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案教师版-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王建忠)
- 格式:pdf
- 大小:746.41 KB
- 文档页数:18
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液内科是内科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学习血液内科知识对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有限。
基于这种背景,PBL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医学教育中。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促进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血液内科实习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血液内科是内科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血液相关的各种疾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液内科实习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性及团队合作的培养。
而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来促进学习效果。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PBL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PBL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促进作用。
临床医学系PBL教学教案首页(教师用)授课专业班级:任课教师:题目:我“咳血”了所属系统:呼吸系统(教师版教案模板)案例摘要(建议PBL教学组负责人撰写)本教案是有关支气管扩张咯血伴慢性呼吸衰竭的案例。
系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反复咯血二十余年加重一周伴发热,来到仁济医院门诊就诊。
病人自二十余年前开始经常有咳嗽,咳痰伴反复咯血。
平时痰多为黄色,量或多或少,最多时约100ml/日,且多见于早晨起床后,经常有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
在近2-3年来出现呼吸困难,曾经在外院反复多次门诊治疗。
本次住院在排除了其他呼吸系统慢性病,经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提示为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咯血。
并经抗感染、祛痰和止血等其他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关键词:咯血;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支气管扩张学习目标I. 基础医学部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学、药理等)1.胸部(肺,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大体解剖结构,肺的分叶及结构以及肺的血液循环。
2.呼吸衰竭时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的病理生理机制。
3.支气管扩张的的病理变化及其解剖分型。
4.止血药物的药理机制5.细菌性感染的发生机制6.各大类抗菌药物的药理机制、作用机制和抗菌谱。
7.出凝血的基本机制II.临床医学部分(咯血的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呼吸衰竭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1.咯血伴咳嗽、咳痰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鉴别咯血与呕血。
2.支气管扩张的辅助诊断方法(血液、生化指标,胸片、胸部CT扫描等)。
3.支气管扩张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4.支气管肺癌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5.肺结核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6.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7.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8.胸片和胸部CT的读片。
III. 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医患沟通学等)1.讨论呼吸道慢性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讨论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0-11T10:33:43.1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作者:李凤燕[导读]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开始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消化系统组织学也不例外,如何将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之中成为全新的课题。
李凤燕(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 525400)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开始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消化系统组织学也不例外,如何将微课结合PBL 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之中成为全新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此次研究从PBL教学法的概述入手,对消化系统组织学微课的制作重点和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详细的探讨,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以此来推动教育行业更加完善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PBL教学法;消化系统组织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062-0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许多行业都产生很大的冲击,医学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如何将科技和医学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成为医学教育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于是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之中引入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应运而生,该种方法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吸收和掌握。
此次研究对丰富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之中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PBL教学法的概述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学生设置在混乱、结构不良的情景之中,让学生作为该情景之中的主角,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学生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将问题一步步的解决。
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PBL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in hematologyZHANG Jing(LuoHe medical college,HeNan LuoHe 462000)Abstract: PBL teaching is the best present education reform. Apply PBL teaching to the hematology teaching, Boring hematology class turned into the diversified classroom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Keyword:problem 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reform ; hematology一、引言PBL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由于其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其检索、归纳等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1]。
以PBL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内科学教材及病例,重新定义了血液内科学的教学环节。
二、PBL教学法的基础理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PBL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产生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PBL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
PBL 教学法的主线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识别问题、澄清问题、自我学习、新知识评价、思考与反馈等基本步骤[3]。
三、PBL医学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实施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组建学习小组。
海南医学院PBL系列课程之教师版我的眼睛看不见了项目编号:所属系统:神经系统教案来源:海南医学院理学院编写者:赵久红2013年11 月1 日注意事项请各位指导老师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请严格执行。
1、请勿将此教师用书交于学生使用。
2、在使用学生用书时请按页码顺序逐一发放,讨论完一页后才能发放下一页,依次类推。
3、请注意下列内容请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时发放:(1)学习目的(第一页)(2)参考资料(最后一页)4、讨论中供学生参考的辅助材料如图片等在适时使用后请及时回收,请勿交予同学带回。
5、讨论中需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使之按照教材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
6、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需做出相关记录以便最终给与评价。
7、对学生在讨论中的异常表现,特别是人格或心理上的问题需及时与辅导员以及PBL领导小组联系。
第一部分(1学时)刘X,女,37岁,汉族,已婚。
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口干,口渴,饮水量增多,尿量无明显增多。
近10天出现视力下降,以左眼为甚,无头痛等其他不适,到医院门诊就诊。
既往史没有特殊。
月经基本正常。
教师注意事项:本部分主要描述患者视力明显下降来就诊。
同时伴有口干,口渴,饮水量增多症状,引导学生讨论引起口干,口渴,饮水量增多症状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同时视力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主要讨论要点:1.常见症状:口干,多饮和视力下降分别与什么疾病有关?问题:1. 中年妇女的易发病。
2. 口干,多饮与视力下降分别常见于哪些疾病?两组症状是否有关联?各需要做什么检查?3. 视力下降但无头痛,提示什么?教师参考点:1.引起视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有1)眼球的疾病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光线就是通过这四个结构的最终折射到视网膜上被感知的。
随意折光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发生病变都会引起视力障碍。
如角膜发生炎症、翼状胬肉等、房水障碍引起的青光眼(检测眼压可确定),青光眼患者因为眼压增高还会有剧烈头痛表现(本例患者未提及头痛症状,可排除青光眼)、晶状体浑浊引起的白内障等都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
随后,将从PBL教学模式的概述入手,深入分析该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并总结其优势和挑战。
还将提出改进对策,以解决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最后在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探讨该研究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血液内科实习教学,案例分析,优势,挑战,改进对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总结,展望,研究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知识面广泛但缺乏深度,学生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性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引入了问题驱动式学习(PBL)教学模式。
PBL 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 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研究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PBL 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和探讨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PBL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思想碰撞。
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血液内科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将来成为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承德医学院PBL课程教案(教师版)黄疸6年的王先生所属系统: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案来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编写者:刘金霞2013年3月23日案例摘要本案例介绍一个由于HBV感染引发的慢性中度乙型肝炎的间断黄染6年的患者。
患者是一个中年男性HBV感染者,感染历史20年(高考体检时发现),其母亲以及兄姐7人均存在HBV感染,均发展为肝硬化,2个哥哥死于肝癌。
一个姐姐死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
有吸烟、饮酒嗜好20年。
经过询问病史和详细体检以及化验检查,该患者诊断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
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6个月,病情无好转,病毒指标变化不大,故停用干扰素治疗。
当时就考虑患者诊断明确,进展较快又有家族史,预后较差,因此给予核苷类似物治疗。
半年后肝功能恢复基本正常,HBVDNA转阴,E抗原仍然存在。
因此一直应用该药物治疗,到第四年时,本人和其妻子都想生育二胎,然后停药,尽管医生不同意,但还是停下来了,结果孩子还没来得急怀上,病毒指标再次抬高,肝功能异常(总共停药时间2个月),后用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但效果不好,换用用另一种抗病毒核苷类恩替卡韦,双倍剂量,一个月后,指标好转,坚持半年后,由于经济困难,改为1片,继续口服至今。
关键词:HBV;黄疸;抗病毒治疗;预后学习目的:1.黄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胆红素的代谢途径3.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和发生机制4.乙肝病毒生物学特征。
5.乙肝病毒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致病机制是什么。
6.酒精性肝损伤和病毒性肝损伤之间如何界定7.乙肝病感染后抗病毒治疗。
8.HBV感染者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问题。
9. 如何预防HBV感染。
10.王先生如果没有得到积极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得当,病情会如何发展,为什么?注意事项:1.请勿将此教师用书交于学生使用。
2.在使用学生用书时请按页码顺序逐一发放,讨论完一页后才能发放下一页,依次类推。
3.请注意下列内容请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时发放:(1)学习目的(第一页)(2)参考资料(最后一页)4.讨论中供学生参考的辅助材料如图片等在适时使用后请及时回收,请勿交予同学带回。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血液教案课题:血液课时: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熟悉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3.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具准备:1.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2. 图片展示板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二、讲授(15分钟)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教材内容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讲解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防御和调节作用。
三、练习(15分钟)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讨论。
2. 血液循环练习:让学生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并进行相关问题的练习。
四、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血液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了解不同血型对身体的影响,并写一篇短文介绍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初中生物课程中血液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1.引入目前,在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等目的。
本文将探讨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如何应用PBL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分析(1)分组学习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病例,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通过PBL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等途径,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
每个小组制定的解决方案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如果不同小组之间有共性的病例,可以进一步比较和总结各组的答案,让学生最后认识到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问题导向学生在经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思考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整理出来,并制定一个问题解决方案。
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问题解决方案一般是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等。
学生在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3)实际操作在分组学习和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解决方案的呈现。
例如,在学习淋巴瘤的病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组织学检查和治疗。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并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纳入问题解决方案之中。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一定的实践,并及时反馈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3.结论。
PBL教案(教师版)案例名称:突发下腹痛的小李案例编写者:施素华所属系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产科授课对象: 2013级临床卓越班编写时间: 2016.1 审核时间:学时数: 5学时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案摘要:本教案是宫外孕的常见案例。
小李突发下腹痛,伴肛门坠胀,到医院急诊就诊,后经过一系列化验,B超检查及病情观察,最后明确诊断,先经保守治疗,最终选择腹腔镜手术,痊愈出院。
本案例设计针对妇产常见急诊病案——宫外孕展开,促使学生将妇产科知识贯通,学习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与鉴别诊断,进而引申到宫外孕鉴别诊断,最后以宫外孕的病情演变与可能后果、宫外孕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宫外孕的辅助检查手段、宫外孕的治疗原则揭开谜底,结束整个推演过程。
第一幕提到小李在上班时突发右下腹痛伴肛门坠胀引导学生学习女性急腹症的鉴别诊断;第二幕提到小李有停经后阴道流血病史,引导学生讨论腹痛伴有阴道流血的鉴别诊断;第三幕提到小李选择了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腹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并晕厥。
引导学生讨论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指征及疗效观察,以及宫外孕病情演变;第四幕提到小李急诊手术后很快恢复,回顾并讨论宫外孕的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分析宫外孕的病因。
另外,在人物、病情演变与诊治经过的描述中,有意体现流行病学、社会心理学与良好的医患关系等概念。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自由想象与创新思维,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科学思维、人文关怀与实际应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宫外孕(extrauterine pregnancy)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输卵管妊娠(tubal pregnancy)输卵管妊娠流产(tubal abortion)输卵管妊娠破裂(rupture of tubal pregnancy) 学习目标:1、下腹痛的鉴别诊断。
2、宫外孕的定义,临床表现。
3、宫外孕的结局。
4、宫外孕的鉴别诊断。
5、宫外孕的辅助检查方法。
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整合课程教案课程学习目的:生命科学领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医学伦理领域:对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必要性教案题目:爸爸,我为什么没有继续欺骗您?教案类别:教师版撰写者:王建忠(普外二科)阮冬华(胃肠镜室)审阅者:曾祥福教授/主任医师教案摘要一位69岁男性因最近1个月来常感到头晕乏力及偶然心悸、大便次数增多并带少许粘液血便到医院就诊。
门诊检查时发现患者有贫血的现象,收住血液内科做进一步检查,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效果不佳。
后查粪潜血持续阳性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右半结肠恶性肿瘤,转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
上述诊疗过程中,患者女儿及其亲属出于善意对患者本人一直隐瞒恶性肿瘤的真实病情。
术后1月左右,女儿觉得一切都过去了,向患者告之真相。
患者知道后不能接受罹患癌症的现实,产生了严重的焦虑症状,诱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不治身亡。
患者女儿深感自责和愧疚,后悔没有继续为父亲保守秘密。
教学目标:1.了解贫血可产生复杂而较缺乏特异性的多种器官的症状。
2.熟悉贫血相关的各项检查及意义,如何对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3.学习贫血的正确治疗措施。
4.掌握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5.重点学习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理机制和救治措施。
6.从医学伦理学层面了解对患者采取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的重要性。
第一幕樊佑发先生年轻时参军当过几年侦查兵,虽然快70岁了,但身体一直很好,总是显得精神矍铄,平时除了偶有小感冒外,很少看病就医,用他的话说:“这辈子我就不认识医生是谁。
”平素早上有晨练的习惯。
昨天早上爬山时,突然感觉头晕,眼前发黑,差点跌到,不过樊先生始终意识清醒,这已是近1个月以来第二次发生这样的现象。
虽然如此,他也不想去看医生,他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只不过体力有些下降而已。
在女儿的多次劝说下,他来到医院。
初步的体格检查,医师发现他一般生命体征平稳正常,面色结膜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可闻及II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腹部体检未发现异常。
血液常规检查发现:项目数值正常范围白血球(WBC) 6.28×109/L 4.0-10.0×109/L红血球(RBC) 2.1×1012/L 4.2-5.4×1012/L血红蛋白(Hb) 5.8g/dl 14-18g/dl医师发现樊先生贫血严重,有必要查明病因,收其入住血液内科。
一、本幕在病史中提供的信息包括:1. 69岁老先生于运动中发生头晕、黑朦症状。
2.最近一月出现体力渐差,还有头晕现象,表示病情在逐渐加重中。
3.患者虽面色苍白,血色素明显降低,但本身未察觉,直至因贫血严重于运动中出现心肺功能不胜负荷才求诊,说明慢性贫血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者往往贫血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早期不易察觉。
二、教学目标1.贫血所引起的多器官症状。
2.影响贫血症状的因素:贫血程度、病人心肺功能、机体代偿能力等。
3.贫血诊断的临床路径(由病史与体格检查开始)。
4.鉴别急性与慢性贫血的不同临床表现。
三、提示用问题1.樊先生头晕,眼前发黑可能原因有哪些?2.血红蛋白(Hb)与他的症状之间有何相关?3.樊先生有贫血吗?4.贫血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5.哪些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贫血有诊断意义?6.樊先生为非急性贫血,过去病史亦无特别,主诉各种症状亦无特异性,红细胞指数有无异常?四、参考资料1.贫血是一个病症,而不是一个疾病,可由多种疾病所造成,应尽量找出病因并给予适合的治疗。
2.贫血可产生多器官症状,主要包括:①心血管系统:心悸、气喘、心脏杂音、心电图变化;②外貌方面:面色苍白、黄疸、指甲变脆、凹陷;③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头晕、不安、无力;④消化呼吸系统:头晕、疲乏、气喘等,通常在Hb 少于7-8g/dl时出现。
3.贫血的症状除与贫血的程度有关外,贫血产生的速度、病人心肺功能、其他疾病以及是否合并体液丢失等因素都有关系。
①慢性贫血产生缓慢,无心肺疾病,有足够时间代偿,这未引起组织缺氧,因而无自觉症状;②急性失血性贫血时RBC迅速丢失,代偿机能未及时发挥作用;再加上血容量骤减,则尽管病人年轻也可出现心跳呼吸加速、呼吸困难、头昏、甚至晕厥。
4.贫血严重度的划分标准贫血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Hb浓度<30g/dl 30-59g/dl 60-90g/dl >90g/dl5.急性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失血百分比失血量(ml) 症状体征<20%<1000 较少引起症状20-30%1000-1500 焦虑不安体位性低血压活动时心动过速30-40%1500-2000 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口渴尿少,坐起或站立时晕厥脉搏细速,血压降低,短暂性意识丧失>40%>2000 意识混乱,呼吸短促低血容量性休克6.急性贫血的原因:急性失血,溶血等。
7.慢性贫血的原因:铁质缺乏;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原发性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体质性RBC发育不良、后天性RBC发育不良;继发性骨髓衰竭:尿毒症、内分泌疾病、HIV感染、慢性疾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病、甲减、网织红细胞增多等。
8.贫血的诊断策略由病史和体格检查开始过去或家族成员有贫血、黄疸、胆结石、脾切除、胃部切除史否?饮食、酒精饮用、药物使用状况;大便、女性月经情况;病人的贫血是慢性、反复出现、最近发生?体格检查应注意:BP、P因体位而改变(急性出血时比贫血出现早)、脱水、水肿、黄疸、苍白、紫癜、脾脏和淋巴结肿大、大便性状。
9.本个案由病史可知贫血相关症状产生已近1月,生命体征平稳,虽然不用紧急处理,但在诊断上可能引起贫血的疾病多而复杂,应如何进行鉴别诊断?第二幕樊先生除了头晕的症状以外,还有痔疮病史数年,加上平常就有便秘的习惯,每次发作,大便时肛门区疼痛不适,且有便时鲜血滴沥,干硬的粪块上还有一些如鼻涕一样的粘液样物。
因此樊先生平时就很注意饮食习惯,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敢喝酒。
每日增加饮水量且多吃新鲜果蔬,同时适当运动是每天必备的养生秘籍。
住院后,进一步的检验数据出来:1.血液常规检查:项目数值正常范围血比容(HCT) 16.1% >42%血球平均体积(MCV) 65.0fl 80-96fl红血球大小分布宽度(RDW) 16.4% 11.5-14.5%血小板(PLT) 258×109/L 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RTC) 0.8% 1.0-2.0%2.肝肾功能生化学检查各指标正常3.胸部正位X线摄片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
4.粪便常规检查:潜血++(正常值为阴性)。
在病房时住院医师为病人做身体检查发现有轻度外痔,亦无出血。
实习医师问住院医师:病人的血红蛋白那么低,是不是要立即帮他输血?一、本幕信息1.樊先生既往有痔疮出血的病史,但他在饮食和运动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以期痔疮不再发作。
文中并未提及他最近是否常有发作。
这提醒学生虽然痔疮发作会出血,但应不是造成他如此贫血的主因。
实验室检验数据中HCT降低是什么意义?血液方面的数据如何判断?2.为何粪便潜血会++,有何应鉴别之处,均是可作探讨之处。
二、讨论要点1.贫血时诊断的策略。
2.判断病人是否患有急性出血或溶血。
同时要尽快判断贫血病人接受输血的时机。
3.利用血球形态诊断贫血疾病,包括小细胞性贫血诊断流程。
三、提示用问题1.你觉得他的痔疮所造成的出血与他的贫血现象有关吗?2.血液学的数据如何判读?3.粪便潜血有什么意义?4.樊先生有必要紧急输血吗?5.樊先生的贫血该如何进行诊断?四、参考资料1.病人贫血症状为渐进发展,网状红细胞和胆红素不高,应该不是急性出血和溶血。
2.输血的适应证:慢性贫血因机体代偿(如心输出量增加和骨髓造血增加等)可以维持组织氧气的输送,因此只有当病因不能去除或临床症状需要但等不及治疗效果出现时才进行输血。
输血的量、时机等因病人对贫血的耐受程度、贫血产生的速度、有无合并血容量减少、心肺功能及活动状况等有关。
樊先生过去无心肺方面疾病、体能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如为缺铁性贫血,病因可去情况下铁剂治疗数天内可获改善,因此不必输血。
3.诊断贫血的相关实验室检查:⑴全血细胞计数(CBC):①RBC计数,Hb和红细胞比积;②红血球指数:HCV,MCH,MCHC,RDW;③白细胞计数及分数;④血小板计数。
⑵血球形态学:细胞大小,Hb含量。
⑶网织红细胞计数。
⑷铁供应量的检查:血清铁,TIBC,血清铁蛋白,骨髓铁染色。
⑸骨髓检查。
4.利用红细胞形态诊断贫血:①RBC形态;②红细胞容积(MCV):小细胞性、大细胞性、正细胞性(樊先生为小细胞性贫血);③小细胞性贫血最常见为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有时亦会出现小细胞性贫血。
第三幕第二批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铁(Serum iron):15 ug/dl(正常值70-200 ug/dl)转铁蛋白(TIBC):450ug/dl(正常值:男性:297-393 ug/dl;女性:206-380 ug/dl)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1.5ng/ml(正常值>10ng/ml).医师一方面给予铁剂治疗,同时建议进一步检查,但樊先生此时觉得并无太大不适,另一方面亦害怕检查,于是向医师表示希望先服药看情形如何并坚持出院及门诊追踪。
一周后,樊先生回门诊复查:血红蛋白(Hb)7.0g/dl;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2.5%;粪便常规检查:潜血++。
此时樊先生仍未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进一步检查。
一、本幕信息1.根据转铁蛋白、血清铁可确定病人为缺铁性贫血。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很多,医师给予铁剂治疗同时建议进一步检查。
3.治疗一周后的实验数据是治疗后的结果。
Reticulocyte 与Hb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本幕要探讨的重点之一。
4.粪潜血阳性提示需进一步检查判断贫血病因.二、讨论要点1.Serum iron ,TIBC,serum ferritin所代表的意义。
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4.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5.治疗期间的随访。
三、提示用问题1.为何医师建议铁剂治疗?你同意樊先生缺乏铁吗?2.如何诊断缺铁性贫血?哪些数据可用以诊断缺铁性贫血?3.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给铁剂即可,还是有必要探查病因?4.樊先生此时要求出院可以吗?5.补充铁剂时需如何随访?6.治疗一周后樊先生的实验室检查有和变化?7.为何医师还要他继续服用铁剂治疗?四、参考资料1.serum transferrin:血清转铁蛋白是铁的转运和传递者,每mg可结合1.25mg 铁,正常仅1/3的转铁蛋白与血清铁结合。
增高原因:铁缺乏,反复出血,妊娠中晚期,口服避孕药等;降低原因:营养不良,腹泻,肾病综合征,溶贫,炎症及恶病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