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欧也妮葛朗台》导读(简介+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1
名著阅读专题之《欧也妮·葛朗台》一、作者简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出生在法国杜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
他祖父是个普通农民,父亲在大革命中发迹,当上了政府官吏,后移居杜尔,成了该城的富翁。
巴尔扎克幼时在教会学校读书。
1814年举家迁往巴黎。
他曾在保王党人开办的寄宿学校上学。
1816至1819年在法科学校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
这是巴尔扎克的社会大学,他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件洞察到社会的丑恶内幕,看见了许许多多围绕着财产而进行的激烈斗争。
巴尔扎克热衷于文学创作,他去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并获得了文学学士称号。
他违背了父母要求他当律师的愿望,坚决地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道路。
1819年他向家里提出从事创作的要求,父母只答应给他两年的时间试试看,他却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准备阶段。
从1820年到1825年间。
他一面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一面写作一些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流行悲剧和神怪小说。
对这些作品,他自己也不重视,从来不用真实的名字去发表。
这实际上是伟大作家正式开始创作前的练笔。
1825年以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一心想发财致富。
他开办印刷厂,出版古典作品,甚至还准备冒险去开采从古罗马时代就废弃了的银矿。
所有这些都没有成功。
事业的失败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债务,以致拖累终身。
但是这些活动,使他更深入一层地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种种弊端,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巴尔扎克一生除了文学活动以外,其他的事业都失败了;但正是这些事业的失败却造就了他创作的成功。
1829年,巴尔扎克首次用真实姓名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
这部小说反映了1789年大革命以后共和政府镇压朱安党叛乱的经过,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这是他的成名作,标志着作者迈开了通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为了完成描绘当代生活的创作宏图,也为了通过写作来偿还他那永难偿清的债务,在以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以坚持不断的努力,写出了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资产者的面貌”一、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葛朗台的发家史。
其中对葛朗台的生活习惯、个性特征及主要人物的外貌特征等都作了介绍,并通过一些故事、细节加以具体化。
二、问题及参考答案1、简述葛朗台和他太太令人难忘的外貌特征。
葛朗台短墩墩的,宽肩膀、褐色圆脸上有麻疹留下的瘢痕,下巴方方,嘴唇无任何曲线,牙齿白,眼睛冷峻,额头满是横纹,头发黄中带灰,鼻尖肥大,上面长着个青筋盘绕的肉瘤。
他太太又干又瘦,皮色黄黄的,骨骼粗大,大鼻子,大脑门,大眼睛,牙齿黑而稀,嘴角布满皱纹,下巴尖尖翘着。
2、简述拿侬能伺候葛朗台35年的原因。
拿侬身高五尺八寸,绰号大个子,虎背熊腰,有一双马车夫般的大手,单纯、朴实,葛朗台估量出从她身上能榨出多少油水,她会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那样保护主人的财产。
她内心纯朴,头脑简单,只容得一下一种感情——对葛朗台不尽的感激,一个念头——死心塌地地伺候箍桶匠。
“巴黎的堂兄弟”一、内容简介:本章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恰逢欧也妮过生日,觊觎葛朗台家财产而追求欧也妮的两家人——克罗旭家和格拉桑家六人都往葛朗台家赶,向欧也妮大献殷勤,傍晚时分,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敲门声,远居巴黎的葛朗台的侄儿理查来到了索漠葛朗台家,并带来了一封信。
欧也妮和查理这对堂组弟生平第一次见面了。
二、问题及参考答案:3、查理给葛朗台带来了一封什么信?信的内容是什么?查理给葛朗台带来了自己父亲给伯父葛朗台的一封遗书,信的内容是: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破产了,自己准备自杀。
临死前打发查理来投奔伯父,让葛朗台照顾查理的前程。
4、欧也妮面对查理的到来,表现如何?欧也妮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堂弟查理,马上被他英俊的外表和不凡的谈吐所打动,把查理当作从天而降的神人,并且暗暗地爱上了他,甚至不顾父亲的禁令,为查理燃起了火炉和蜡烛,还跑上跑下,尽量使查理满意。
每天必做的祈祷经文在那晚竟没有念完。
“外省的爱情”一、内容简介:欧也妮情窦初开,爱上了前来投奔她父亲的堂弟查理。
《欧也妮·葛朗台》导读十九世纪,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时只选其《家庭的苦难》一章中的一部分,并且给选文定名为《守财奴》,“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799年出生于巴黎西南图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从小酷爱读书,十二、三岁时,从给他补习数学的艺术学院图书管理员那里借阅了大量书籍,并把它们看作是自己的救星:“只有读书才能使我头脑活着”,否则“这种制度将完全摧毁了我的生命”。
通过阅读,他广泛地吸收了各种理想,学到很多知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814年迁居巴黎。
1816年入法律学校攻读法律,曾在诉讼代理人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实习生,目睹了围绕财产而展开的形形色色的激烈斗争,接触到金钱统治一切的黑暗内幕,给他很多感触。
毕业后没按父母希望从事法律工作,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829年他发表历史小说《朱安党人》,这是他的成名作。
此后20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他集中精力,进行了规模宏大的《人间喜剧》的创作。
因劳累过度,巴尔扎克于1850年逝世。
他的生命是短促的,但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说,他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朴素精炼的杰作。
老箍桶匠葛朗台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索漠城的首富。
《欧也妮·葛朗台》情节分解资产者的面目情节概述这是全书第一章节,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盛产葡萄酒的索漠城,并让主要人物陆续登场,主要写了五个方面:一、葛朗台的发家史;二、葛朗台家的生活习惯;三、拿侬的来历;四、欧也妮的生日及六个客人的明争暗斗;五、夏尔的盛装登场。
法国索漠城盛产葡萄酒,因此,酒桶的市价很不坏,大革命时,葛朗台已经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他能写会算,四十岁时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室。
葛朗台之所以成为地方上的首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大胆利用了大革命的好时机:共和政府拍卖教会产业的时候,他用贿赂拍卖监督官的手段,低价买到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他供应共和国军队一两千桶白葡萄酒,换回的是留作最后一批拍卖、原属一个女修道院的几块上好的牧场;任市长期间,以“本地的利益”为名,造了好几条出色的公路直达自己的产业;在房地产登记的时候,他利用职权占了不少便宜;当地侯爵老爷手头拮据时,他又用极便宜的价格,买下了弗鲁瓦丰侯爵领地。
一八0六年,他又从丈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三笔遗产他由原来只有二千法郎的商人变为拥有一千七百万法郎的大富翁,是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偌大一笔财产把这个富翁的行为镀了金,葛朗台成了索漠城众人膜拜的对象,人们看见他,没一个不觉得又钦佩又害怕。
葛朗台搞投机买卖,预计得“象天文学家一样准确”;他精明狡猾,“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虏打量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的去睡觉……”在家庭生活中,葛朗台也锱铢必较。
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喝的老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己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白糖早就落价,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蜡烛是买最便宜的,如同面包和食物都定量分发;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
葛朗台太太生就一副受苦受难、丑陋的面相,但性情极好,有天使般的温柔和罕见的虔诚,永远心境平和,她的嫁妆和所继承的遗产给葛朗台老头带来三十万法郎,然而她总有一种自惭形秽、仰人鼻息的感觉。
《欧也妮葛朗台》导读问答守财奴的人生账本——《欧也妮·葛朗台》1.简述欧也妮具有反抗意义的故事。
答: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
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
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
父女争执起来。
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2、简述《欧也尼•葛朗台》中人物冲突的一个场面。
答: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
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
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
父女争执起来。
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
3. 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一些“吝啬”的具体表现。
答:(1)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2)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是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4、简述一个葛朗台嗜金如命的故事。
…答:①为了款待葛朗台的侄子,女仆要去买肉。
‚用不着。
佃户会送禽鸟来,你给我们做野禽汤好了。
我就去吩咐佃户,给我打几只乌鸦来。
这种野味炖汤,再好不过了。
《欧也妮·葛朗台》一、作者简介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在19世纪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这部作品的诞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巴尔扎克深刻地认识到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
作品在塑造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精细入微的环境描写,反映了时代的风貌,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外省生活,是当时整个法兰西历史的一个真实断面。
《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
其中著名的篇章有:《舒昂党人》、《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高利贷者》、《古物陈列室》、《纽泌根银行》、《幻灭》、《农民》等。
《欧也妮·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而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内容提要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
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时,葛朗台已经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
他认得字,能写会算,四十岁上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室;买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他向革命军承包葡萄酒,很捞了些钱。
葛朗台精明狡猾,他搞投机买卖,预计得“象天文学家一样准确”。
在做交易时,他讨价还价,装口吃,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而陷入他的圈套,结果他让别人吃亏了,自己讨得了便宜。
由于吝啬和爱财,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
他指挥一切、命令一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
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
江苏高考欧也妮葛朗台复习资料名著《欧也妮·葛朗台》导读线索一:葛朗台主题:贪婪吝啬第一部分、葛朗台其人1.葛朗台的长相:葛朗台短墩墩的,宽肩膀、褐色圆脸上有麻疹留下的瘢痕,下巴方方,嘴唇无任何曲线,牙齿白,眼睛冷峻,额头满是横纹,头发黄中带灰,鼻尖肥大,上面长着个青筋盘绕的肉瘤。
2.葛朗台的发家史:①他在当箍桶匠时就已经家境殷实了,识文断字,能写会算。
②40岁,有幸娶了一个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于是他把岳父给他的400路易往标卖监督官手里一送,就三钱不值两钱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院和几块分种田。
③在拿破仑时期任市长,为自家的葡萄园修了个直通的公路,并利用职权干了好多利己的事。
④时来运转,接二连三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笔遗产,⑤低价买下侯爵的领地,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问题:请简述葛朗台老头收购弗鲁瓦丰家的地产的经过。
答:年轻的德·弗鲁瓦丰侯爵手头缺现金,只好将地产标价出售。
克罗旭一派说服他别把地产分小块出售,而是全部卖给葛朗台。
在中间人的积极促成下,这桩买卖最终低价成交。
手续办妥后,葛朗台竟又打点折扣,才用现款把账结清。
3.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的吝啬表现: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①吃: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佃户替他送进柴房。
②穿:一年四季,老是同样的穿戴。
③住: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
④用:他对什么都节约。
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
⑤对家人: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女儿已二十三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对亲。
⑥对仆人: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名著《欧也妮·葛朗台》导读线索一:葛朗台主题:贪婪吝啬第一部分、葛朗台其人1.葛朗台的长相:葛朗台短墩墩的,宽肩膀、褐色圆脸上有麻疹留下的瘢痕,下巴方方,嘴唇无任何曲线,牙齿白,眼睛冷峻,额头满是横纹,头发黄中带灰,鼻尖肥大,上面长着个青筋盘绕的肉瘤。
2.葛朗台的发家史:①他在当箍桶匠时就已经家境殷实了,识文断字,能写会算。
②40岁,有幸娶了一个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于是他把岳父给他的400路易往标卖监督官手里一送,就三钱不值两钱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院和几块分种田。
③在拿破仑时期任市长,为自家的葡萄园修了个直通的公路,并利用职权干了好多利己的事。
④时来运转,接二连三地得到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笔遗产,⑤低价买下侯爵的领地,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问题:请简述葛朗台老头收购弗鲁瓦丰家的地产的经过。
答:年轻的德·弗鲁瓦丰侯爵手头缺现金,只好将地产标价出售。
克罗旭一派说服他别把地产分小块出售,而是全部卖给葛朗台。
在中间人的积极促成下,这桩买卖最终低价成交。
手续办妥后,葛朗台竟又打点折扣,才用现款把账结清。
3.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的吝啬表现: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①吃: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
②穿:一年四季,老是同样的穿戴。
③住: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
④用:他对什么都节约。
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
⑤对家人: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女儿已二十三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对亲。
⑥对仆人: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欧也妮·葛朗台》一、作者简介: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基本部分。
而“风俗研究”是最大也是最完整的部分,它又分为六个生活场景,即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选自外省生活场景)、《高老头》。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
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二、创作背景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高考名著之《欧也妮·葛朗台》情节简述及评分标准1. 请简述葛朗台如何发迹的故事。
葛朗台本是个殷实的箍桶匠,(1分)四十岁时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室, 时值法国大革命期间,(1分)他把手头现款再加上妻子的陪嫁,凑成贿赂拍卖监督官的资本,低价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修道院和几块按收成交租的分种地。
(1分)他还利用当市长的机会,冠冕堂皇地为“本地的利益"建公路,直达自己的产业之地,低价买下侯爵的领地,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1分)不久他又从岳母、妻子的外公(拉倍特里埃先生)、葛朗台自己的外婆(让蒂叶太太)处得到三笔遗产,成为暴发户。
(1分)2. 请简述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德(台)·格拉桑(珊)一家经常出入葛朗台家的目的。
葛朗台如何应对。
这两家人上葛朗台家来,目的是为了争夺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1分)因为娶了欧也妮,就可以得到葛朗台的财产。
(1分)老奸巨猾的葛朗台知道(1分)他们是为了金钱和嫁妆,才争夺他的女儿,于是他将计就计,(1分)把女儿当作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1分)3. 欧也妮二十三岁生日这天,家里来了好几批客人,简述这些客人和他们的来意。
克罗旭叔侄三人,他们为了让侄儿篷风娶到欧也妮,得到可观的陪嫁,刻意奉承葛朗台一家,带上鲜花专程来祝贺欧也妮的生日(2分);银行家格拉桑一家三口,格拉桑家也想让儿子阿道尔夫娶欧也妮,就带上镀金针钱盒作礼物,也赶来祝贺生日(2分);葛朗台的侄儿查理,被父亲从巴黎打发前来,查理准备到索漠休闲度假,炫耀巴黎人的时髦,根本不知道父亲已破产自杀,他是被托付给伯父了。
(1分)4. 克罗旭和德·格拉桑两家明争暗斗的目标,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小姐的嫁奁;这事在索漠城里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热门话题。
他们两家是如何明争暗斗的?请简述。
格拉桑太太常热心地来陪葛朗台太太打牌(1分),格拉桑先生暗中不断给老财迷一些好处,决战的关头总能及时赶到前线(1分)。
《欧也妮·葛朗台》导读课课程设计[范文]第一篇:《欧也妮·葛朗台》导读课课程设计[范文]《欧也妮·葛朗台》导读课课程设计迁西县新集中学王伟课型:(阅读指导课)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预习,了解作品梗概2、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3、运用阅读指导法阅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试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分析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2、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难点:认识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自学法、阅读指导法阅读能力1、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先布置阅读任务,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利用分发的资料进行预习,把握以下内容:1、了解故事梗概,作品主题。
2、了解时代背景、巴克扎克生平及主要著作。
2、搜集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为主,教师引导欣赏精彩片段,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的笔下就有这样一个资产者的典型,这便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他吧。
(二)时代背景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无论在法国历史,还是在世界历史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
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整个国家中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统治法国数百年之久的君主制轰然倒塌,最大的天主教会也遭到沉重打击,它所拥有的大量地产被没收后拍卖,封建贵族被剥夺财产或流亡国外,资产阶级日益兴起,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成为整个社会的标准。
《欧也妮•葛朗台》导读【书海领航】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立着一个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著名雕塑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常常令人想起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
巴尔扎克(1799~1850)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无论是家庭或是社会,都没有给予他特别优厚的恩惠。
不论在哪里,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
这也难怪,他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
这种成绩的学生,会有什么出息呢。
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这是“铁饭碗”。
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再甘于平庸了。
他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
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作家生涯。
迫于贫穷和饥饿,他为通俗小报写过一些光怪陆离的东西,开办过印刷厂。
这些活动不但没有赢利,反而使巴尔扎克负债累累。
这巨额债务像恶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但也就在这碰撞中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别人认识得更深刻。
他留下的巨著《人间喜剧》,包括91部作品,就是十九世纪法国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其中著名的篇章有:《舒昂党人》、《高利贷者》、《高老头》、《古物陈列室》、《纽泌根银行》、《幻灭》、《农民》??,在短短20年内,他每年要写4~5部小说。
每天伏案至少18个小时,他的《赛查·皮罗多》是25小时内写成。
《乡村医生》用了72小时,而长达几十万字的名著《高老头》竟是三天内一气呵成。
为保证写作时清醒,巴尔扎克嗜浓咖啡如命,他曾说过:“我将死于3万杯咖啡。
”果然,慢性咖啡中毒成为他死因之一。
《欧也妮·葛朗台》是他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名著导读《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内容提要】法国大革命动荡时期,索漠城有个箍桶匠葛朗台。
他利用社会的不安定,运用各种手段积累财富。
他利用自己的女儿欧也妮作为鱼饵,勾引追求者格拉桑和克罗旭为自己的事业奔忙。
他家资千万,但非常吝啬,对家人极为苛刻。
欧也妮爱上了破产落魄的堂弟查理。
为了资助查理,她将自己的金币全部赠给了他,这一举动激怒了老葛朗台,父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一向胆小而贤淑的母亲因此一病不起,而欧也妮这个痴情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了小财归来的负心汉。
最后,她嫁给为了钱才追求她的人,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33岁守寡,幽居独处。
虽然欧也妮有一大笔遗产和收入,可是她和以前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
她把钱用到了慈善机构和教育上。
【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法国西部的索漠城。
索漠这样的内地小城,不像巴黎那些大城市那么繁华。
就说房子,看上去活像阴森的修道院,凄凉、衰败、枯燥。
如果想看个仔细,那就到葛朗台家去好了。
沿着一条起伏不平的街道拐弯抹角地走过去,在大街的尽头,一处黑魃魃的凹进去的地方,就看见了葛朗台的家。
长年的失修,已经使门框上出现了好多洞眼,倒有几分像监狱的门口。
褐色的大门到处开裂。
旁边的一扇小门装上了铁栅栏,一只铁环上吊着敲门用的长方形铁锤,正好对准在一颗大钉子上。
这就是那所灰暗的、阴森的,好像是寂无一人的葛朗台公馆。
葛朗台是索漠城的首富,也是一个最有威望的商人。
在他们看来,葛朗台的一切好像都镀上了金。
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往往很快会在这个平时十分冷清的小城里传开并被认真揣摩,支配着全城人的情绪。
葛朗台的长相真是不同一般:五短身材,横里宽,显得很臃肿。
圆圆的脸乌亮亮的,生着很多痘瘢。
嘴唇老是闭得紧紧的,脑门上布满了皱纹,伴着一块块隆起的肉。
冷静的目光像是要吃人。
鼻尖肥大,还长着一颗满是血筋的肉瘤。
这副脸相,加上那姿势、举动和走路的功架,都表示出他只相信自己。
表面上虽然并不那么精明,骨子里却像铁石一般冷酷。
人们私下胡乱议论说,葛朗台那么多的诡计,都是从那个肉瘤里生出来的呢!这座城市盛产葡萄酒,因此,酒桶的市价很不坏。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葛朗台已经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
他认得字,能写会算,40岁时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室;买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他向革命军承包葡萄酒,大发其财。
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他当上了区长,还得到拿破仑颁发的荣誉团十字章。
1806年,他又从岳母、外婆、外公那里得到三笔遗产,在收成好的年景,可以出产七八百桶的葡萄酒,他还有十三处田地和广阔的草原,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他由原来只有2000法郎的商人变为拥有1700万法郎的大富翁。
葛朗台狡猾精明,他搞投机买卖,预计得“像天文学家一样准确”;谈到他的理财本领,“葛朗台先生像猛虎,像巨蟒。
他懂得躺着、蹲着,耐着性子打量猎物,然后猛扑上去,打开血盆大口的钱袋,把成堆的金币往里倒,接着又安静地躺下,像填饱肚子的蛇,不动声色地、冷静地,按部就班地消化吞下的食物”;在做交易时,他讨价还价,装口吃,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而陷入他的圈套,结果他让别人吃亏了,自己讨得了便宜。
凭着自己的辛苦经营和心计,加上祖上的恩惠,葛朗台成了暴发户。
而他自己,虽然被大家叫做“新贵族”,却丝毫不想露出一点儿富裕的样子。
一年四季,葛朗台老是同样的穿戴:一双笨重的鞋子,一双呢袜子。
栗色的粗呢短裤,用银箍在膝盖下扣紧。
上身穿一件闪光丝绒背心,外面套一件宽大的栗色外套。
戴一条黑领带,一顶宽边帽子,一副结实得可以用一年零八个月的手套。
家里从来不买肉和面包,因为每个星期,佃户们都给他送来足够的食物——鸡、鸡蛋、牛油、麦子,而这些都是用来抵租的。
由于爱财和吝啬,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
他指挥一切、命令一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
全家人用的蜡烛,一直是葛朗台亲白发的,正像每天早晨他都要亲自分发全天的食物一样。
每年都是要到11月1日那天,葛朗台才答应生火,母女俩就可以坐到壁炉旁边了。
到第二年3月31日,必须熄火。
这两个日子几乎是“法定”的,不管是早秋还是春寒。
他的妻子像奴隶般地顺从。
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
她们整天做着女红,女儿已23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安排亲事。
女佣人叫拿侬,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所以答应雇佣她。
拿依的工钱一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煮饭、清理、洗衣服、照顾短工。
天一亮就起床,夜深了才睡觉。
凡是葛朗台吩咐的,她都一声不吭地去干。
35年了,她永远是穿着破烂的衣服,睡在过道的一间小黑屋里,却一句怨言也没有。
她“像一条忠心的狗一样保护主人的财产”。
她身躯高大,像个掷弹兵,雄赳赳的脸上生满了疣。
葛朗台太太,瘦小的身材,却长着大骨架、大鼻子、大额角,因此更显得干瘪了。
虽然相貌欠佳,心地却极好。
只是软弱的性格使她摆脱不了奴性,对丈夫绝对服从。
她的陪嫁和继承的遗产,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钱,可她从不张口要,每月只是从葛朗台那里得到零用的六法郎。
葛朗台让收购谷物的买主另外掏些钱给他太太;来买酒的外国商人也要为他太太破费一些。
这样,葛朗台太太才有一笔进款。
可每当她攒上一百多法郎时,葛朗台又对她说:“借几个子儿给我吧,我没用的啦!”就这样,她又陆续把钱交给了丈夫。
有资格在欧也妮身边转悠的是索漠城的一些头面人物。
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两家六个人: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公证人、神甫克罗旭夫妇和他们的侄子特·篷风)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格拉桑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阿道夫)。
这两家人上葛朗台家来,目的是为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这一切,老奸巨猾的葛朗台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他们为了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
于是他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破产了,准备自杀。
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
查理22岁,比欧也妮小一岁。
他是个俊俏的后生和花花公子。
他带了“巴黎最漂亮的猎装,最漂亮的猎枪,最漂亮的刀子,最漂亮的刀鞘”。
他也带了全套最新奇的背心、硬领和领带,总之,凡是上流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都带上了。
一根金柄的手杖,配上了灰色手套,完全是为了显示派头。
这身打扮,使查理俊俏的脸蛋和匀称的身材更显得潇洒脱俗了。
自出生以来,欧也妮没有离开过索漠城一步,她整天只知道缝袜子,替父亲补衣裳,在满壁油腻的屋子里讨生活。
家里也难得来生客。
初次见到这样一位标致的堂兄弟,弄得她神魂颠倒。
她认为查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
他那光亮而鬈曲有致的头发散出一阵阵的香气。
她尽量闻着、嗅着,觉得飘飘然。
他那漂亮的精美的手套.她恨不得去摸它一下。
她也羡慕查理的小手、皮色、面貌的娇嫩与清秀。
查理的到来.使公证人和银行家都忧心仲忡起来。
他们担心欧也妮会被堂兄弟查理夺去。
欧也妮高大健壮。
她没有一般人喜欢的那种漂亮,但她的美是一望而知的,只有艺术家才会倾倒。
她的“前额带点儿男相,可是很清秀,像斐狄阿斯(希腊大雕刻家)的丘比特雕像。
贞洁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
恬静、红润的脸上放着光彩,像一朵盛开的花。
她对堂弟表现出异常的关心。
她瞒着父亲尽量招待堂弟吃喝得好些,并把自己的私蓄掏出来待客,葛朗台却不愿意多花钱。
他要女仆拿侬用乌鸦做汤招待侄子。
拿侬说乌鸦是吃死人的。
葛朗台说:“我们便不吃死人了吗?什么叫遗产?”从弟弟来信中,葛朗台得悉弟弟破产了,把儿子托给他监护。
这封诀别信使葛朗台一夜没睡好。
弟弟的死倒没给他多大震动,他只是气恼地想:“亏我兄弟想得出来,把儿子送给我。
我可没钱给他!”从侄子一进门,葛朗台就看不上他那白皙的脸蛋和考究的装束,何况他现在一个钱也没有了。
可这件事总得想个办法对付啊!葛朗台不愿承担什么义务,更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
他打算立刻把查理打发到印度去。
可是,当天夜里,他又转了个念头,表示要挽回亡弟的名誉。
只是这事要做得自己不花一个子儿,又博得“有义气的哥哥”的好名声。
葛朗台为了对付这件事,绞尽脑汁,两手拇指不停地绕着,在想心事,想他的钱。
像葛朗台这样的守财奴,只知道眼前,而从不相信未来。
不管什么道义不道义,只要能得到金钱,只要自己能进人人间天堂,哪怕是把心肝化成铁石.他也心甘情愿。
于是,葛朗台有生以来举行了第三次请客。
客人自然又是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
因为有求于人,葛朗台又装口吃。
他结结巴巴地说:他要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不被宣告破产,但必须把债权证件抓在手里。
公证人克罗旭表示愿意到巴黎去办这件事,但来往旅费要葛朗台出。
银行家则表示不要葛朗台付旅费,他可以到巴黎去照办。
葛朗台自然是赞同银行家的主张,并且感到满心喜悦。
在银行家上巴黎后的第三天,葛朗台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然后要他填写一份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印度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同情。
她把自己全部积蓄6000法郎送给堂弟作盘缠。
查理回赠给她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
他们私订了终身。
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然后,他便启程到印度去了。
查理离开索漠以后,欧也妮天天都要去教堂望弥撒,为他祝福。
她从书店里买来一幅地图,挂在镜子旁边。
看着地图,好像自己也在船上,跟着他一起到了印度。
她还背着父亲把查理住过的屋子收拾成他离开时的样子。
“说不定他能早点回来呢!”她总这样想。
每逢新年,葛朗台都有把玩女儿积蓄的习惯。
1820年新年的上午,葛朗台向欧也妮要她的积蓄去投资公债,但欧也妮却说金币没有了。
经过一番逼问,葛朗台猜出女儿把积蓄都给了查理。
于是葛朗台就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
无论谁来讲情,他都置之不理,“他顽强、严酷、冰冷,像一座石头”。
为此,妻子被吓病了。
几个月后,全城的人都知道欧也妮受拘禁的事了。
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葛朗台的妻子一旦死了,欧也妮可以以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的遗产,而他们夫妇的财产是从未分过的。
因此他劝葛朗台和女儿讲和。
葛朗台害怕了,才把女儿放出来。
欧也妮正在母亲房里,把金匣子拿出来放在床上。
母女俩看着查理母亲的肖像亲热地交谈着。
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
葛朗台身体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下把它抱住了。
“什么,这是什么?噢,梳妆匣,是真金的。
这么多金子,足有两斤重。
我明白了,查理是用这个跟你换的金币,是不是?小乖乖,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这个交易划得来呀!”欧也妮浑身在发抖。
葛朗台说着就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
“不行啊,爸爸,不行!”欧也妮扑上去想夺回来,被老头儿使劲儿一把推倒在母亲床上。
“老爷,不行啊!”太太挣扎着坐起来喊。
看到葛朗台拔出了刀子,欧也妮惊叫着跪下,爬到父亲身边,伸出双手:“爸爸,不行,不行啊!请您看在上帝的面上,看在圣母的面上,不要动它,千万别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