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摄像与编辑第一章电视摄像基础一、电视摄像概论1.摄像的定义:运用摄影机、镜头、储存介质把对象及其动作记录下来的过程。
2.摄像的地位: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制作视觉影像和串联制作集体的重要作用。
3.现实的客观记录:摄像过程是摄像机在动力驱动下,将外部光源的直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通过镜头成像于焦平面上,并通过光电转换记录在磁带上的客观现象。
二、电视摄像基本绪论1.电视摄像定义:把现实对象的形状、体积、颜色、质地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记录下来,其形象具体、可视、真实而具有艺术描绘作用。
2.摄像的主要任务是造型处理,其主要内容有:光线处理、色彩处理、构图处理、运动处理。
3.电视摄像作用:①现实的客观记录:摄像过程是摄像机在动力驱动下,将外部光源的直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通过镜头成像于焦平面上,并通过光电转换记录在磁带上的客观现象。
②主观的意象表现:摄像机将创作者的态度、看法、倾向甚至世界观以具象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
③电视摄像的叙事功能:电视摄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时间、空间、事件、情节的重构,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以便成为“影像语言”。
三、电视摄像机调节1.电视摄像机曝光:①光圈调整:手动光圈的工作方式可以弥补自动光圈的缺陷。
②增益调整:增益一般有0db,9db,18db。
2.电视摄像机色彩调节:电视摄像的白平衡调节(色彩)。
3.电视摄像机镜头调节:获得清晰的图像。
四、摄像机基本操作1.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因此不要用似站非站、似蹲非蹲的姿势,这样会导致肌肉紧张,时间一长,引起机身抖动。
2.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注意屏气。
科学的屏气方式是深呼吸,然后呼出部分气,再开始屏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越是拍距离远的景物目标,越要屏气保证画面稳定。
3.应优先采用广角镜头。
因为广角镜拍的画面广阔,相对不易看出抖动。
4.为了稳定,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5.当持机运动拍摄时,尽量以上身的扭曲、移动代替全身的运动。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创作摄像机操作中白平衡的作用物体颜色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下拍摄的物体的色温不同,室内室外不同,晴天阴天不同,不同时间和环境下也不尽相同。
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可以使图像色调回到原色状态,白平衡会按照目前图像的特质,调整红绿蓝三色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
调整白平衡能使图像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远其它颜色,使画面更真实自然。
调整摄像机白平衡的详细步骤1、将GAIN(增益)采用尽可能低的设置,OUTPUT/DCC开关:CAM,白平衡开关选择A或B,关闭显示开关;2、根据光线条件调整滤色片选择器;3、在与实际拍摄相同的光线条件下,放一张白色测试卡纸,并对卡纸进行拉进对焦;4、将镜头光圈设为自动;5、将“自动白黑平衡”开关推着白平衡,然后松开,然后开关将返回到中间位置;6、白平衡调整将在几秒后结束,显示AWB OK;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长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1、视角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2、景深小3、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4、有“望远”的效果,可以将远处物体拉近。
5、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动感表现强,对纵向运动动感表现弱。
广角镜头的造型特点:1、视角宽,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2、景深大,透视效果好3、有曲像畸变现象。
焦距很短的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时,线条产生倾斜、变形,透视效果强烈,具有某种变形效果。
焦距越短,距离被摄对象越近,效果越明显。
近距离拍摄脸部会产生明显的变形效果,在拍摄中要注意。
4、表现运动对象时: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物距越远越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物距越远越强取景的概念是指摄像师面对现实场景,运用不同景别和拍摄角度,结合构图和运动,摄取最理想的部分并使之成为电视画面的过程。
景别的种类及其特点远景特点:(1)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
(2)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觉形象,被完全“物化”了,在远景中被摄主体往往混于众多景物之中,环境成为整个画面的造型主体。
电视摄像1.电子制作方式分类电子新闻采集(ENG):是指摄像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现场录制的一种电视制作方式。
节目形式采用通常现场采访和报道。
电子现场制作(EFP):是对一整套适用于“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电子演播室制作(ESP):是指在电视台内的演播室内摄录节目,拥有最高的节目技术指标。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2.摄像机分类按用途分类:(1)广播级摄像机(标清摄像机)(2)业务级摄像机(3)家用级摄像机按摄像器件分:(1)摄像管摄像机(2)固体器件摄像机按摄像器件的数量分类:(1)三管和三片摄像机(2)两管和两片摄像机(3)单管和单片摄像机按摄像器件的大小分类2/3英寸1/2英寸3.电视摄像分类从电视节目类型的角度:(1)纪实类摄像(2)艺术类摄像从节目的不同拍摄现场的角度(1)演播室类摄像(2)外景类摄像4.摄录一体机分类5.视觉感受原理(1)似动现象(2)间歇运动(3)心理补偿6.摄像机技术特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技术特点(1)摄像机是能够完成“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摄像作品是“立等可见”的。
(2)摄像机是根据光线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3)摄像机的宽容度一般为1:32,这也是摄像机能正确反映景物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比例(黑白胶片1:128,彩色片1:64)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摄像是电视创作环节中的咽喉或核心。
若导演是创作的中心,那么摄像是艺术的中心。
7.运动表现和表现运动表现运动:电视电影画面不同于绘画、雕塑和图片等造型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直接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姿态,而且能够表现主体运动的速度、节奏以及运动的全过程;运动表现:电视画面不仅能够表现运动的物体,而且可以在运动中表现。
这句话不是同义的反复,而是电视表现的又一个新特点。
8.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学生复习资料)电视摄像第一章电视画面1、摄像机由哪些主要系统组成?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象信号处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2、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哪些主要系统组成?变焦距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3、摄像机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分为哪三类?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4、电视摄像的宽容度通常是什么比例?电视1:32;电影黑白片1:128;电影彩色片1:64;5、什么叫电视画面?电视画面的特性是什么?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象。
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地一个片段。
电视画面的特性指它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
6、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有几个方面的形态和特性?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3)框架结构。
7、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有几个方面的形态和特性?1单向性;(2)连续性;(3)同时性。
8、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2)表现运动;(3)运动表现。
9、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一般有哪些方面?(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能力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性创作除外);(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1、什么叫电视景别?决定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哪两方面?电视景别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决定画面景别大小的两方面因素: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2、电视景别划分哪五种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5、电视拍摄角度分哪三种角度?电视拍摄方向通常指哪三个相对位置?平角(平摄)、俯角(俯摄)、仰角(仰摄)。
正面、背面和侧面。
6、电视拍摄的要领指哪四方面?稳、平、匀、准。
电视摄像期末总结一、引言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通过镜头捕捉画面,记录下时刻,为观众呈现各类节目。
本文旨在回顾本学期学习电视摄像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学习笔记1. 摄像机基本构造摄像机是电视摄像的重要工具,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构造对于掌握电视摄像技巧至关重要。
摄像机包括镜头、感光元件、取景器、取景器调整手柄、录像机和录音机等部分。
不同的摄像机品牌和型号有不同的功能和控制方式,学习和熟悉摄像机的使用手册以及实践操作是掌握电视摄像技术的前提。
2. 曝光控制曝光是摄像时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影响到画面的亮度与对比度。
曝光控制需要根据摄影环境的光线情况进行调整,常用的曝光控制方式有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两种。
对于灯光强烈的场景,可以使用ND滤镜和补光灯来进行曝光控制。
通过反复实践与总结,我逐渐掌握了曝光控制的技巧,使画面更加清晰明亮。
3. 色彩控制色彩是摄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感。
通过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色彩增益和色彩减益等参数,可以使画面的颜色更加逼真和鲜艳。
在实践中,我注意到不同场景下的色彩表现是不同的,例如户外光线下的白平衡调整和室内光线下的白平衡调整有所差异。
通过不断调整和比较,我逐渐掌握了各种场景下的色彩控制技巧。
4. 镜头运动技巧镜头运动是电视摄像的重要表现手法,通过合理运动镜头可以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镜头运动有平移、旋转、拉近、拉远等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突出不同的画面元素。
在实践中,我发现灵活运用镜头运动技巧可以使画面更具动感和立体感,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
三、实践经验1. 真实感的追求在电视摄像中,追求真实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观众希望观看到真实可信的画面内容。
为了追求真实感,不仅要熟悉摄像机的操作,还需要了解摄影的原理和技巧。
例如,在室内拍摄时,要注意避免灯光的反射和眩光,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2. 构图与镜头语言良好的构图和合理运用镜头语言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和信息传达效果。
电视摄像试题集1第一篇:电视摄像试题集1电视摄像试题集1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摄像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BA、寻像器B、话筒C、摄像机机身D、镜头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BA、光圈值数字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入的光就越多。
B、光圈值数字越大,进入镜头的光越少,所以小口径镜头的光圈值数字就小。
C、f/1.4和f/2.0这两种口径的镜头,在同样的环境下使用,前者进光速度更快。
D、在对摄像机调节黑平衡时,镜头的光圈是关闭的。
3、下面有关镜头焦距与景深说法正确的是:CA、长焦镜头景深大,容易虚焦。
B、广角镜头景深小,不容易虚焦。
C、长焦镜头压缩Z轴并使沿Z轴的活动显慢。
D、广角镜头压缩Z轴并使沿Z轴的活动显慢。
4、下面关于色温的说法正确的是:DA、色温与物体的表面温度相等。
B、色温与温度的大小相反。
C、日出日落时的色温比中午前后的太阳色温高。
D、日光灯比白炽灯的色温要高。
5、关于突出主体的表现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保持主体在画面中心B、主体应是画面特写C、保持拍摄方向用仰角D、依靠造型表现技巧6、人们通过看活动画面对一具体形象的识别速度是:BA、0.6秒B、2.8秒C、2.1秒D、0.4秒7、摄像机在光源色温3200K的基准之下,为保证正确的色彩还原,其输出的红(R)、绿(G)、蓝(B)三路电信号比例应是:CA、1∶2∶3B、2∶4∶6C、1∶1∶1D、1∶3∶58、黄金分割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之后,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值应为:DA、0.415B、0.314C、0.5D、0.6189、在实践中,摄像机的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画面,为了有别于摄影照片和美术作品,应该加强:AA、捕捉动感B、精心构图C、准确曝光D、精确对焦10、电视的画面无纯黑部分,主要是因为电视的________所导致。
AA、强光漫射B、摄像造型C、框架结构D、杂波信号11、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的景别是:CA、特写B、近景C、全景D、中景12、从本质上讲,甩镜头属于:DA、拉镜头B、推镜头C、移镜头D、摇镜头13、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为了完整连贯地表现“敦煌彩画”的特殊画幅比例和造型效果,采用的拍摄方式是:CA、推拉镜头B、固定镜头C、移动镜头D、升降镜头14、能把同一画面形象分解为几个相同的影像,相互重复、交叠起来的效果镜是:DA、渐变滤光镜B、晕化镜C、双焦点镜D、多棱镜15、用焦距为10mm的广角镜头与用焦距为150mm的长焦距镜头,拍摄同样人物的近景,前者比后者:AA、拍摄距离小B、视场角小C、景深小D、场面小16、主光一般采用:AA、硬光B、软光C、柔和光D、散射光17、电视场面调度特别是镜头调度必须考虑________的问题。
一、填空题(摄像机的操作与使用)二、名词解释:1.电子快门:是用电路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
电子快门结构简单,成本也要低得多。
所以,袖珍卡片数码相机和其它中、低档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子快门。
2.白平衡: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通过白平衡的修正,它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
3.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4.运动镜头:是在运动摄像中,通过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所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5.固定画面: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前提。
6.广角: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
视角宽,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景深大,透视效果好。
焦距很短的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时,线条产生倾斜、变形,有曲像畸变现象。
7.长焦:长焦就是镜头可以伸至比较远的距离,如10倍就是把35毫米的镜头伸至350毫米,便于捕捉远处的景物。
8.标准镜头: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者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
摄像管面积大小不同,摄像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样。
9.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
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分:有亮调、暗调、中间调。
从画面明暗对比的倾向上,有硬调、软调、中间调。
10.推摄:是指根据拍摄需要,摄像机逐渐接近被摄主体,或者利用镜头变焦。
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不间断地缩小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电视画⾯的定义:是由摄像机拍摄⽽成,在电视屏幕上显⽰⽽成的图像。
含义:技术上:电视画⾯是⼀种电⼦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艺术上:是电视⼯作者认识⽣活、表现⽣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体现。
时空上:是记录从开机到关机⼀个连续的整体⽚段,具有时、空两层概念。
作⽤:(1)是电视节⽬造型语⾔的基本因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既表现节⽬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有即时的视觉反馈能⼒。
(5)电视画⾯是电视⽚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
是⼀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线⾊彩和活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兼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电视画⾯的空间特性:(1)屏幕显⽰(2)平⾯造型电视屏幕在两维空间上,再现和表现三绝维空间,是⼀种向现实⽣活空间的延伸。
(3)框架结构如何突破画⾯的平⾯局限性:(1)利⽤⼈眼的视觉经验在平⾯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体空间。
(2)利⽤画⾯中运动的物体显⽰空间的纵深感和⽴体感。
(3)利⽤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的平⾯造型局限。
电视画⾯的时间特征:(1)单向性(2)连续性⼀是时间形态的连续。
⼆是运动变化的连续。
(3)同时性电视画⾯造型特点:表现具体形象:1、再现和表现具体事物形象。
2、再现和表现⼈物具体形态。
表现运动:物体运动形态、物体运动的速度、节奏及运动的全过程。
1.电视画⾯表现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2.电视画⾯是展⽰运动之美的全景舞台。
运动表现:电视摄像机通过运动,往往能造成画⾯框架的运动,画⾯中景物由于画框的运动⽽处于运动之中。
电视画⾯的取材要求:第⼀,画⾯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第⼆,画⾯的光⾊还原要⼒求真实、准确。
第三,镜头运动时⼒求稳定、流畅、到位。
第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复习资料一、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就电视摄影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又称电视镜头。
二、电视屏幕构成: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3、框架结构三、对电视画面框架的认识:框架对于电视画面来讲不仅是一种存在形式,在电视画面造型过程中,还起着界定、平衡、间隔、创造比例等直接影响画面内容和观众心理的作用。
1.通过框架对被摄景物做不同范围的截取构成不同的视觉样式形成电视景别2框架构成了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及景别与框架之间的不同格局3框架为电视画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根基,观众的视觉活动可以参照这一框架,所谓画 面内物体是否平衡,都是在与框架的对比中形成4当对电视画面周围的四边抽象认识时,这四个边就成了四条线,四个标志杆电视画面造型造型手段:电视画面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元素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认为电视画面的基本造型要素和手段主要包括电视画面景别,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光线手段,光学手段,色彩手段,运动手段和构图。
造型手段三要素:景别,拍摄方向,拍摄高度四、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五、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电视摄影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一)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视野深广、宽阔,画面中人体隐约可辨,但难分别外部特征,主要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
在很多情况下,电视节目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二)全景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影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影调: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焦距: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视场角: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景深: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构图: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合作活动。
色彩基调: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固定画面: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光谱:波长或频率次序排列的电磁波序列客观性角度: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主观性角度:一种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越轴: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
主机位:该场景中表现全景画面的机位及拍摄镜头数目最多的主要摄像机位。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敬业精神。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摄像机的组成:光学系统。
光电转换系统。
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电视画面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三个方面组成时间特性:.时间上表现的是一个延续过程空间特性:空间上展开的是一个多维客观世界造型特点:表现具象。
表现运动。
运动表现取材要求:①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
简明集中②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力求真实准确③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④注意同期声的采录造型元素:画面景别拍摄角度构图形式元素画面运动画面长度构图形式元素: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三点布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各景别性质:a:远景:情绪性景别介绍大环境,表现开阔场面环境空间b:全景:介绍性景别表现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全貌c:中景:叙事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d:近景:交流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画面e:特写:强化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的细部画面光线从水平方向划分顺光,侧光,逆光,顺侧光,逆侧光光线从造型功能划分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室内自然光补光拍摄方法人工光提高室内高度或平衡室内光线。
一摄定情之电视摄像复习资料真的是要特别感谢林渊渊老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考点...固定加运动,推拉摇移跟,稳平准匀清,远全中近特,正侧逆,平俯仰,白加黑,看色温,三角形,主辅轮。
1摄像机的基本技术操作(聚焦、变焦、光圈等)。
①聚焦:变换焦距以寻找实象的过程,是通过改变焦距来调整画面的清晰度。
②如何使聚焦清晰:自动聚焦:不需进行任何调整,摄像机可以把聚焦调整到最佳状态。
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
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
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
手动聚焦:按下“聚焦按钮(FOCUS),在寻像器上看到“手”的模样后进行手动聚焦;按动变焦开关,使摄像机处于摄远的状态(W),在摄远状态将图像调实后在其他焦距状态下均可以保证图像清晰;再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得被摄景物清晰即可。
③变焦(Zoom):调节焦距使不必改变拍摄距离而变化景别。
变焦镜头:焦距连续可调而成像面位置不变。
④变焦镜头如何实现(校准/预设变焦镜头)做法:预先设定变焦镜头的焦距,使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始终处于聚焦状态。
注意:在校准/预设变焦镜头时,尽量推近目标物并调实,这样所有的后续变焦都会相对清晰。
只要摄像机或目标物改变了位置,就必须重新校正。
⑤光圈(Iris):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多少。
可手动或自动调节。
有f/1.4,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关(C)等档级。
曝光控制:根据不同拍摄现场的光线情况,调整曝光量。
(这是我们调整光圈的主要目的)自动光圈:可以通过镜头内的测光系统根据现场的平均亮度值,光圈或大或小地自动进行曝光控制。
使用条件:明暗反差不大、光比较小手动光圈:可以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将光圈固定在我们所需要的档次上。
1.摄像机的分类: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2. 数字摄像机工作原理:(1)光学成像系统 (2)数字视频处理(3)数字视频记录3.镜头需要考虑:成像质量和光学变焦范围与放大倍数。
4.摄像机操作要求:要拍摄好电视画面,除能灵活运用好执机方式外,还须掌握好操作的基本要领,即“平”,“稳”,“准”,“匀”.1、“稳”:指拍摄的电视画面要稳定. 稳:支撑物执机姿势,利用广角.2、“准”:指画面起幅,落幅,表达内容,镜头聚焦等要准. 准:落幅聚焦色彩白平衡3、“平”:指拍摄的电视画面地平线一定要水平. 平: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
4、“匀”:指摄像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要均匀. 匀: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
5.数字影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 2.表现运动 3.运动表现6.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景别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1.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2.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3、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
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
4、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
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景别影响节奏:1.被摄体呈现范围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运动,两个不同的景别骤然变化形成视点的跳度从而影响节奏。
2.不同景别对速度表现能力不同。
速度快节奏快,速度慢节奏慢。
电视画面中决定景别变化的因素:1、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实际距离的远近变化。
当同一焦距镜头拍摄时:近画面范围小,呈现的景物少,景物形象大。
《电视摄像》复习资料第一章电视画面1.摄像机的作用(1)摄像机作为整个电视摄录像系统的输入端和信号源,起着将拍摄到的景物(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作用。
(2)摄像机不仅決定了整个电视摄录系统的信号传送方式,而且还由于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信号终端所显示的图像质量。
(3)摄像机是电视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是信号源,是一切的开始,如果信号初始质量不好,将影响之后的一切。
整个电视系统的信号质量是以其中最低设备信号质量为最高信号质量。
2.摄像机的组成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组成3.摄像机的分类(1)按性能和用途: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2)按使用场合:座机、便携式一体机(3)按器件:真空管、(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摄像机(4)按信号方式:模拟、数字摄像机(5)按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ESP演播室用摄像机EFP现场节目制作摄像机ENG电子新闻采访用摄像机4.数字摄像机数字化存在的问题(1)数字化过程中会造成图像质量的损失(2)数字化视频数据量大,必须压缩5.摄像机的技术特点(1) 所见即所得(与电影摄影机相比:采用电子技术电视画面实时呈现)(2)设置相对复杂(与电影摄影机相比:调白,不同光环境呈现的色温不同)(3)对光线的宽容度较低与电影摄影机相比电影宽容度:1:128(黑白)1:64(彩色)电视宽容度:小于1:32电视摄像机适合在散射光(光比反差较小)的环境下拍摄电影机能够在较强光线下拍摄(4)画面景深小(与电影摄影机相比:清晰度受到影响)6.电视画面的定义电视画面: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7.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①屏幕显示a,画面色彩夸张b、普通模拟技术的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C.画面有强光漫射现象d光点消失不同步—慧尾现象②平面造型(简答题)a.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b.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c.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③框架结构a.构成不同视觉样式,形成不同的景别b.构成景物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形或不同格局c.构成稳定的基底,形成画面平衡关系d.构成4个标志杆(参照物)形成画面内物体的相对运动或静止的趋势③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8.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1)单向性 (2)连续性 (3)同时性9.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像①电视画面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②作为视听艺术,重视具体形象对人们的视觉感官刺激和调动,通过形象造型激发观众情绪③直观:通过视觉直接建立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2)表现运动①它不仅直接表现运动主体的运动姿态,而且能够表现主体运动的速度、节奏以致运动的全过程②它具有传统造型艺术不可能达到的再现运动完整的幻觉的能力。
电视摄像复习题《电视摄像》总结提纲第一章电视画面第一节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1.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2.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摄像机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家用级)三类3.摄像机的技术特点:(1)“摄像作品”能够“立等可见”(2)摄像机的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调整系统,对操作和摄录工作产生一些相关要求。
(3)电视摄像的宽容度通常为1:32,即相对规定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变化。
4.电视画面: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录制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又称电视镜头。
5.(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
6.从本体意义上讲,电视画面是是挺一体的,在电视艺术诸多表现元素中,画面是第一位、最基本的。
7.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也是表现的形式。
每个电视画面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意义构成特定的画面语汇,但电视画面自身意义的表现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必须体现在画面之间的运动联系和相互关系之中。
8.电视画面的摄录系统、编码方式和传播渠道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光学、电子学等科技成果的基础之上,电视换面的信息传输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兼容及优化。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特性1.电视画面是(视)(听)同步,又是(时)(空)一体的,电视画面能再现客观现实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还能够再现物体运动的(速度感)和(节奏感)2.(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特性。
3.屏幕显示:(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2)电视画面物纯黑部分(3)电视画面有强光漫散射现象(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4、平面造型:电视画面依附于立式横向的矩形电视屏幕之上,这就决定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属于平面造型艺术。
1.电视画面:是指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2.景别: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来的大小和范围。
3.客观性角度:指依据常人日常生活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电视节目中运用最频繁,最普遍的拍摄角度和方式.4.主观性角度: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5.构图: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6.固定画面:摄像机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7.运动摄像:在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 或者变动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8.相对孔径: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f之比D/f f/ D为光圈系数。
9.色温:以“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一个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电视光源的一个重要参数,从一个方面反映光源的颜色质量。
10.色彩基调:指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11.场面调度:包括人物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含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
12.电视场面调度:可以按照电视摄制人员的意图,调动有利于内容和主题的各种积极因素,简洁而突出的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典型化的视觉形象,并且能够使这种画面表现形式更加富有创意,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享受和欣赏要求。
13.轴线原则:在实际拍摄时,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即处理镜头调度的原则。
1.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度的相对位置,即(正面)(背面)(侧面)。
2.把摄像机拍摄的几何角度:垂直平面角度和水平平面角度。
(心理角度)分主观性和客观性角度.3.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视野深远,宽阔。
电视摄影复习资料一、填空(10’)二、简答(8’×4)三、操作设计题:分镜头剧本四、论述(15’)·考试复习要点:1、摄像机基本工作原理:把来自镜头的光线,经过分光棱镜之后,被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光影像,分别投射在三个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上,并转化为相应的红、绿、蓝三种电信号。
再对三基色信号进行技术处理,转换成全电视信号,并直接记录储存在磁带(或其他储存介质)上。
2、摄录一体电视摄像机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视频信号处理系统、录像系统四大部件组成。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变焦距镜头镜组、分色装置、色温滤色片。
3、色温值与光色成分的关系:光的色温值越高,光的冷调越强,蓝光的成分越多光的色温值越低,光的暖调越强,红光的成分越多。
4、摄像机种类(按节目制作方式分):ENG (Electronic News Gathing ):电子新闻采集一般为便携式的。
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
体积轻便,工作稳定性强,自动化程度较高。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一般也是便携式的。
需要的摄像机附件齐全,体积较小。
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图像质量最好,机身沉重,需要支撑系统。
机位固定。
所配备的其他辅助器件多,造价也最为昂贵5、自动白平衡调整:为了正确还原光色何为“白平衡”:摄像机拍摄一个为标准白色物体时,摄像机的分色装置和光电转换系统产生出相对应的红、绿、蓝三种基色光。
只要三基色信号幅度相等,能在电视荧光屏上还原出标准的白色,这种现象叫做“白平衡”。
怎样进行白平衡调整:①粗调(色温校正)依据环境的色温值,正确选择不同的色温滤色片,对摄像机白平衡进行大范围的调整。
②精调(对标准白色物体后)使用摄像机的自动白平衡调整开关,对白平衡进行精确调节。
6、自动增益调整:①增益:指放大电信号。
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
电视摄像复习题一、填空题:1.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分别为:___ENG___、__ESP__、___EFP___。
2.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可分为主体运动_、摄像机运_以及融合了各种运动的综合运动。
3.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是___机位不变___、_主光轴__和焦距不变。
4.拉镜头画面的__景深_和__景别__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5.如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则成像面积小、放大倍率大。
6.摄像机拍摄的心理角度可分为_主观角度_和_客观角度__。
7.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包含__技术素质__和__业务素质__两个基本方面。
8.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是由_变焦距镜头、_色温滤色片_、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的。
9.电视画面上极明亮景物和极暗景物交界处,景物亮度间距悬殊的交界处,由于强光向弱光处漫射,会出现一种_强光漫射_现象。
10.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主要有_单向性_、连续性和_同时性_。
11.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_改变摄距_,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__改变焦距_所进行的拍摄。
12.长焦距镜头视角__窄_、景深__小__。
广角镜头视角_广_、景深_大_。
13.副光,又叫_辅助光_,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14._硬调_,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明暗层次少、缺乏过渡。
15.___拉镜头___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
16. ___光线__是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17.__DV__摄像机价格适中、小巧轻便,适合于新闻采集等机动灵活的摄像工作。
18.___侧逆光___光源位于被摄对象后侧方向,使被摄对象一个侧面受光,大部分不受光。
19.__聚光灯____是一种透射形式的灯具,多采用石英卤钨灯泡。
20.___黄色___在所有的色彩中是明度最高的。
21.___纪实类_节目包括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栏节目等,以真实客观性为原则。
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影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影调: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
焦距: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
视场角: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景深: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构图: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合作活动。
色彩基调: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固定画面: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光谱:波长或频率次序排列的电磁波序列
客观性角度: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主观性角度:一种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越轴: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
主机位:该场景中表现全景画面的机位及拍摄镜头数目最多的主要摄像机位。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敬业精神。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摄像机的组成:光学系统。
光电转换系统。
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电视画面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三个方面组成
时间特性:.时间上表现的是一个延续过程
空间特性:空间上展开的是一个多维客观世界
造型特点:表现具象。
表现运动。
运动表现
取材要求:①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
简明集中②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力求真实准确③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④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造型元素:画面景别拍摄角度构图形式元素画面运动画面长度
构图形式元素: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
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
三点布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
各景别性质:a:远景:情绪性景别介绍大环境,表现开阔场面环境空间
b:全景:介绍性景别表现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全貌
c:中景:叙事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
d:近景:交流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画面
e:特写:强化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的细部画面
光线从水平方向划分
顺光,侧光,逆光,顺侧光,逆侧光
光线从造型功能划分
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
室内自然光补光拍摄方法
人工光提高室内高度或平衡室内光线。
在补光拍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平衡光线色温:方法有1提高人工光色温,将低色温向高色温“靠拢”2降低自然光色温,将高色温向低色温“靠拢”场面调度方法纵深性场面调度重复性对比性象征性
摄像机的宽容度通常1:32,即相对规定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应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
之间的范围比例
推拉镜头环境变化规律
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滤色片在不同色温条件下
1档:白炽灯,早晚,2档:太阳5600K,3档:日光灯,阴天6000~7000K,4档:高原晴天影响景别的因素
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距离远主体小,距离近主体大、
二是摄像机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焦距长的主体小,焦距短的主体大
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镜头焦距,物距
画面光比由那两种光线形成
主光,辅光
视场角与被摄对象成像关系
镜头的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
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像愈小画面景物越开阔;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像愈大,景物视野越狭窄
焦距与被摄对象成像关系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管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积呈正比。
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越短,则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
主光位置一般的位置在主体的斜侧面,大约45°。
光源方向与环境光相统一,并力求通过光线突出画面中主体人物的主要形象
摄像机有哪些技术特点
1由于摄像机时“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因此摄像作品能够“立等可见”2摄像机具备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调整,对操作条件有要求,基本色温为3200K 3电视摄像的宽容常为1:32
什么是镜头光学特性?由哪些因素组成?各因素对画面影响?
镜头的光学特性:指由其光学结构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3个因素组成。
焦距的影响: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管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积呈正比。
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越短,则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
视场角的影响: 镜头的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
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像愈小画面景物越开阔;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像愈大,景物视野越狭窄。
相对孔径的影响:相对孔径的调节,觉得镜头的通光量。
在拍摄同一照度下的统一场景时,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相对孔径对控制暴光有作用。
如何理解电视用光的动态性?
因为电视摄像的造型表现是连续的,运动的画面之中,是一种具有时空变化的动态造型。
从时间上:电视摄像记录的是一段时间的光色变化。
它不仅对光源产生了时间上的可持续性要求,而且还涉及到了其他问题。
从空间上:电视摄像则随着被摄主体的移动和摄像机的运动,画面表现的空间多样化,因而其各方面表现需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从造型上:电视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则要复杂多样,光线不断变化。
从心里上:人物的心理变换不断,,色光也应该变化。
电视布光的基本步骤?
1先确定主机,然后根据主机确定主光2配以辅光来补充主光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的完善被
摄体造型3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应运用轮廓光勾画被摄体4根据现场光线,使用环境光交代背景空间5如果被摄体某个局部不理想或不突出,可以用修饰光,眼神光等作为修饰性照明
什么是轴线?克服轴线有哪些方法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①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的轴线;
②利用摄像机运动越过原来的轴线;
③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④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⑤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如何在乱场“挑”“等”“抢”摄画面素质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敬业精神。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挑:必须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内容的事物,选择人物最富个性的动作、表情,选择最佳光线效果和拍摄角度
等: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等到关键人物的活动,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等待被采访者同意接受采访
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果断灵活的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
什么是色彩情感倾向?在红、黄、蓝、黑、白各是什么?
人们会在接触具体色彩时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色彩所激发的联想、想象和情绪。
本不是颜色本身的含义,而是人们主观上积极,能动地进行。
审美活动的产物,它是向更高级的感情和更深入的想象跃进的触媒
红:热情。
兴奋、权势。
力量、愤怒。
色情等
黄:欢快。
光辉。
成熟、稳重等
蓝:冷漠。
深刻。
抑郁。
平静无限空间等
黑:抑郁悲哀诡秘的行为凝重等
白:优雅纯洁和平洁净高尚脆弱等
布局色彩的原则以及如何选择色彩
原则:保证主题突出,对比鲜明、画面均衡,结构严谨
用色上一定要力求简洁明快,保证重点色彩在位置和面积上的核心地位,同时为了使重点色彩得到更为突出鲜明地表现,应配置一些基地色彩。
通过重点色彩和基地色彩的统一与和谐,还需要适当的过滤色彩使画面的色彩构图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