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录取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3考研复试实施办法1500字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3考研复试实施办法一、考试范围和内容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3考研复试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
具体考试范围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2. 信息资源管理的规划、建设和运营;3.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标识;4. 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伦理;5. 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二、考试形式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3考研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1. 笔试环节:选择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察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解答题部分:考察考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准确、清晰、条理性地回答问题。
2. 面试环节: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包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面试形式包括个别面试和小组讨论,考生将会面对教授和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复试评分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3考研复试评分主要根据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和面试中的表现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笔试成绩:根据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得分情况进行评定;2. 面试成绩:综合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主要评判口头表达能力、学术思维能力和个人悟性思辨能力等;3. 专业成绩:综合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学术能力;4. 文章或学术论文:有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科研现状、科研动态和科研计划等方面的文章或学术论文,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学术素质和研究思路。
四、复试安排1. 复试时间:复试时间将在提前通知的基础上确定,一般安排在3月份进行;2. 复试地点:复试地点将在提前通知的基础上确定,一般在学院内进行;3. 复试名单:根据初试成绩,学院将确定复试人员名单,并在初试结束后尽快公布;4. 复试通知:学院将在初试结束后尽快发出复试通知,内容包括复试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拟接收外校推免生名单(学术学位硕士)说明:1、本拟接收名单分学院按姓名拼音排序;2、本拟接收名单中含夏令营、赴外和国外中国籍推免生等形式接收的推免生;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推免生(姓名后括号内显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必须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认定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资格,方可推免;4、本名单为拟接收名单,我校保留取消接收资格的权力。
哲学院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学院信息学院(本科直博)理学院化学系理学院物理系理学院物理系(本科直博)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汉青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拟接收外校推免生名单(专业学位硕士)说明:1、本拟接收名单分学院分专业按姓名拼音排序;2、本拟接收名单中含夏令营、赴外和国外中国籍推免生等形式接收的推免生;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推免生(姓名后括号内显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必须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认定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资格,方可推免;4、本名单为拟接收名单,我校保留取消接收资格的权力。
经济学院-国际商务财政金融学院-金融财政金融学院-税务统计学院-应用统计法学院-法律(非法学)法学院-法律(法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艺术学院-艺术(美术)艺术学院-艺术(艺术设计)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人大信息资源管理保研(推荐免试)拟接收推免生名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简介:它是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机构,是我国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保研(推荐免试)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设档案学系、政务信息管理系和图书情报学系,下辖1个学院办公室,5个教研室,1个实验室,1个资料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实验档案馆。
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由学院直接管理。
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保研(推荐免试)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形成了完备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等专业教育体系。
学科专业结构已经涉及本学科领域的所有二级学科,其中档案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在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档案学”2个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中外政治制度等4个学术及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等5个专业;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现设有档案学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400余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
全院教职员工40余人,其中教师30余人;教辅行政人员10余人。
学院还聘有在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政府高级官员1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或者兼职教授。
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保研(推荐免试)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将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不懈的努力,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多学科互动平台,继续保持档案学全国领先地位,积极发展相关学科,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及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平,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保研(推荐免试)拟录取学院拟录取专业拟录取方向姓名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单逸群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李辉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李嘉瑞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虞茹意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玉惠容哲学院中国哲学无陈志雄哲学院中国哲学无胡静哲学院中国哲学无王心宁哲学院中国哲学无王璇哲学院中国哲学无王雪霏哲学院中国哲学无吴争先哲学院外国哲学无曹忠来哲学院外国哲学无李文峰哲学院外国哲学无张博闻哲学院外国哲学无张宇杰哲学院逻辑学逻辑哲学与逻辑史郭佳哲学院逻辑学逻辑哲学与逻辑史钟岩哲学院伦理学无陈洁哲学院伦理学无陈泽栋哲学院伦理学无洪博文哲学院伦理学无贾极楠哲学院伦理学无李洪锋哲学院伦理学无杨晓彤哲学院伦理学无张帆哲学院美学无李既凡哲学院美学无肖素琴哲学院美学无张函哲学院宗教学无刘丹枫哲学院宗教学无赵可意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石艺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杨怡芸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哲学问题沈凯鹏哲学院管理哲学无顾小蕙哲学院管理哲学无孙颖霖哲学院管理哲学无王雪杨国学院国学中国哲学常达国学院国学中国哲学郜喆国学院国学中国哲学徐丛卉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陈梦圆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杜翘楚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李思睿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刘安妮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刘平安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刘琪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秦知逸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邱卓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沈童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杨淳雁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杨婧宁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文学杨静国学院国学专门史冯良国学院国学专门史李文艳国学院国学专门史鲁鸣柳国学院国学专门史穆研国学院国学专门史太然国学院国学专门史王葆葆国学院国学专门史王乐郊国学院国学专门史王雪利国学院国学专门史乌云图国学院国学专门史张绵绵国学院国学专门史张亚雄国学院国学专门史祝浩涵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禅馨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何亦凡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孟小帅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戚裴诺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曲晓霜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王佳翼国学院国学中国古代史王钰瑾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曹玲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陈宝林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季雷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金梦迪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李彬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王瀚文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杨倩影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赵翌辰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郑琛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岳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李栋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秦蒙经济学院经济史无王立经济学院经济史无王庆经济学院经济史无朱明明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陈惟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范晓冬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郝雨歌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郝智伟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黄源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蒋明睿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刘晨光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刘琳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全婷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王海南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王培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王延康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韦祎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吴磊磊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夏三鹏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曾诗培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张凯宁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张阳阳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无赵笑爽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范舟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黄冠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靳蕊菲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雷冠中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李兰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李晓雨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卢丽阳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吴宇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于静静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余蒙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张舵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张咪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无周萍婷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无鞠彬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无刘莉蓉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无杨威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包一升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龚琦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金饶逸琪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刘文盛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罗皞一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马超凡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无杨依晴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邸汉峰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冯海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胡思奕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胡云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黄汝南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康洁琼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李长治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荣雨菲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邵初萌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王超逸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王晶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奚春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席凯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夏梦寒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许佳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许晴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无赵敏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无聂翠云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无张雪峥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无崔华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无柯然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无栗荣剑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无田露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无贾德音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无孟详直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无王羽南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无姚青松经济学院国防经济无张鹏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无李星辉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无苏群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无王勐璇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丁思莹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贺颖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刘畅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王凯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王奕群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王寅晓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严姝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张珂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张欣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无周慧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陈礼清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陈卓异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何怡然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侯健达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胡嘉奇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胡晓霁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李晟旭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刘思敏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刘伟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柳鹏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孟诗棋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屈书恒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邵梦竹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王潇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王笑晴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吴雪妍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向楚材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熊姗姗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杨晓添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张策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张若雯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无周笑同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工程无曹伟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工程无杜安然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工程无刘南希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工程无夏家伟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无蒋鹏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无梁蕴兮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无尚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无杨斐滟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无张雨文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无周祺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敖雪莹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曹东明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曹峻川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柴子雯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陈若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陈思怡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陈挺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代文斌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丁琳琳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杜冉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方怡健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郝敏庄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何玥焜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贺贝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胡迪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胡田心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胡潇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姜力群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赖元杰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蓝琦毓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李静远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李镏洋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李彤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李志鹏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刘琪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柳欣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孟竹君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乔颖琪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任幸子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隋颜休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台双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王一棋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闫潇然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姚楠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张瀚文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张璇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张瀛月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赵梦丹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郑韬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邹蓉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学位)全日制左斐然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甘静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籍冠珩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刘伟杰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石佳鑫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宋金欣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孙泽慧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王言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吴良艳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张思敏财政金融学院税务(专业学位)全日制张玉雪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陈天然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邓爽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李于于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吕宏图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孙茜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俞盈克财政金融学院保险(专业学位)无张爽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无钱盛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无杨宇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无张佳宁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无章乐乐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无祝慧琳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李东辰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李彦君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李一甲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李贞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廖慧珍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林瑶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秦泽华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徐景昀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学无扎西顿珠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毕玥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端木郁芊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华慧娟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黄宁宁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黄清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李骏婷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刘凯乐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孟冉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王畅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王晓瑜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王笑蕊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闻婧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吴艳华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徐晓世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颜绿苑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杨思婧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叶津灼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张家玮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张杰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张然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郑沛琪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无钟燕敏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高琪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郭倚铭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李艾熙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李珂娜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林姣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王迪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王晶楠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王燊成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姚初晴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无赵晰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安梦颖统计学院统计学无陈逸苇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李璐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李响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李雁翎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梁心睿统计学院统计学无罗梓源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唐栋国统计学院统计学无王道兴统计学院统计学无王佳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杨斯琪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张睿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崔跃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孙舟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王杨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卫微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徐睿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余韬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赵亮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无周仕君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蔡思雨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陈艳芳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戴之瑶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高洁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郭勇智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黄婷婷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林旭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刘子萍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聂宇威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苏嘉楠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孙一丹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王旭光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魏凌云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无赵嘉敏统计学院统计学无范一苇统计学院统计学无郭凯迪统计学院统计学无韩翠云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李淑婷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李涛统计学院统计学无李玉莹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刘晓倩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刘烨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刘子烨统计学院统计学无钱曼玲统计学院统计学无陶丽统计学院统计学无王春雨统计学院统计学无张陶陶法学院法学理论无蔡昌盛法学院法学理论无程浩法学院法学理论无程能法学院法学理论无赵轩毅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无蒋礼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无王建睿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无吴金晶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无姚艺法学院刑法学无胡晓庆法学院刑法学无黄文轩法学院刑法学无李昕霞法学院刑法学无史蔚法学院刑法学无王琼兴法学院刑法学无严爽法学院刑法学无朱志炜法学院民商法学无曹颖法学院民商法学无常立法学院民商法学无董迎雪法学院民商法学无杜嘉能法学院民商法学无洪倩雯法学院民商法学无扈艳法学院民商法学无李梦哲法学院民商法学无谭畅法学院民商法学无唐聪法学院民商法学无张萌萌法学院民商法学无张子亮法学院民商法学无赵越法学院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贾洁法学院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康依媚法学院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黎弘博法学院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宋柄君法学院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庄诗岳法学院经济法学无程虹舒法学院经济法学无崔佳琳法学院经济法学无李勤峰法学院经济法学无李诗滢法学院经济法学无连雨晴法学院经济法学无柳长浩法学院经济法学无袁一格法学院经济法学无张悦法学院经济法学无赵媛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无许婉霞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无郑小雨法学院国际法学无李鹤法学院国际法学无林淡萍法学院国际法学无苗紫萱法学院国际法学无王泫斐法学院国际法学无徐传蕾法学院国际法学无左敏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法学沈逸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法学王玉璇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法学杨芮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法学应用卢岩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法学应用宋璇法学院比较法无贲驰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陈洋洲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崔美晨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代荣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范舸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付江燕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贺畅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李聃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廖旎羽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刘连炻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陆小璇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王浩群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王璐瑶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王尚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王田昊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王习佳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王钰芒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向琳玉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肖雅心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徐岩波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许世航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赵洁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周民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无周雅凝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陈珮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陈婷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邓灿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杜立津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杜文婷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冯文博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高雯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郭畅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韩蓉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赫欣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化赟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黄宇璐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孔蕾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孔雨馨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李碧霄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李佳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李麒玉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李颐涵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任亚男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孙杨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王范园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王伶坤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魏渝萱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吴茵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徐经纬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徐泽文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尤明月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余欣怡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法学)无余宙航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桂从路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孙山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孙正阳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王青琳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王艺儒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应天宏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无曾艺钊国际关系学院中外政治制度无蒋智华国际关系学院中外政治制度无幸廷婷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蔡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陈思瀚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黄珊珊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刘博文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刘钠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罗安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马方方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史桢菁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无王自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无江诗琪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无李雪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无赵美丽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无周尚思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无巴思齐。
应用统计硕士(统计学院)
税务硕士(财政金融学院)
保险硕士(财政金融学院)
保险硕士(统计学院)
资产评估硕士(商学院)
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社会与人口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历史学院)
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学院)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学院)
会计硕士(商学院)
图书情报硕士(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艺术硕士(戏曲)(
艺术硕士(美术)(艺术学院)
艺术硕士(艺术设计)(艺术学院)
哲学院
国学院
经济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劳动人事学院
法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新闻学院
信息学院
环境学院
化学系
心理学系
商学院
汉青研究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与人口学院
教育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新闻学院
174—信息资源
合解读
单考招生简章、西藏单考(简称援藏)招生简章。
2、招生专业详情等见年度硕士招生
、学术硕士不发布具体招生计划数,专业硕士发布具体招生计划数(含推免计划)。
5、推免招生录取9-10月进行,统考、单考招生发布的拟录取名单是最终确认名单,统考招生因此不固定。
7、初试成绩只是门槛,不代表最终结果,复试比例一般为120%—150%,
控制。
2、本年度部分院系受专业硕士招生增加的影响,推免生招生人数相应下降。
如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法、环境学院的环境政策与管理、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学院的信息安全、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信息分析。
恢学。
取消统考招生专业:财政金融学院的税务学和风险投资、统计学院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社会与人口学院的社会工作和流行病与业: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合并为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
2、本年度国学院开始招收统考生。
3、本年度硕士招生相
对学费进行了修正,基本上提高了专业硕士的学费。
2、财政金融学院税务硕士受税务学取消统考招生的影响,本年度招生人数有所制两个招生类别,北京、苏州共有三个部分。
4、文学院艺术硕士(戏曲)由于上两个年度招生不温不火,本年度取消招生。
5、信划招生10人,不推免。
随后取消招生,表中予以列出。
6、教育学院新增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管理方向),报考人数较少,大部分从
4。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2013年招生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5-政治学原理808-政治学综合综合考试,外语科目四含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120501-图书馆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02-情报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03 -档案学01-档案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03 -档案学02-档案保护技术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Z1-信息资源管理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Z2-信息分析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5500-图书情报00-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4英语二----综合考试,外语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2014年招生目录(174-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注:本部分内容如与教育部文件不一致,则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5-政治学原理808-政治学综合综合考试,外语科目四含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120501-图书馆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02-情报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03-档案学01-档案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03-档案学02-档案保护技术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Z1-信息资源管理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05Z2-信息分析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8-信息检索842-信息管理基础综合考试,外语125500-(专业学位)图书情报00-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4英语二----综合考试,外语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简介图书馆学专业介绍1、本专业有博士点和硕士点2、专业概况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具有图书馆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拥有较高水平的文献、信息与知识组织、管理和服务技能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8年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专业介绍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胜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机构,是国内创办早、规模大、学科层次齐全的培养政务信息管理、档案、文件、图书、情报、知识管理高级人才的基地。
学院在中国人民大学多学科互动的平台上,秉承“兼纳文理,发展智能,进德修业,唯实唯新”的教育理念,以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坚持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积极致力于信息资源管理学中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优秀专业素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格人才。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建立起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6人,另聘有知名的国内专家及外籍著名学者1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适合教学需要的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
与信息学院共建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建有1个学院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首都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等实习基地。
学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学院教师编写的教材、专著覆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各个领域,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
多次成功举办“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近几年学院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知名高校学习、实习或攻读学位。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公
示名单
公示说明:1、本公示名单分学院按姓名拼音排序,重名考生括号内为考生编号后五位;2、本公示名单中不含国际学院(苏州)和深圳研究院拟录取博士研究生;3、本公示名单为拟录取名单,我校保留取消录取资格的权
力。
夏学杰杨龙张洪源张琳(03827)张明慧张雁赵思旭郑力文郑子青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白文琳陈建(03915)陈磊(03936)崔洪铭李丹(03939)刘红霞(03951)马晴孙大东谭军王家军王建亚王新吴琼吴向波熊朗羽张秀梅张艳欣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洁陈改桃陈坚陈涛陈晓杰冯玉龙贺赞黄晓霓蒋淑晴雷晓欢李俊(03984)李中天刘冬林刘亚琼刘燕(04114)鲁力马凤阳毛胜牛珊珊亓静谭小攀田园汪振友王东红王芳(04142)王体龙王新燕王雪霁王雪楠王玉瑾
王占宇肖海鹰徐辉徐伟许晓丽(03993)杨筱寂
(04202)张党伟张苗苗张忠山郑伟(04273)社会与人口学院鲍雨蔡斯敏陈昳茹陈婉婷程士强邓小军范文侯荣庭(04367)靳永爱李飞(04369)李红娟李守雷梁海艳刘妮娜吕永安孟凡新牟坚。
档案学硕士点:1.中国人民大学隶属院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专业简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创立于1952年,是我国创建早、规模大、学科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之一。
多年来,它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院是全国唯一一个档案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所在单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
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总体师资实力在全国同类学科居于领先地位。
学院为研究生在校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全国一流的实习实验教学条件、图书资料条件。
学院现有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中外政治制度。
一个档案学博士点。
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
档案学专业主要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
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各级党政军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机构、档案部门、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文件中心;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等。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企业档案与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文献编纂等。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理论信息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前沿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档案学理论研究,文件档案计算机管理,中外档案著作选读,企业档案管理,比较档案学,电子文件管理,知识管理,档案价值论等。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有:外国语、政治、档案学基础、档案管理与开发。
授课教师简介冯惠玲教授女,1953 年8月生,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档案理事会教育培训处(ICA/SAE)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文献检索、电子文件管理刘耿生教授男,1944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中国档案学会会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编纂委员会委员、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
注:
1.本拟录取名单分学院按专业排序,根据上级要求,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已做适当隐私保护处理;
2.本拟录取名单中含单考、援藏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下注“骨干”),不包括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
3.备注中所列加分项目均以教育部下发名单为准。
商学院 -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拟录取名单稍后公布 哲学院
国学院
经济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劳动人事学院
统计学院
法学院
诉讼法学
国际关系学院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
外国语学院
新闻学院
历史学院
艺术学院
信息学院
应用数学
环境学院
理学院化学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报2007—2008学年研简字第十三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2007年 9月 10日2007 年内地硕士生录取简报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内地共有17900人报考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依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共录取硕士生2832人(不含往年录取、今年资格返回26人)。
在录取的硕士生中,含推荐免试硕士生674人,全国统考硕士生1466人(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10人),单独考试硕士生164人(含西藏自治区单考生39人),工商管理硕士317人,法律硕士211人(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人)。
其中录取党员1377人,团员1317人。
内地报考我校的17900人,经过初试、复试、政审、体检等环节,共录取硕士生2832人。
从录取考生的学历来看,录取研究生学历考生7人,本科学历考生2782人,同等学力考生43人。
(详细情况见附表一:《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内地硕士生各院系按学历报名录取情况表》)(一)统考生报名录取情况。
2007年报考我校硕士生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有13646人,录取1456人。
报名人数在400人以上的专业有7个:金融学、行政管理、民商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新闻学、刑法学。
录取人数在40人以上的专业有3个:金融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二)推免、资返生报名录取情况。
2007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有674人,其中接收本校推免生448人,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生226人。
录取资格返回生26人,其中2005年保留两年入学资格今年入学的11人、2006年保留一年入学资格今年入学的15人。
(三)单独考试报名录取情况。
我校2007年单独考试招生在8个专业进行了招生,报名参加考试的有233人;录取125人。
(四)法律硕士报名录取情况。
报考我校法律硕士的有1895人,共录取211人。
从考生学历看,录取本科学历考生206人、同等学力考生5人;从录取类别看,录取全日制考生208人、非全日制考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