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汽车消费贷款与分期付款的保险(简版)
- 格式:ppt
- 大小:525.50 KB
- 文档页数:18
**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加强汽车消费贷款管理,规范汽车消费贷款的操作程序,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在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自用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实行“部分自筹、有效担保、专款专用、按期偿还”的原则。
借贷双方应根据此原则依法签订借款合同。
第三条贷款人指**银行指定的分支机构,借款人指在经办行所属城市辖区内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第四条个人消费类汽车消费贷款实行“因地制宜、风险可控、优质服务”的管理指导原则。
(一)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指分支行发展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应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做到科学地细分市场、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主动挖掘优质客户,量身定制差异化的授信产品和相关服务。
(二)风险可控“风险可控”是指分支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借款人信用风险和本行操作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将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作为发展汽车贷款业务的前提条件。
(三)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指分支行应在成本约束下不断提高汽车贷款的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并积极实现交叉销售金融组合产品,提升借款人服务体验满意度,增强产品竞争力。
第五条汽车消费贷款只能用于购买由贷款人确认的经销商销售的品牌汽车(不含二手车)。
第二章借款人条件第六条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个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二)在经办行所属城市辖区内有常住户口或有效居住身份,有固定的住所;(三)有正当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四)持有与贷款人指定经销商签订的签订品牌汽车的购买协议或合同;(五)提供贷款人认可的财产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保证,保证人应为贷款人认可的具有代偿能力,并承担连带责任;(六)购车人为夫妻双方或家庭共有成员,必须共同到场申请,一方因故不能到场,应提供经公证的委托授权书,并签字盖章;(七)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14.1概述定义汽车消费贷款是指建设银行对在特约经销商处购置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
汽车指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所确定的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轿车、客车、货车等,具体品牌由各地一级分行依据市场需求及银企关系向总行推举确认。
汽车特约经销商由二级分行依据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市场占有率和信誉进行初选,经一级分行确认后与经办行签定?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附件2-14-1〕。
对象汽车消费贷款的对象是中国境内有固定住宅的中国自然人及企业、事业法人单位。
14.条件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自然人(1)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自然人;(2)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进或易于变现的资产,足以按期回还贷款本息,易于变现的资产指有价证券等;(3)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建设银行规定的购车首期款存进建设银行;(4)提供建设银行认可的担保。
其中应要求其提供合法财产设定质押或抵押,或由银行、保险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我行不同意非本地户口的自然人以其贷款所购车辆设定的抵押。
(5)情愿同意建设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2.法人(1)具有回还贷款的能力;(2)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建设银行规定的购车首期款存进建设银行;(3)提供建设银行认可的担保;(4)情愿同意建设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额度1.借款人以能够质押的国库券、金融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本行出具的个人存单质押的,或银行、保险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存进建设银行的首期款不得少于20%,借款最高限额为购车价款的80%。
保险公司提供分期还款保证保险的可视同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但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应当由当地一级分行事先审定。
2.借款人以所购车辆、房屋、其他地上定着物或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存进建设银行的首期款不得少于30%,借款最高限额为购车价款的70%。
3.借款人提供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方式〔银行、保险公司除外〕的,存进建设银行的首期款不得少于40%,借款最高限额为购车价款的60%。
第九章信用保证保险第一节信用保证保险概述知识点一:信用风险的概念与特征(一)信用风险的概念✧从事信用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信用风险是交易方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全部履行债务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这是对信用风险的狭义理解。
✧当前国内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基本上是为债权人提供债务人违约的风险保障,也就是说所保障的信用风险是狭义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特征信用保证保险所承保的信用风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综合性。
由于债务人不能履行承诺可能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但是致使债务人不住行承诺的原因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传递性。
信用风险的传递性也称信用风险的扩散性。
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还是生产要素市场信用交易都普遍存在。
但是在这些信用交易活动中,一方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另方的信用风险,而另一方的信用风险又可能导致第三方的信用风段,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一个信用风险链条。
✧隐蔽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用状祝的变化不易觉察因而往往无法深人地了解信用风险情况。
债权人无论是利用自己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象提的在关优务人的信息,还是通过外部的信用评级机构公布的评级信用来了解债务人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使得债权人在信用交易中遇到诸多不便,信用风险暴陈往往也是突然的。
✧计量的困难性。
信用风险由于影响因素众多且具有很很强的隐蔽性,其不确定性更加突出,这也给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和客观观评价带来了困难性。
(三)信用风险与责任风险的区别和联系1、信用风险与责任风险的区别✧责任风险是相对于致害人或者责任人而言的,而信用风险是相对于受害人来说的。
✧责任风险的主体是侵权责任风险而信用风险的主体是违约风险。
✧责任风险既可能是财产损害事件,也可能是人身损害时间的法律后果,而信用风险一般是针对财产损害事件而言的。
✧责任风险通常是客观风险,但是信用风险既有主观风险也有客观风险。
✧责任风险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是信用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车险分期方案第1篇车险分期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险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传统车险购买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一次性支付保费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压力,购车后的保险支出相对集中等问题。
为缓解消费者经济负担,提高车险市场的竞争力,本方案提出车险分期支付模式,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保险购买体验。
二、目标客户1. 购车贷款消费者:购车时选择贷款方式,希望降低购车后短期内保险支出压力的消费者。
2. 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对车险保费一次性支付有压力,希望通过分期支付方式分摊保费的消费者。
3. 有提前消费观念的消费者:认可分期消费模式,希望通过分期支付方式减轻经济负担的消费者。
三、合作方1. 保险公司: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愿意参与车险分期业务的保险公司。
2. 银行/金融公司:提供分期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具备相关业务资质。
3. 汽车经销商:与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购车、保险、分期服务。
四、分期方案设计1. 分期期限:根据消费者需求和还款能力,提供6期、12期、24期等不同期限的分期付款方式。
2. 分期利率: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信用状况,合理设定分期利率。
3. 保费支付: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选择分期支付方式,与保险公司签订车险合同,并与金融机构签订分期贷款合同。
4. 还款方式:采用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每月按时还款。
5. 保险服务:保险公司为分期客户提供与一次性付款客户同等的保险服务,确保消费者权益。
6. 优惠政策:针对分期客户,保险公司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费优惠,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五、风险管理1. 信用评估: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合理控制贷款额度,降低信用风险。
2. 贷款担保:金融机构可根据消费者需求,要求提供担保人或抵押物,提高贷款安全性。
3. 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公司承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险责任,确保消费者权益。
《机动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机动车保险与理赔0****总学时数:30学分数:2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课程的性质1、任选课;2、岗位能力课程;3、理论课二、课程定位《机动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岗位能力课程。
针对性和应用性较强。
该课程对汽车保险从业人员岗位应掌握的知识进行了介绍,在介绍保险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
全课程对我国汽车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新模式下,现行的汽车保险险种、条款和费率进行了系统介绍,对汽车投保、承保、理赔、现场查勘、定损、赔款理算等有关保险实务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加入了大量汽车保险理赔典型案例分析,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国内通行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有关规定等内容。
在汽车企业,作为汽车保险从业人员,从事理赔服务、定损、管理、培训等工作的必须知识。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讲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三、课程设计思路《机动车保险与理赔》由汽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汽车事故现场查勘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建设团队,设计调研提纲和调查问卷,到人保财险、平安保险等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分公司进行调研,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明确汽车保险从业人员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及流程、制度;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工作内容、深度、质量等的要求;将相互关联的业务任务集合,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建设方案,确定出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不仅重新整合了有关汽车保险从业人员工作的各个知识点,而且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把保险、理赔知识、现场查勘、定损知识、客户服务知识等内容融于工作任务之中,结合汽车保险从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
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