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电渗析法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7.56 KB
- 文档页数:2
海水淡化电渗析海水淡化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Desalination)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淡水资源日益紧缺。
相较于淡水,海水资源丰富且广泛分布,然而海水中的高盐度使其无法直接作为饮用水或农业灌溉水源。
因此,海水淡化技术变得越来越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Desalination)。
第一部分:电渗析技术原理及过程电渗析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中迁移的现象,实现溶液中离子分离和除盐的方法。
电渗析过程通过交替排列的正负离子交换膜和浓水腔、稀水腔,以及外加电场的作用,实现了海水中盐分的去除。
第二部分:电渗析技术的优点相较于其他海水淡化技术,电渗析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较低的能耗:电渗析所需的能量主要用于外加电场,相比于蒸馏等其他技术,其能耗较低。
2. 资源利用:在淡化过程中,电渗析技术可以同时回收海水中的其他有价值的化学品和溶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3. 操作灵活性:电渗析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扩展,以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淡化项目。
4. 环境友好:与传统的热法淡化技术相比,电渗析过程不需要产生高温蒸汽,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三部分:应用案例电渗析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小型海水淡化设备:电渗析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小规模的海水淡化设备,用于满足农村地区的饮用水需求。
2. 偏远地区供水:一些偏远地区的供水问题可以通过电渗析技术得到解决,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3. 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在一些岛屿国家和沙漠地区,电渗析技术被应用于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程,为当地的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
第四部分:对海水淡化电渗析技术的观点和理解海水淡化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应对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其低能耗、资源回收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使之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电渗析法海水淡化重现活力
杭州水处理中心采用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能耗不断降低,从原来耗电17~20度/t电下降至8度/a以下,节电50%以上,成本较前大幅降低,使其活力慢慢重现。
据了解,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运用电渗析法解决西沙海岛的饮水问题。
但由于耗电大造成制水成本过高而逐渐被低能耗的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技术所取代。
目前水中心的电渗析膜组器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使得起淡化海水的优势超过反渗透法。
以20 t/d的淡化量为例,如采用反渗透法,由于设备过小,一般不采用能量回收,其制水耗电超过10度/t。
而采用电渗析法耗电只需5~8度/t,设备投资也低于反渗透法,淡化海水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海水浓缩制盐。
电渗析法海水淡化还具有设备简单、维护方便、膜寿命长、耐腐蚀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废料的产生,故而在微小型的海水淡化装备上,电渗析法有望全面取代反渗透法。
展开全文剩余100%。
海水淡化知识点总结一、海水淡化的技术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最早被应用于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后再将蒸汽冷凝成为淡水。
常见的蒸馏法包括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多级凝固法等。
蒸馏法的优点是能够产生高纯度的淡水,但能耗较高,成本较为昂贵。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通过半透膜使盐分不能通过,而水分子可以通过的方法。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反渗透法,即利用高压将海水压力通过半透膜,使盐分无法通过,从而得到淡水。
膜分离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产生淡水,并且耗能较少,适用于小规模海水淡化设备。
3. 冷冻法冷冻法是通过将海水冷却至冰点以下,从中分离出淡水。
在冷冻过程中,盐分和其他杂质会结晶成冰,而淡水则会被分离出来。
冷冻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维护成本低,但能耗较高。
4. 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通过电场作用加速盐分在半透膜上的迁移,从而分离出淡水。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半透膜两端施加电压以实现盐分的迁移,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海水淡化方法。
5. 太阳能海水淡化太阳能海水淡化是利用太阳能提供能源进行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热传输海水淡化和光热蒸发海水淡化两种技术。
太阳能海水淡化具有环保、可再生和成本低廉的特点,逐渐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海水淡化的应用领域1. 饮用水供应海水淡化可以为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的饮用水资源,特别是在淡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海水淡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补充途径。
2. 农业灌溉海水淡化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水资源,特别是在严重缺水的地区,海水淡化可以提供灌溉用水,解决农业用水短缺问题。
3. 工业用水许多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海水淡化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所需的淡水资源,特别是在沿海工业区,海水淡化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供应方式。
4. 生态环境保护海水淡化可以为海水养殖业提供淡水资源,保障海水养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海水淡化电渗析法海水淡化电渗析法一、简介电渗析成为海水蒸发淡化的主要技术,它使用电场作用而分选出海水中的钠和氯离子,使之沉淀出来,从而获得比较淡的海水。
电渗析过程中,由于渗析阴极的电流密度和渗析后水品质的影响,海水淡化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淡水,必须对电渗析技术进行充分研究。
二、原理1、 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是利用电力将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将大多数的溶液中的离子沉淀,而形成新的浓度分布,从而达到淡化海水的作用。
2、 电渗析的工艺电渗析的工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充电、离子迁移和沉淀。
通过充电电極,产生一个强电场,使溶液中的离子形成电流,分离不同电荷的离子,其中正离子沿着电场,迁移到阴极处,负离子沿着电场,迁移到正极处。
离子迁移到阴极处时,会产生剩余电荷,而正极处则将负离子和正离子结合形成离子半溶液,并将之从溶液中逐渐沉淀,从而形成新的浓度分布并达到淡化的目的。
三、技术指标1、 分选性能分选性指的是电渗析的能力,即离子被渗析出来的比例。
电渗析对于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不同的分选性,因此,需要控制充电电流密度,以保证电渗析的效率和质量。
2、 温度控制海水淡化工艺温度要求均维持在室温下,以保证分选率和质量。
如果温度过低,分选率就会下降,水质会变差。
3、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CD)是电渗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渗析效率和质量。
一般情况下,CD要求在0.1 - 0.2 A/m2范围内,如果CD过大,会影响渗析的效率,如果CD过小,会影响渗析后的水质。
四、优缺点优点:1、 电渗析是一种低耗能的技术,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2、 电渗析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离子,同时保持水质的一致性,可以生产高品质的淡水。
缺点:1、 电渗析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反冲洗,而反冲洗会带来额外的能耗以及污染。
2、 电渗析技术相比蒸发淡化技术,要求的技术水平较高,且费用也比较昂贵。
水处理设备中电渗析技术的分析说明电渗析法是利用水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可通过半透膜。
最初的惰性半透膜电渗析法,主要用于溶胶的提纯,电流效率很低。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向世,才能够用电渗析法淡化海水或苦咸水。
脱盐用的选择性离子交换膜有两种:①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
②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透过的阴离子交换膜。
使阴膜和阳膜交替排列,中间衬以隔板(其中有水流通道),夹紧之后,在两端加上电极,就成电渗析脱盐装置。
反渗透技术是世界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由高压泵和反渗透膜两部分组成。
在足够高压力的情况下,除水分子外、水中其他矿物质、有机及各种离子几乎都被拒之于膜外,并被高压水流冲出。
渗透另一面的水即是安全、卫生、纯净的水。
其原理相当于人体内的半透膜,使有用的物质透过膜得以利用,而无用物质则予以排出。
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设备已成为现代纯水、高纯水制备、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及其他行业分离工程中重要的水处理设备。
电渗析技术从五十年代确立以来,在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迅速崛起,在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以及食品、医药、电子、电力等行业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
它以许多出色的应用实例,证实了其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其他分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若干优异的特点。
现在正在开发和将着手开发的若干神功妙用,更是绚丽多彩。
我国是从1958年开始电渗析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属于世界上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
它至少有如下四方面的用途:1、从电解质溶液中分离出部分离子,使电解质溶液浓度降低。
如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制取工业用纯水或饮用纯净水、放射性废水处理等。
2、把溶液中部分电解质、离子转移到另一溶液中去,并使其浓度增高。
如海水浓缩制、化工产品的精制、工业残液中有用成分的回收等。
3、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十分成功。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原理
首先,电渗析法的原理基于半透膜的特性。
半透膜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可以让水分子通过,但限制盐离子等其他溶质的通过。
在
电渗析过程中,半透膜上施加电场,通过电场的作用,盐离子被迫
向电场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盐分的分离。
其次,电渗析法利用离子的迁移特性进行海水淡化。
在电场的
作用下,盐离子向电场方向迁移,而水分子则通过半透膜自由穿透。
这样,海水中的盐离子被逐渐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
此外,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电场的强度和半透
膜的选择。
电场的强度会影响盐离子的迁移速度,而半透膜的选择
则会影响盐离子的通透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
况调整电场的强度和选择合适的半透膜,以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
最后,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优势在于其能耗低、操作简单、处
理效率高等特点。
相比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电渗析法具有更低的
能耗和更高的处理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淡化海水的需求。
总的来说,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基于电场作用于半透膜
上的盐离子,利用离子的迁移特性实现海水淡化。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电场的强度和半透膜的选择,以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海水淡化技术。
电渗析法在海水淡化中的作用海水淡化技术不是新课题。
海水淡化是科学家们多年来不断进行研究的技术课题。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海水淡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在已经开发的二十多种淡化技术中,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都已经达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水平。
出现各种各样海水淡化设备。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与蒸馏法对比,膜法海水淡化只能利用电能,蒸馏法海水淡化利用热能和电能。
所以反渗透淡化适合有电源的场合,蒸馏法适合有热源或电源的各种场合。
但是随着反渗透膜性能的提高和能量回收装置的问世,其吨水耗电量逐渐降低。
反渗透海水淡化经一次脱盐,能生产相当于自来水水质的淡化水。
虽然蒸馏法海水淡化水质较高,但反渗透技术仍具有较强的自身优势,如应用范围广,规模可大可小,建设周期短,不但可在陆地上建设,还适于在车辆、舰船、海上石油钻台、岛屿、野外等处使用。
反渗透系统需要较好的预处理,才能保证出水水质。
在海水淡化领域中,预处理是保证反渗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由于海水中的硬度、总固体溶解物和其他杂质的含量均较高,在运行过程中,反渗透系统对于浊度、pH值、温度、硬度和化学物质等因素较为敏感,所以对进水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进水水质差,产水率就非常低。
因此,海水在进入反渗透膜装置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以下是海水淡化的常用的工艺简述。
海水杀菌灭藻由于海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细菌和藻类。
海水中细菌、藻类的繁殖和微生物的生长不仅会给取水设施带来许多麻烦,而且会直接影响海水淡化设备及工艺管道的正常运转,所以海水淡化工程多采用投加液氯、次氯酸钠和硫酸铜等化学剂来杀菌灭藻。
混凝过滤因为海水具有周期性涨潮、退潮,水中常夹带大量泥沙,浊度变化较大,易造成海水预处理系统运转不稳定,故在预处理中要加入混凝过滤,目的在于去除海水中的胶体、悬浮杂质,降低浊度。
在反渗透膜分离工程中通常用污染指数(SDI)来计量,要求进入反渗透设备的给水的SDI<4。
由于海水比重较大,pH值较高,且水温季节性变化大,预处理系统常选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其具有不受温度影响,矾花大而结实,沉降速度快等优点。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原理
电渗析法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实现海水淡化的方法。
它利用了电流对海水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通过半透膜的现象,实现了海水的去盐化。
电渗析法的原理可以简述为:将具有固定电荷的离子交换膜(常为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置于两个电极之间,并通过电压源对电解槽进行充电。
在电场的作用下,阴离子会向阳极运动,而阳离子则会向阴极运动。
由于半透膜的存在,海水中的溶质离子无法透过半透膜,只能通过电渗析反应的作用,以水的形式通过半透膜而被排出。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中的溶质浓度会逐渐降低,最终达到淡化的目的。
电渗析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其次,相比于传统的蒸馏和反渗透等方法,电渗析法能够实现相对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该方法对海水进行淡化时,能够保留其他重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避免了传统淡化方法中的物质流失问题。
然而,电渗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较高的电能输入,导致能源消耗较大。
其次,海水中含有多种离子,不同离子的移动速度和选择性也会对淡化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该方法还面临半透膜的污染和膜堵塞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洗。
综上所述,电渗析法是一种通过电流对海水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通过半透膜的方法,实现海水淡化的技术。
该方法具有操作
简单、能源利用高效、保留重要矿物质等优点,但也存在能源消耗大和膜污染等问题。
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原理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
它是一种膜过程,通过利用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现象来实现海水中的盐分分离,从而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电渗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过程:电解过程和渗析过程。
首先,从电解原理入手,电渗析法利用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现象来实现离子的迁移。
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盐类会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当该电解质溶液被置于电场中时,正电压施加在阳极上,负电压施加在阴极上,导致阳离子向阴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这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与它们的电荷大小和溶液的电导率有关。
在电解质溶液被置于电场中的过程中,离子的迁移会引起溶液中的浓差。
具体来说,阳离子向阴极迁移时,由于迁移速度不同,它们在溶液中形成了浓度梯度。
同样,阴离子向阳极迁移时也会产生浓度梯度。
这就引发了第二个关键过程:渗析过程。
渗析过程是指溶液中的浓度梯度产生的迁移趋势。
在电渗析法中,渗析过程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渗析膜来实现的。
渗析膜是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它允许特定离子通过,而阻止其他离子通过。
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放置渗析膜,可以使阳离子和阴离子只能通过渗析膜。
由于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选择性迁移,它们分别通过渗析膜到达相反的电极,从而实现了盐的分离。
总体而言,电渗析法的原理是通过利用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现象来实现盐分的分离。
通过施加正负电压,使盐类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在渗析膜的作用下实现盐类的分离,从而实现海水淡化。
电渗析法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设备体积小、能耗低、适用于高浓盐水处理等。
与传统的压力驱动膜过程相比,电渗析法不需要应用压力来推动滤液通过膜,因此能够避免膜堵塞和压力损失等问题。
此外,电渗析法还可以灵活调节电场和渗析膜的组合,以适应不同水质和处理要求。
然而,电渗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电渗析法具有较低的水通量,处理能力相对较低。
其次,渗析膜的选择和设计对电渗析法的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充分考虑盐分组成和渗析膜的选择性。
电渗析海水淡化设计方案一、电渗析海水淡化实验原理(1)了解和掌握电渗析海水淡化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2)掌握电渗析法设计参数。
二、电渗析技术的类型2.1倒极电渗析( 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2.2液膜电渗析( EDLM)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
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
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2.3填充床电渗析( EDI)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 和OH- 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
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
2.4双极性膜电渗析( EDMB)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它一般由层压在一起的阳离子交换膜组成,通过膜的水分子即刻分解成H+ 和OH- ,可作为H+ 和OH- 的供应源。
双极性膜电渗析突出的优点是过程简单,能效高,废物排放少。
2.5无极水电渗析无极水电渗析是传统电渗析的一种改进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除去了传统电渗析的极室和极水。
例如在装置的电极紧贴一层或多层离子交换膜,它们在电气上都是相互联接的,这样既可以防止金属离子进入离子交换膜,同时又防止极板结垢,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
由于取消了极室,无极水排放,大大提高了原水的利用率。
三、处理对象分析——海水成分分析首先对处理对象——海水的主要成分经行分析,通过资料查找,得出海水的主要离子成分,具体含量见表1。
海水淡化电渗析法
海水淡化电渗析法是一种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其变为淡水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电渗析现象,通过电场作用将含盐水分离成含盐离子和
纯净水两部分。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将海水放入一个叫做"膜池"的设备中。
2. 在膜池内设置两个极板,分别为阳极和阴极。
3. 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放置一些特殊的膜片,这些膜片可以让纯净水通过,但是阻止盐分通过。
4. 通电后,阳极会吸引阴离子(如氯离子),阴极会吸引阳离子(如
钠离子),从而使含盐的海水在膜片上产生一个电场。
5. 盐分被迫向着与其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最终被拦截在膜片上。
而纯净水则可以穿过膜片,并流出设备。
6. 经过多次处理后,原本含盐浓度很高的海水就变成了淡水。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耗费昂贵的设备成本,因此目前仍然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水淡化电渗析法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方式。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原理
电渗析法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离子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的技术,它在海水淡化
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半透膜对离子的选择性渗透,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将海水中的盐离子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
本文将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离子和其他杂质,这些物质使得海水的盐度很高,
不适合直接饮用或用于农业灌溉。
而电渗析法通过半透膜的作用,可以将海水中的盐离子和其他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半透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阻止盐离子等大分子的通过,这样就实现了海水的淡化。
其次,外加电场的作用对海水中的离子进行迁移。
当在半透膜两侧施加电场时,会产生电渗流,使得带电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迁移。
这样,海水中的盐离子和其他杂质就会被迁移到半透膜的另一侧,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简单清晰,通过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和外加电场的作用,可以高效地将海水中的盐离子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化的水。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海水淡化的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和外加电场的作用,将海水中的盐离子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
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淡化海水和处理废水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有所了解。
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原理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原理电渗析法是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而脱出水中离子的淡化过程。
电去离子(EDI)是一种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电渗析过程,离子交换盐和离子交换连续再生过程。
一起来看看电渗析法海水淡化原理:电渗析法海水淡化的原理电渗析法:水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可通过半透膜。
最初的惰性半透膜电渗析法,主要用于溶胶的提纯,电流效率很低。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向世,才能够用电渗析法淡化海水或苦咸水。
脱盐用的选择性离子交换膜有两种:①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②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透过的阴离子交换膜。
使阴膜和阳膜交替排列,中间衬以隔板(其中有水流通道),夹紧之后,在两端加上电极,就成电渗析脱盐装置。
当海水流经电渗器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阴离子透过阴膜向阳极方向迁移,途中被阳膜挡住去路,被水流冲洗而出;阳离子透过阳膜向阴极方向迁移,途中被阴膜挡住,也被水流冲出。
透过阳膜或阴膜的水为淡水。
结果,从大约一半的夹层流出的水为淡水,从另一半流出的则为浓缩的'海水。
电渗析脱盐所用的半透膜,除要求电阻低、透过的选择性高、交换容量大和水的电渗小之外,还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尺寸不变和化学稳定性高等。
在电渗析脱盐过程中,反离子(电荷与膜内交换基团相反的离子)在膜内的迁移速度比在溶液里大,致使淡化夹层的内膜半身,溶液界面上的离子浓度低于主体溶液浓度而形成浓度差。
当电流升至某值时,扩散迁移的离子不足以补充界面上离子的缺额,而使界面浓度趋近于零,这时的电流称为极限电流。
如再增加电流,就会迫使界面上的水分子解离,由解离出的H和OH来承担超过极限值那部分电流的输送。
这种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这不仅使电流白白消耗在无助于脱盐的H和OH的迁移上,而且会引起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使钙盐镁盐之类的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溶度积,而在浓缩海水夹层的阴膜和阳膜的表面沉淀,阻塞水流通道,甚至被迫停机拆洗。
摘要在海岛开发建设过程中,电渗析小型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
但是该技术存在的出水硼含量高、能耗大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以实验室配置模拟海水,提出浓水分段外排电渗析的方法,将电渗析过程中的浓水分一至五段外排,考察该过程中溶液中的盐和硼的去除效果、pH值、电阻、电流效率以及水迁移量的变化情况;并针对电渗析的时长、pH值、离子交换膜的品种等影响电渗析海水淡化硼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操作工艺优化,提高电渗析海水淡化过程中硼的去除效果;并且组建了一套便携式小型海水淡化设备进行现场小试。
研究发现:1.采用浓水分段外排电渗析方法时,模拟海水脱盐速率随着浓水分段外排数从一至五段增加而增加;含盐量降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的500mg/L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离子的电迁移系数λ基本保持不变,离子的浓差扩散系数μ同比有所降低;水的电渗透系数φ基本保持不变,水的浓差扩散系数ρ逐渐减小,淡室中因为浓淡室之间的浓差导致的水损失量也随分段数增加而减小。
2.采用浓水分段外排电渗析方法时,对模拟海水中硼的去除效果最好的四段浓水分段外排法,可以在180min的电渗析过程内将模拟海水中硼的浓度从5mg/L降至0.461mg/L,达到了《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3. 采用浓水分段外排电渗析方法时,淡室的pH值呈上升趋势,但能够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pH值的要求;同时,膜堆电阻随浓水分段外排段数增加而逐渐减缓,膜堆的电流效率提升明显,平均效率最高可达90.4%;膜堆能耗逐渐降低,四段法浓水分段外排电渗析的能耗最低。
4. 对影响电渗析海水淡化硼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操作工艺优化。
结果表明,当电渗析时长为210min时,淡室中硼的浓度最低;当淡室中的pH维持在8.5时,硼的去除效果最好;当电渗析过程进行至120min时,将淡室的pH值维持在8.5,可以将实验结束时淡室中的硼浓度从5mg/L降至0.3041mg/L,实现了电渗析膜堆最高除硼效率;日本Katsujiro Iwai离子交换膜在离子迁移速率、电迁移系数、浓差扩散系数、以及水的电渗透系数、浓差渗透系数以及除硼效果上表现优良,但其价格昂贵,为降低成本,本文组建的便携式小型海水淡化电渗析设备采用性能稍微逊色的合肥科佳4号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原理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是一种有效的海水淡化技术,它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淡水。
它是通过一种技术将海水从一块电解膜中渗入另一块电解膜的过程,从而将海水淡化成淡水。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在一块电解膜上施加电场,使质子穿过电解膜,并在另一块电解膜上形成氢离子。
由于氢离子有较小的晶格半径,因此氢离子可以穿过电解膜,而氯离子则不能。
因此,氯离子留在一块电解膜上,而氢离子则穿过电解膜到达另一块电解膜。
最后,由于质子的运动,氢离子和氯离子从一块电解膜穿过,形成淡水。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优势在于它的成本低,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淡水。
另外,它的技术也比其他技术简单,而且操作简便,可以安全可靠地淡化海水。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如海洋开发、农业灌溉、化工产业以及工业用水等。
它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提供更多的淡水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它可以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加强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利用海水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海水淡化电渗析法分析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
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
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海水淡化设备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电渗析法在海水淡化中的作用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与蒸馏法对比,膜法海水淡化只能利用电能,蒸馏法海水淡化利用热能和电能。
所以反渗透淡化适合有电源的场合,蒸馏法适合有热源或电源的各种场合。
但是随着反渗透膜性能的提高和能量回收装置的问世,其吨水耗电量逐渐降低。
反渗透海水淡化经一次脱盐,能生产相当于自来水水质的淡化水。
虽然蒸馏法海水淡化水质较高,但反渗透技术仍具有较强的自身优势,如应用范围广,规模可大可小,建设周期短,不但可在陆地上建设,还适于在车辆、舰船、海上石油钻台、岛屿、野外等处使用。
预处理在反渗透系统中的作用
反渗透系统需要较好的预处理,才能保证出水水质。
在海水淡化领域中,预处理是保证反渗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由于海水中的硬度、总固体溶解物和其他杂质的含量均较高,在运行过程中,反渗透系统对于浊度、pH值、温度、硬度和化学物质等因素较为敏感,所以对进水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进水水质差,产水率就非常低。
因此,海水在进入反渗透膜装置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
水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现在随着淡水资源越来越少,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
有人预言,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以后争水。
这个预言看着都会觉得心酸,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水居然在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而这一现象绝大多数取决于浪费资源。
海水淡化设备充分利用了全球优势,将以前我们认为不可能食用的海水转化为淡水,大大节省了淡水资源,为水资源短缺这一现象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