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句式变换(把字句、被字句)
- 格式:docx
- 大小:126.60 KB
- 文档页数:3
变换的具体方法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 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句式变换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练习题(9套)一年级汉语拼音竞赛练习卷(1)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听写字母。
(10分)二、按声母表顺序默写声母。
(23分)三、我会标声调。
(8分)第一声:i i i i第二声:ɡou ɡou ɡou ɡou第三声:qiu qiu qiu qiu第四声:kuɑ kuɑ kuɑ kuɑ四、请你帮下列的字母、音节找到自己的家。
(9分)r wu ci zh u o yi h ei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五、照样子分解音节。
(20分)例:shùn→( sh )—( ùn )chūn→( )—( ) duǎn→( )—( ) —( )qún→( )—( ) juàn→( )—( ) —( )六、我会连。
(15分)nào zhōnɡdú shū xiě zì七、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15分)uā d b t ìq一年级汉语拼音竞赛练习卷(2)班别姓名学号成绩一.我的听力最棒!(20分)1、我会听写。
部编版三升四语文易错知识点衔接句式变换【典型例题】例:按要求写句子。
①叶圣陶先生被这一池的荷花陶醉了。
(改成“把”字句)②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的。
(改成比喻句)③我不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改成反问句)【答案】①这一池的荷花把叶圣陶先生陶醉了。
②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
③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解析】①“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
把“洋人”和“这个妇女的亲人”互换,把“被”改成“把”即可。
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③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①这一池的荷花把叶圣陶先生陶醉了。
②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
③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点评】①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
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专项练习】一、扩句、缩句的练习。
(一) 缩句1.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戴着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
3.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4.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ロ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5. 春雨在树林里尽情演奏着动听的音乐。
6. 树叶上的水珠被风吹得通通跌下来了。
7. 我顺着这锯末的痕迹朝上风口走去。
8.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山雀。
9. 自由的山雀才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声。
10.这两只山雀落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
(二)扩句例:明月悬挂天空。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天空。
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一)“把字句”变换“被字句”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我把作业写完了。
5、我把画挂在了墙上。
6、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7、乌云把太阳遮住了。
9、今天,我把书包忘在家里了。
10 、今天,我把书包带来了。
11 、昨天,我把书包放在桌面了。
12 、昨天晚上,妈妈把我挤下床了。
13 、今天早上,我把一碗饺子给吃光了。
14 、昨天下午,我把饼干吃完了。
15、妈妈把玻璃擦干净了。
16、我把地打扫干净了。
17、弟弟把水喝了。
18、风把树叶吹落了。
19、小明把我的铅笔借走了。
20、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
21. 风儿把乌云吹散了。
22. 我把手帕洗干净了。
23. 我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24. 我把小鸟养在家里。
25. 我把刚买的铅笔丢了。
26. 春风把花儿吹红了。
27. 我把小朋友带到幼儿园里。
28.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29. 我把桌子擦干净了。
30. 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31. 我把鱼儿钓起来了。
32. 小狗把我咬了。
33. 我把小兔子赶跑了。
34. 爸爸把儿子带到中心公园去玩。
35. 妈妈把我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36. 我把椅子倒过来了。
37. 我把电视关了。
38. 我把作业做完了。
39. 鸭先生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40. 小闹钟把我吵醒了。
41. 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歌台。
42. 我把书本弄破了。
43. 我把衣服弄脏了。
44. 妈妈把晚饭做好了。
45. 我把书本放进书包里。
46. 我把小白兔弄丢了。
47. 我把电脑打开了。
48. 我把口算做错了。
49. 妈妈把我的头发洗干净了。
50. 小峰把奶奶的棉鞋晒到阳台上。
51. 小华把草原画得那么绿,那么美。
52. 鸭先生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
53. 司马光用石头把缸砸破了。
54. 小王把妈妈给他的五元钱给花光了。
55. 我把一本厚厚的书看完了。
56. 我把今天的作业做完了。
句式转换一、知识梳理(一)要点梳理1、“把”字句与“被”字句(1)“把”字句: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例:小明把语文书弄坏了。
(2)“被”字句: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例:语文书被小明弄坏了。
❖思考:“把”字句与“被”字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例1:风把柳树枝条吹起来了。
变“被”字句:风被柳树枝条吹起来了。
()柳树枝条被风吹起来了。
()2、反问句(1)反问句: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己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
❖思考:你能分别举个例子吗?(2)反问句的特点:①有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里、莫非例1:难道他不是一个中国人?他难道不是一个中国人?例2:听了他的话,我们怎能不感动?❖总结:反问词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
②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例1:你怎么能在上课睡觉?→ 你不能在上课睡觉。
例2:张先生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怎能不使我们感动?→ 张先生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们很感动。
③一些时候,句尾有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呢④句尾有问号或者感叹号3、双重否定句(1)双重否定句:一个句子中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
❖思考:你能举个例子吗?双重否定词: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没有……不、不得不、不能不、不是不、不会不、不要不、没有一个不、非……不可、不能否认、谁也不能否认等例:她未必不是一个勤劳的孩子。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做得好的。
谁也不能否认,小红是我们班里字写得最好看的人。
(二)方法步骤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1)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2)主被换位,把被互换。
(3)其他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素材语文句式转换综合练习(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句式转换综合练习(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句式变换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
(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
(被字句)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把字句—一主动句,主要形式是∶A+把+B+(给)+动词+其他成分如∶我把苹果给吃了。
被字句——被动句主要形式∶A+被/叫/让+B+(给)+动词+其他成分如∶他被狗给咬了。
孩子被爸爸给批评了。
房间叫妈妈收拾千净了。
词典让人偷走了。
比较被动句和主动句A+把十B+(给)+动词+其他成分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
A+被/叫/让++(给)+动词+其他成分衣服被妈妈洗干净了。
归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主动体∶主动去影响别的东西的事物。
被动体∶被别人影响的物体。
一般的句子∶主动体+动词+被动体把字句∶主动体+ 把+被动体+动词被字句∶被动体+ 被+主动体+动词训练题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章“句子成分与句式变换”,详细内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定义、用法和转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它们。
2. 使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句子变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重点: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科书、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
教师出示两个例子:“小猫把老鼠捉住了。
”和“老鼠被小猫捉住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 新课导入: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及用法。
a. 把字句:把字句是强调执行者的句子,结构为“把 + 宾语+ 谓语 + 其他成分”。
b. 被字句:被字句是强调被执行者的句子,结构为“宾语 + 被谓语 + 其他成分”。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a. 例题1:“小猫把老鼠捉住了。
”转换为被字句。
解答:老鼠被小猫捉住了。
b. 例题2:“老师把试卷发给了我们。
”转换为把字句。
解答:我们把试卷收到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练习1:将下列把字句转换为被字句。
1. 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2. 他把手机忘在了家里。
b. 练习2:将下列被字句转换为把字句。
1. 书包被我放在桌子上。
2. 手机被他忘在了家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2. 内容:a. 把字句定义、结构b. 被字句定义、结构c. 转换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将下列句子转换为把字句或被字句。
专题4 句式变换、病句修改一、知识盘点。
(一)句式变换。
1.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句式特点】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方法解析】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如:小明做完了作业。
(1)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小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小明把作业做完了”。
(2)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小明)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作业被小明做完了”。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句式特点】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
【方法解析】1.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加上语气助词“呢”、“吗”。
3.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4.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改法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正相反,需要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并去掉语气助词“呢”、“吗”等,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反问句)反问句与陈述句相比,添加了语气助词“难道”“吗”,加原句中需变换部分没有否定词,所以还添加了否定词“不”。
3.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句式特点】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如:陈果说:“我再也不要吃那么多了!”(直接叙述)陈果说,他再也不要吃那么多了。
(间接叙述)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