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21.31 KB
- 文档页数:2
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多槽段接头处理施工工法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多槽段接头处理施工工法一、前言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常用的地下结构工程,常常用于大型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和地下管廊等工程中。
其中,多槽段接头处理施工工法是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施工效果和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多槽段接头处理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多槽段接头处理施工工法具有如下特点:1. 施工工艺先进: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结构牢固:使用合理的接头处理方法,确保墙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质量可控: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安全性高: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安全措施,避免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发生。
5. 经济性好:施工周期短,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超深超厚入岩地下连续墙工程,特别是在截水墙和基坑围护墙等场合应用广泛。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分析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多槽段接头处理:1. 确定接头类型: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土层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头类型,包括拉杆接续、扣板槽段、焊接连接等。
2. 施工顺序设计: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将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合理组织和顺序设计,确保施工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 接头加固措施: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提高接头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接头处理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接头处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设备使用、材料选择等,并进行详细的施工图纸绘制。
五、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包括现场测量、基坑开挖、设备安装等。
2. 接头处理: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头类型,并执行加固措施。
3. 地下连续墙的设置: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墙体的钻孔、灌浆、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浇筑。
地铁深基坑超深地连墙施工技术措施随着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基坑设计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同时,地铁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超深地连墙施工也越受关注与重视,施工时,应从地质水文、泥浆制作、钢筋笼吊装、砼浇注等多个环节进行研究,确保施工质量、安全。
标签:地铁;超深地连墙;施工技术某地铁站为地下明挖三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下连续墙为1m厚C35P8混凝土,地连墙埋深65m。
结构底板主要位于中粗砂层、粉质黏土上,局部位于中细砂中。
基坑开挖深度24~26m,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4~4.0m。
按规范要求,水位应降至基坑底以下0.5~1m,本工程按1m计,地下水降深23.5m。
1、主要施工方案为确保车站主体结构成型后的建筑限界、净空要求、结构厚度要求,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施工误差等因素,在施工导墙时,进行外放处理,外放为150mm。
1.1 槽壁加固由于该站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较丰富,为确保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采用850mm@600mm三轴搅拌桩加固的方法进行改良土层,对槽壁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行施工地连墙,有效的防止槽壁坍塌,改善地连墙外观质量,节约后续基面处理成本。
加固范围为地面以下16~18m,地连墙墙缝处的加固为坑底以下3m,避免接缝处渗漏水。
1.2 泥浆制作与管理地连墙在成槽施工过程中及浇筑砼前的槽壁稳定主要由泥浆来保证,确保槽段的稳定性、墙体表面的平整度。
施工前需结合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泥浆材料的比选、配比、试验等工作,通過泥浆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来检验,各项参数如下表:1.3 成槽施工与清底换浆根据成槽设备机械性能与施工经验,地连墙开槽时采用三抓成槽法,槽壁垂直度偏差≤0.2%,相邻槽段的中心线偏差必须≤60mm。
成槽后应及时对槽底进行清理,槽底沉渣≤100mm,槽底0.5m处泥浆密度≤1.15,为保证槽段稳定性,槽内液面应高于地下水位0.5m。
槽底标高满足设计标高后,方可按清底流程进行清底换浆工作。
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基础工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高效的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等显著特点。
工法使用混凝土作为材料,通过连续墙的形式来承担土体的支撑和封闭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深基坑工程中的土体塌方和周围的土体沉降问题。
三、适应范围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基坑开挖的大型建筑工程,如高层建筑、地铁站、地下车库等。
它可以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包括软土、砂土、黏土和岩石等。
同时,该工法在处理地下水问题方面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四、工艺原理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是依靠挖掘机械、钢筋混凝土浇筑和辅助设备等技术手段来完成基坑的开挖和连续墙的施工。
首先,通过挖掘机械进行基坑的开挖,然后在开挖过程中实施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连续墙结构。
工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如顶撑、钢筋连接、固结注浆,以确保连续墙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五、施工工艺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基坑准备、开挖和支护、连续墙结构施工、墙体处理和地下水处理。
在基坑准备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对基坑进行测量和标线,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和支护结构。
接下来,通过挖掘机械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密切关注土壤的变化和基坑的稳定性。
同时,在开挖过程中进行连续墙的浇筑,在墙体结构完成后,对墙体进行处理和养护。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提高基坑的施工条件。
六、劳动组织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和分工。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混凝土泵车、自卸车、钢筋加工设备、浇注设备等。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及风险控制[摘要]本文针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剖解,对各种风险源进行有必要的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超深地下连续墙关键技术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123-021 引言我国最深的地下连续墙深达76.6m,开挖深度达50.1m。
随着施工深度的加大,相应的施工风险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复杂地层(粉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等软土地区),施工质量控制不好,会发生地连墙渗漏水,基坑变形及周边土体沉降等隐患,不但会给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发生基坑失稳、坍塌等安全事故,给工程各方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本文针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剖解,对各种风险源进行有必要的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提供技术参考。
2 工程概况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梅子洲风井紧邻长江防洪大堤,风井地下七层(含上下行车道),地上五层。
井内设新风井、排风井、排烟道、紧急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各一座,另设置两座电缆井。
风井平面呈圆形,外直径为29.2m,内直径为26.8m,底板埋深约为21.152m,基坑开挖深度44.452m,风井中心处盾构隧道埋深约为23.417m。
基坑围护结构为超深地下连续墙(厚1.2m、深62.452m)。
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1 工程地质根据《勘察报告》,风井所在场地地层岩性以全新统灰色、灰褐色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及砂土为主。
根据土层的成因时代,埋深及岩石的风化程度等确定工程地质层。
共划分4大层,层号为①、③、④、⑥,场地土层的分布和工程特性见表2-1《地层分布和工程特性表》3.2 水文地质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
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由②、③层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夹粉砂组成。
超深H型钢接头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度不断加大,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也不断加深。
超深地下连续墙对接头的防渗要求极高,常规的超深地墙一般都采用铣接法接头,采用其他接头工艺需面临这不少客观难题,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超深H型钢接头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超深地下连续墙;H型钢接头一、超深H型钢接头地下连续墙施工案例及关键技术1、工程概况龙水南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浦东1号工作井为本工程盾构始发井。
浦东1号工作井位于滨江休闲公园内,距黄浦江边约42.7m。
工作井起止桩号为NK/SK1+675.3~NK/SK1+785.5,工作井为异形井,基坑平面内净尺寸约(17.4~44)m×114m,基坑面积约2876m2。
工作井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38.8m(从地面标高6.40算起),坑底位于⑤3-1灰色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
两端工作井支护结构采用1.2m厚地下连续墙+7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中的车架段所运用的支护结构,其运用的是1.2m厚度的地下连续墙+6道的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撑,地下连续墙采用的是明挖顺作法施工,运用了H型钢接头。
本工程主体地下连续墙厚度为1.2m,深度为76.4m,共计61幅,采用H型钢接头。
基坑范围地基土自上而下为场地内分布有①1填土、①3灰色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t灰色粘质粉土、④灰色淤泥质粘土、⑤1灰色粘土、⑤2灰色砂质粉土、⑤3-1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⑤3-2灰色砂质粉土、⑤3-2t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⑦2灰色粉砂、⑦2t灰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⑨1灰色粉砂,其中④、⑤1、⑤2、⑦2、⑨1层土相对较均匀,其余土层不均匀。
工程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常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为0.5~0.7m。
据地质勘察资料,⑤2和局部分布的⑤3t、⑤3-2为微承压水含水层,第⑦2层、⑨1层为第Ⅰ承压水含水层。
2、本工程主要难点和应对措施(1)由于地墙深度大而导致槽孔在控制稳定性时难度增大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深度为76.4m,设计要求精度达到1/1000,对成槽设备的要求极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地铁两线交叉换乘站或多线换乘枢纽越来越多。
这些换乘站多为地下3层或4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大,对于围护结构挡土、止水要求比较高。
因此,目前多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止水、竖向承重的围护结构,其尺寸也随之向超深、超厚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对于深度超过50 m的地下连续墙可定义为超深地下连续墙。
和普通地下连续墙相比,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深度大,涉及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施工技术水平要求高。
结合天津某交通枢纽工程,对多层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成槽方法、垂直度控制措施、防槽壁坍塌措施、接头处理措施及钢筋笼吊装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今后天津市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天津某交通枢纽包括地面公交枢纽、地下轨道交通及其相邻的地下商业及停车库等,平面面积约110 000 m²。
其中地下轨道交通站为地下3层3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宽度25.7 m,深度26.3 m,车站全长286 m,采用盖挖法施工。
围护结构选用地下连续墙,厚度1 m,最大深度66.5 m,钢筋笼长度62.5 m。
2 施工难点(1)地质水文条件复杂,不利于槽壁稳定。
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须穿越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粉砂等多种土层;穿越两层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分别为0.000 m,0.500 m,潜水水位埋深0.5~1.0 m。
整个场地具有地下水位高、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厚度变化较大、工程性质差的特点,造成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存在如下困难。
1)导墙下部存在较厚软弱粉质粘土层,长时间成槽过程中容易坍塌。
2)深部粉砂层最大厚度达18 m,标贯击数大于60击,抓土困难,成槽效率较低,易塌槽埋斗。
3)潜水和承压水水位高,成槽施工穿越2个承压水层,槽壁不易稳定。
(2)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深度大,垂直度要求较高。
规范标准要求地下连续墙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300以内,不适用于30 m以上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
超宽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一、概述武林广场站位于市中心广场—武林广场东北角,是地铁1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车站,车站长161.75m,标准段宽36.6 m,底板埋深约26.4m, 车站为地下三层四柱五跨三层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车站围护结构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幅宽度为6.0m,深度为48m左右,十字钢板接头形式,单幅钢筋笼重约70t,设计要求进入中风化岩0.5m。
二、工法特点地下连续墙工法问世以来,迅速的占有了广阔的市场,地下连续墙工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非常适于在城市施工;2、墙体刚度大,用于基坑开挖时,极少发生地基沉降或塌方事故;3、防渗性能好;4、可以贴近施工,由于上述几项优点,我们可以紧贴原有建筑物施工;5、可用于逆作法施工;6、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7、可用作刚性基础;8、占地少,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有限的地面和空间,充分发挥投资效益;9、功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
当然,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地连墙工法也存在以下缺点:1、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很软的淤泥质土,含漂石的冲积层和超硬岩石等),施工难度很大;2、如果施工方法不当或地质条件特殊,可能出现相邻槽段不能对齐和漏水的问题。
3、地下连续墙如果用作临时的挡土结构,比其他方法的费用高;4、在城市施工时,废弃泥浆的处理比较麻烦。
三、施工方法及操作控制要点1、施工优化控制的要点1.1 地下连续墙一般宽为6m,墙厚1.2m属于超宽地连墙,在施工技术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机械方面相应的成槽机、反力箱、大型起重设备等的应用都是经过反复计算在经济安全的前提下确定的。
1.2 在成槽过程中机械自身的垂直控制系统1.3 由于采用十字钢板对刷壁造成一定难度,在经过研究后采用在成槽机抓斗上安装侧铲进行刷壁然后再用钢刷刷壁器进行刷壁。
1.4 在地连墙施作过程中要穿越承压水层,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承压水绕流,在地连墙预埋注浆管,在地连墙全部达到强度后进行墙趾注浆1.5 本工程反力箱放置深度达到43~52m,混凝土浇筑时间也长达8小时左右,反力箱自重、混凝土的握裹力和土体的摩擦力极大,为顺利拔出反力箱在混凝土浇筑完3~4小时后,先用液压油顶对其进行松动,在混凝土初凝后在进行起拔。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6-05-29T10:50:30.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刘重成
[导读] 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随着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日益增大,地下连续墙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刘重成
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地下连续墙施工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研究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技术十分必要。
本文结合某地下连续墙施工实例,对工程施工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施工的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关键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日益增大,地下连续墙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性较强、刚度大且耐久抗渗效果好等优势,其施工关系到深基坑工程后续的施工条件及深基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如何优化各个施工环节,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深基坑工程后续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条件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市中心地带,周边邻近幢民宅建筑,道路下设有多条市政管线,工程±0.00m相当于绝对高程+1516.30m。
基坑面积约为20100m2,基坑周长558m,地下4层,A、B塔楼区域开挖深度分别为23.60m和22.40m,裙楼区域开挖深度为21.60m。
本工程基坑开挖阶段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合计97幅。
地下连续墙墙厚均为800mm,槽段深度31.60~33.60m,各槽段之间设置圆形锁口管柔性接头,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水下C35。
地下连续墙嵌入基底以下砂岩层中不小于10m。
2 工程地质水文特性
该工程浅部有③层卵石层,层顶埋深较浅(揭露表层填土2.00~5.60m后即为卵石层),层厚1.80~10.60m,且粒径较大卵石普遍存在(卵石粒径多为2~8cm,少量卵石粒径可达10cm以上,个别为粒径大于20cm的漂石);地下连续墙墙趾坐落于④层砂岩层,该层具有“遇水软化、扰动后强度降低,特别是有水情况下扰动后强度急剧降低”的特征。
工程地下水埋深较浅,上层滞水水位为地表以下0.50~
2.50m,且无统一稳定的水位面;地下孔隙潜水水位在地表以下
3.20~
4.30m,且该类含水层渗透性好,水量大。
3 施工难点分析
3.1 卵石层中硬度大,成槽易偏斜,且易漏浆
工程场地岩土组成主要为上部卵石层及下部砂岩层。
卵石层厚度1.80~10.60m,且粒径较大卵石普遍存在;砂岩层的颗粒排列紧密,呈密实状,在未扰动的情况下岩体强度较高;同时,卵石层中骨架间充填物不均匀,卵石颗粒间细颗粒充填物普遍缺失,易导致成槽设备抓斗在该层中产生偏斜。
且颗粒间隙大,含土量少,渗透系数大,易导致泥浆流失,从而导致槽壁失稳塌方。
3.2 地下水丰富,形成侧向径流
卵石层富含孔隙性潜水,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3.20~4.30m),土层渗透性好(渗透系数k平均为27.00m/d)。
卵石层地下水主要受上游和高阶地潜水和河水补给,以侧向径流为主,并向下游排泄,水流形成类似暗河,水量较大。
地下水位过高易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阶段泥浆液面与地下水位面差值偏小,从而直接影响护壁泥浆的有效作用力(泥浆柱压力)的大小,使泥浆渗透缓慢,影响泥皮形成,不利于槽壁稳定。
3.3 ④层砂岩层地质特殊,槽壁易失稳
因地下连续墙墙趾坐落于④层砂岩层,为减少槽段内泥水渗流对砂岩层的影响,对槽段内的泥浆配比要求高。
3.4 砂岩层基底沉渣大
成槽完成后,对基底的清理工作很关键,除了成槽完成后及时下放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外,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槽底的沉渣,也是一项难题。
4 施工关键技术
4.1 导墙设计与施工
图1 导墙示意
导墙设计及施工时,为减少卵石层中易颈缩的影响,阻挡表层滞水通过卵石层渗入槽段中,设计将导墙宽度放宽5~6cm,深度适当加深(图1)。
4.2 成槽施工
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特性、整体工期要求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选用重型抓斗成槽机,成槽机须具备以下优点。
1)施工效率高:抓斗闭合力大,提升速度快;
2)成槽的垂直性好:可配纠偏装置,x与y2个方向都能自动纠偏;
3)先进的电子测量系统:对其深度及位置方向可精确到0.01°;
4)安全可靠的保护系统:抓斗的提升和下放均有安全保护装置。
控制成槽机的成槽速度,卵石中的速度应低于红砂岩中的成槽速度,在卵石层中的掘进速度为1.00~1.20m/h,在砂岩层中的掘进速度为1.70~1.90m/h。
通过电子纠偏系统将槽段偏斜方向和角度值直接反映在驾驶室的电脑屏幕上,成槽机司机第一时间调整纠偏油缸,避免槽壁向坑内或
坑外偏斜。
4.3 泥浆性能优化
红砂岩卵石层中,颗粒间隙大,且含土量少,渗透系数大,易导致泥浆漏失,从而导致槽壁失稳塌方。
且由于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影响护壁泥浆的有效作用力的大小,使泥浆渗透缓慢,影响泥皮形成,不利于槽壁稳定。
故选用密度小、黏度小、失水量小、能形成薄而韧性强的护壁泥皮的优质泥浆,从而使泥浆的静水压力有效地作用于槽壁上,防止槽壁剥落,确保槽段在成槽机械反复上下运动过程中保持土壁稳定。
确定成槽时,为满足护壁要求,槽内泥浆应达到以下性能指标(表1)。
表1 泥浆性能指标参数
能泥浆应存放24h以上,使膨润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
在泥浆输入过程中,严格控制泥浆的液位,保证泥浆液位在导墙顶面以下0.50m处,液位下落时要及时补浆,以防塌方。
4.4 槽底沉渣控制
由于本工程土体含砂量大,为确保护壁效果及混凝土质量,也为能将泥浆高效利用,应对槽段被置换后的泥浆进行除砂处理,同时进行测试,直至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使用。
配备专用泥浆除砂设备来改善循环泥浆的质量,增强泥浆的携砂能力,减小槽底沉渣厚度。
每1幅地下连续墙挖至高于设计槽深0.50~1.00m位置时暂停成槽,并于钢筋笼吊起运送至槽口,待下放前采用撩抓法对槽段进行清基,同时挖至设计深度,再立即下放钢筋笼,并及时下放导管和浇筑混凝土。
4.5 混凝土施工
确定配合比是本工序的重中之重,为改善水下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掺进外加剂,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等,掺进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进量和掺进程序。
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
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一般保持水灰比不变)。
4.6 槽底注浆
由于注浆管底为砂层,细颗粒较多容易堵塞管子,故注浆管采用白铁管,连接采用外套式内螺纹接头,顶端采用外套式内螺纹堵头,连接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接头的密封性,注浆管的下端比实际槽深深0.20~0.50m,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进行清水开塞劈通。
注浆时采用注浆压力及水泥用量双重控制标准:由于基底岩层硬度大,注浆压力需适度增加,控制在4MPa以内,每根注浆管的水泥用量为2.50t。
5 实施效果
根据地下连续墙超声波测壁仪所测的槽壁垂直度数据汇总,全部97幅槽段槽壁垂直度均满足设计1/400的要求,平均沉渣厚度为90mm,充盈系数总体在1.03左右,从侧面印证了在成槽施工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坍塌现象;通过超声波透射检测和现场取芯表明,受检地下连续墙墙身未发现缺陷,浇筑质量较好,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满足C35设计要求。
基坑开挖后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良好,墙面平整。
6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深基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深基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不断探索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技术,为工程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质量,保障深基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树彬.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5(03)
[2]任文宇,潘明杨,台登红.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