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设计】组稿编辑(一)_初中信息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5
第22课编辑演示文稿一、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练习、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并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
难点:插入文本框。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制作一张标题幻灯片,也学会了放映。
在每位同学的D盘都有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我的爱好”。
(师打开)大家看这儿的数字是几?学生回答“1”这就表示是一张幻灯片。
那么如何在这个演示文稿中插入第二张、第三张幻灯片,如何添加文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编辑演示文稿”(贴课题)二、新授1、插入新幻灯片。
5’怎样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另一新幻灯片呢?请同学们看书115页“1、插入新幻灯片”。
(贴:插入新幻灯片)学生看书自学。
大家都看完了吧?请同学们按照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尝试操作。
请同学们注意“我的爱好”存在D盘中。
学生尝试操作谁来做小老师,请你按照书上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讲解演示。
做错的同学,请你更正一下,如果你还有困难,可以向你左右手的小伙伴请教。
2、插入文本框5’大家完成的很好,刚才同学们都学会插入了一张空白的幻灯片,怎样在空白幻灯片我们上面添加文字呢?我们要借助一个叫做“文本框”的工具。
请同学们看书116页“2、插入文本框”(贴:插入文本框)学生看书自学大家都看完了吧?请同学们按照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尝试操作。
书上的喜欢爱好可以换成你自己的喜欢与爱好,内容不一定与书上一样。
学生尝试操作谁来做小老师,请你按照书上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边讲解边演示。
师提醒:大家在拉文本框时,它大小是固定的。
当有文字输入时,它会自动变大的。
做错的同学,请你更正一下,如果你还有困难,可以向你左右手的小伙伴请教。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组稿编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稿编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稿编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稿编辑的概念与意义2. 组稿编辑的基本步骤3. 文字编辑与校对4. 图片编辑与处理5. 组稿编辑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组稿编辑的基本概念、步骤及技巧。
2. 难点:图片编辑与处理,以及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实际操作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组稿编辑技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稿编辑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硬件设施: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
2. 软件工具:Word、PPT、Photoshop等。
3. 教学资源:组稿编辑相关资料、案例、实践任务等。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讲解等详细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份精美的组稿,引发学生对组稿编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组稿编辑的概念与意义:简要介绍组稿编辑的定义和重要性。
3. 讲解组稿编辑的基本步骤:介绍组稿编辑的整个流程,包括策划、采集、编辑、校对等。
4. 文字编辑与校对:讲解文字编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校对的技巧。
5. 图片编辑与处理:介绍图片编辑的原则,教授图片处理的基本技巧。
七、学生活动1. 观察实例:学生观察精美的组稿,初步了解组稿编辑。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组稿编辑的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Word等软件,进行简单的组稿编辑实践。
4. 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编辑成果,互相评价。
八、教师讲解1. 组稿编辑的概念与意义:详细解释组稿编辑的定义,阐述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
2. 组稿编辑的基本步骤: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 文字编辑与校对:介绍文字编辑的原则,讲解校对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PPT课件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
4. 教学资源:PPT课件、案例资料、讨论题目。
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和应用。
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操作演示、实践任务。
三、第三章:网络与通信技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应用。
2.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网络实际应用,让学生参与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应用实例、实践任务。
四、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数据录入、公式函数、数据分析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例资料、实践任务。
五、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技巧。
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布局、素材插入、动画效果、放映与分享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例资料、实践任务。
六、第六章:文字处理与排版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排版和美化文档。
2. 教学内容:文字输入、字体设置、段落格式、页面设置、图文混排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例资料、实践任务。
七、第七章:图片处理与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会使用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稿编辑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编辑技巧,提高稿件质量。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稿编辑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3. 整理资料的步骤和要点。
4. 编辑技巧的运用。
5. 组稿编辑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组稿编辑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技巧。
2. 难点: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编辑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稿编辑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组稿编辑实例,分析讲解。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实践,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稿件。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组稿编辑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编辑技巧的运用。
3. 演示:展示组稿编辑实例,分析讲解,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学生分组实践,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稿件。
5.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心得,互相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组稿编辑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个组稿编辑的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组稿编辑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评价学生运用编辑技巧提高稿件质量的水平。
4. 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分工协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组稿编辑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掌握编辑技巧。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组稿编辑实例、资料搜集工具等。
2. 搭建网络环境,便于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
3. 准备评价工具,如评价表、评分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