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分离工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4.05 KB
- 文档页数:4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1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和分离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为了高效、快速地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研究人员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一、酸洗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酸洗法是一种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分离技术,该方法通过控制酸的浓度和操作条件分解大豆蛋白质,从而获得不同组分的蛋白质。
研究结果表明,酸洗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可以得到6种不同的蛋白质组分,且每一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都不同。
同时,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大豆蛋白分离技术。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分离技术,该方法主要基于离子交换作用,将大豆蛋白质的组分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色谱法通常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通过改变溶液中的pH值和离子强度,控制蛋白质组分吸附和洗脱,从而实现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
研究表明,离子交换色谱法可以高效、精确地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且分离后的蛋白质组分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生产制造。
三、凝胶过滤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技术,该方法采用不同孔径的膜过滤大豆蛋白质,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组分。
凝胶过滤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有以下优点:一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二是可以同时分离出不同分子量范围内的蛋白质组分,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三是分离后的蛋白质组分干净、纯度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结论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目前,不同的分离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酸洗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过滤法是其中的主要技术手段。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紫苏摘要:本文综述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的分离原理,并讨论了其生产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大豆蛋白含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
目前大豆蛋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资源,特别是大豆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以上,是一种优良的食品原料。
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应用较多的是以下几种:1. 碱提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的传统提取方法是碱提酸沉法,主要利用大豆蛋白在大豆蛋白在高pH时溶解度最大,在等电pH条件下溶解度最小的原理,使之凝聚沉淀。
一般分3个步骤:弱碱萃取蛋白质、酸沉淀、喷雾干燥。
如图[1]影响等电沉淀的因素较多:①原料——原料豆粕应是低温或闪蒸脱脂后的低变性豆粕。
这种豆粕含杂质少,蛋白含量较高,蛋白变性程度低,适于大豆分离蛋白生产[2]。
②水分——浸提时,加水量越多,蛋白质的提取率就越高;但是加水太多,酸沉时蛋白的损失量增高;加水太少,大豆蛋白的溶出率大大下降,还会增加后续各工序的难度。
试验得出,浸提时脱脂豆粕与水的比例为1∶10~12最适合提取[3]。
③pH——蛋白质的溶解度与浸提pH有很大的关系,pH太低的时候,蛋白组分解离; pH 太高,易发生“胱赖反应”,生成有毒物质。
④温度——温度的高低对蛋白收率、纯度及色泽有显著影响。
浸提温度过高,会使蛋白变性,而且粘度增加,分离困难,耗能提高[4]。
经试验认为等电酸沉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1]。
⑤时间——一般来说浸提时间越长,蛋白的溶出率就越高。
但一定的时间后,蛋白得率随浸提时间的延长而无显著的变化。
生产中要综合考虑能源消耗、生产周期、工艺成本等各种因素来确定合理的时间[4]。
⑥另外,当浆料粒度太细反而会使蛋白得率和浸提效果下降,同时增加了过滤分离的难度。
加酸速度和搅拌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虽到等电点,但蛋白质凝集下沉缓慢,上清液混浊[1]。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系别:食品工程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食科13-2班学号:************姓名:***摘要大豆蛋白产品分为三类,即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其中,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和湿热浸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有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分离法等。
本文以研究方向和工艺改进方面为着力点解释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这两种主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过滤法;湿热浸提法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把脱皮大豆中的除蛋白质以外的可能性物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都除掉,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90%的制品,又称等电点蛋白。
与大豆浓缩蛋白相比,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不仅要从低温脱溶豆粕中除去低分子可溶性糖等成分,而且还要去除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超过滤法和离子交换法。
一、碱溶酸沉法1.提取原理低温豆粕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
将低温豆粕用稀碱溶液浸提后,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物的PH调至4.5左右,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聚沉淀,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得到大豆分离蛋白。
2.提取工艺豆粕的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提取率,只有高质量的豆粕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大豆分离。
要求原料无霉变,豆皮含量低,残留溶剂少,蛋白质含量高(45%以上),脂肪含量低,NSI高(不低于80%)。
豆粕粉碎后过40-60目筛。
首先利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溶解出来,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纤维素和残渣。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介绍大豆分离蛋白是指从大豆中分离出的具有高纯度的蛋白质制品。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是将大豆加工成蛋白质粉末的过程,以下将详细介绍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1.清洗和去皮:将采摘好的大豆经过清洗和去皮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皮层。
2.破碎和研磨:将去皮的大豆破碎成颗粒状,然后利用研磨机进行研磨,使大豆颗粒破碎成细小的颗粒。
3.水浸提取:将研磨好的大豆颗粒与水混合,进行水浸提取。
水浸提取的目的是通过水的作用将大豆中的蛋白质溶解到水中。
4.残渣分离:经过水浸提取后,得到含有大豆蛋白质的浆液,这时需要将浆液中的蛋白质与固体残渣分离。
分离的方法可以采用沉淀、滤液和离心等方式进行。
5.蛋白质沉淀:将得到的蛋白质浆液进行酸碱调节,使其pH值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促使蛋白质沉淀。
沉淀后的蛋白质会形成团块,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
6.过滤和洗涤:将蛋白质沉淀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然后通过洗涤的方式去除蛋白质沉淀中的杂质和溶解物质。
7.除水处理:将洗涤后的蛋白质沉淀进行除水处理,可以通过离心、压裂、减压干燥等方式去除蛋白质中的水分。
8.研磨和筛分:将除水后的蛋白质块进行进一步的研磨和筛分处理,使其成为均匀的粉末状态。
9.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蛋白质粉末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蛋白质粉末的含量、氨基酸组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
以上就是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的基本步骤。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的核心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并使其达到纯度较高的状态。
通过不同的工艺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中的杂质、沉淀蛋白质、去除水分等处理,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作者:丽水天工环保1、酸沉碱提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
该法是利用大豆中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pH415) 时沉淀的特性,与其他成分分离,沉淀的蛋白质经调节pH 后溶解,因此称之为酸沉碱提法。
酸沉碱提的缺陷是: 耗酸、耗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
该分离提取方法有待改进。
但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2、膜分离法。
根据大豆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形状及膜与大豆蛋白的适应性,选择膜材料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分离,超滤净化,使非截留组分排除,达到符合标准的分离大豆蛋白液,接着将净化后的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浓缩到所需的浓度后出料,喷雾干燥成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有机溶剂接触,极性头在内,形成极性核,该核具有包含水溶液和溶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此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蛋白质。
利用反胶束技术从全脂豆粉萃取大豆蛋白,可一次萃取50 %左右。
大豆蛋白萃取过程非常快,用非扩散模型解释较为合理。
该法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自动水分测定仪、气浴恒温震荡器、离心机、凯氏定氮仪、分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和微量进样棒等。
影响反胶束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水相的pH 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束) 相可循环利用、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
其缺点是:蛋白质在现有反胶束体系中稳定性不高,导致萃取前后蛋白质的活性损失较大,因而制约其工业化应用。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对大豆蛋白中7 S 和11 S 球蛋白进行快速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分离条件为40 ℃、流速1mL/ min 的条件下,9 min 可完成相应球蛋白的分离。
具体方法为:(1)试剂与试样。
乙腈(CAN) (HPLC 级) 、三氟乙酸( TFA) (HPLC 级) 、HPLC 级水用于移动相的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大豆分离蛋白是从大豆中提取的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含量的食品原料,其具备多种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和膳食观念的转变,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旨在全面解析分离蛋白的来源、组成以及其在不同工艺阶段的关键参数控制等内容。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引言、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要点、分离蛋白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展望以及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旨在引领读者进入本文主题,并概括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相关背景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进行全面解析和说明,以增加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
通过详细介绍分离蛋白的定义、来源、提取方法以及其组成与结构特点等方面,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讨论原料选取与预处理、工艺参数控制、纯化与浓缩技术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最后,展望了分离蛋白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概况以及市场前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要点提供参考,为该领域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2.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原理2.1 大豆分离蛋白的定义与作用大豆分离蛋白,也称为大豆分离物或大豆分离蛋白质,是一种从大豆中提取得到的蛋白质产品。
它由大豆中的蛋白质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进行提取和纯化而得到。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可用于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工业应用。
2.2 大豆分离蛋白的来源和提取方法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综合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1. 实验目的蛋白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通常可以从动物的乳汁或天然植物(如花生、大豆等)中提取。
大豆(黄豆)是目前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40 %以上,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蛋白的提取方法有许多种,例如: 碱提酸沉、酶提酸沉、超声酸沉、酶解提取、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通过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纤维素酶酶解增溶等预处理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使蛋白质在等电点状态下析出。
通过本实验,掌握超声波、酶解、离心分离、浸提、等电点析出等蛋白质分离手段,了解植物蛋白制备的常用技术。
2. 材料、仪器与设备2.1实验材料黄豆,1mol/LNaOH、10%HCl、正己烷、纤维素酶2.2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高速离心机、超声波仪、pH计、烘箱、电子天平、250mL三角瓶、平皿、大烧杯、玻棒、药匙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实验流程黄豆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30min→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20min→纤维素酶酶解→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碱溶(调pH11)→超声波处理20min→离心分离→收集上清→等电点酸沉析出(调pH4.5)→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30min称重→计算蛋白质粗提回收率3.2实验步骤(1)黄豆预处理选择果粒饱满,色泽明亮的黄豆为原料,称取黄豆250g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破碎粉末用60目的不锈钢网筛过筛,去除夹杂物,备用。
(2)溶剂低温浸出法制取脱脂豆粕粉取250mL三角瓶,加入粉碎后的豆粉20g,100mL正己烷,瓶口用平皿覆盖,恒温水浴60℃浸提30min使大豆中的油脂溶出,5000rpm离心15min后去上清液,将沉淀收集后放烘箱内50℃,20min烘干,得脱脂豆粕粉样品。
以下周四完成(3)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高大豆蛋白溶出率取10g 烘干的脱脂豆粕粉,按1:15料液比加入150mL 蒸馏水,用10%HCl 溶液调至pH5.0,按0.5%(脱脂豆粉)的酶量加入纤维素酶,在恒温水浴锅里加热至48℃,并恒温酶解90min 。
398大豆分离蛋白提取与性能改善工艺研究进展黄国平1,2,孙春凤1,陈慧卿1,李国辉1,张志燕1,陈克平1(1.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2.南通光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361)摘要:大豆分离蛋白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在食品加工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改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性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从原料的选择、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产品性能改善三个方面综述了碱溶酸沉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溶酸沉法,性能改善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and performance improving technology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HUANG Guo -ping 1,2,SUN Chun -feng 1,CHEN Hui -qing 1,LI Guo -hui 1,ZHANG Zhi -yan 1,CHEN Ke -ping 1(1.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2.Sun-Green Bio-Tech Co.,Ltd ,Nantong 226361,China )Abstract :The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 )is one of the few alternative plant proteins to animal proteins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Here is a review of 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by -products for the extract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with the alkali -solution and acid -isolation method .Key words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alkali -solution and acid -isola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S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12)17-0398-07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黄国平(1977-),男,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功能食品科学研究。
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摘要: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提取、改性、功能特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做出详细论述,以期对今后有关大豆蛋白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应用;研究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at structure, extraction, modific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respectively, with the purpose to contribute to the exploration and widely using.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 Structure; Application; Study1. 引言蛋白质(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陆上动物,均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着大量的植物蛋白,这些植物蛋白为合成各类动物蛋白提供了丰富的氨基酸来源。
多年来,由于在营养上的重要性,植物蛋白已成为各国专家广泛研究的课题。
大豆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的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种植,我国北方种植甚为广泛。
大豆中含大豆蛋白40%,由大豆生产的大豆蛋白质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蛋白质,而是指大豆种子中诸多蛋白质的总称。
大豆蛋白质无论从营养组成、资源丰富还是加工技术方面来看,都是人类最为熟悉、安全和经济的植物蛋白质资源。
从氨基酸组成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来看,大豆蛋白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分数接近于动物蛋白,是人类取代动物蛋白最好的植物蛋白质之一。
大豆蛋白是为数不多的可取代动物蛋白的营养佳品之一,不仅可以补充人体内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由于不含胆固醇,对血管病患者尤为有益。
大豆蛋白[1]主要分为三种:脱脂豆粉、浓缩大豆蛋白(SPC)和大豆分离蛋白(SPI)。
大豆分离蛋白的中试实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文旨在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的中试实践,并探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我们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
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各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仍然是必要的。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中试实践,食品工业,应用1. 引言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大豆分离蛋白是通过从大豆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功能特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2.1 传统提取法传统提取法是大豆分离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浸泡、破碎、溶解、沉淀和洗涤等步骤。
先将大豆颗粒浸泡在适当的溶液中,以去除杂质和激活酶活性。
浸泡时间和浸泡液的成分对蛋白质的提取率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接下来,通过破碎将浸泡后的大豆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增加蛋白质的释放表面积。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将破碎后的大豆颗粒溶解于水或盐溶液中,使蛋白质溶解出来形成提取液。
温度、pH值和盐浓度等因素对溶解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溶解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添加盐类等方式,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沉淀过程中,蛋白质与其他组分分离。
最后,对蛋白质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溶解液中的其他成分,以得到纯净的大豆分离蛋白。
传统提取法简单、操作容易,是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常用方法之一。
然而,该方法提取效率较低,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先进的分离技术来提高提取效率和质量。
2.2 先进的分离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不断演进,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分离技术。
这些技术旨在提高大豆蛋白的提取效率和纯度,并改善其功能特性。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质构重组大豆分离蛋白-鸡肉双蛋白肉工艺条件研究优化鸡肉和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的双蛋白食品生产工艺条件,确定最优产品配方。
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通过斩拌方式进行复合,探究鸡肉、淀粉、水、油脂添加量对质构重组双蛋白肉咀嚼性、硬度、弹性及感官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弹性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
结果:双蛋白产品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100.00g、鸡肉添加量43.62g、淀粉添加量36.57g、水分添加量570.03g、油脂添加量59.92g,在此配方下,产品的弹性最好;经过对比实验,其质构特性优于单一传统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与鸡肉产品。
结论:大豆分离蛋白和鸡肉质构重组后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质构特性和营养价值,期望为双蛋白工程应用提供新思路。
“双蛋白”首次提出是在2006年中国大豆食品产业峰会,其目的是将两种优质蛋白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结合,改变单一蛋白的营养缺陷,强化食品的营养价值,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1],明确指出着力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满足消费者需求,各行业展开了对双蛋白食品的研究。
优质动、植物蛋白质组合能显著促进免疫重建、增加肌肉合成等生理功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90%,具有良好的储藏和加工特性,能有效改善其他食品的质构并强化营养,在各个食品领域都有应用;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特点,但是加工特性较差,很难形成完好的网络结构,我国每年肉鸡出栏高达100亿只,但是由于加工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部分的鸡肉出口到国外;斩拌工艺能将各种物料充分切碎,混合均匀,将油脂和蛋白质等物料充分乳化[2],再配合TG酶(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的作用将各种物料凝胶粘合[3],达到各物料之间化合键和作用力重组。
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王喜刚;况楠;裴云生;史永革【摘要】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isolation soyprotei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was mainly studied. Using defatted soybean meal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the pro- tein was first solubilized in water. The solution was separated from the solid residue. Finally, the protein was precicipitated from the solution, separated and dri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extraction which were evaluat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 ments was as follows. 1.0 g/L NaOH,50 ℃and 40 min.%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以脱脂豆粕为原料,经过碱提、分离残渣、酸沉、分离蛋白、再干燥得到产品。
其中,对从脱脂豆粕中碱提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提的最佳条件: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1.0g/L,温度为50℃,时间为40min。
【期刊名称】《粮食与食品工业》【年(卷),期】2012(019)006【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提;脱脂豆粕【作者】王喜刚;况楠;裴云生;史永革【作者单位】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99;TQ936.2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使其以成为重要的蛋白资源和优良的食品原料[1]。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 刘红玉1,郑惠枚1,郝国东2(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哈尔滨轻工业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副产品的利用及生产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凝乳 [中图分类号] TS2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88X(2002)02─0122─01 1 前言 大豆经清洗、破碎、脱皮、压片和正已烷浸出后,可得到脱脂大豆片,即白豆片。
由于白豆片的NSI(水溶性氮指数)值高,为提取分离蛋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所谓分离蛋白,就是从白豆片里除去非蛋白质成分得到含蛋白90%以上的蛋白粉。
大豆分离蛋白是理想的植物蛋白,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
大豆分离蛋白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性,而且具有乳化性、吸水性、吸油性、凝胶性、粘结性和分散性等众多的功能性。
在食品加工业中,它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面制品和饮料等加工上。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的副产品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纤维素和低聚糖。
它们都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物质。
2 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白豆片 提升 计量 浸出 分离 蛋白液 脱气 水、碱液 豆渣 纤维车间酸沉 分离 初级蛋白凝乳 水洗 分离 酸液 乳清 低聚糖车间 水 乳清 浸出罐 次级蛋白凝乳 老化 中和 高压均质 喷雾干燥 混拌 包装 成品 3 生产工序 (1)浸出。
浸出工序在浸出罐内进行,其作用是将白豆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溶于水中。
原料(白豆片)由原料储仓通过输送系统,经除铁器进入车间内的投料计量罐,计量后送入浸出罐。
首先将48.8°~50℃的水和二次分离机分离出来的乳清按水料比为20:1的比例加入罐中,液位计检测达到给定量后,关闭进水阀。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探讨左青摘要:就液态液化烃生产高NSI豆粕,加强前处理,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废水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特别强调前处理,低温液化烃在液态浸出,得到高得率的分离蛋白。
关键词:液态液化烃;碱提酸沉;大豆分离蛋白近年来,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我国先后上马10多条3t/d~5t/d的生产线。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脱脂豆粕的质量,许多厂采用直接浸出大豆、低温脱溶[1]——闪蒸脱溶以求获得高NSI(氮溶解指数)豆粕,但存在溶剂消耗偏高、NSI仅在74%~85%等问题。
液态烃在40℃~45℃浸出豆坯,大豆蛋白质基本上不产生热变性,所得豆粕中粗蛋白(干基)含量≥50%,NSI≥90%。
在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方面,先后引进超滤法和碱提酸沉法等。
现在,国产化碱提酸沉法工艺和设备日趋完善,有些指标超过同类引进设备的指标。
笔者经数家工厂考察,在多方专家的指导下,为得到高提取率大豆分离蛋白和净化环境,提出改进前处理,用液态液化烃作为溶剂进行低温浸出,采取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用厌氧生物法处理废水。
1 生产高质量的脱脂豆粕和豆粉1.1 预处理的特殊要求[3、5、8]用于生产食用蛋白食品的大豆,其杂质含量应不大于:机械杂质2%,粮食类杂0.2%,碎粒10%,水13%,FFA1.5%。
清理选用高频振动筛和平面回转筛。
干燥降水到12%以下,冷却后进料仓储存几天缓苏,这样破碎时皮壳容易分开。
用齿辊式破碎机破碎,破碎程度为4瓣至6瓣,破碎率≥98%,后经分选筛分选,碎豆粒采用卧式软化锅,在密闭滚筒内让间接蒸汽(0.3MPa~0.5MPa)和直接蒸汽(0.03MPa~0.04MPa)调质20min,可用疏水器出来的冷凝水调质,间接汽压力为0.3MPa,时间40min,要软化锅出料在72℃~78℃,水分10%左右。
预处理工段工艺指标[8]:除杂≥99.9%,脱皮≥85%,生坯厚度0.3mm~0.35mm,生坯水分8%~9%,皮中含仁率≤0.5%。
真空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工艺研究李杨,齐宝坤,隋晓楠,马文君,王中江,江连洲收稿日期:2015-05-08修回日期:2015-08-27作者简介:李杨(198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E-mail :liyanghuangyu @ 通讯作者:江连洲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QC2013C01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049)原文出处:《中国油脂》,2015Vol.40No.12(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摘要:以大豆为原料,对真空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工艺进行研究。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真空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57MPa ,物料含水率15%,套筒温度94ħ,螺杆转速98r /min ,模孔孔径17mm 。
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总蛋白提取率高达92.17%,比传统湿热预处理工艺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同时,提油效果显著,总油提取率高达93.61%。
关键词:大豆;大豆蛋白;真空挤压膨化;水酶法中图分类号:TS224;TQ93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7969(2015)12-0039-05Vacuum extrusion pretreatment and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soybean proteinLi Yang ,Qi Baokun ,Sui Xiaonan ,Ma Wenjun ,Wang Zhongjiang ,Jiang Lianzhou(Food Science College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 :Using soybean as raw material ,vacuum extrusion pretreatment and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of soybean protein was researched.The vacuum extrusion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ased on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s follows :vacuum degree -0.057MPa ,water contentof material 15%,sleeve temperature 94ħ,screw speed 98r /min and diameter of dieaper-ture 17mm.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protein was 92.17%,which nearly increased by 14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with that using traditional damp-heat pretreatment.Mean-while ,and theextraction effect of soybean oil was remarkable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oil reached 93.61%.Key words :soybean ;soybean protein ;vacuum extrusio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method 水酶法提取植物油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提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有机溶剂残留、油脂品质好等优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