的次数,引导学生思考概率等数学概念。
总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的能力,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让学生在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先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你们猜猜看,我们班最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呢?”这时,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但意见不一致。
于是,老师可以展示一张已经收集好数据的记录表,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的。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表,了解调查的内容和数据的收集方法。
思考如何更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
二、学习统计表认识统计表的结构: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里已经有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还有哪几个空格需要填写,这些数据到哪里寻找。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认识统计表的组成部分,如标题、制表日期、项目栏、合计栏等。
学生活动:根据调查记录表填写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计算合计:老师提问:“合计是什么意思?怎么求合计人数呢?”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合计人数,并思考合计在统计表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计算合计人数。
思考合计在统计表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学习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老师出示一张条形统计图的半成品,让学生观察并说说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明白横轴表示统计的电视节目类别,纵轴表示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
学生活动: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认识横轴和纵轴,明白它们的含义。
完成条形统计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导学生注意直条的高度和数据的标注。
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说说所缺的数是根据什么画出的。
学生活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交流说说所缺的数是根据什么画出的。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导学案寒亭外国语学校 编者:崔树亭本章学习目标1.知道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会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相互转化,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做合适的统计图,提高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关键: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对于数据的表示,关键是扇形统计图中各数据所占总量的百分比。
一. 课前延伸:1. 收集数据有几种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 复习课本80~81页内容,回忆分组整理数据的步骤_______________。
3. 画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__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_(5)________。
4. 统计图是反映数据信息的一种常用形式,你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吗?简单的统计图包括哪几种?怎样将它们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二. 课内探究(环节1)自主整理1.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总结一下,与同学交流。
2. 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常用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如下表所示;(环节2)交流提升师生交流,完成知识回顾,总结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并且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环节3)精讲点拨:先独立完成以下例题,然后分组交流体验与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
例1. 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适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 A.某停车场中每天停放的蓝色汽车的数量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各个扇形面积表示每一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用线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 用折线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作用 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能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反映出各部分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B 七年级同学家中电视机的数量C 每天早晨同学们起床的时间D 各种手机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辐射 2.空气是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教师为了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情况,描述数据最好用(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以上三种统计图都可以 例2. 填空1. 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野炊活动,用问卷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一条)2. 在一幅扇形统计图中,要使一扇形表示的一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20%,因此扇形的圆心角应为_________;某扇形的圆心角为90°则该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2024年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例六年级的学习阶段已由我们几位教师共同指导完成,由于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不牢固,计算能力不足,思维灵活性及创新能力欠佳,导致成绩分布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
重新分班的调整也给教学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进入七年级,学生普遍对课程数量的增加和课堂学习容量的增大感到不适应,容易顾此失彼,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常受小学算术思维定势的束缚,思考问题的视野受限,不利于后续学习,故需重视思维方法的引导。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和代数式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初步具备运用代数式探索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生应能识别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发展几何思维模式。
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尊重和欣赏态度。
班级教学目标:确保优秀率达到____%,及格率在____%以上。
教材分析:本学期涵盖____个章节的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本章主要介绍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开始,引导他们从模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
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进而引入点、线和面的基本图形,并以此为基础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2. 有理数:本章主要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正负数、数轴,以及为后续学习准备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等概念。
3. 有理数的运算:本章重点学习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包括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难点在于理解和应用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
4. 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法及应用。
重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样本第一章:有理数1. 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够运用正负数来表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理解有理数的定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能够计算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前提为绝对值符号内不包含字母),并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考方式。
3.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定律,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运算。
4. 理解乘方的含义,能进行乘方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主要以三步为主)。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概念,充分理解同类项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能够熟练应用,为后续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 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描述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了解相关概念,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 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利用这些性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解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4. 能够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
5. 通过研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 通过大量实例,体验、感知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理解一些基本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 能绘制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展开图,制作立体模型。
3. 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表示方法,理解两点确定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线段的比较、和差及中点的概念,能绘制等于已知线段的线段。
课题: 4.1 收集数据的方式学习目标: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3、知道收集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常常需要作各种调查,在调查中就需要收集、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常常会用到统计图。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统计图?说说看。
观察下图: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图中的数据是怎样得来的?(2003年6月17日人民网)2、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要对某些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通常要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研究。
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实验等。
3、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1)土地沙漠化问题带来的危害有多大?(2)你们班谁最适合担任班长?(3)怎样买到一台质优价廉的语音复读机?(4)你们小组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分别是多少?4、对P79表中每一个统计项目,你认为哪种收集数据的方式比较合适?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5、分别举出一些适宜用问卷、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实验收集数据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二、巩固练习:P79练习三、针对训练:1、了解电脑的市场价格,采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为:()A、问卷调查B、查阅资料C、实地调查D、实验2、下列数据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收集的是:()A、某中学男、女生人数比为5:1B、一小时内经过学校门口的机动车辆C、小明每分钟能打字105个D、某俱乐部足球队员的年龄和身高。
3、下列问题中:①校长想了解同学们对老师上课情况的满意程度;②了解某地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③了解平地、河沟地、坡地玉米的产量;④了解2011年某城市的年降水量;⑤了解某样初三学生穿鞋的尺码大小。
其中适合采用问卷调查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⑤4、下列统计活动中,不适宜问卷调查的是:()A、每天晚上同学们的睡眠时间。
B、某校要了解在校教师的年龄状况C、某市场要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D、了解某地蜜桃的甜度和含水量。
5、把下列统计项目与相应的收集数据的方式用线连起来;对你班班委的满意调查实验201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问卷调查检测某地土壤钾的含量查阅资料外语学习机的品种及价位实地调查6、小明是位篮球迷,他想了解近10届NBA各球队的获胜率,他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7、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168,172,164,169,173,167,170,171,175,180,这组数据是用()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查阅文献资料C、互联网查询D、测量8、要调查我校七年级一班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应采用()的调查方式;A、问卷调查B、查阅资料C、实地调查D、实验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了解我市今年夏季冷饮市场冰淇淋的质量情况,可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进行;B、为了了解一本300页的书稿的错别字的个数,应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进行;C、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级的每个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D、为了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对零部件的检查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10、下面的统计活动,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1)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2)一家公司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3)了解红星中学七年级学生每天在家作息时间。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79 A组B组六、达标练习:1、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理?(1)班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2、要了解我国成功发身射的载人飞船的情况,应采用收集方式是_______3、我们要了解某省流感的疫情,最好的调查方法是:()A、实验调查B、媒体调查C、民意调查D、实验4、下列哪项调查适合用实验的方式收集数据:()A、某班推选班长B、2010~2011赛季欧洲冠军杯中谁进球最多C、学生的作息时间D、一批奶粉的合格率5、要了解刘翔采用7步上栏技术之后的首站比赛成绩,应采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是:()A、查阅资料B、问卷调查C、实地调查D、实验6、李老师想在科技市场上买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他想知道电脑的价格,采用收集数据的方式是:()A、查阅资料B、问卷调查C、实地调查D、实验7、下列适合问卷调查的是:()A、全班同学背诵课文的情况B、一种菜的味道及口感C、全家人的鞋号D、某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8、下列各项统计,分别适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据?(1)去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生产总值;(2)矿泉水的价格(3)你班每位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4)一批产品的合格情况。
9、下列统计活动中,不适宜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A、每天晚上同学们睡觉的时间B、某停车场中每天停放的白色汽车的数量C、某学校八年级同学家中电冰箱的数量D、各种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辐射。
10、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经调查后,甲校的升学率为80%,乙校的升学率为60%,该文章说明了甲校的人数比乙校多,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
11、小强想了解本班同学是否去上网吧上网,如果去网吧,上网做些什么?准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请你为小强设计一份合适的问卷。
12、下列统计活动,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1)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2)一家公司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
(3)了解红星中学七年级学生每天在家作息时间。
4.2数据的整理学习目标: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对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所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风。
学习重点,难点: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学习过程:一、自学课本P80-81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你认为商场应多进哪几种尺码的运动鞋?为什么?(2)10天中阅览室看书的人次,最多的一天为________人次,最少的一天为_______人次。
(3)从例题1是可以看出:对数据进行分整理,就是将收集到的_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____分为若干组,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组整理,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针对训练:1、以下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省市的人口数(单位:万人),请把该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1382 1001 6744 3297 2376 4238 2728 36891674 7438 4677 5986 3471 4140 9079 92566028 6440 8642 4489 787 250 8329 1925解:(按1000万人为组距进行分组)3、七(一)班4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请把该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4、 某校为了调查七年级男生的体重,随机抽取了七年级20名男生,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单位:千克):45,41,43,36,37,39,46,50,49,45, 43,38,36,42,44,48,41,42,43,41。
请把该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并回答体重在45千克(包括45千克)以上的男生有多少人?(2)如果视力在1.0(包括1.0)以上的为正常,则视力正常的有_____人,视力正常的人占全班人数的_____%。
(3)该班学生视力情况______________(用“好”,“一般”,“差”填空)6、已知一组数据共20个:68,69,70,66,68,65,64,65,69,62,67,66,65,67,63,65,64,61,65,66。
落在64.5~66.5这一组的数据有____个。
7、全班50名男生体重x (kg )分段进行列表统计:49≤x <52有3人,52≤x <55有10人,55≤x <58有20人,58≤x <61有13人,则x ≥61的人数为______________.8、某校九年级有100名男生参加中考体育考试,其中引体向上项目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规定8910、为了考察你班同学的年龄构成及各年龄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比例,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如何去获取这些数据?请将获取的数据整理后填写下表:三、课堂小结: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类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习题 4.2 A 组4.3 简单的统计图学习目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3、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4、知道三种统计图间的特征差异,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尽可能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以利于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学习过程: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3-85练习以上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通过讨论从三种不同的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发现它们的特点及作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条形图:体现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折线图:体现每个具体的数据,易于表现变化趋势;扇形图:表示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数据相对总数的大小。
2、通过阅读“挑战自我”,我们对这三种不同的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组数据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__________来表达,但是,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表达数据时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计图。
1、如果要表达的数据是分散的,并且要清晰地表示各个项目的实际数据,那么使用_______________较为适宜。
2、如果要表达各个项目的数据占整体的百分比,使用_______________较为适宜;3、如果要清晰地显示各个项目的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或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使用________________较为适宜。
二、练习巩固:P85练习三、探索新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6例题11、在自学例1时应学习审题、列表、计算、画图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2、完成例1后,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制作扇形统计的步骤,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制作扇形图的五个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