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卫生健康培训慢性病
- 格式:ppt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59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是与劳动相关的重要领域,它们关注着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是一种预防性的活动,旨在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而职业病则是指由于特定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引起的慢性或急性疾病。
本文将从定义、影响和防控等方面,介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
首先,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控制因工作活动而导致的疾病和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进行科学评价和认定,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对工作者进行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等。
职业卫生的目标是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一工作而导致的疾病,通常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有关。
职业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特异性职业病,即某一特定职业与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比如,矽肺病是由于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肺结缔组织增生疾病;二是非特异性职业病,即多种职业都有可能发生的疾病。
比如,噪声对听力的损害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职业病,任何工种都有可能受到噪声的危害。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对工作者和社会的影响十分重大。
首先,工作者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职业病会造成工作能力下降、劳动生产率减低、人员流失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其次,职业病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许多职业病都是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职业病还会给工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痛苦。
因此,从个人角度来看,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职业卫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要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科学评价和认定,找出危害因素和风险源。
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工程控制主要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等,降低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程度。
行政控制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等。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集锦10篇)篇1: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1、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
( )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 )3.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 )4、生产经营单位可采取消声,控制噪声的传播,合理规划厂房等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噪声源对从业人员的危害。
( )5.通常所说的职业病是法定职业病。
( )6.高温工作时,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肾脏排出的水和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更重。
( )7、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
通称为工业毒物。
( )8.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9.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听力损伤、各种疾病和意外事故。
( )10.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 )11、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应小于85分贝。
( )1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 )13.在低温环境下工作,要多吃高热量食物,增加体内代谢放热。
( )14、一氧化碳中毒往往是急性中毒。
( )15、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并在一定条件下,损害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的,称为中毒。
( )16.能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叫做毒药。
( )17、在化工生产中,产生工业毒物的状况,有的作为原料,有的是中间体或副产品,有的作为辅助原料,有的为夹杂物,还有的是反应产物或废弃物等。
( )18、工业毒物的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
( )19、工人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病变称为职业中毒。
名称解释:1.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2.职业性病伤: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的疾病及健康伤害。
3.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的食品后所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营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5.健康管理:指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公众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的全过程6.临床预防服务: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伤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7.传染病: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8.计划免疫: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从而达到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填空:1.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是由于环境中的氟元素含量过高,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亦称地方性氟病2.中暑的分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3.六大营养素的分类及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占比: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功能供能占比: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为55%~60%,脂肪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为25%~30%,蛋白质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为10%~15%,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1.粪尿混合发酵法2.堆肥法3.沼气发酵法简答:1.活引用水的基本生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2.化学组成无毒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食品添加剂本身应该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2.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允许限量,不得以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质量缺陷或掺假,掺杂或伪造为目的,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3.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4.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状况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应无破坏作用,也不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5.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加工,烹饪或储存时,能消除或破坏,避免摄入人体,则更为安全6.未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7.食品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最好能参与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试题(1)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A),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监督B.检查C.建议(2)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由(B)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工作。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B)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A.单位职工B.用人单位C.劳动者(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A.用人单位B.单位职工C.劳动者(5)《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B)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A.中华人民共和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C.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6)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C),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同时报批B.同时规划C.同时设计(7)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B)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职业健康检查B.职业健康监护C.定期健康检查(8)用人单位应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A)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A.不得B.可以C.部分可以(9) ()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A.各级工会组织B.用人单位C.企业D.科研单位、政府机关(10) 经“安全标志认证制度”认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品包装上按要求要有绿色()认证标志。
CA.“QS”B.“AQ”C.“LA”D.“OH”(11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B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1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实施,是我国职业卫生方面最为重要的一部法律。
BA.2002年5月1日B.2011年12月31日C.2012年12月31日D.2012年5月1日(13) 粉尘作业时要戴(B)。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及保障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维护生产安全和稳定,保护环境等方面。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案,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职业健康保障方案1、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制定健全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对每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患病状况或疾病危险因素。
根据职业危险因素的类型和暴露程度和相关职业病的防治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健康体检,开展慢性病、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对慢性病、职业病的防治力度。
2、规范工作场所规范工作场所,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卫生,对操作环境进行评估,通过各种方式定期测量职业健康参数,如某些有害物质的浓度、噪声、光照等。
安装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吸尘器、除尘设备。
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3、加强劳动保护实行全员防范,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
有毒有害物质要严格分离存储,操作前要逐项核实,并配备专业的监护人员。
对重大危险源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切实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二、职业安全保障方案1、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明确企业的安全政策,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流程,加强事故处理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在企业内部建立安全档案,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安全生产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2、完成职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对于特别安全的作业岗位,要建立相应的防护设施,如建立防辐射屏障、防化生防护设备等,确保对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同时,要做好固定安全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在安全的运转状态。
3、完善紧急救援体系完善企业紧急救援体系:对于发生紧急危险事故,应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环节、加强应急措施的实施力度。
加强职业健康事故的身急救、处理,同时做好后续的事故调查和处理。
三、环境保障方案1、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监督在工作场所周围设置监测点,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测,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
慢性病防治方案范文慢性病的防治一、定义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二、慢性病的危害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国家规定的慢性病有____种.____年____月____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____年)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____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
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____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____%,此前为____%,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____%。
三、慢性病发生的原因世界卫生____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____%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
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四、如何预防慢性病1.在我国,____%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____%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
坚持体育锻炼对预防慢性病有很大作用,体育锻炼的四个基本原则:周密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
根据中国人的体质,成年人每周至少要锻炼三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
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4~____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____小时。
慢性病健康指导汇编阳信县水落坡乡卫生院65岁老年人的健康指导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已达10%,标志着我国也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
为了适应这一社会现象所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给予老年病人切实有效的健康指导,达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掌握老年人健康基本情况,自2010年开始,我们将所辖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进行健康指导,,以下介绍健康指导的具体内容。
1 精神指导精神指导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必须通过与病人的交流,观察病人的言谈举止,找出病人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避免课堂式教育。
如遇事洒脱宽容温和的应给与肯定和赞许,鼓励他们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
让老人介绍自己待人处世的经验,主动带动周围的病友共同面对疾病。
如性格内向孤僻应帮助积极与周围事物进行协调,通过转换角色,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等。
2 饮食指导三高(即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应积极提倡以预防为主的饮食。
一般以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适量的鱼、虾等蛋白质,充足的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
禁忌烟酒。
根据老年人较常见的一些疾病具体指导如下。
(1)、心血管疾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富含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保持排便的通畅。
餐后禁立即就寝;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以免胃胀蠕动缓慢,影响消化吸收,横膈上移心脏活动受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疾病。
(2)、高血压病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可采取循序渐进的的方法,慢慢适应。
因为钠盐食用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造成血容留增多,心排出量增多,血压增高,加重病情。
(3)、糖尿病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自觉遵守饮食计划;避免进食高糖食物。
定时进餐避免低血糖。
饥饿时可增加蔬菜和豆制品等副食。
3 运动指导生命在于运动。
预防医学的主要课程预防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该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营养学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主要的预防医学课程,以便读者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公共卫生与防疫技术:此课程将学习基本公共卫生概念和方法,包括传染病监测、应急反应和防疫措施的制定与实践。
学生还将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手段,并学会使用疫苗和药物来控制疾病的爆发。
二、职业病防治与环境保护:本课程将重点讲解如何保护劳动者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劳动安全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三、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防控:此课程将涵盖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包括食品污染物的检测、食物中毒的控制和处理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食品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四、健康教育与社会保健体系:本课程将教授有关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如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
学生还将了解社会保健体系的运作方式,掌握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和管理策略,以提高社区的整体健康水平。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管理:在此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疫情暴发和其他紧急情况。
他们将学习制定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并在实际情况下进行演练和应用。
这将有助于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决策和行动。
六、环境卫生与健康:本课程将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慢性病预防与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预防医学也关注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
此课程将教授如何识别和管理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建议。
卫生保健对劳动力生产力的影响在一个日益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如何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成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课题。
卫生保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对劳动力的生产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卫生保健对劳动力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健康的劳动力是保证高生产力的基石。
一个被疾病困扰的员工往往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潜力。
身体不适会影响员工的专注力和动力,使工作变得效率低下。
而具备良好的卫生保健系统,可以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帮助员工迅速恢复健康,提高工作效能。
此外,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性医疗措施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前干预,减少员工因疾病而缺席或降低工作能力的情况。
因此,健康的劳动力是一个企业和国家生产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其次,卫生保健对劳动力的士气和工作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个关注卫生保健的企业,将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清洁的办公室、安全的劳动条件和舒适的工作设施。
这些条件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士气,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促进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
此外,卫生保健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工作压力管理等服务,帮助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平衡,减少工作压力对劳动力生产力的负面影响。
然而,卫生保健对劳动力生产力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员工个体,还涉及到整个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升。
卫生保健可以促进全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和培养健康习惯,可以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生率,降低劳动力因健康问题而缺席工作的比例,提高整体的劳动力生产力。
要提高劳动力生产力,我们需要关注卫生保健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保健系统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这包括增加医疗设施、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包括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险和医疗福利、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员工健康的活动等。
最后,个体劳动力需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和预防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