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三峡移民
- 格式:docx
- 大小:10.76 KB
- 文档页数:1
三峡移民的文章这个悠长的暑假,我于重庆三峡间漂泊五日,立于船首,唯感习习江风拂面而至,江面浩渺无垠,水波荡漾,低矮山丘仿佛孤岛漂浮,高耸山峰亦显得不再峻拔。
我沉浸于这片广袤之中,体会着视野的无限延展,任由大自然最纯净的空气涤荡我的心灵。
然而,在内心的深处,一股汹涌的情感却令我长时间无法平息……只因导游的一番话,随着三峡大坝的日渐恢弘,三峡江面逐渐上升,为达到175米的高度,万亩农田化为水中泡影,苍翠树林仅剩那白得骇人的枯枝败叶,多少座山多少座桥会因此炸毁?多少个村多少个县会因此变为水下世界?但这些不是重点,因为这些永远比不上无家的人,比不上思乡的泪……百万大移民,这五个字相信大家早有耳闻,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短短几年的过程,却是一首多么让人为之动容的骊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在临别故土的时候,猛地站住了,然后猛地转身,接着猛地跪下,又猛地磕了一个重重的响头,这些让始料未及的动作,令在场的所有人红了眼睛,四周的一切突然变得好安静,仿佛空气也不忍心打破这庄严的肃穆,过了好久,人们才慌忙将老人扶起,土地上留下了一小块殷红的血迹,是被零碎的石块划伤了额头?是磕得太深太沉?还是想留下灵魂小小的一个部分,永远守护着自己的家乡?这个场景,是导游亲眼目睹,因为,她也是这百万大移民之列,当她给我们讲诉移民的种种时,一直热泪连连。
她回来了,她回来做导游,她要守着这生她,育她,养她的土地——巫山老县城,尽管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但她要让更多的远到之客记住这曾经历史悠久的土地,记住这玄棺的独特,记住这栈道的险峻,我相信,只有当大坝竣成,一切沉淀的记忆之城时,她才会离开这一片她拨洒过血和泪的土地,汗和笑的家园。
不知为什么,走上重庆市这铮铮的土地,鼻子总有酸酸的感觉,日新月异的祖国,正驰骋在前进的大道,当我们建起一座座自豪的里程碑时,回头看看,铺垫着我们辉煌之路的是多少祖国的人民,多少他们个人的利益,是啊!祖国进步得太快,这片看似牢固的地,这座看似不催的山,多年以后,又是一番何等的面貌?没有人不眷念自己的家乡,正应了那句话:为什么我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最
终移民人数达113万。
按照国家规划分四个时期完成移民搬迁
任务,一期移民人数是34.15万,二期移民人数是38.25万。
三期、四期平均每期移民
多少万人?
一期移民34.15万人二期移民
38.25万人
三期
?
四期
?
总共113万人
34.15+38.25=72.4(万人)113-72.4=40.6(万人)40.6÷2=20.3(万人)答: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20.3万人。
先求前两期移民多少人,再求后两期需移民多少人,最后求每期移民多少人。
可以先从总数里减去前两期的人数,再求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
(113-34.15-38.25)÷2
=40.6÷2
=20.3(万人)
答:第三、四期平均每期
移民20.3万人。
还可以用中括号[ ]列出综合算式。
[113-(34.15+38.25)]÷2 =[113-72.4]÷2
=40.6÷2
=20.3(万人)
为什么要用中括号[ ]呢?
说说你对中括号[ ]的认识。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问题口袋:
•中括号里面可以有小括号,•小括号里面不可以有中括号。
周一355本
周三
?
总共2000本
周二
325本
周四
?
周五
?。
三峡工程方案连续移民1.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背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改善水文环境和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中国在1993年正式动工兴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三峡大坝、双联导航工程和水利枢纽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居民的房屋、田地、村庄都遭到了迁移,他们需要重新安置。
因此,连续移民的问题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
2.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方案设计为了解决连续移民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其中包括:- 建立各级政府负责连续移民经济安置工作。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保障连续移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
-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连续移民的意识。
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连续移民群体宣传移民政策、政策解释和政策执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拨款支持各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水、电、路、桥、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
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连续移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上述措施旨在建立一个与现有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连续移民社会体制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生活方式。
3.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实施情况三峡工程的连续移民工作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事情,政府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连续移民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政策,与被移徙的群众广泛沟通,尊重他们的利益和意愿。
目前,连续移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确保连续移民的生活品质。
如在新居住地投资兴建工厂,为连续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开辟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规范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连续移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连续移民安置的资金投入。
政府制定连续移民安置政策,提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
在安置资金配套方面,加大对连续移民的资金投入,确保连续移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峡百万大移民这是一次艰辛而动人的命运大迁徙;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家园大重建;这是一部凤凰涅槃的创业改造史。
跨越两世纪、持续18年的三峡工程大移民,至2010年宣告结束。
百万移民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曾经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终告破解。
回首迁建之路,下有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三峡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为;上有国家不断修正、完善安置政策,努力维护移民群众利益的举动,最终促成了这一百万移民顺利搬迁的壮举。
近几年来,在中央强有力的持续支持下,三峡库区人民负重前行,全力建设新家园,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面貌大为改观,特色产业日渐兴起,百万移民逐渐走上安稳致富路。
“搬得出”成功实现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的百年梦想。
但三峡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湖北两地20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避让搬迁、重建家园。
移民能否“搬得出”,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自工程开建以来,库区人民无私奉献,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
一部分移民离开肥沃的土地向后靠,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更有16万多移民离乡背土,揖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带着家乡的泥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
涪陵南沱镇坪西坝依靠种植特色作物,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是三峡库区“首富村”。
但为了建三峡,村民含泪刨掉了带来财富的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新创业!云阳县高阳镇红庙村50多岁的移民冉以奎,种了300多株佛手树、柑橘,办有小酒厂。
政府动员他外迁,老伴哭肿了眼,他劝说:“哪方水土不养人,再创家业不就是苦点累点。
为三峡作贡献,值!”这个村26位冉姓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
为了清库蓄水,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老太太,含泪砍倒了40年前她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
巫山县培石镇培石村谭成栋的父亲临终前说:“我要葬在江边,听着江水声,才睡得踏实。
”但为了三峡库区水质,谭成栋给父亲迁了坟,仅这个镇,十几年内就要迁坟几百座……为维护好移民群众利益,18年来,国家根据移民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安置政策。
三峡移民
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
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将达120万人。
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三峡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
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的“金钥匙”,已经牢牢掌握在湖北省和重庆库区人民的手中。
10年移民路,从秭归、兴山到巴东,一个又一个“水田坝”在峡江两岸涌现:“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农民一条街模式,“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模式……三峡人的伟大创造力在紧锣密鼓的大移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后来安置的农村移民,耕地分配不足,一度出现新的坡改梯运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为此,1999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库区13万多移民分别被安置到11个省市。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三峡工程,为三峡库区注入了活力。
三峡工程至今投资910亿元,其中移民资金330多亿元,占三分之一。
过去十余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库区12个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4%。
一.三峡移民概况:百年三峡,难在移民。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20年一遇水位回水终点至四川巴县木洞镇,距离大坝656.7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其中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
涉及移民人数:113.18万。
其中农业人口51.88万,城镇人口61.29万。
另外还有657家大小工厂将随同迁移。
以上资料显示的数字是惊人的,无怪乎当三峡工程一提出来后,就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不休争论。
因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忧虑。
水库移民安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涉及范围广,移民数量大,持续时间长,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峡库区是国家连片贫困区之一,人多地少,开垦过度,出台移民政策措施,有利于规范移民搬迁建设工作,保护移民合法权益,促进移民搬迁安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对确保三峡工程顺利兴建和实现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十分重要。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决议后,国务院于1993年8月19日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后于2001年2月21日修订颁布),移民条例确定了移民安置、安置区及淹没区管理、移民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扶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1994年7月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批准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具体规定了农村移民安置、城镇迁建、工矿企业搬迁、专业项目复建等方面的安置标准、建设标准及补偿标准。
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把开发性移民方针写进了条例的第一章。
自1993年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已经基本完成“搬得出”的目标,但要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一、引言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流域的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移民管理工作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移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移民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焦点,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应当是整个移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纲领。
本文将围绕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未来的移民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二、三峡工程移民现状1. 移民背景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地和人力资源,而三峡库区内原有居民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
移民的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泛,因此移民工作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 移民问题由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建设和运营,移民的工作安置问题是一项长期大规模的工程。
移民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移民的安置与搬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与生计保障、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移民问题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足、安置房源不足、社区建设不完善、就业条件不稳定等情况。
3. 移民影响三峡移民只是一个概念,其含义应该放在三峡大坝和移民地区的相互关系上来讲。
毫无疑问,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家庭条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身的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移民会直接影响社区的繁荣与稳定。
移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也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三、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目标与原则1. 目标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的首要目标是解决移民安置和就业问题,促进移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和新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移民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峡百万大移民大江东去,浪滔尽,多少风流人物,悲壮故事……20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建造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峡拉开了气吞山河的百万大移民序幕。
这是一次空前的移民。
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而三峡库区最终移民人口将到达120余万。
到2021年,三峡库区将搬迁两座城市、11座县城、114个集镇。
世人担忧,中国有能力完成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移民吗?这是一道费解的难题。
难以割断的故土乡情,难以丢弃的良田沃土;还有那从祖辈手上就开场积攒的家园……移民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崭新却又陌生的生活转换?世界注目,这些热恋放土的人们能否迁得出,安得稳,走上富裕之路?时光茬苒,这一撼人心魄的工程至今历时过半。
当记者下万州,过云阳,穿夔门,经秭归,至,耳闻目睹了库区人民不畏困难、再造家园的丰富实践之后,更深切感到,百万移民决策的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它给三峡库区带来了深刻丰富的变化,也给人类移民史写下了厚重的一页。
在移民外迁的日子里,这样的情景常常打湿我们的眼睛……就要登船了、上车了,辞别的人还手牵着手,你一言我一语,话语滔滔:带上那祖传的泡菜坛子,家乡土地上的利,子,老屋前挖起的小黄桷树苗……乡情依依。
故土难离,家园难舍。
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去年移民外迁。
县里的干部发动说,是中国经济最兴旺的地区之一,那里的生活比在云阳的大山里好,可不愿外迁的移民说:“有云阳这样好的脐橙树吗?〞忠县九蟒村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庄,198户择岸而居的农民要外迁。
他们问“有大河么?〞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白帆的三峡人,留恋着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草一木和那浸透骨髓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舍小家、为国家的“搬迁〞终于降临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将国家利益举过了头顶。
到今天,三峡库区已有近30万人“就近后靠〞搬迁新地;1万多人远赴、、、、、江丙、、、等11个省市落户安家。
从山区到平原,由种柑橘、苞谷变成种水稻、棉花;放下熟悉的背篓,拿起陌生的犁耙,开场了全新的生活。
三峡移民策划书一、背景说明三峡移民是指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洪水威胁和水库蓄水导致的移民搬迁工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移民搬迁,三峡移民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顺利进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三峡移民策划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搬迁的顺利进行,保障移民群众的权益,实现移民搬迁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稳定。
同时,要努力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
2. 原则:a) 尊重移民群众的自愿性原则,充分尊重移民群众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
b) 尽可能在相同或邻近的地区保持移民群众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连续性。
c) 确保移民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参与性,充分听取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
d) 依法保障移民群众的财产权益,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
三、策划目标和重点任务1. 搬迁目标:a) 顺利完成三峡移民搬迁工作,确保移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b) 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
2. 重点任务:a) 移民搬迁规划:编制详细的三峡移民搬迁规划,确定搬迁地点和安置政策,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
b) 资源保障:调动各方面资源,确保移民搬迁所需的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的充足供应。
c) 社会支持: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移民工作,加强对移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d) 合法权益保护:依法保障移民群众的财产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
四、实施计划1. 搬迁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散搬迁、集中搬迁和市场化购房等方式,确保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连续性和经济承载能力。
2. 补偿政策:制定详细的补偿政策,包括经济补偿、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等,确保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稳定。
3. 安置工作: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安置政策,包括就业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提高移民群众的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峡工程移民故事《三峡工程移民那些事儿》说起三峡工程移民故事,那可真是有太多太多的感慨了。
咱就这么说吧,这可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大工程,背后是无数人的奉献和付出啊!那些移民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本来在自己的老家住得好好的,突然就得背井离乡,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你想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就好像是自己精心培育的小树苗,一下子被连根拔起,种到了另外一片土地上。
我听说有个老大爷,家里世世代代都住在三峡边儿上,那感情深的哟!要移民的时候,他是一万个舍不得啊。
但是没办法,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咬咬牙搬了。
到了新地方后,他整天就望着老家的方向,嘴里嘟囔着那些熟悉的地名。
有一次他还偷偷跑回去了,结果发现老家已经变成一片汪洋,然后他就在那默默地掉眼泪。
哎,这场景,谁看了不心疼啊。
不过呢,移民们也都挺乐观的。
他们知道这是为了国家的大发展,所以也都积极地配合着。
到了新地方,就开始重建家园。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在哪都能顽强地生活下去。
他们会说:“嘿,咱这也算是挪了个窝儿,换个地儿继续过日子呗,没啥大不了的!”还有啊,这些移民们到了新地方,也把他们的风俗习惯、美食什么的都带过去了。
以前那地方的人哪见过这些啊,这下可热闹了,什么麻辣鱼啊、酸辣粉啊,一下子就把当地人的味蕾给征服了。
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相处得那叫一个融洽。
三峡工程移民,这真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它承载了太多人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咱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记住这些移民们的付出和奉献,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说起来还真是挺感慨的,要是没有他们当年的那一大步,哪有现在这宏伟的三峡工程啊!以后有机会,我也得去三峡大坝看看,感受感受那股伟大的力量,顺便也缅怀一下那些为了这项工程而离开家乡的人们。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回荡在岁月长河中的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唱。
三峡移民的报告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
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
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
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
一、缘起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
1917年,百多年来。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
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着名诗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1994年12月14日。
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局部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
不可防止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发生巨大的冲击。
高峡出平湖”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
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方: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
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深刻道理。
三峡工程的移民方案一、背景三峡工程是中国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工程旨在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灾害和提高水电利用率,也有望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施这一宏伟工程,需要迁移和安置大量的居民。
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移民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情况,以确保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移民方案的实施过程1. 确定移民范围在实施移民方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移民范围,即确定需要迁移和安置的居民的人数和地点。
这一步骤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移民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制定移民方案制定移民方案是移民工作的关键。
移民方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移民群体的文化、经济和社会需求,以确保他们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移民方案还需要与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相一致,以确保移民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3. 实施移民方案一旦移民方案得到批准,就需要开始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居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同时,还需要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监督和评估移民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是移民方案的最后一步。
在移民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移民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其实施的效果和成效。
同时,还需要对移民安置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移民群体的权益能够得到长期的保障。
三、移民方案的成效1. 保障了移民群体的权益通过移民方案的实施,成功保障了移民群体的权益。
移民群体得到了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大部分人成功融入了新的社会环境,并且取得了新的生活。
同时,移民方案还为移民群体提供了各种培训和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2. 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移民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移民安置地,新的生活区和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为移民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三峡库区移民纪实哎,说起三峡库区移民这事儿,那可真是一段让人感慨万千的历史啊!想当年,那些老祖宗们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一代代繁衍生息,谁能想到有一天会因为一项伟大的工程而搬离故土呢?那时候,三峡大坝要建,库区的水位得涨,好多村子、好多田地,还有那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屋,都得淹到水底下去。
村里的大爷大妈们,一说起这事儿,眼眶就泛红。
他们说啊,这土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舍不得啊!可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后代的幸福,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搬家。
搬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家家户户得收拾东西,锅碗瓢盆、衣物被褥,还有那些传家宝,都得一件件打包带走。
老人们更是难舍难分,他们站在老屋前,抚摸着斑驳的墙壁,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小孩子们虽然不懂那么多,但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悲伤,一个个乖乖地跟在父母身后,不哭不闹。
搬迁后的生活怎么样呢?一开始啊,大家都挺不适应的。
新地方、新环境、新邻居,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可是,咱们中国人啊,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慢慢地,大家学会了适应,学会了融入。
新的村庄建起来了,新的学校开学了,新的生活也开始了。
现在啊,你去三峡库区看看,那些移民们过得可滋润了。
他们种上了新的田地,养上了家禽家畜,还搞起了副业。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老人们在新建的广场上跳舞唱歌。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世人:我们虽然离开了故土,但我们在新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说起来啊,三峡库区移民这事儿,真的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它见证了咱们中国人的团结与牺牲,也见证了咱们中国人的智慧与勇气。
每次想到这些,我心里都暖暖的,觉得咱们中国人真的是太了不起了!那些移民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三峡开发性移民政策体系中国政府在总结过去水库移民长期实施赔偿性移民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首先在三峡工程移民中系统实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
1、开发性移民的基本政策所谓基本政策,就是对移民工作具有长期稳定的指导意义,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规范和推动作用的政策。
三峡工程移民的基本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务院颁发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用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
国家对单项工程制定法规,这在我国水库移民史上是第一次。
作为基本政策,该条例分7章64条,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总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管理体制、农村移民、城市及企业迁建、基础和专业设施复建、淹没区及安置区的管理、扶持措施、奖罚制度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从而使三峡工程库区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有法可循,有章可依。
在条例中,围绕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国家赋予三峡工程移民十几项扶持措施,大体有:(1)建立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湖北省、重庆市使用;(2)三峡电站投产后,交纳税款留给地方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湖北省重庆市;(3)三峡电站投产后,对三峡库区用电优先安排;(4)库区有水电资源的市县,优先列为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并对其建设予以扶植;(5)坝区、库区淹没的土地按应纳税额的40%征收,城镇企业搬迁等占用土地,按规定纳税后全部上交再全部返还,用于农村移民安置;(6)库区具备一定条件的县、区优先列入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予以扶持;(7)安置农村移民开发的土地和新办的企业,依法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企业所得税;(8)中央和库区所在地的省、市政府,在安排建设项目或分配资金时,对库区给予倾斜和照顾等等。
第二,确定“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从组织上确保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贯彻落实。
从中央到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所在的省、市、县及乡镇,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门的移民工作机构,并增配领导职数,专门分管移民工作,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方案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大量的移民工作成为了必然。
为了保障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峡工程移民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
三峡工程是中国近年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移民工作。
根据国家政策,移民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以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方案的目标是为了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移民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民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影响。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移民后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
三、内容。
1. 移民规划,根据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需要,制定详细的移民规划,确定移民的数量、地点和安置方式。
2. 移民安置,为移民安置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就业安置,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 教育医疗,建立完善的教育和医疗系统,为移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子女的教育权益。
5. 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移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障服务。
6. 文化传承,保护移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四、实施。
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移民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宣传和宣传,让移民了解移民政策和安置方案,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
3.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4. 加强监督和评估,定期对移民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5. 加强服务保障,为移民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充分实施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方案,将有利于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移民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三峡移民
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
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将达120万人。
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三峡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
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的“金钥匙”,已经牢牢掌握在湖北省和重庆库区人民的手中。
10年移民路,从秭归、兴山到巴东,一个又一个“水田坝”在峡江两岸涌现:“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农民一条街模式,“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模式……三峡人的伟大创造力在紧锣密鼓的大移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后来安置的农村移民,耕地分配不足,一度出现新的坡改梯运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为此,1999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库区13万多移民分别被安置到11个省市。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三峡工程,为三峡库区注入了活力。
三峡工程至今投资910亿元,其中移民资金330多亿元,占三分之一。
过去十余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库区12个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