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说课稿doc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说课稿【教材】今天我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下册第六《北京的春》,本篇文章以,以人的活构全文。
作者先介北京的春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年、小年⋯⋯做好春的充分准。
接着,描述春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吃、守;初一男人外出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会;十五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束。
文中列了大量的老北京春的俗,情趣盎然,学生喜。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清晰,接密,略得当,推自然。
言表达朴,生形象,耐人味,字里行透出人喜喜春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老北京人怎春,所以本篇文一定很感趣,在本我了以下教学目:1.学会本的14 个生字,正确写和理解由生字成的。
2.有感情地朗文。
了解老北京春的俗,感受春的、喜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序,体会写、略写的好。
本的教学重点:引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春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 ,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 , 激发他们的潜能 ,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小学语文说课稿:《北京的春天》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的春天》。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北京的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述了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期间的庆祝方式民俗风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启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可以再列举一下这篇课文的特点,比如说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从老北京的风俗生活中感受作者表达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本文预计2课时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十四个生字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正确读写腊月、展览、初旬等词语。
2能力目标:通过“读、说”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顺序,详细描写与简略描写的方法及特点。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京的春节的喜爱之情,体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说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说的太笼统,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隆重,领悟风俗文化的内涵。
2.(结合实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了解描写自己身边的民俗)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法教采用抓主要句子分段朗读集体朗读运用联想的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放新年歌,展示不同地区庆祝新年的照片。
询问同学他们喜不喜欢过年,他们身边及他们自己庆祝新年的方式。
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了解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默读了解文章的作者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教师范读什么?引导学生默读了解作者?这表达不对,只能说是检查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检查预习,另外你的教学目标有识字任务,必须放到这一环节来说,采用什么办法指导学生识字。
了解主要内容可以用引导学生把握时间顺序,找出北京春节的时间是从腊八到正月十九。
北京的春天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北京的春天之美。
引发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北京的春天特点和景色。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景。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北京的春天,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章:北京春天的植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如柳树、桃花、玉兰等。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春天常见的植物和花卉。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变化。
第三章:北京春天的气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如温暖、湿润、春风等。
学习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特点。
进行户外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春天的气候变化。
第四章:北京春天的文化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重要文化和活动。
培养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的重要文化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分享他们对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了解和体验。
组织一次文化活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猜灯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第五章:北京春天的美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特色美食。
培养学生对美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春卷、北京烤鸭、糖葫芦等。
学习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品尝北京春天的特色美食。
组织一次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并分享自己的美食作品。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北京的春天,包括气候特点、花开景象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简介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候特点和花开景象。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欣赏北京春天的美景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代表性的美景,如颐和园、故宫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春天的美景。
2.4 教学步骤(1) 展示颐和园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播放颐和园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景。
(3) 介绍故宫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韵味。
(4)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美景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美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饮食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如驴打滚、炸酱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品尝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品味北京春天的美食。
3.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美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北京春天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3) 学生品尝北京春天美食,分享品尝体验。
第四章: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天民俗活动,如赏花、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北京春天的民俗文化。
4.4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民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春天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理解、感受作者描绘春天景象的能力,以及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北京的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通过欣赏北京的春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着四季更替的美丽风景,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那么北京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走进北京的春天,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京的春天。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展示北京的春天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注意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要段落和重点内容。
北京春天的特点:通过细致讲解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景色特色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的描写、细腻的笔触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北京春天的独特感受。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北京春天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的魅力”段落在学生们已经对《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作者如何描绘春天,以及他使用的语言技巧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天》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解读。
2. 写作过程中对美景的描绘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天》及相关资料。
2. 写作纸张和文具。
3. 投影仪和投影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和美景。
2. 提问:你们对北京春天的了解有多少?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北京的春天》。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三、写作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描绘美景的写作技巧。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美景。
四、小组交流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
2. 每组选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
2. 让学生回家后,以《我心中的春天》为主题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北京的春天》,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北京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通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方法。
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六、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1. 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描述让你感受到了北京春天的美丽?你是如何感受到的?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写作练习(20分钟)1.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北京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描写北京春天的短文。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导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北京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3. 简介北京春天的美景和特色。
4.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5. 激发学生对北京春天的期待和兴趣。
教学资源:1. 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PPT或黑板。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章节二:北京春天的景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景色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春天景色的特点和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北京春天景色。
4. 分享观察结果: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5. 总结北京春天景色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资源:1. 北京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PPT或黑板。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总结。
章节三:北京春天的文化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兴趣。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
2.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特色。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北京春天文化活动。
4. 分享文化活动: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和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北京春天文化活动。
5. 总结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特色。
教学资源:1. 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PPT或黑板。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了解和关注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总结。
章节四:北京春天的美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春天美食的特色和口感。
2. 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1. 展示北京春天美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小区里的每一个人,这其中也包括一个盲女孩,是谁呢?(安静)虽然春天的一切美丽的色彩,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片漆黑,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春天,那就是“触摸春天”(板书)在一次又一次的触摸中,奇迹出现了。
二、品读奇迹,感悟安静(一)在这个春天的早晨,我们都看到了哪些奇迹的发生?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边找语句边批注。
(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1)“安静在花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 、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B 、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呢?2(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北京的春天教案「精选」第一章:春天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春天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特点认识春天的重要节日和习俗1.2 教学内容春天的定义和季节变化春天的气候特点和植物生长春天的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春天的定义、季节变化和气候特点互动法:讨论春天的节日和习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观察法:观察春天的植物生长,进行户外考察1.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春天的节日和习俗,分享自己的体验第二章: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掌握北京春天的温度、湿度和风力变化认识北京春天的天气现象,如沙尘暴、雾霾等2.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的温度变化和平均气温北京春天的湿度和降水量北京春天的风力变化和天气现象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的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观察法:观察北京春天的天气变化,进行户外考察2.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的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分享自己的体验第三章:北京春天的植物生长3.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植物生长的特点掌握北京春天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北京春天的花卉开放情况和观赏地点3.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北京春天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长环境北京春天的花卉开放情况和观赏地点,如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观察法:观察北京春天的花卉开放情况,进行户外考察3.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四章:北京春天的节日和习俗4.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掌握北京春天习俗的来源和传统认识北京春天的重要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等4.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如春节、清明节等北京春天习俗的来源和传统,如放风筝、踏青等北京春天的重要节日和习俗的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习俗的来源和传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北京春天节日和习俗的调查和研究4.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节日和习俗的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分享自己的体验第五章:北京春天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魅力掌握北京春天旅游景点的名称和特色认识北京春天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攻略5.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魅力,如颐和园、天安门广场等北京春天旅游景点的名称、特色和旅游攻略北京春天的旅游活动和特色体验,如赏花节、徒步活动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魅力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旅游景点的名称和特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北京春天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的调查和研究5.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魅力,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六章:北京春天的美食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美食的特点和魅力掌握北京春天特色菜肴的名称和制作方法认识北京春天美食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6.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美食的特点和魅力,如野菜、春饼等北京春天特色菜肴的名称、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北京春天美食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如老北京的早点、宫廷菜肴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美食的特点和魅力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特色菜肴的名称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北京春天特色菜肴,体验美食制作的过程6.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美食的特点和魅力,分享自己的体验第七章:北京春天的文化活动7.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北京春天重要文化活动的名称和意义认识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7.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种类和特点,如戏剧、音乐会等北京春天重要文化活动的名称、意义和活动安排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如传统文化的传承、国际文化交流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种类和特点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重要文化活动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北京春天的文化活动场所,如剧院、博物馆等7.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八章:北京春天的环境保护8.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北京春天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认识北京春天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公众参与方式8.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等北京春天环境问题的类型、原因和影响,如沙尘暴、雾霾等北京春天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公众参与方式,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8.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公众参与方式,分享自己的体验第九章:北京春天的艺术创作9.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艺术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掌握北京春天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认识北京春天艺术创作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9.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艺术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如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北京春天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北京春天艺术创作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如艺术展览、演出活动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艺术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北京春天的艺术展览、演出活动等9.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艺术创作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十章:北京春天的社会生活10.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变化掌握北京春天社会活动的类型和内容认识北京春天社会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变化,如交通、就业、教育等北京春天社会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如公益活动、体育赛事等北京春天社会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社区建设、社会和谐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变化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社会活动的类型和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北京春天社会生活的调查和研究10.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社会生活对个人第十一章:北京春天的民俗风情11.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民俗风情的起源和特点掌握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名称和意义认识北京春天民俗风情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11.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民俗风情的起源和特点,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名称、意义和活动方式,如踏青、放风筝等北京春天民俗风情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如传统文化的传承、社区凝聚力等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民俗风情的起源和特点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民俗活动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北京春天的民俗活动,如放风筝、踏青等11.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民俗风情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十二章:北京春天的文学创作12.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文学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掌握北京春天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认识北京春天文学创作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12.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文学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如自然景观、历史事件等北京春天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如诗歌、小说、戏剧等北京春天文学创作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如文学作品的传播、文化传承等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文学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学生阅读北京春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12.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文学创作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十三章:北京春天的影视创作13.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影视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掌握北京春天影视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认识北京春天影视创作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13.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影视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如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北京春天影视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北京春天影视创作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如影视作品的传播、文化传承等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影视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影视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北京春天的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13.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影视创作对北京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十四章:北京春天的时尚潮流14.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时尚潮流的发展和特点掌握北京春天时尚元素的形成和影响认识北京春天时尚潮流对北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价值14.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时尚潮流的发展和特点,如服装、配饰、美容等北京春天时尚元素的形成和影响,如设计师、品牌、潮流趋势等北京春天时尚潮流对北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如消费观念、审美趋势等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京春天时尚潮流的发展和特点互动法:讨论北京春天时尚元素的形成和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北京春天的时尚展览会、购物中心等14.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春天时尚潮流对北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分享自己的体验第十五章:北京春天的未来发展15.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春天的发展规划和前景掌握北京春天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北京春天发展对北京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价值15.2 教学内容北京春天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如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等北京春天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北京春天发展对北京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价值,如就业、产业发展等15.3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春天的特点、气候、植物生长、节日习俗、美食文化、环境保护、艺术创作、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文学创作、影视创作、时尚潮流以及未来发展。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ēng 新 鞭biān 炮 除夕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间 ji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 外(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
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
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
这是北京方言。
老舍在《茶馆》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北京的春天有哪些特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感受。
情感与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口语表达:通过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描绘春天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的特点。
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开始今天的课程吧!一起感受北京的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惊喜。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描绘季节之美的课文《北京的春天》。
课前大家可能已经有了期待,那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字,去欣赏北京春天的独特魅力吧!首先我们来一起朗读这篇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京春天的景象。
孩子们你们能找出文中描述北京春天特点的句子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北京的春天是怎样的呢?是鲜花烂漫、是春意料峭、还是新绿初绽?课文里有很多美丽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丁香花竞相开放,街道边的柳树抽出新芽,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这些都是北京春天的独特之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北京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孩子们你们能从文中感受到这种情感吗?试着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同时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
了解这些对我们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哦!让我们一起学习并感受这种情感吧!让我们一起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吧!2.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老北京的世界,感受了那里春天的独特魅力。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探寻他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让我们先一起阅读课文,找出描述春天美景的语句。
想象一下那些花儿、树木、小溪和鸟儿的生动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春天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学会欣赏不同作者对春天北京的描绘,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北京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生能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北京春天特色事物的理解和描述。
(2)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北京春天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作者对春天北京的描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北京的春天》及相关辅助材料。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北京的春天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北京的春天》,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北京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6北京的春节学习目标:⒈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⒊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⑴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完整)《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范文之教案:《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
自主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
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
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
术性。
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2、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元宵节:观灯(总—分—总)
详略得当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