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853.00 KB
- 文档页数:19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 向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反应产生的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产生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观察到现象是: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A不符合题意;B. Cl2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会看到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与物质的氧化性有关,B 不符合题意;C. 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SO2的漂白是结合漂白,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符合题意;D. NO气体是无色气体,遇O2二者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因此看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2S3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答案】D【详解】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A错误;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也是SO2,B错误;C.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C错误;D. 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D正确;答案为D。
【点睛】S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FeS。
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如可干燥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等B.浓硫酸与炭共热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过程中,要用到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等设备,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A.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不能干燥氨气和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可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硫,故A错误;B.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硫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B 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不体现氧化性,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者漂白原理不同,不能说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没有氯气强,故C错误;D.工业制硫酸的三设备是:沸腾炉4FeS2+11O22Fe2O3+4SO2,接触室2SO2(g)+O2(g)2SO3(g),吸收塔SO3+H2O=H2SO4,沸腾炉、接触室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吸收塔所涉及的反应不是,故D错误;故答案为B。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焙烧时产生的SO2气体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B.滤液中的铝元素主要以AlO2-存在,可以往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经过滤、灼烧生产氧化铝C.可以将少量Fe3O4产品溶于稀硫酸中,再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证明产品中含有FeOD. 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答案】C【分析】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粉碎后通入空气、加入氧化钙焙烧,其中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得到产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其中氧化铝溶解生成偏铝酸钠溶液,经操作Ⅰ得到的固体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二氧化硫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避免污染环境,A正确;B.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可以将AlO2-转化为Al(OH)3,灼烧可生成氧化铝,B正确;C.Fe3O4产品溶于稀硫酸中,可生成硫酸亚铁,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证明产品中含有FeO,C错误;D.“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设有x mol Fe2O3和y mol FeS2完全参加反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2x×(3-8 3)=2y×5+y×(83-2),解得xy=16,所以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选项M N P QA NH3·H2O Ba(OH)2铜KSCNB Na BaCl2FeO KSCNC NaOH Ba(NO3)2铁粉KSCND Na2O2MgCl2锌粉KSCNA.A B.B C.C D.D【答案】C【分析】硫酸铁与M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M为碱或与水反应能生成碱的物质。
硫酸铁与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为BaSO4沉淀,N可能含有Ba2+。
P 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浅绿色微粒为Fe2+,P起到还原剂的作用;硫酸铁与Q作用溶液变为红色,则Q为硫氰化钾。
【详解】A. N不能是氢氧化钡,因为它与硫酸铁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还会生成氢氧化铁,二者的混合物为红褐色,不是白色沉淀,A错误;B. P不能为氧化亚铁,因为FeO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2+,B错误C. M若为NaOH,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N若为硝酸钡,与硫酸铁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P若为铁粉,还原+3价的Fe3+为+2价的Fe2+,C正确;D. N不能为氯化镁,它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铁元素的化学反应,注意各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性。
2.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 .H 2S 在O 2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S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硫酸中加入锌粉【答案】B 【详解】A 、H 2S 和O 2的反应有两种情况,O 2不足:2222H S+O 2S+2HO 点燃,O 2过量:22222H S+3O 2SO +2H O 点燃,A 错误;B 、Fe 和S 反应只会生成FeS ,与反应物用量或者浓度无关,B 正确;C 、S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两种情况,SO 2不足:SO 2+Ca(OH)2=CaSO 3↓+H 2O ,SO 2过量:Ca(OH)2+2SO 2=Ca(HSO 3)2,C 错误;D 、Zn 和硫酸反应有两种情况,Zn 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和浓硫酸反应放出SO 2,D 错误; 故选B 。
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 月考检测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SO 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A 【详解】A .SO 2与H 2O 2反应生成H 2SO 4,结论错误,故A 错误;B .SO 2与H 2S 反应生成S 沉淀,SO 2中S 元素化合价降低,SO 2表现氧化性,故B 正确;C .SO 2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 正确;D .SO 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褪去,故D 正确; 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掌握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 .H 2S 在O 2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S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硫酸中加入锌粉【答案】B 【详解】A 、H 2S 和O 2的反应有两种情况,O 2不足:2222H S+O 2S+2H O 点燃,O 2过量:22222H S+3O 2SO +2H O 点燃,A 错误;B 、Fe 和S 反应只会生成FeS ,与反应物用量或者浓度无关,B 正确;C 、S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两种情况,SO 2不足:SO 2+Ca(OH)2=CaSO 3↓+H 2O ,SO 2过量:Ca(OH)2+2SO 2=Ca(HSO 3)2,C 错误;D、Zn和硫酸反应有两种情况,Zn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和浓硫酸反应放出SO2,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两点:①S、I2这两种弱氧化剂,和变价金属反应只会生成低价态金属的化合物;②浓硫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一般是SO2,而不是H2。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答案】D【详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 错误;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A .泰山墨玉B .龙山黑陶C .齐国刀币D .淄博琉璃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1615PB .HClO 的结构式:H Cl O--C .3NF 的电子式:D .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138O 、158O 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
人工合成反应如下:16313a 828b O He O X +→+;1631n 5m 828O He O Y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382O 、1583O 互为同素异形体B .X 与Y 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C .138O 、158O 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D .He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位于同一主族D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排满了M 层后才排N5.下列关于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或性质检验叙述正确的是A .甲装置:可用石英坩埚或陶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固体B .实验室中可在乙装置中用CaF 2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制HF 气体C .可用丙装置分离固体食盐和碘D .通过丁装置试管中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一定可以说明非金属性:Cl >Br >I6.下列叙述正确的数目是①SiO 2可用于制太阳能电池,AgBr 可用于胶卷的感光剂②通过此反应2SiO 2C Si 2CO ++高温,说明非金属性:C >Si③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则溶液中一定有Na +无K +④液溴易挥发,所以加水液封,保存在盖有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玻璃瓶中⑤Li 单质密度比钠小,保存在石蜡油中⑥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但不滴落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 和Y 为同周期IIA 族和IIIA 族的元素,若X 的原子序数为x ,则Y 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 1,x 11,x 25+++B .X 和Y 为IIA 族上下相邻周期的元素,两者原子序数分别为()x y x y <、,若X 和Y 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分别为m 和n ,则y x m=+C .114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2和+4价D .周期表第15列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3HXO 8.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 .向182H O 中投入22Na O 固体:181822222H O 2Na O 4Na 4OH O +-+=++↑B .向23Na SiO 溶液中通过量2CO 气体:22322323SiO CO H O CO H SiO --++=+↓C .向()442NH Al SO 溶液中滴入()2Ba OH 溶液,恰好使24SO -完全沉淀:()322443243NH Al 2SO 2Ba 4OH Al OH NH H O 2BaSO ++-+-++++=↓+⋅+↓D .向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氟气:22F 2Cl 2F Cl --+=+9.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X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Y 的一半,m 、n 、p 均是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二元气态化合物,常温下0.01mol·L -1p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 -1;X 、Y 、Z 的单质分别为甲、乙、丙,其中乙能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SO2具有漂白性,溶液褪色,故A正确;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C.在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D.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SO2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却能够与浓硫酸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A.脱水性B.吸水性C.强酸性D.强氧化性【答案】D【详解】A. 脱水性是浓硫酸脱去有机物分子相当于水组成的氢、氧元素,A不合题意;B. 吸水性是浓硫酸吸取气体中的水蒸气或晶体中的结晶水,B不合题意;C. 强酸性是硫酸与中等强度的弱酸盐反应生成中强酸表现的性质,C不合题意;D.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位于H之后,所以Cu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u氧化为CuO,然后溶解为CuSO4。
故选D。
3.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NH4+C.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该固体试样中也可能存在Fe3+D.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答案】C【详解】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有可能是AgCl,该现象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也可能含Cl-;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先加入HCl,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A错误;B、应将用镊子夹住试纸放在试管口,B错误;C、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和Fe2O3,加入盐酸后,Fe可以和Fe3+反应,使得溶液中没有Fe3+,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C正确;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SO2;此外,和盐酸反应生成CO2、SO2的离子有CO32-、HCO3-或SO32-、HSO3-,D错误;故选C。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安徽县中联盟高一3月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Fe 56Cu 6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若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B .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实现碳中和C .过氧化钠与2H O 等反应释放氧气,可用于潜艇中供氧D .光伏发电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成分是晶体硅2.反应32428NH 3Cl 6NH Cl N ++可用于检测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NH 的球棍模型为B .Cl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 .4NH Cl 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D .2N 分子的电子式为N N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次氯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作织物漂白剂B .43NH HCO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 .23Fe O 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D .3FeCl 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电路板上的Cu4.研究发现3SO 溶于浓硫酸会产生多硫酸,如227H S O 、2310H S O 等,加水稀释时又生成浓硫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SO 是电解质B .久置的浓硫酸质量会减小C .1mol 227H S O 能与4mol NaOH 恰好完全反应D .多硫酸加水稀释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5.已知:25223V O 2SO O 2SO ∆+ 。
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C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或SO42-等,A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等,B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错误;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D正确;故答案为:D。
2.实验室制备SO2反应原理为: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选择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A.a f g d c e B.b g f d c e C.a f g c d e D.a f g d c h【答案】A【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根据题中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可选A装置),然后将气体经过E装置来干燥SO2,用C装置收集SO2,D装置作尾气处理装置;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需要用向上排气法收集,SO2应从d口进入C 装置;D装置和F装置相比,D装置可以防止倒吸,更为安全;综上所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 f g d c e,故选A。
3.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A.盐酸B.Ca(OH)2C.BaCl2D.O2【答案】D【详解】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SO2与H2O2反应生成H2SO4,结论错误,故A错误;B.SO2与H2S反应生成S沉淀,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SO2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SO2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D.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褪去,故D正确;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掌握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答案】D【详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 错误;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B.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不断振荡,溶液变浑浊C.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D.二氧化硫能使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答案】C【详解】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均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振荡,溶液不会变浑浊,故B错误;C.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则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故C正确;D.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C.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答案】C【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故A正确;B.KMnO4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B正确;C.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D.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故选C。
3.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迅速退色B.不退色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详解】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答案】D【详解】A.先加HNO3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原溶液中若有SO32-、Ag+,也会生成白色沉淀,干扰SO42-的检验,故A错误;B.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若原溶液中有SO32-也生成白色沉淀,干扰SO42-的检验,故B错误;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可排除Ag+和CO32-的干扰,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故C错误;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可以排除SO32-、Ag+和CO32-的干扰,产生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2S3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答案】D【详解】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A错误;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也是SO2,B错误;C.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C错误;D. 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D正确;答案为D。
【点睛】S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FeS。
3.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0 mol·L-1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2.4L H2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答案】C【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wMρ=1000 1.894898%⨯⨯=18.4mol/L,故A错误;B.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要选取250 mL容量瓶,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4.6 mol•L-1=V×18.4mol/L,解得V=62.5mL,故C正确;D.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腐蚀皮肤,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用水冲洗后,再用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故D错误;故选C。
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锌与100 mL 18.5 mol·L -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 ,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 mol·L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硫酸B .气体甲中二氧化硫与氢气的体积比为4∶1C .反应中共消耗97.5 g 锌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 电子【答案】B 【分析】Zn 和浓硫酸先反应:Zn +2H 2SO 4(浓)=ZnSO 4+SO 2↑+H 2O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 +H 2SO 4=ZnSO 4+H 2↑,然后在具体分析; 【详解】A. Zn 和浓硫酸先反应:Zn +2H 2SO 4(浓)=ZnSO 4+SO 2↑+H 2O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 +H 2SO 4=ZnSO 4+H 2↑,反应后溶液稀释至1L ,测的溶液中c(H +)=0.1mol·L -1,说明硫酸过量,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2×1L×0.1mol·L -1=0.05mol ,总硫酸物质的量为100×10-3L×18.5mol·L -1=1.85mol ,即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85mol -0.05mol)=1.8mol ,故A 说法正确; B. 令生成amolSO 2和bmolH 2,则有:24422Zn 2H SO =ZnSO SO Oaa()H 2↑+浓++2442Zn H SO =ZnSO H bb↑++得到2a +b=1.8mol ,反应后得到气体物质的量为(a +b)mol=33.6L22.4L/mol,联立解得a=0.3,b=1.2,即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SO 2和H 2的体积之比为0.3:1.2=1:4,故B 说法错误;C. 根据选项A 的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 2SO 4和ZnSO 4,根据硫酸守恒得出n(H 2SO 4)+n(ZnSO 4)+n(SO 2)=n(H 2SO 4)总,得出n(ZnSO 4)=(1.85mol -0.05mol -0.3mol)=1.5mol ,消耗Zn 的质量为1.5mol ×65g ·mol -1=97.5g ,故C 说法正确;D. 整个反应中Zn 失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 ×2=3mol ,故D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表示的意义与相关的化学反应完全正确的是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的变化C.25℃时,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两种常见的酸)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答案】A【分析】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
【详解】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Cl-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因此Cl-的质量分数减小,A项正确;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质量增加,B项错误;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c(H+)逐渐增大,pH逐渐减小,但Cl2水中存在H+,因此起始时pH不是7,C项错误;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且用于沉淀的烧碱和用于溶解Al(OH)3的少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滴加顺序向Al3+中滴加OH-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OA段Al3++3OH-=Al(OH)3↓AB段Al(OH)3+OH-=AlO+2H2O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答案】C【分析】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 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B. 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项正确;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C。
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有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Na2SO3溶液,某同学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下述有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 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C.加足量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运用硫酸根的鉴别方法分析。
【详解】A. 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不一定含有BaSO4,可能是BaSO3,故B错误;C. 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生成的BaSO3也会被氧化为BaSO4,所以加硝酸后生成沉淀一定是BaSO4,故C正确;D. 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以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故D错误;答案选C。
2.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0 mol·L-1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2.4L H2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答案】C 【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wMρ=1000 1.894898%⨯⨯=18.4mol/L,故A错误;B.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要选取250 mL容量瓶,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4.6 mol•L-1=V×18.4mol/L,解得V=62.5mL,故C正确;D.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腐蚀皮肤,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用水冲洗后,再用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故D错误;故选C。
高一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SO2与H2O2反应生成H2SO4,结论错误,故A错误;B.SO2与H2S反应生成S沉淀,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SO2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SO2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D.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褪去,故D正确;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掌握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钾的焰色是浅紫色,容易被钠的黄色火焰所掩盖,因此要在蓝色钴玻璃下进行观察才能确定有没有钾元素,A项错误;CO,B.酸性:盐酸大于碳酸,碳酸大于次氯酸;因此次氯酸不可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得到2应该考虑是盐酸的影响,B项错误;SO的水溶液显酸性,C项正确;C.石蕊变红则证明溶液显酸性,因此说明2SO和高锰酸钾之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褪色,与漂白性无关,D项错误;D.2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