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本法给我国医疗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38.80 KB
- 文档页数:12
2021第5期·总第571期一、引言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贫困人口或因患重病而无力支付较高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人提供医疗保障。
日本基于“全民皆保险”的社会保障体制,在世界上较早地建立了具有发展型社会救助特征的现代医疗救助制度。
〔1〕日本也是公认的以较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实现了较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国家。
日本的医疗救助强调政府责任,注重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在救助理念上不再囿于医疗救助本身,而是通过实施积极医疗救助激发受助者个人才能,使其真正做到自力更生,尽快重返“全民皆保险”体系,融入社会主流。
中国2003年和2005年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经过十余年发展,逐步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及其与居民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
然而,由于中国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制度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特别是中国医疗救助制度建设中一直秉持的是保障生存权的救助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救助制度以维持受助者的基本健康需要为目标,对促进受助者能力恢复与提高考虑不足。
当前,中国贫困形势日益复杂,相对贫困、能力低下型贫困等问题凸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与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BSH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磊,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姜兆刚,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通过梳理与分析日本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历程及经验,我们发现,在制度理念上,日本医疗救助具有发展型社会救助特征,重视受助者人力资本恢复和能力提升,强调疾病预防与保健等“上游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自立自强;在制度设计上,日本医疗保障体系内嵌多道健康保障防线,减轻了医疗救助压力;在制度实践上,日本医疗救助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且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对公共医疗体系的减压作用。
日本医疗救助对中国的主要启示是,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要坚持立法先行,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公共医疗资源要向贫困弱势群体倾斜,救助实践中要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实现医疗救助的多元参与。
论药害中的产品责任与侵权责任--以日本易瑞沙药害案为视角刘明全【摘要】药品缺陷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而我国药害责任制度并不清晰,目前争议主要集中在药品责任属于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日本易瑞沙药害案是药品缺陷方面的典型案例,清晰界定了产品责任和侵权责任在该问题中的地位与判断。
其判断方法可作为他山之石,以厘清我国药害中产品责任与侵权责任各自的地位与要件。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5【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药害;易瑞沙;缺陷;产品责任;侵权责任【作者】刘明全【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2.16近年来药品问题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特别是带有缺陷的药品不仅使患者无法接受药品的治疗功能,反而因副作用而给其自身造成“二次伤害”,如2006年齐二药案、2016年问题疫苗事件。
一般而言,当药品存在缺陷问题时,存在《侵权责任法》第41、43、59条情况,《产品责任法》第41、43条等不同规定所述情况,具体适用却存在争议。
司法实践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351(2)医疗产品责任纠纷”作为一项独立案由,与“349产品责任纠纷”并存。
而我国学界目前对药害责任适用及其判断标准等问题,并没有完全清晰的定论,尚存争论。
其中,药害中缺陷制度的构建及适用责任可谓典型。
厘清药品缺陷责任的根据、判断标准以及适用责任,成为解决、预防药害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
而近期在日本医事法学界引起注目的易瑞沙(Iresse)药害案(以下简称“易案”)①易案基本事实是:X(一审原告,二审控诉人与被控诉人,再审申请人)是因服用进口抗癌药Iresse250(以下简称“易瑞沙”)而死亡的受害者的家属,Y(一审被告,二审被控诉人与控诉人,再审被申请人)是进口易瑞沙的某股份公司,是由英国制药公司在日本开设的子公司,主要进行医药品、医疗用器械的研究、开发、制造、贩卖以及进出口等业务。
36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范春雨(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由于我国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老龄者医疗保险问题更为突出,亟待解决。
本文基于对日本老龄化背景下医保领域现状的研究,结合分析了我国当前医保体制的现状与问题,为全面推进我国医保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了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老龄化;日本2016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而我国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的缺乏届时有可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基于日本在老龄化人群中医保体系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老龄化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合理的实践性意见。
一、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与特点(一)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日本在经历了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初建(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及日本老龄者医疗免费制度(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
经历了十年的准备阶段,终于于2008年月建立了新的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
即前期老龄者医疗制度和后期老龄者医疗制度(21世纪至今)。
新的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由两部分构成,即65—74岁之间退休的前期老龄医疗制度和75岁以上的后期老龄医疗制度。
后期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独立的老龄者医疗制度,因为它将所有的75岁以上老人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中独立出来。
其改革目的是将老龄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分担,强调老龄者的自我救助,75岁以上老人不但要就诊时自负10%的费用,还要缴纳医疗保险费,老龄者的负担明显增加。
经过2008年的体制性变革后,目前日本老龄者医疗主要被前期老龄者医疗制度与独立的后期老龄者医疗制度所覆盖。
(二)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1、保险型与福利型相融合日本的老龄者医疗保险模式总得来说经历了从保险型到福利型再到混合型的发展历程。
日本侵权法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民商法前沿论坛之第351期渠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传时间:2010-8-29内容提要: 5月20日晚,民商法前沿论坛在明德法学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研究员、中日民商法研究会秘书长、日本关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渠涛教授应邀前来,详细阐述了日本侵权法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我院博士生导师姚辉教授和我院高圣平副教授出席论坛并进行了精彩评议。
论坛由我院博士研究生孟强主持。
论坛在主持人热情的欢迎辞中拉开序幕,渠涛教授围绕日本侵权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日本侵权法的发展。
日本的侵权法称作“不法行为法”,在名称上不同于我国的“侵权责任法”。
二战前,日本于1898年制定民法典,不法行为法规定在709条-724条16个条款中。
由于当时的日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外扩张上,新兴的工业发达,所以,不法行为法对于矿难和劳灾的规定较为显著。
二战后,日本侵权法进入大发展时期。
大量交通工具的出现引发了交通事故诉讼,于是,制定了《机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同时导入了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
工业的高度发展促使大量的公害诉讼产生,针对此制定了《公害纷争处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公害健康受害补偿》等的法律。
另外,针对制造物诉讼,制定了制造物责任法;针对家庭用品安全诉讼,于1973年制定了安全三法:《消费者生活安全法》、《关于化学成分审查及产品规格的法律》、《关于对含有有害物质的家庭用品进行规制的法律》。
针对原子能,制定了《原子能损害赔偿法》。
第二,日本侵权法的制度构架。
首先,日本侵权法的基本理念是民刑严格区分。
这主要表现在诉讼程序、功能、要件、责任范围、责任方式等方面。
其次,日本不法行为法的基本法是抽象式立法,规定在日本民法典第709-724条款中。
日本的不法行为法包括一般不法行为法和特殊不法行为法。
日本公害治理及赔偿的历程、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云锋
【期刊名称】《北方环境》
【年(卷),期】2014(026)003
【摘要】日本在其经济起飞期,曾经是全球公害最严重的国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有一半发生在日本,随之带来的公害病祸及千家万户.日本在公害应对及相关赔偿上是道路甚曲折、结果可称道:1970年后日本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公害事件,但相关赔偿事宜一直到2013年才基本结束.可将其经验总结为五方面:立法规范、绿色发展;科学认定;公众参与;多措并举;多方筹资.这些经验应用到中国,应注意实现形式的差别,弥补我国在上位法制定、非政府组织介入、多渠道筹资等方面的制度短板,加大摸清底数等工作力度,并根据风险管理原理使相关部门的举措联动配合.
【总页数】7页(P112-118)
【作者】李云锋
【作者单位】鞍山市环境环保局,辽宁114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1
【相关文献】
1.日本治理大气污染公害事件的经验与启示 [J], 蒋峰;赵彩霞
2.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J], 杨俊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治理的历程考察与经验启示 [J], 蔡晓倩
4.中国共产党乡村经济治理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J], 李汉瑾
5.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J], 隆超;聂应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曾经遭遇了一系列严重的公害纠纷,其中包括四日市白雾病事件、木马尾病事件、四万十川铅污染事件等。
这些公害事件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对日本的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积极的应对和改革,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公害纠纷处理机制,为我们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公害纠纷的解决。
在公害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害纠纷的处理。
这些机构不仅协调各方的利益,还提供社会和法律援助,帮助受害人维权。
日本政府还积极推动立法,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提高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日本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公害纠纷处理中,日本的环保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公益律师等社会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监督作用,为受害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情感支持和政策倡导。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诉讼和舆论宣传,迫使政府和企业承担起责任,并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成果。
日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害伤害评估和赔偿机制。
在公害事件中,日本政府组织了专门的调查机构,对受害人的损害进行了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政府将损害赔偿的责任转移到公害企业,并向受害者提供相应的赔偿。
日本还成立了独立的裁判机构,负责处理公害纠纷的仲裁和诉讼事宜,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处理纠纷。
日本注重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在公害事件中,日本政府通过组织公开听证会、公众参与研究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众能够了解事实真相,参与决策过程,有效监督和控制公害企业的行为。
这种公众参与的机制不仅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还为公害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日本的公害纠纷处理机制为我们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提高政府的监管和公众参与能力,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完善,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公害纠纷处理机制,切实保护公众的利益。
作者: 朱维究
出版物刊名: 法学杂志
页码: 39-40页
主题词: 国家赔偿法 公共团体 公务员 国家赔偿责任 公权力 损害赔偿责任 结果责任 求偿权 日本 重大过失
摘要: <正> 一、日本《国家赔偿法》的主要内容日本国家赔偿责任于1947年10月27日(昭和二十二年)一二五号法律予以规定。
日本由国家承担的责任有两点:一点是行使公权力公务员加害之损害赔偿责任;另一类是基于公共营造物设置管理瑕疵之损害赔偿责任,同时规定国家的求偿权。
具体内容是:行使国家或公共团体公权力之公务员,就其执行职务,因故意或过失不法加害于他人者,国家或公共团体对此应负赔偿责任。
以上情形,公务员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国家或公共团体对该公务员有求偿权。
因道路、河川或其他公共营造物之设置或管理有瑕疵,致使他人受损害时,国家或公共团体,对此应负赔偿责任。
上述情形,如就损害之原因,别有应负责之人时,国。
他山之石:日本法给我国医疗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启示——写在《医疗事故赔偿法》出版之际【关键词】医疗事故;赔偿;El本法;比较研究;出版【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9297(XX)02—0145-03一、我国目前医疗过失审判中的最大难题——过失、因果关系判断难伴随市场经济的实施。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我国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率以及因此追究医疗方面民事责任的诉讼率显著增加。
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可是。
由于医疗事故纠纷的法律处理需要对相关医学专业知识有充分了解,而法律人士大多对医学是门外汉:也由于医疗事故具有事故发生原因复杂、多发生于患者体内、患者体质差异较大、医疗效果不确定、医学本身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特点,迄今为止,如何判断医疗事故的过失和因果关系始终是我国医疗事故纠纷审判中的最大难题。
二、目前裁判实务处理中的两种错误倾向由于上述。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是完全按照医疗事故的医学鉴定认定的过失和因果关系来决定民事赔偿责任;二是试图完全撇开医疗事故的医学鉴定而由法官自由裁量。
可是应该看到。
由于医疗事故鉴定对医学上的过失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不明确甚至有较大出入。
并且只是医学专家根据医学认识所陈述的意见。
不能完全排除该意见有时只是鉴定人的个人见解、甚或有庇护同僚感情色彩的可能性。
所以,法庭在借鉴医学鉴定意见时。
必须对其客观真实性以及证据性做出正确评价。
此外。
因为作为医疗侵权成立要件的过失和因果关系概念与医学上的过失和因果关系概念不是等同的概念,其判断既离不开运用医学知识对具体医疗中发生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推理。
也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各种其他因素(包括被侵害利益的重大性、侵害程度的严重性、社会对加害行为人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等),所以,上述任何一种倾向都不可取。
三、举证责任倒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缓解医疗事故受害人举证困难的矛盾,XX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认为,医疗事故审判应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
可是这一观点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因为实际关于大部分医疗事故,医疗方面即便尽到最大努力也根本无法对事故原因和发生机制做出确切说明。
这是由于医疗事故本身具有的特点所致。
如果忽略这一实际情况,很有可能产生使医疗对医疗行为本身的风险以及医学发展途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也要承担责任的不当后果。
更何况,法律只是在事故发生后消极等待医疗方面证明不成功便认定其有责任。
不能在事先明示如何判断医疗的过失和因果关系的法准则以使医疗方面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的话。
其结果无异于是对医疗方面行动自由的剥夺。
四、解决问题——从正面克服对过失、因果关系判断的困难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客观社会现状决定了我国至少在现阶段对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不可能采取无过失责任原则。
在此前提下,追究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就不应该超脱一般侵权行为的基本框架。
换言之就是。
只有在加害行为真正满足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时。
使医疗方面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才具备法的公正合理性。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医疗事故具有的特性。
其过失和因果关系的证明往往又有较大障碍。
如果固守侵权行为法对过失和因果关系的传统观念。
在过失和因果关系证明发生障碍时。
医疗事故的受害人就无法得到法的救济。
这[作者简介]夏芸,原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妇科医师,日本明治大学法学修士、日本福冈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医事法。
E—mail:sya~iun4929@e172.corn· 146 ·对于受害人显然有失公平。
综合上述两方面情况应该看到。
侵权行为法要达到妥善公正解决医疗事故民事赔偿的目的。
就必须在法的解释论上以及法的技术手段上使医疗事故的过失和因果关系判断困难真正得到解决。
五、我国侵权行为法尚处于滞后状态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经历了较长的计划经济历史时期。
司法实践过去处理的侵权民事诉讼的行为类型一般比较简单.损害原因也比较单纯,这使得我国现行的侵权行为法无论在立法或者理论研究方面均处于较为滞后状态。
为了能够迅速对应目前我国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社会经济高度增长这一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出现的大量、新型、复杂的侵权行为形态。
我国的侵权行为法应该注重与外国法的比较法学研究,借鉴先进国家法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迅速在立法和解释论上改变目前的滞后状况。
六、日本侵权行为法——及时反映和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法律正如新美育文教授所评价的那样,Ft本的侵权行为法学具有时刻关注和反映世界先进理论动态、并注意结合本国国情改良和发展理论状况的特点。
正是这一良好的学术研究传统和氛围,使Ft本侵权行为法学研究不仅得以站在世界之巅,而且还在妥善处理本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急剧发展期大量出现的药物、环境污染、医疗事故等导致人身损害等重大社会问题过程中,成功地改革和发展了侵权行为法的传统理论体系,使之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并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优秀法律。
七、日本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处理的经验值得我国参考的理由可以说,Ft本侵权行为法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传统的过失判断以及因果关系等基础理论的重构。
然而在这之后直至上世纪末为止,为了既能充分体现对医疗事故特性的理解。
又能使医疗事故的受害人得到公平的救济。
Ft本的判例和学界一直没有中断对医疗事故的过失判断标准以及由于不作为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因果关系的大规模探讨。
创建了闻名于世的医疗水平和期待权侵害等理论。
我国社会正处于Ft本曾经经历过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只要潜心研究Ft本法的医疗事故处理历程就不难发现。
我国目前在医疗事故赔偿处理中所遭遇的问题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Ft本所面临的状况竞如此相像。
仅从这一意义,也能法律与医学杂志XX年第14卷(第2期)够看出Ft本法的处理过程和经验对我国的重要参考价值。
八、本书的研究得到了日本侵权行为法界权威学者的指导在研究Ft本的侵权行为法暨医疗事故赔偿法的过程中有幸得到了两位恩师的指导。
一位是注重在社会实践和司法实践中验证侵权行为法理论,并通过实践验证对侵权行为法理论的改革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Ft本当代侵权行为法领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森岛昭夫教授。
另一位是森岛昭夫教授的得意门生、对Ft本侵权行为法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建树、尤其对Ft本的医疗事故赔偿法的构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今日本医事法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新美育文教授。
九、本书研究的重心和解决问题的指向医事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是法学与医学、医学伦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交叉的一门科学。
由于这一特点。
目前我国法学领域多数人对该学科了解甚少。
并且持有畏惧感。
而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临床管理、医院行政管理等方面、医学伦理教学研究层面。
而法学圈内研究人员较少。
但是.由于医学圈内的人士大多不懂法或者知之甚少,导致目前的研究状况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倾斜性。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法学圈内研究的滞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再加上对医学的不知,法官的判断也带有极大的麻木性和随意性。
总之,医和法的相互不知和对立情形比较严重。
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Ft本一般侵权行为法最尖端的理论、对我国目前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审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了细致分析。
并在理论上和法的操作技术上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因为本书作者认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处理既不能脱离一般侵权行为法的理论框架,但又不应该轻视医疗事故问题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只有通过法的解释论的深入研究和法的判断技术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医疗过失、因果关系等判断上的实际障碍。
这也是本书研究的最大出发点和重心部分。
为此,本书首先对一般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基础理论作了深入考察和分析。
然后,根据一般侵权行为的基础理论框架,结合医疗事故的特点,对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基础理论以及法的判断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整理、分析,也作了一些尝试性理论上技术上的构建。
在此基础上,本书尤其注重考察了理论对实际法律与医学杂志XX年第14卷(第2期)审判的指导作用。
针对我国目前医疗事故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法的理论上或者法的技术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包括:1.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追究违约责任和追究侵权行为责任在举证责任、诉讼时效以及损害赔偿范围方面是否真正有本质不同?2.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应该如何计算?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与医疗过失判断之间应该具有怎样的关系,法官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应该如何看待医疗事故鉴定报告否定医疗事故存在时的情况?4.在判断医疗方面的过失时,应该怎样看待诊疗常规、诊疗技术规范的实际情况?应该怎样看待医学文献知识和医疗临床规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看待不同规模的医院、不同地域的医院之间具有的技术力量、设备等医疗水平上的差异?5.除了上述以外,在认定医疗方面的过失时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6.如何解决多种原因竞合导致损害发生情况下的因果关系判断困难问题?有哪些法的技术值得采用?7.对于一些治愈率不高、或者根本没有治愈可能的疾病,应该如何判断医疗方面的不作为与患者的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8.应该如何具体界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考虑哪些因素?9.人身损害赔偿额应该如何具体算定?应该如何考虑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如何看待死者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1O.应该如何具体判断各种情形下的医师的说明义务的范围大小和程度?说明义务违反的过失应该如何认定?说明义务违反所导致的损害应该为怎样的损害?说明义务违反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应该怎样具体判断?11.患者的决定权和医疗方面的裁量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76该如何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十、本书的价值首先,如上所述,因为医疗过失侵权责任的判断是一般侵权行为法中最为困难的领域,所以,本书所考察的理论和法的实际操作技术是目前国际上一般侵权行为法的最核心、最尖端的理论部分。
本书参考· 14。
7 ·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整理细腻而严谨。
应当说,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法立法。
本书提供了来自日本法的重要参考。
其次,我国正处于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重大改革的历史时期。
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医疗问题提到了急需解决的重要议事日程。
最高人民法院也将医患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作为XX年的重点调研十大课题之一。
本书研究的问题指向符合我国审判中存在问题的事情,对我国的审判实践应该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再次。
本书考察的理论和法的技术不仅局限于医疗事故纠纷范围,同样也能够适用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愈来愈凸现的公害诉讼、药物致害诉讼等领域的责任判断。
此外,因为本书考察的是专家责任,故不仅对于医师,而且对于会计师、税理师等其他专家责任也具有同样的适用价值。
十一、本书设定的读者1.本书在论述理论的同时,注重结合实际案例类型对理论进行分析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