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生产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方法(浅谈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222.52 KB
- 文档页数:5
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性的分析摘要:随着炼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的炼焦技术程度上对怎样扩大炼焦配煤的范围和提高弱粘结性煤用量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如:如何改善配煤的结构、如何将焦炭的质量提高并且稳定,以及如何控制好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带来的生产成本等。
许多大中型的企业还会为此结合自己企业自身的特点对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展开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文根据炼焦配煤及焦炭的成焦机理,提出炼焦配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经过对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主成分进行分析,促进了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分析的研究。
关键字:炼焦配煤焦炭质量如今市场对焦炭的需求不断增长,焦炭市场已经出现了购煤困难的的现象。
为了在市场上可以取得更大的利润,炼焦配煤的供应商与焦化企业都在为此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在炼焦煤中参加其它的煤种,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炼焦配煤供应,这给炼焦配煤与焦炭的质量问题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怎样准确且快速的炼焦配煤,同时把握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供应,也是炼焦行业急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生产上大量数据的分析,设计了合理可靠的煤焦质量预测模型。
并证明了单种煤的灰分、硫分和挥发份与配合煤的灰分、硫分和挥发份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有效地预测;但粘结指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不能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进行预测。
同时,配合煤的灰分、硫分与焦炭中的灰分、硫分具有线性关系,可以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有效地预测;但焦炭机械强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偏差较大,故只能运用二元线性回归法做出焦炭机械强度的预测模型。
一、炼焦配煤与焦炭的成焦机理炼焦配煤在经过碳化时,通过约40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脱水和分解及缩水等反应,同时挥发分渗出使粘度增加,在550摄氏度的高温后固化。
这个过程中所导致的裂痕、细气孔,并且形成多孔的固体物质,是焦炭最终光学结构尺度与形状的主要原因。
主要炼焦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及要求主要炼焦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及要求于振东孔祥伟摘要:本文就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和我省煤资分布~分析了主要炼焦煤在炼焦上的作用和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炼焦用配煤的市场竞争找到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有效径。
关键词:焦炭炼焦配煤引言中国煤炭产量在世界产煤国家中名列第一~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煤炭的高效、清洁生产和实现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工产品的转化是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我国的煤炭资源虽十分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华北及西部各区~从表中可看出华北地区的煤炭储量几乎占到全国的一半~西北地区的储量~也高达30%以上。
表一中国各大区的煤炭储量分布,2000年数据, 区名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储量,%, 49.9 2.9 6.6 2.95 9.6 30表二中国各主要产煤省的煤炭资源分布,2001年数据, 省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山东河北储量25.9 22.3 15.4 9.6 5.2 3.2 2.52.4 2.3 2.3 ,%,3.主要炼焦煤在炼焦上的作用和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由于炼焦时很少采用单种煤为原料~所以烟煤按采取比例的不同~都能被用于配煤炼焦。
用多种煤配合炼焦时只需一半以上是强结焦或强粘结性的煤~其余的用结焦性较低的弱粘结煤。
在炼焦过程中主要炼焦煤如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分别有着不同的结焦特性和作用~是原料煤配煤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它工艺条件如加热速度煤料细度等也会影响焦炭的质量。
3.1气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气煤是一种变质程度较低的炼焦煤~在炼焦煤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气煤的挥发分指标较高为28-37%~粘结指数在55-60之间~由于挥发分高生成的焦炭呈长条形状~并且有很多纵向裂纹、块度小、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差~一般在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可增加产气率和化学产品回收率~同时能增加焦炭的收缩度减少膨胀压力。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在进行炼焦配煤操作时,对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指标即灰分、硫分和磷含量,工艺性质指标即煤化度和粘结性,煤岩组分指标和工艺条件指标即水分、细度、堆密度等。
(1)配合煤的灰分煤中灰分在炼焦后全部残留于焦炭中,配煤的灰分指标是按焦炭规定的灰分指标经计算得来的,即配煤灰分(A煤),焦炭灰分(A焦) × 全焦率(K,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灰分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认为,炼冶金焦和铸造焦时,灰分为7%~8%比较适合,炼气化焦时,则为15%左右。
(2) 配合煤的硫分煤中硫分约有60%~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产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硫分的80%~90%。
由此可根据焦炭对硫分的要求计算出配合煤硫分的上限。
(3)配合煤的磷含量由于含磷量高的焦炭将使生铁冷脆性变大,因此生产中要求配合煤的含磷量低于0.05%,中国的冶金焦和铸造焦出口时,外商对磷含量的要求十分严格,气化焦对磷含量一般没有特殊要求。
(4)配合煤的煤化度表述煤的变质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挥发分Vdaf和平均最大反射率 max,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确定配合煤的煤化度控制值应从需要、可能、合理利用资源、经济实效等方面综合权衡。
配合煤的挥发分对焦炭的最终收缩量、裂纹度及化学产品的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
从兼顾焦炭质量以及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产率出发,各国通常将装炉煤挥发分控制在28%~32%范围内。
制取大型高炉用焦炭的常规炼焦配合煤,煤化度指标控制的适宜范围是 max,1.2%~1.3%,相当于Vdaf,26%~28%。
但还应视具体情况,并结合粘结性指标的适宜范围一并考虑。
气化焦用煤的挥发分应大于30%。
(5)配合煤的粘结性配合煤的粘结性指标是影响焦炭强度的重要因素。
各国用来表征粘结性的指标各不相同。
常用的指标有煤的膨胀度b、煤的流动度MF、胶质层指数y、X和粘结指数G,这些指数大,表示粘结性强。
焦化厂(煤化工)影响焦炭成焦率因素分析、计算与措施结焦率,“焦炭结焦率”的简称。
又称“焦炭成焦率”。
指炼焦炉生产的焦炭产量占装入煤量的百分比。
反映炼焦炉生产情况的技术经济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结焦率=干焦炭产量(吨)/入炉干煤炭总量(吨)×100%。
1、配合煤原料对焦炭产量的影响。
反映炼焦炉生产情况的技术经济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结焦率=干焦炭产量(吨)/入炉干煤炭总量(吨)×100%。
1.1配合煤挥发分对成焦率K的影响:成焦率K是指入炉干煤经高温干馏转变为焦炭 (干)的百分率。
成焦率的高低与配合煤的挥发分、炼焦工艺条件 (如焦饼中心温度、炉顶空间温度)、炉型及煤、焦计量准确性、水分分析准确性、取样代表性等因素有关。
通常成焦率K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但理论计算和实际值相对误差最小的计算方法为:其中:Vd, m—配合煤的干基挥发分, %;t—焦饼中心温度, ℃,推焦前15分钟测定。
从上式可以看出,既考虑了配煤挥发分又考虑了炼焦工艺条件等因素,成焦率K随着配合煤的挥发分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焦饼中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2配合煤水分、细度对入炉煤堆密度γ的影响:配合煤的堆密度是指焦炉炭化室中单位容积入炉煤的质量, 其受装煤方法、煤的水分和细度等因素的影响。
1)、装煤方式及装煤操作对入炉煤堆密度γ的影响。
重力装煤方式改变为螺旋装煤方式,装煤方式由原来的“重力下料”变为“撒料”,降低了入炉煤的堆密度γ,产焦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装煤操作中装煤顺序及高、低速转换也影响入炉煤堆密度。
2)、配合煤的水分对入炉煤堆密度γ及焦炭产量的影响。
配合煤的水分对堆密度γ也有影响,当配合煤水分低于6%~7%时,堆密度γ随着水分降低而增高,当水分大于7%时,堆密度γ随着水分增加而增高,从而单炉产焦量也有所增加。
但入炉煤的水分不是越高越好,过高不仅影响焦炉耗热量,甚至会因成熟不良造成焦饼难推。
3)、配合煤的细度对入炉煤堆密度γ的影响:配合煤的细度对焦炭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细度增大,使入炉煤堆密度γ降低,焦炉的生产能力下降。
炼焦配煤中的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一、国家对焦炭质量的划分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影响焦炭质量等级的主要是焦炭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等几项指标,焦炭中水分、机械强度及焦末含量是焦化厂与用户之间的合同约定,焦化厂生产方面的因素影响多些,与煤炭供应厂家关系不大,本文将不对此分析。
按理论计算,生产一级焦的配煤中灰分<9.2%,硫分<0.80%;二级焦的配煤灰分<10.03%,硫分<1.00%。
二、焦炭中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等几项指标对焦炭质量等级划分影响的原因1、灰分灰分是惰性物质,是煤中的主要杂质。
配煤的灰分在炼焦时不熔融、不粘结也不收缩,能使煤的粘结性变差、焦炭的裂纹增多、机械强度和耐磨强度都会降低。
配煤灰分将会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等级,而且在高炉炼铁时会增高焦比、降低铁产量、增加排出量,一般焦炭的成焦率是75%左右,焦炭灰分是炼焦配煤的1.3—1.4倍。
2、硫分硫是煤中有害元素.硫在煤中以黄铁矿、硫酸盐及有机硫化合物三种形态存在,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炼焦时煤中的硫分约70-80%转入焦炭,炼铁时又转入生铁中,用高硫生铁炼出的钢具有热脆性,钢材中的含硫量大于0.07%,受热后容易发生脆裂现象。
煤中的硫铁矿硫可以用洗选办法除去,而硫酸盐硫和有机硫都无法除去。
为降低配合煤中的硫份可采用洗选法、萃取法等脱硫技术,但均未形成经济实用的工业法。
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配入含硫量较低的煤种来降低配合煤的硫份是常用方法。
3、挥发分煤中的挥发分对焦炭的质量影响很大,配煤的挥发分偏低,虽然有利于提高焦炭的机械强度和块度,但焦炭耐磨性差挥发分偏低,可使炼焦副产品回收率降低。
焦炭中的挥发分高低是焦炭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在焦炭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控制指标,由焦炭生产厂家控制。
三、一般焦化企业配煤的原则及指标在炼焦生产中为了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焦炭,必须控制影响焦炭性能的各种因素,根据不同种类的炼焦用煤结焦性原理,提高焦炭质量的关键是配煤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以及一些工艺因素,同时合理的配煤指标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焦化厂的经济效益。
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摘要】本文探讨了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在我们对炼焦煤灰成分进行了概述,并强调了其对焦炭质量的重要性。
在我们分析了石灰含量、硅含量、铁含量以及其他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炼焦煤灰成分优化方法。
在我们总结了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综合影响,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焦炭的质量,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炼焦煤灰成分、焦炭质量、石灰含量、硅含量、铁含量、优化方法、综合影响、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炼焦煤灰成分概述炼焦煤灰是指在炼焦过程中煤中所含的不可燃物质在焦炭炼制过程中燃烧后留下的残渣物质,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炼焦煤灰成分主要包括石灰、硅、铁等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性质直接影响着焦炭的质量和性能。
石灰含量高的炼焦煤灰会导致焦炭在高温下易软化和熔融,影响焦炭的强度和耐热性,同时会增加焦渣的粘结性。
硅含量高的炼焦煤灰会降低焦炭的孔隙度和透气性,影响焦炭的燃烧速度和热值。
铁含量高的炼焦煤灰会增加焦炭的灰分和硫分含量,降低焦炭的还原性能和耐磨性。
炼焦煤灰成分的合理控制和优化对于提高焦炭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具体展开讨论。
1.2 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重要性炼焦煤灰是焦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副产品,其成分对焦炭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炼焦煤灰主要包含石灰、硅、铁等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直接影响着焦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石灰含量是炼焦煤灰中较为重要的成分之一,它能够影响焦炭的碱金属含量,从而影响焦炭的燃烧性能和灰熔性。
硅含量则对焦炭的机械强度和耐火性有重要影响,高硅含量会导致焦炭的蠕变温度升高,降低其耐火性。
铁含量则会影响焦炭的还原性能和冶炼过程中的金属控制。
其他成分如钠、钾、镁等也会对焦炭质量产生影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控制。
炼焦煤灰成分的优化对于提高焦炭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炼焦配煤技术与方法(优化配煤,确保焦炭质量)一、配煤原理1、胶质层重叠原理: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炭的结构均匀。
其中典型的方法是“J法”配煤技术。
“J法”配煤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经济、随机确定各种最佳(实用)配煤方案的新技术,以“煤的粘结能力测定法”为基础,以煤与焦相互统一变化规律为依据,准确预测焦炭强度,按Jb-Vdaf“米”字形配煤图及其原则进行操作,评估煤质,确定“主导煤”,辨明“添加剂煤”和“填充剂煤”,用简易“优选法”确定配煤比,定出配煤方案。
2、互换性配煤原理:焦炭质量取决于炼焦煤中的活性组分、惰性组分含量及炼焦操作条件。
单种煤的变质程度决定其活性组分的质量,镜质组平均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单种煤的变质程度的最佳指标。
目前应用煤岩学指导配煤,很多焦化厂都有自己的配煤方案,但一般都是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反射率直方图及镜惰比三个参数作为煤岩学配煤参数。
根据互换性配煤原理,当配煤有较强粘结性时,加入一定量焦粉或无烟煤有利于焦炭质量提高,回配3%~5%的焦粉代替瘦煤炼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同样煤质情况下不添加粘结剂,要保证焦炭质量,焦粉的细度至关重要。
3、共炭化原理:煤中加入非煤粘结剂进行炭化,称为共炭化。
共炭化研究为采用低变质程度弱粘结煤炼焦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加入有机渣油?塑料类?橡胶类?沥青等与煤共炭化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解决当前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400℃下将废塑料与煤焦油沥青共热解,收集热解油和气体产物,反应所得的残余物与弱粘结煤共焦化能提高其结焦性。
二、配煤的意义和原则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对冶金焦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用单种炼焦煤来生产焦炭已不可能,必须采用多种煤配合炼焦。
配煤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煤,均匀的、按适当的比例配合,使各种煤之间取长补短,生产出优质的冶金焦,并能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炼焦化学产品。
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炼焦煤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和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等领域。
炼焦煤在高温下经过煤化学反应,生成焦油、焦气和焦炭等副产品。
炼焦煤灰是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成分对焦炭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本文将分析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炼焦煤灰成分调控的方法。
炼焦煤灰是炼焦煤在高温下燃烧后产生的固体残留物,其成分主要包括氧化物、硅酸盐、铝酸盐、铁酸盐等。
炼焦煤灰的成分与其原料煤的品质、煤化学特性、煤炭种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炼焦煤灰的主要成分对焦炭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其影响。
炼焦煤灰中的氧化物含量对焦炭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氧化物主要包括Fe2O3、CaO、MgO等,它们会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影响焦炭的结构和性能。
氧化物含量过高会导致焦炭的热稳定性下降,易产生热疲劳裂纹,影响焦炭的使用寿命。
控制炼焦煤灰中氧化物含量是提高焦炭质量的关键。
炼焦煤灰中的微量元素对焦炭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钛、锰、锌、钴等,它们虽然含量很低,但却对焦炭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微量元素会在焦炭的表面形成氧化膜,影响焦炭的导电性能、热传导性能等,直接影响焦炭的使用效果。
针对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控。
优化炼焦煤的选煤和配煤工艺,选择含灰少、含硫少、煤质均匀的原料煤进行生产,减少炼焦煤灰中有害成分的含量。
改进煤化工艺,采用高效的煤化设备和先进的煤化工艺,降低煤的氧化率和氧化物含量,减少有害氧化物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加强对炼焦煤的分析检测,及时监控炼焦煤灰中的氧化物、硅酸盐、铝酸盐等含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提高焦炭的质量。
炼焦煤灰成分对焦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控制炼焦煤灰成分是提高焦炭质量的关键。
通过优化煤炭选煤配煤工艺、改进煤化工艺、加强对炼焦煤灰成分的监测和调控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焦炭的质量,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浅谈配煤在炼焦中的重要性摘要: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
通过焦化企业在炼焦配煤中的参数计算,来达到保障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配煤炼焦技术煤岩学配煤随着经济的发展,焦炭竞争市场日趋激烈。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如何优化配煤方案,扩大辅助煤种的使用量不仅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节约优质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生产上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合理可靠的煤焦质量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焦化企业对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的主要成分,以便促进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之间的关联生产的实际应用的效率提高。
一、炼焦配煤与焦炭的成焦机理1.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项指标能够全面说明单种煤对焦炭强度的最终影响因为炼焦配煤时,影响焦炭质量的指标太多,因此这些指标都会对焦炭质量的精度有所影响。
焦化企业对常规的炼焦指标进行分析后,通过对一些经过引进后,并加以优化的煤岩,通过煤碳的优化后,对结焦性质进行分析,对这二种不同的配煤方法在功能上进行研究。
分析检测煤岩的结构,对于单一煤的性质所得出的质量分析结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煤的炼焦性质是通过检测单一煤种而得来的,技术方面上,应该进行合理的配煤评价,并且在同种煤的性质作用等,关连到焦煤的强度上、不同种类的煤之间的配煤结果,作为主要配煤判断依据。
2.焦炭结构是在焦炭的树脂里形成的通过磨光与抛光以后,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其结构。
焦炭的结构是有结构单元、有序度的,尤其是最基本的结构。
对于这些研究试验,主要包括同批次不同煤样、相同煤样的结果比对,焦化企业需要设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用于实际生产的产品检测,兼有工艺研究的职能。
除一般的管理措施外,为及时、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技术优势,通过比对试验,不仅规范了实验室的检测操作,还着重强调试验结果,在新系统配置强度高但容惰能力普通的焦煤,它需要通过对瘦煤的分配量上进行适合的控制。
致富门路浅谈炼焦操作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太钢焦化厂 田秀林 随着高炉的扩容和富氧喷吹煤粉操作的强化,炼铁对焦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太钢四高炉原设计炉容为1350m3,自1991年11月投产到2000年9月停炉大修扩容为1650m3,在其生产运行的9年中,入炉焦比由663kg/t降低到2000年的413kg/t,焦化厂所供焦炭质量指标M40、M10由1995年的75.1和7.7改善到2000年的81.0和6.7。
高炉入炉焦比的大幅度降低,焦炭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善焦炭质量炼焦煤质量是关键,但炼焦工艺技术对焦炭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现结合炼焦生产实践,就焦饼中心温度、结焦时间、炉头火道温度等炼焦工艺技术参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做一论述。
一、焦饼中心温度对焦炭的影响 从煤炼成焦炭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是胶质体生成阶段,胶质体数量多少,质量好坏,受煤粘结性的影响,粘结性好的煤胶质体数量多,流动性好,塑性温度间隔宽,胶质体有充分的机会湿润其周围的变形煤粒而粘结在一起,所形成的焦炭气孔壁厚,气孔壁强度高,因而其耐磨性好,焦炭耐磨强度指标M10低;反之,粘结性较差的煤炼成的焦炭M10高。
另一阶段是半焦收缩阶段,由半焦收缩形成焦炭裂纹,焦炭裂纹的深浅和多少取决于半焦收缩速度,半焦收缩速度快,收缩应力大,焦炭裂纹多而深,反之,焦炭裂纹少而浅。
煤炼成焦的加热速度决定着半焦收缩速度,加热速度越快,半焦收缩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因此提高加热速度会使焦炭抗碎强度M40下降,降低加热速度会使M40提高。
在结焦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焦饼中心温度,则需要提高燃烧室的标准温度,也就相当于提高了加热速度。
提高加热速度,可加宽胶质体塑性温度间隔,增强胶质体软化阶段的流动性,提高了煤在软化阶段的粘结性,因而可改善焦炭耐磨强度指标M10;但对于太钢用煤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粘结性,无需用提高加热速度的办法来提高其粘结性,这样反而对半焦收缩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加热速度加快,会造成M40显著降低。
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升配煤提高焦炭质量摘要:如今,炼焦用煤种类很多,科学采用配煤技术除了能够提升焦炭质量,同时还可以节省炼焦用煤的数量。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配煤炼焦的发展现状,分析配煤炼焦技术的应用,最后提出发展配煤炼焦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煤炭资源;配煤炼焦;焦炭;质量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对钢铁需求量也随之提升的同时,对炼铁所用焦炭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特别是对于一些小焦炉来说,相比大型焦炉在炼焦质量、效率上均有待提升,同时在煤炭损耗上也存在一定差距。
如今我国石化能源危机问题愈加突出,炼焦用煤数量也在不断减少,特别是强粘结性煤更是稀缺,增加了炼焦炭企业的危机感。
所以,如何在能够保证焦炭质量、产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炼焦用煤使用量,已经成为了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配煤炼焦中可以采用多种煤搭配生产焦炭,通过技术优化可以减少炼焦所用的煤炭,在能够保证焦炭生产质量同时,采用科学的配煤炼焦技术改良,缓解煤炭资源逐渐短缺的危机。
1.配煤炼焦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化配煤炼焦技术对推动我国能源产业、钢铁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单独炼焦的焦煤、肥煤资源短缺严重,所以通过配煤可以用一些弱粘结,甚至是不粘结煤进行炼焦;二是可以得到企业所需的高质量焦炭,扩展使用用途;三是有助于炼焦生产操作,降低推焦的难度[1]。
介于配煤炼焦的重重优势,目前我国焦化行业也在不断改良配煤炼焦技术提高焦炭生产质量,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如今常见的配煤炼焦技术有:(1)捣固炼焦技术。
该项技术是指在捣固焦炉中配备焦煤、瘦煤、气煤等实现炼焦,该方法除了能够降低炼焦配煤成本,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同时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配型煤炼焦技术。
在备煤系统中切除粘结剂后,将炼焦装炉煤压制成型煤,之后将型煤、剩余散装煤混合放入到焦炉中炼焦生产。
随着该项技术不断研究和发展,煤料堆积密度也不断提高,对改善焦炭生产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3)煤调湿工艺。
浅析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发布时间:2023-02-06T03:30:59.63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赵煦楠[导读] 焦炭在高炉冶炼中主要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的作用为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
赵煦楠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安 727307摘要:焦炭在高炉冶炼中主要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的作用为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
焦炭作为高炉冶炼的重要原燃料之一,其粒度及粒度分布是保证高炉料柱透气性和高炉风口回旋区稳定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焦炭质量;影响因素;对应措施前言焦炭在高炉冶炼中主要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的作用。
炼焦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升温至1000℃左右,经过热解、熔融、固化、收缩等过程,得到1种质地坚硬、含有较多裂纹和孔隙的碳质固体材料被称为焦炭。
焦炭大多用于高炉炼铁,在高炉中发挥着供热、渗碳、还原剂和骨架支撑作用。
高炉炼铁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取决于焦炭的性能,而焦炭的性能由其结构决定,即焦炭微观结构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
1焦炭在高炉冶炼中的重要性焦炭是由炼焦煤在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转化而来,自从1709年Darby首次用焦炭来进行高炉炼铁以来,冶金焦炭已经成为现代高炉炼铁技术所需的必备原料之一,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
焦炭在高炉中一直发挥着4大作用:渗碳剂、还原剂、热源以及最重要的作为料柱骨架的作用。
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和大喷煤技术的运用,焦炭的前3大功能逐渐被替代。
为了保证炉内的透气性以及透液性,作为高炉软熔带的“百叶窗”,其作为料柱骨架和通道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在钢铁冶金生产工序中,炼铁工序的能耗所占比例最大,在低碳冶金的大环境下,降低焦炭消耗是炼铁节能的主要方向之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强调,要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努力作出积极贡献。
浅谈炼焦配煤对焦煤质量的影响作者:刘红刚来源:《商情》2013年第38期【摘要】炼焦配煤作为降低炼焦成本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重要手段,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炼焦企业重视。
而若想达到炼焦配煤目的,需要通过整合现有煤炭资源实现配煤,提高炼焦煤质量。
本文基于炼焦煤优势和原理,分析各单独煤种和特性,结合华北一带焦化企业炼焦煤配煤情况,利用沥青粘接剂对如何提高焦煤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炼焦配煤焦煤质量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钢铁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因钢铁行业是焦炭的消费大户,用于钢铁冶金的焦炭需求量也逐渐增大。
焦煤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钢铁质量,而合理炼焦配煤是提高焦煤质量的有效措施,能更好的确保焦煤质量。
下文对与炼焦配煤提高焦煤质量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炼焦配煤优势及原理(一)炼焦配煤优势配煤作为炼焦煤重要组成部分,是炼焦或碳化不可或缺的环节,炼焦过程中将不同没排好的炼焦用煤以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不仅可以确保炼焦煤质量、节约优质煤、扩大炼焦煤质量,也可以增加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率、提高焦煤气发生量,促进当地焦化企业发展。
(二)配煤原理配煤过程中,需要将煤粒与空气隔绝,然后初步加热至300摄氏度,煤颗粒在温度作用下会逐渐被氧化,颗粒内外水分也会被逐渐的氧化,当颗粒转化成水蒸气离开煤粒后,需将温度加至500摄氏度,使煤液体膜固化成半焦状态且中间有胶质体。
如果温度加热后仍有未发生变化的煤,需要重复这一过程直至煤内部颗粒完全转化成半焦状态。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半焦状态维持时间较短,配煤外层半焦外壳很快会出现裂纹,煤内部中间胶质体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会从裂纹流出,直至温度从550摄氏度增至1000摄氏度,煤外形体积会发生收缩变化,流出的胶质在裂纹处呈现银灰色并带有明显的金属光泽,炼焦煤才转化成焦炭。
从煤的粘接与成焦原理来看,确保焦煤质量需要合理控制入炉水分和正确的选择与胶质体温度相适合的煤种进行炼焦配煤。
二、炼焦配煤对焦煤质量的作用(一)基于单种炼焦配合煤对焦煤质量的作用单种炼焦煤作为煤炭炼焦方法之一,炼焦过程中虽然能单独成焦,但受自身特性的影响,焦煤质量并不高。
细度对瘦煤成焦性能的影响白㊀永㊀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㊀100083)摘㊀要:选择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的瘦煤样品进行粒度分级,对原样及各粒级样品进行炼焦实验,并选择某肥煤样品与之进行配煤炼焦实验㊂结果表明:筛分会导致瘦煤的煤质出现变化,粒度小的样品其综合煤质特征较好;无论是单种煤成焦实验还是配煤成焦实验,以小粒度瘦煤为主的配煤方案所制备的焦炭质量较好,尤其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有较大提升㊂关键词:瘦煤;细度;成焦性能;惰质组;粒度分级;配煤炼焦;煤质特征;焦炭反应后强度中图分类号:TQ520.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7677(2016)04-0009-03The influence of fineness to the cokin g p ro p erties of lean coalBAI Yon g-j ian(School o f Chemical&Environmental En g ineerin g,China Universit y o f Minin g&Technolo g y(Bei j in g),Bei j in g㊀100083,China) Abstract:Size g radin g was conducted to a lean coal sam p le with relativel y hi g h content of inertinite.Cokin 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am p les of raw coal and p roducts of different size in size g radin g,followed b y coal-blendin g cokin g tests with a fat coal sam p le.The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the coal q ualities chan g ed durin g the size g radin g and that hi g her coal q ualities were found of the p roducts of smaller size.Hi g her cokin g p ro p erties were found of cokes derived from lean coal of smaller size, es p eciall y coke stren g th after reaction(CSR),both in the cokin g tests of sin g le coal and blendin g coal.Ke y words:lean coal;de g ree of fineness;cokin g p ro p erties;inertinite;size g radin g;coal-blendin g cokin g;coal q ualit y characteristics;coke stren g th after reaction(CSR)㊀㊀开发配煤炼焦新工艺以及增加炼焦配煤中弱黏结性煤的配入量,不仅有利于缓解优质炼焦煤的供应压力,而且可以实现炼焦煤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实现焦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㊂目前焦化行业广泛采用的炼焦煤预处理技术包括煤调湿技术㊁煤预热㊁捣固技术㊁配型煤技术㊁煤分级粉碎以及配入添加剂等㊂捣固炼焦工艺可以提高入炉煤的堆密度,减小煤料间隙,在成焦过程中单位体积内煤料软化熔融形成的胶质体量增加,改善了煤料间的黏结性,有利于黏结更多的惰性组分,因而可以减少强黏结性煤的使用量,多配入储量相对丰富的气煤及弱黏煤,从而降低配合煤成本㊂捣固炼焦工艺在我国焦化企业中应用广泛㊂低变质程度的气煤㊁弱黏煤的挥发分较高,配入量增加之后,会使配合煤挥发分增高,导致半焦收缩程度增大,进而导致焦炭裂纹增多且易碎,影响焦炭质量[1]㊂通过添加适量的惰性物质可以有效降低配合煤的挥发分和半焦收缩程度㊂高变质程度的瘦煤㊁贫瘦煤㊁贫煤和无烟煤挥发分产率低,黏结性弱或者无黏结性,在配煤炼焦时添加较少比例时即能降低配合煤的挥发分和煤料的收缩速度,从而起到瘦化作用㊂煤岩组分中暗煤的硬度较大,以惰质组为主的中高变质程度煤破碎之后主要以大颗粒存在[2]㊂而高变质程度煤作为配煤炼焦中的惰性物质,在成焦过程中起到骨架中心的作用,且易产生裂纹,因此应适当细粉碎㊂两者之间的矛盾制约着炼焦配煤质量的提高㊂针对高变质程度煤的此种特性,可采用预粉碎工艺将惰性组分含量高的煤单独细粉碎,减小颗粒粒径及焦炭裂纹中心的产生,从而提高焦炭质量㊂然而预粉碎工艺只是规定配合煤细度达到装炉煤细度的要求,对煤的粉碎粒度分布并无要求,无法达到粒度最优化调整的目的㊂为了研究粒度对成焦性能的影响,选择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的瘦煤进行粒度分级,并分别进行单种煤和配煤成焦实验,探究细度对瘦煤成焦性能的影响㊂1㊀实验研究1.1㊀原煤及筛分样品的成焦实验以下研究以山西交城瘦煤为研究对象,将原煤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采用孔径1.5mm筛对样品进行粒度分级㊂按照GB/T212 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㊁GB/T214 2007‘煤中全硫的测定方9法“㊁GB/T5447 2014‘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分别测试瘦煤原样以及筛分样品的灰分㊁挥发分㊁全硫和黏结指数;并对筛分样品按照GB/T 8899 2013‘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测试煤岩显微组分含量㊂对瘦煤原样以及筛分样品分别进行40k g焦炉模拟炼焦实验㊂装炉温度800ħ,装炉后0.5h炉温恢复到800ħ,按0.7ħ/min升温到1050ħ,恒温结焦时间为10h㊂40k g实验焦炉由煤科院煤化分院研发㊂1.2㊀配煤成焦实验选取某肥煤样品,以6ʒ4的比例分别与瘦煤原样㊁>1.5mm样品㊁<1.5mm样品进行配煤㊂分别测试各配合样品的灰分㊁挥发分㊁全硫和黏结指数㊂配煤成焦实验的条件同1.1㊂1.3㊀焦炭样品质量评价对制备的焦炭分别按照GB/T2001 2013‘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测试焦炭的灰分和挥发分,按照GB/T2286 2008‘焦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测试焦炭的全硫含量,按照GB/T 4000 2008‘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测试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㊂实验样品编号见表1㊂表1㊀实验样品编号样品编号瘦煤原样Raw-1瘦煤>1.5mm样品Raw-2瘦煤<1.5mm样品Raw-3原样焦炭Coke-1原样>1.5mm焦Coke-2原样<1.5mm焦Coke-3原样配煤Blend-1>1.5mm样品配煤Blend-2<1.5mm样品配煤Blend-3原样配煤成焦Blend-C1 >1.5mm样品配煤成焦Blend-C2<1.5mm样品配煤成焦Blend-C32㊀结果与讨论2.1㊀筛分实验结果对比筛分前后瘦煤的煤质特征见表2,筛分后>1.5mm和<1.5mm样品的煤岩组成见表3㊂表2㊀筛分实验样品性质对比样品A d/%V daf/%S t,d/%G R.I Raw-111.7215.810.7144 Raw-211.3715.320.6720 Raw-311.9917.750.8249表3㊀筛分样品的煤岩组成样品煤岩组分/%镜质组惰质组矿物Raw-250.946.72.4Raw-356.040.83.2㊀㊀由表2㊁表3可知,筛分导致煤质出现变化,粒度小的样品(<1.5mm样品)的灰分含量和全硫含量略微提高,镜质组含量相对提高,导致挥发分产率和黏结指数提高㊂镜质组含量和黏结指数提高对样品用作配煤炼焦是十分有利的㊂2.2㊀单种煤成焦性能对比瘦煤原样及筛分样单种煤的成焦实验结果详见表4㊂由表4可知:制备焦炭的基本性质与原样的煤质之间具有继承性;>1.5mm样品制备焦炭的性质较差,<1.5mm样品制备焦炭的焦炭反应性CRI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指标均为最佳,由此可见该瘦煤的粒度越小,对其成焦性能越有利㊂2.3㊀配煤炼焦实验结果配煤炼焦实验结果见表5,肥煤与3种粒度瘦煤的配合煤煤质特征见表6㊂由表5㊁表6可知,肥煤与3种粒度瘦煤的配合煤的基本煤质特征差别不大,肥煤与<1.5mm 瘦煤配合煤的综合煤质特征最佳㊂3种配煤方案制备焦炭的质量较好,除了灰分较高外,其余指标均达到1级冶金焦炭的质量标准㊂以<1.5mm瘦表4㊀单种煤成焦性实验结果样品A d/%V daf/%S t,d/%CRI/%CSR/%备注Coke-114.181.260.5822.244.04Coke-214.231.210.58--沙粒状粉末,未做反应性Coke-314.051.430.5319.753.39粉末占1/4 01表5㊀配煤炼焦实验结果%试验用煤A d V daf S t,d CRI CSR Blend-C115.181.220.4421.8968.97 Blend-C214.951.140.4621.0064.25 Blend-C314.511.340.5220.6471.09表6㊀配合煤的煤质特征样品A d/%V daf/%S t,d/%G R.I Blend-112.5723.890.4774 Blend-212.3022.970.5467 Blend-312.4823.210.5375煤为主的配煤方案制备焦炭的反应性CRI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指标均为最佳,且相对另外2种方案有大幅度提高㊂与单种煤成焦结果相比,配煤炼焦的焦炭反应性CRI差别不大,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均有较大幅度提高㊂2.4㊀细度对瘦煤成焦性能的影响分析在配煤炼焦过程中,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对焦炭质量至关重要㊂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胶质体液相的化学缩聚活性和液相的流动度影响[3]㊂煤热解产生胶质体的液相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游离基,易于聚合成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㊂如果分子量大小和平面度合适,中间相容易形成和发展㊂但若胶质体液相的缩聚活性太强,缩聚速度快,分子量增长太快,层片间易生成大量的交联键而成为难石墨化的各向同性碳,使中间相难以生成和长大㊂如果中间相中沥青质组分多,分子的平面度和可动度低,受热不稳定,长侧链容易断裂,相互之间易形成空间交联结构,不能得到规整的中间相而形成杂乱的各向同性碳㊂此外胶质体液相适当的流动性不仅可保证游离基或不饱和化合物顺利迁移至适当位置后进行平面有序堆砌,还可以保证小球体吸收周围流动的基质㊂中间相内部的流动性对于内部分子重排㊁变形㊁熔并以及有序化㊁消除结构缺陷等均有重要作用㊂煤中惰性物质的存在对保持中间相适当的化学缩聚活性和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㊂在炼焦过程中大颗粒的惰性成分与周围的活性成分颗粒之间在固化时因收缩不同产生应力,会形成焦炭的裂纹中心㊂而如果把惰性成分粉碎成相当小的颗粒,只要数量合适,不但可以成为焦炭气孔壁的加固和充填材料,使气孔壁增厚㊁致密㊁气孔变小㊁气孔分布均匀㊁整个焦块的结构均匀,而且由于其充分发挥了瘦化剂的作用,使焦炭的裂纹减少,块度增大㊂将惰质组含量高的瘦煤进行预破碎,降低瘦煤的粒度,可以充分发挥瘦煤作为瘦化剂的作用,与配煤炼焦理论 活性组分粗粉碎㊁惰性组分细粉碎 的原理相符,充分发挥降低焦炭收缩㊁增大焦炭块度的作用潜力,因而能够制备高强度的焦炭㊂3㊀结㊀㊀论(1)筛分会导致瘦煤的煤质出现变化,粒度小的样品其综合煤质特征较好㊂(2)无论是单种煤成焦实验还是配煤成焦实验,以小粒度瘦煤为主的配煤方案制备焦炭的质量较好,尤其是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有较大提升㊂参考文献:[1]㊀周师庸.应用煤岩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319-348.[2]㊀陈㊀鹏.中国煤炭性质㊁分类和利用(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5-118. [3]㊀张双全,吴国光.煤化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11-128.㊀㊀作者简介:白永建(1973-),男,山西孝义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㊂㊀(收稿日期:2016-05-17)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8页)[7]㊀龙鹏宇,张金川,唐㊀玄,等.泥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3):525-532.[8]㊀晋香兰,张培河,吴敏杰.鄂尔多斯盆地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地质意义[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0):22-26.㊀㊀作者简介:钟方军(1978-),男,贵州遵义人,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测试及管理研究工作㊂㊀(收稿日期:2016-05-17)11。
炼焦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方法
(浅谈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
一、介绍:
配合煤的细度:用0-3mm粒度级煤占全部煤的质量的百分率来表示。
细度对粘结性的影响:细度过细时导致粘结性下降,当煤粒度小至0.5-1mm时,其膨胀度开始明显降低;煤本身粘结性不同,细度对膨胀度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细度对堆密度的影响:如小于2mm粒级含量从60%增加到80%时,堆密度减少30-40kg/m3。
使炭化室装煤量减少,装炉煤粘结性降低,导致焦炭耐磨强度变差(即M10增大),因此尽量保证煤料粉碎的均匀性。
对常规炼焦,0-3mm粒级量为72-80%;捣固炼焦为90%以上,为配煤细度均匀,在粉碎前筛出粒度小于3mm的煤,防止重复粉碎,粒度过细。
配合煤细度对配合煤堆密度、焦炭机械强度、热强度及焦炭产量的影响,用来指导实际生产;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实际使用的配比,进行不同细度下配合煤,寻找配合煤细度与焦炭质量、产量的对应关系。
随着焦炉大型化及喷吹煤的大量使用,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需要更高的冷热态强度、更低的反应性、低灰、低硫
和较低且稳定的水分。
面对焦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优质炼焦煤的日益短缺,如何根据现有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设备来生产达到质量指标要求的焦炭,并使焦炭生产成本最小,是整个焦化行业追求的目标。
大部分焦化厂都采用先配煤后粉碎的生产工艺,该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小,但也存在粉碎不均、配煤准确度差的缺点;为得到强度更好、产量更高的焦炭,各焦化厂应寻找各自最适合的粉碎细度。
1.配合煤细度与堆密度的关系。
配煤采用自配方式来控制配合煤细度,即为先配合后粉碎,在装煤量相同的情况下,配合煤堆密度是随着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当细度在79.56%时,堆密度达到最大值0.928t/m3,随后,堆密度随着细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前期,随着细度的提高,煤料间的间隙减小,使煤粒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因而堆密度增加;而细度越细,煤粒越小,面与面磨擦越大,这样颗粒相互不容易挤紧,此时堆密度反而会下降。
焦炭平均块度随着配合煤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在约77%时达最大值。
2.配合煤细度与焦炭块度均匀系数的关系。
焦炭块度均匀系数随着配合煤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在约77%时达最大值。
为了提高焦炭的大块率,因而配合煤细度也不易过高,经测算细度为76%时,焦炭大块率较好。
配合煤细度与焦炭均匀系数关系图。
3.配合煤细度与焦炭显气孔率的关系。
焦炭显气孔率随着配合煤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在约
77.5%时为最低值。
4.配合煤细度与焦炭抗碎、耐磨强度的关系。
随着配合煤细度的增加,焦炭机械强度有所改善,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
这是由于,粉碎细度提高,煤粉的分散表面积增加,由于固体颗粒对液体的吸附作用使胶质体黏度增加,胶质体易于填满空隙,不利于气体的析出,形成结构坚实的焦炭,炼焦过程中半焦收缩小,焦炭裂纹少,因而提高了焦炭的机械强度。
5.配合煤细度与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关系。
随着堆密度的增加,焦炭反应后强度CSR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至约78%时达最大值;堆密度增加,焦炭气孔率降低,与二
氧化碳反应时的表面积减少,反应速率减小,因而反应后强度有所上升。
二、结论
1.在配合煤水分、装煤量一定的情况下堆密度是随着配合煤细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当配合煤细度在79.56%时,堆密度达到最大值0.928t/m3,之后开始下降;当配合煤细度范围在7
2.00%~79.56%时,细度每提高1%,堆密度提高约13kg/m3,结合6m焦炉有效容积38.5m3、成焦率76%、全年预计生产吨焦测算,细度提高1%,单炉装煤量大概增加500kg,单炉焦炭产量可以增加380kg,全年预计焦炭产量可以增加5.8万t。
因此,适当提高配合煤的细度,可提高焦炭质量、成焦率。
2.随着配合煤细度的增加,煤料间的间隙减小,使煤粒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不利于气体的析出,从而形成了结构坚实的焦炭,因而焦炭块度均匀、致密,气孔率低,反应后强度有所提高,焦炭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而粉碎细度过细,煤粒越小,面与面磨擦越大,这样颗粒不容易相互挤紧,从而影响配合煤堆密度及焦炭强度。
3.根据焦炉试验数据得出,配合煤细度控制在(77.0±1) %的范围内,焦炭质量、产量较佳;在工业焦炉实际应用时还应充分考虑配合煤细度提高后对配煤、回收等系统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煤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