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福建卷)
- 格式:doc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19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虑成就将来!2009 年一般高校招生一致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分析第Ⅰ卷(选择题共 144 分)本卷共 36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表示我国某公司公司型生态家产园区的生产联系。
达成1-2 题。
1.影响该生态家产中心公司布局的主导要素是A.能源 B.技术C. 原料D.市场【分析】题目中间图示信息表示,该公司公司型生态家产园区环绕制糖厂布局有关公司,而影响主导家产 --- 制糖厂的主要要素为原料,应选C2.该生态家产园区中A.公司的集聚防止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来了公司间的集聚C.公司相互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家产和第二家产的联系【分析】图示和题干表示,该工业园发展的是循环经济,物质循环利用应选D图 2 表示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状况。
达成3-4 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 .ⅠB.ⅡC.ⅢD.Ⅳ【分析】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资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花费,能源自给率高,而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应选C.4.以下地域能够大批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域②西北地域③青藏地域④西南地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愈来愈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固然东北能源丰富,可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耗费量大,不可以自给,当前青藏地域输出的能源不多,应选 D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盖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 3 表示我国某地域多年均匀云量日均值散布达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均匀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均匀气温日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均匀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分析】图示信息表示,甲地云量少,乙地云量多,应选B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曲折的最主要要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地点D.海陆地点【分析】依据图示信息,能够确立乙地为我国的西南地域,受地形影响,水汽自南向北深入,应选A最近几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家产为主的家产集体。
解读2009年福建省高考地理试卷南靖县第四中学黄明龙一、试卷特点2009年福建省的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是新课程改革来的第一届,也是福建省自主命题考试的第一年,通读今年的高考考试试卷,总体的感觉是延续了以往全国卷的特点,同时又有所创新,在紧扣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同时,又能紧紧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一)、平稳中让09届学生过渡:09年高考考试之前,外界对于福建省新课改背景下的自主命题考试的第一届的试卷,有诸多的猜测,但纵观整份试卷,在题目的数量上仍然延续了以往全国卷的15题左右,选择题的分值仍然是每题4分,表现形式还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试题难度上看没有加大反而有所下降,考试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线,考查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命题严格依据国家新课程《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适应所有考生,没有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让学生容易接受,不会产生心理压力,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
这些方面对于2010届的考生来说,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二)、试题难度易中有难,能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整份试卷的难度比以往的全国卷有所下降,更注重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考题符合地理考试大纲的要求,避免了出偏题、怪题的考试误区,但整份试卷的解答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量比较多,其中第5题等值线的判读能力要求就比较高,以及第12题时间的计算就要求学生把该侧视图转化成立体图来解答,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对于思维能力强的考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而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度就大了,档次就分开,这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对2010届乃至今后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注重读图和知识迁移等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之一,图表的大量运用也是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技术 C. 原料 D.市场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3-4题。
3.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 B.Ⅱ C.Ⅲ D.Ⅳ4.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7-9题。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读图5,完成10-12题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1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地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下图示意“近8年来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中国对美国投资主要分布在()A.太平洋及北冰洋沿岸地区B.太平洋沿岸地区C.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区D.墨西哥湾沿岸地区2.影响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家电制造业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与技术B.政策与市场C.能源与交通D.土地与劳动力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7题。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9.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
读图完成10~12题。
10.若AM 为昏线,则此时节( ) A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 .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11.若观测到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 地大致位于( ) A .66°N,110°E B .67°N,110°E C .66°N,130°E D .67°N,130°E12.若在M 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 ′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第Ⅱ卷(非选择题)必考部分37.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ã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谈2010年地理备考策略福建省厦门一中钟有长(361003)发表在《地理教育》(CN50-1089/K)2009年第5期一、读透地理基本概念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高中地理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
从内涵与外延角度彻底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是提升地理能力的重要保证。
如关于寒暖流,课本中的文字定义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根据学科特点,要尽量用“图文综合”的方法吃透它们。
如图2是“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等温线的弯曲是由于洋流造成的)”,(1)①是_____(寒、暖)流,②是_____(寒、暖)流。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两支洋流的流向。
除了对单个概念进行透彻分析外,备考时要特别重视对下列四种地理概念的辨析,才能真正“吃透”它们。
辨析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植被与自然带,区时与地方时,背斜与向斜,地形与地势,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RS、GPS与GIS,波浪、潮汐与洋流,海岭与海沟,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与生物海岸,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泥石流与水土流失等。
辨析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低压与高压。
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
辨析包含关系的概念:如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之间的关系;环境问题、资源破坏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辨析概念广义与狭义:如农业广义与狭义,沿海广义与狭义、水资源广义与狭义。
二、拓展地理知识角度如对《考试说明》要求的“黄赤交角”知识点,应作以下的拓展: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黄赤交角决定了回归线(23°26′)与极圈(66°34′)的度数;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会造成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间周年回归运动(如图4)。
2012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练习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参考答案第I卷,每小题4分。
1.A 2.D 3.B 4.D 5.B 6.A 7.C 8.A 9.B 10.B 11.C 12.D第II卷〔必考部分〕37.(37分)(1)(7分)a数值大于b(3分)。
a离海洋近,夏季受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大(2分),b深居内陆、山脉阻挡,夏季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小(2分)。
(2)(10分)主要特征:北端和南端呈东西走向,中部呈南北走向(3分);气温大体上自西向东或自西南向东北递减(2分)。
原因:南段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中段主要受西风、地形影响,北段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3分);西部地势低且受来自北大西洋的西风的影响大,东部地势高且受来自北大西洋的西风的影响小(2分)。
(3)(10分)(夏季)有较优越的光热条件(2分)、广阔平坦的土地资源(2分)、良好的灌溉条件(2分)、地势高,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宜春小麦种植(2分)。
但水热条件年际变化大,小麦产量不稳定(2分)。
(4)(10分)新疆与西西伯利亚地区有共同边界(2分)。
新疆与西西伯利亚农业区域合作,可以优势互补,西西伯利亚土地资源丰富(1分),劳动力不足(1分),农产品单一(1分),市场小(1分);新疆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不足(1分),但劳动力相对丰富且廉价(1分),多种农业经营经验更丰富(1分),市场更广阔(1分)。
〔选考部分〕(40分)40.(15分)地理A.〔选修2—海洋地理〕⑴与常年相比,2010年海平面随月份变化趋势与常年月均海平面变化一致(3分),但总体海平面高于常年(3分)。
⑵淹没沿海低地(3分);加剧风暴潮、洪涝的威胁(3分);引起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影响海岸带地区的生物资源;破坏海岸湿地生态环境(3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⑴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3分);平均气温偏低(3分)。
⑵电讯和输电中断(3分);公路交通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3分);冻死作物幼苗;冻雨破坏幼林、冻伤果树;飞机机翼、螺旋桨会结冰,甚至造成飞机失事(3分)。
2009 (福建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1)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技术 C. 原料 D.市场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3-4题。
3.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4.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W.w.w.k.s.5.u.c.o.m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4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7-9题。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 .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读图5,完成10-12题10.若EF 为赤道,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 .0°-20°NB .0°-20°SC .20°N -23°26′ND .20°S -23°26′S11.若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 .北温带范围变小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 .悉尼(约34°S )夏季昼变长12.若O 为北极点,H 、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 .5月23日8时B .6月22日18时C .11月23日6时D .12月22日18时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56分)必考部分(116分) 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
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 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 、B 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4分)(2)描述H 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0分)(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11分)图5(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12分)选考部分(40分)40.(15分)地理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7分)(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2010(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l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① B.②C.③D.④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3—4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5~6题。
5.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
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完成7~8题。
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滩涂→盐荒地→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旱地→滩涂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完成9~10题。
9.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10.应用GlS技术在图中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的边界 D.各行政区的面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
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
完成ll~12题。
11.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C.惠灵顿(174°46′E)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12.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56分)必考部分(116分)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萆原上蘩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0分)(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9分)(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
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10分)40.(15分)地理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井分析原因。
(7分)(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8分)2011(福建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地理部分)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徽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者。
完成1~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3~4题。
3.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4.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党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6.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 、F 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A.0.55 0.50B.0.30 0.50C.0.55 0.35D.0.30 0.35 8.导致E 、F 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10~12题。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1.与①地相比,②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1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8月 37.(37分)图14为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
R 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
甲国在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 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7分)(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 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