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粮油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粮食科技与经济|粮食安全| 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652022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定是粮油质量控制、依质论价和非标准品粮油的处理依据。
本规定适用于政策性粮油的收购、储存、销售、调运,其他贸易粮油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政策性粮油是指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收购、储存、销售的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等原粮及食用植物油料。
本规定所称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是指用于规范粮油质量要求的国家标准。
2 一般原则2.1 粮油购销按标准中的等级指标确定等级,以其余指标作为增扣量的依据。
2.2 收购和销售的粮油不符合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应当整理达到标准,整理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可采取降等、扣量等办法处理。
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油,不得作为食用粮油及饲料用粮油收购和销售。
2.3 政策性粮油购销一般以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中等品为计价基础,即1-5等的,以3等为中等品;1-3等和1-2等的,以2等为中等品。
等外级粮油不列入政策性粮油收购范围。
2.4 粮油安全储藏水分不作为水分增扣量的依据。
2.5 国家对粮油收购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6 粮油质量检验应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检验仪器,须经县级以上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粮油专用检验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粮食局、物价局、财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切实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确保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顺利进行,现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修订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该规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执行。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正文:---------------------------------------------------------------------------------------------------------------------------------------------------- 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办联〔1997〕150号1997年7月8日)本规定规定了粮油质量控制的原则、依质论价办法和不合格粮油的处理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收购、调运、储存、销售、加工和出口的商品粮油。
1、一般原则1.1 粮油质量标准适用于定购粮油、国家储备粮油和市场经营的粮油。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粮油,执行地方标准。
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粮油,执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必须报技术监督部门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时,后两种情况均执行发粮方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市场经营的粮油在处理增扣价、扣量等问题时,可按贸易合同规定执行,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2 原粮、油料标准中的水分指标,是水分增扣价、扣量的依据。
但在国家储备粮油中,凡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指标大于14.0%的,一律以14.0%作为增扣价、扣量的依据。
水分含量大于14.0%的国家储备粮油,不得调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外。
1.3 安全储藏水分标准,是粮油安全储藏的技术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不得作为水分增扣价、扣量依据。
1.4 标准中凡规定质量等级的,一律以中等为计价基础,即:五个等级的,三等为计价基础;三个等级和二个等级的,二等为计价基础;多于五个等级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自行确定计价等级。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
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5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粮油grain and oils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
3.2储粮有害生物stored grain pest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
3.3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为6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4半安全水分semi-safe moisture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在65%~7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
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
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
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项目,于2007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标准制定计划。
标准的制定工作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河南工业大学为主要研究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征求了一些标准使用单位的意见,根据我国大豆储存的现状和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法规,对标准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到有关单位进行了验证,形成本标准《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送审稿)。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2.1 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
制定技术内容适应我国大豆储藏生产的新形势和国家关于食品安全卫生的新的法规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2.2标准制订必要性从粮食安全来看,随着国内态势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大豆产量1350万吨,而大豆进口量为3082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
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
我国的大豆储备很好的控制了国内粮食价格的平稳。
粮食是基础性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国家应扶持粮食生产,仅靠市场调节难以解决粮食供需矛盾。
从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看,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销基本平衡,但大豆产不足需,缺口较大,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矛盾将更加突出。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油进出仓、粮油储藏期间的粮情与质量检测、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以及油脂储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和植物油的储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5524 动植物油脂扦样GB/T 8115 粮食包装麻袋GB/T 8946 塑料编织袋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913 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 18835 谷物冷却机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2497 粮油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GB/T 22498 粮油储藏防护剂使用准则GB/T 24534 谷物与豆类隐蔽性昆虫感染的测定GB/T 24905 粮食包装小麦粉袋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77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 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 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5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 1207 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LS 1212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T 1213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 8001 粮食立筒库设计规范LS 8004 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第一篇:前言及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和油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粮油储藏行业针对粮油的储藏、保管和管理制定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其主要用途是规范粮食安全和油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规范主要包括粮油的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粮油储藏和管理的人员和单位,可以作为技术交流和行业标准的参考。
第二篇: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1. 粮油的分类标准粮食和油品是需按不同的品种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的。
对于粮食,国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GB5474-2013《粮食分级标准》、GB/T 17891-1999《小麦分级标准》等。
对于油品,可以根据其成分、酸值、水分、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油品分为动植物油、精炼和非精炼油。
其中,精炼油的酸值和水分较低,色泽较清澈,品质更高。
2. 储藏和管理标准储藏和管理标准是指为保证粮油品质、数量安全,应该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布局。
应根据储量和使用频次设计储藏库房的布局,避免粮油混存或错放。
(2) 严格检查。
担任储藏管理员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必须对每批粮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定期检测。
定期对储藏库房进行检测,检查库房内部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确保粮油品质和储存安全。
(4) 规范操作。
所有储藏和管理操作应按规定操作,清理通风设备、防虫设施和消防设备等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5) 粮油流动控制。
为保障粮油特别是易腐坏变质油品的品质和安全,应该建立严格的流动控制制度,避免污染和损失。
第三篇: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1. 保鲜技术为了保障粮油的质量和数量,储藏管理者需要掌握相关保鲜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温度。
低温有助于粮油的储藏,温度降低1℃,可使储藏寿命增加10%,粮油储存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摄氏20℃。
大豆储藏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前的准备、进出仓要求、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仓库中大豆的储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2 大豆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17440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 17913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烝装备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9237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GB/T xxxxx大豆储存品质判定规则LS/T 1201磷化氢环流熏烝技术规程LS/T 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3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5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T 121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T 1213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T 3801粮食包装麻袋术语和定义GB 1352和LS/T 1211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基本要求4.1基本原则4.1.1 大豆中脂肪含量高,不耐高温,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游离脂肪酸快速增加。
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易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4.1.2 大豆种皮较薄,通透性好,又具有特殊的吸收构造发芽孔,因此大豆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在相对湿度为70鳩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寸,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大豆若长期储藏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因水分升高,体积膨胀,同时随着呼吸强度的增高和生理活性的增加,还会导致粮堆温度升高。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局(已撤销),国家技术监督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7.20•【文号】国粮发[2000]143号•【施行日期】2000.07.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中对稻谷、玉米、小麦储存品质判定的相关规定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家标准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1月26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26日)废止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国粮发[200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9]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7月20日《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4-89 葵花籽油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项目,于2007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标准制定计划。
标准的制定工作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河南工业大学为主要研究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征求了一些标准使用单位的意见,根据我国大豆储存的现状和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法规,对标准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到有关单位进行了验证,形成本标准《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送审稿)。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2.1 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
制定技术内容适应我国大豆储藏生产的新形势和国家关于食品安全卫生的新的法规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2.2标准制订必要性
从粮食安全来看,随着国内态势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大豆产量1350万吨,而大豆进口量为3082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
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
本稳定的难度加大。
我国的大豆储备很好的控制了国内粮食价格的平稳。
粮食是基础性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国家应扶持粮食生产,仅靠市场调节难以解决粮食供需矛盾。
从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看,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销基本平衡,但大豆产不足需,缺口较大,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矛盾将更加突出。
粮食仓储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储粮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储粮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因此,系统地制定和完善相应技术规程、规范已刻不容缓。
现有粮食储藏技术及常规操作规范,已很难满足大豆储藏的需要,制定《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已势在必行。
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在经过与有关标准使用单位深入探讨,并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制订。
3.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安全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过程管理、储藏期间技术措施、基本工艺、技术方案和粮情检测分析与品质检验等内容。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储存在粮油仓房内的大豆的安全储藏管理。
3.2 规范性引用标准
重点应用了GB 1352《大豆》、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等国家标准,以及LS/T 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涉及大豆储藏的相关技术规程。
3.3基本要求
重点提出了能够满足大豆安全储藏的“仓房设施”和“粮食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通风系统、熏蒸系统、粮情检测系统、干燥系统、动力和其它设施设备的“技术条件”。
3.4入仓前的准备
重点从“收购检验”、“暂存”、“降水”、“清理”和“仓储设施设备准备”五个环节,简要阐述了大豆出仓前的准备工作。
3.5入仓质量要求
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
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含水量再高,就容易霉变。
大豆的杂质≤1.0%;水分≤12.5%。
3.6 出仓要求
平房仓出仓时,应均匀出仓,相邻廒间无伸缩缝的隔墙要保持两侧压力平衡,以免损坏仓房;浅圆仓出仓时,应注意从出粮口均衡出仓,避免从一侧出仓。
同时应保持仓储设施完好。
3.7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
粮情检测对粮温检测、粮食水分检测、害虫检测作出规定。
品质检验按照大豆储存判断规则进行。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抵触关系。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8.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为了贯彻实施本国家标准,建议开展本国家标准技术的培训工作。
9.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10.征求意见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