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部包块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25
腹部包块超声讲学何谓腹膜、腹膜腔?腹膜为一层浆液性膜,由内皮细胞及弹性纤维所组成,衬托于腹腔内面。
上起膈肌,下达盆腔内。
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则遮盖腹壁及盆腔壁的内面,脏层包绕腹腔内各种脏器的表面。
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之羊所形成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外笠称为腹腔。
腹膜腔又可分为大、小两个腔。
小腹膜腔称网膜囊,在胃的后面,借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连通根据腹膜包绕内脏的情况,腹内脏器可分为哪几类?腹膜内位。
腹内脏器几乎全被腹膜包绕的称为腹膜内位器官,如、脾、小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等。
腹膜间位。
腹内脏器三面被腹膜包围的称为腹膜间位器官,如肝、膀胱、部分十二指肠及升结肠胃、降结肠等。
腹膜外位。
只有一面被腹膜所复盖的称为腹膜外位器官,如肾、肾上腺及胰腺等。
腹部包块超声探险测前有哪些准备?腹部肿块发病率高,为养活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检查前被检查者禁食12小时以上,检查前3天内不要行消化道钡剂检查和其他碘剂造影检查。
胃肠道气体较多的病人,可服消胀片3天后检查或清洁肠后检查。
检查妇产科或膀胱区,应在膀胱适当充盈后勤部检查或膀胱排空和膀胱充盈对比检查。
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应询问哪些方面的病史?了解肿块生长情况。
一般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症状不明显;恶性肿块则相反,肿块生长速度快,出现症状早,而且症状明显。
了解或排除发生肿块的因素。
如外伤可发生内出血或血肿,外伤时间长的肿块块应考虑胰腺囊肿及肠系膜囊肿,有过牲畜接触史者应考虑有无孔不入包囊虫病的可能。
了解伴随肿块出现的症状。
肿块伴有右上腹痛。
发热考虑胆囊的急性炎症;肿块伴有黄疸考虑肝、胆、胰方面的病变,肿块伴有腹水考虑肝脏病变和恶性能肿瘤;肿块伴有哎血、便血应考虑肠道病变;婴幼儿考虑肠套迭;肿块伴有闭经、阴道出血考虑宫外孕、葡萄胎和子宫肌瘤等腹部肿块的诊断方法如何?确定有无腹部肿块。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病人疑主自己有包块,要求超声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肿块,在超声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PBL贾先生的腹部包块第二组成员:汪成、刘美琳、张俊、张睿智、李勇、温宇希、邱越、张惟悦、管业箫。
第一幕●根据病人每晚38.5摄氏度的中低度发热,推测其可能有感染。
●B超提示肾小结石,但是存疑,可以确定的是右肾有局部的病变。
●患者右腹中下部有压痛和反跳痛,提示其腹部有感染并且侵犯了腹膜。
边界不清的包块(8cm*6cm)且不活动,提示其可能是炎性包块,可能涉及的脏器有右肾、回盲部、输尿管(可能性小,因其对疼痛极度敏感)。
但是其具体是什么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腹部CT平扫,如果病人身体状态很好,可以考虑开腹检查。
●为了排除肿瘤可以进行肿瘤标记物的检查。
●红细胞(++),提示其尿路有出血,至于是肾性还是非肾性,需要收集尿液离心为尿沉渣,对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做镜检,同时进行细菌培养。
●此外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做的检查有血常规(看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否升高判断感染类型),CRP,大便检查(检查肠道细菌和寄生虫),PDD(结核菌素实验)。
若有必要,可以进行腹部穿刺,检查包块的性质。
讨论内容有:盗汗:大部分盗汗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致,可能原因有甲亢、肿瘤、糖尿病,其他: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低血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内膜炎等。
其中盗汗是结核病中毒症状之一,是由于结核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
发热: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正常人的体温,口腔温度一般为35.8~37.4℃。
在正常状态,正常人的体温不应高于37.5℃。
如果经常高于37.3℃,就是低热。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腹痛分类:腹痛发生可分为三种基本机制,即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
下腹部包块诊断详述*导读:下腹部包块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做彩色超声检查,为了除外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症状,进行了尿常规检查腹部肿块分类方法很多,按肿块性质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1.生理性“肿块”并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时误认为病理性肿块。
除子宫、膀胱、粪块外,发达的腹直肌腱划间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发性痉挛的肠管等,都可能被误诊为病理性的。
甚至腹壁松软或薄弱者的腹主动脉,也会被误认为是“搏动性肿块”。
2.梗阻性肿块胃肠道的梗阻性肿块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或便秘不排气等;梗阻胆道的肿块引起无痛性黄疸,一般不发热;梗阻尿路系的肿块常引起腰部胀痛。
严格说,淤血性脾肿大和郁胆性肝肿大,也属于梗阻性肿块。
3.炎症性肿块多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征象。
如阑尾周围炎包块、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肾周围脓肿等。
4.囊性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
常见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肾、脐尿管囊肿;滞留性的胰腺囊肿、肾盂积水;肿瘤性的卵巢囊肿;炎症性的胆囊积液、输卵管积水、包裹性积液;寄生虫性的包虫囊肿等。
5.肿瘤性肿块多为实质性肿块。
恶性肿瘤占多数,特点为发展快,晚期伴有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良性肿瘤则病史长,肿瘤较大,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6.外伤肿块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肿,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肿,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后血肿等。
见腹部创伤。
左下腹包块1、左侧的卵巢肿瘤肿瘤发展慢,早期往往无症状,常在妇检时偶然发现。
随肿瘤增大会出现腹胀感,患者自己可从腹部触及肿物,若肿瘤长大而占满盆腔时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
腹部检查可触及轮廓清楚的肿物。
妇检时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囊性或实性的肿物,表面光滑并可活动,与子宫不相连。
2、直肠乙状结肠癌直肠癌在临床上多见但腹部不易触及到包块。
乙状结肠癌向邻近组织浸润,可在左下腹部触到质硬呈结节状、不移动的肿物。
常伴腹泻便血。
诊断需X线钡剂灌肠及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