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粒式沥青砼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A.材料质量控制①经常检查集料规格、品种、扁平细长颗粒、含泥量、含水量、风化石含量等•如果外观检查认为颗粒组成不正常,则进行必要的筛分试验。
②经常检查矿粉的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团结块和明显的粗颗粒情况.③进场材料要按规范进行检验,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场。
堆料场要进行场地硬化,避免将堆料场的土混入碎石中。
不同规格的料堆间设置隔离墙,以免不同规格碎石混杂在一起.料堆要有明显标示,防止上料时装错料。
B.改性沥青制作改性沥青进行现场制作,上面层粗集料采用玄武岩,其主要工艺如下:①在加热基质沥青并泵入改性设备前掺入抗剥落剂,应保证掺量符合设计要求(基质沥青的0。
3%),严防漏渗。
②改性沥青的制作温度:基质沥青加热到160C〜165C时,泵入到改性设备。
控制导热油温度,同时考虑到胶体磨对SBS的高速剪切也会使温度升高,严格控制制备温度;SBS的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90C,在160°C〜180C时,SBS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并易于加工;当SBS加热温度超过190C时,SBS就会被不同程度地氧化、焦化、分解、降解,造成使用性能下降。
③研磨是否充分是影响改性沥青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不应少于30min,研磨遍数与现场研磨机台数有关,有充分溶胀装置的设备,在最多三遍的研磨后,又通过三台磨机的流水作业可一次完成研磨。
这对单位时间产量及控制研磨遍数上,都有提高。
如果整套设施中,仅靠一台磨机只能靠循环研磨几遍,这对单位时间的产量是不利的.④加强对操作工人的管理,保证SBS掺量.⑤为确保改性沥青的质量,安排专人对每锅油的制作时间、温度、SBS掺量进行登记。
试验室按规定频率(观测颗粒粒径和均匀性频率不小于30%,软化点和针入度每日检测2次)对改性沥青质量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第LM3合同段釆用一台总产量不低于240t/h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其拌和工艺如下:①拌和操作人员要掌握设备的性能特点,确保拌和设备运行良好,温控、计量等各项性能可靠,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和拌和效果应满足规定要求。
中粒式沥青砼施工方案中粒式沥青砼采用厂拌法施工。
一、材料要求:1、沥青: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所选用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应优于或等于A H—90或AH—100甲沥青,本次试验用沥青为盘锦AH—90粘稠石油沥青,经检测该沥青符合JTJ032—94中AH-90的要求。
2、矿料:1)石料分别采用三河和蓟县石料。
石料经检测,其筛分、表观相对密度、相对毛体积密度、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2)砂为遵化河砂。
经检测其筛分、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均符合标准要求.3)矿粉使用蓟县产矿粉.其筛分、表观相对密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3、中粒式(AC—20I)的配合比,按照级配标准采用计算法计算,再经调整确定. 4、中粒式(AC—20I)的油石比确定为4。
0%.二、沥青混凝土施工1、施工准备碾压成型合格的二灰碎石基层,洒水养生已全面超过7天,且透层油已按每平方米0.8—1.2kg标准洒完,并铺石硝养护,沥青砼摊铺前将二灰碎石基层重新测量横、纵断面.在沥青砼施工前我标段正提前对基层进行清扫,且待每日开始施工前,将工作面内的松动碎石、树叶、浮土等清扫干净,施工中由专人负责清扫工作,以保证摊铺工作面。
2、施工方法1)沥青砼拌合采用SPECO3000型拌合机。
该机为间歇式拌合机,具有逐盘打印沥青与各种矿料用量及拌合温度的自动装置,产量260t/h.a、拌合前由试验员、操作员进行拌合比例的调试,使集料满足级配要求、沥青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b、沥青熔化加热采用导热油锅炉。
司炉工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温度显示器,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炉排运行速度。
c、各冷料仓均配备人员指挥装载机上料,监视下料情况,帮助料斗下料,防止出现卡堵现象。
d、拌合场配三名电工加强巡视对自动控制的执行机构,压力传感器、远红外线测温仪进行定期检修更换。
eg^33650 8372 荲2963173BF 玿3526789C3觃D37946943A鐺e、操作员在拌合过程随时观察烘干筒、热料仓,及沥青温度,并根据各部分温度变化情况及成品料抽检结果及时调整各冷料仓的给料速度及烘干筒的燃油压力以保证成品料的配合比和拌合温度。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下面层(AC-20)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省道303新线武夷新区岭至将口大道段公路工程A1标段施工项目,起于建阳市童游镇新岭村的武夷新区工业园区(桩号K17+100),路线终点止于将口镇仔头村光坑山隧道(桩号YK23+570 (ZK23+561)),全长6.47km。
本项目为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
(1)、K17+100至K21+200段断面型式结合城市道路标准布设为:3.25m非机动车道+1.5m边分带+12.25m主车道+8.0m中分带+12.25m主车道+1.5m边分带+3.25m非机动车道=42m。
(2)、K21+200至K22+300段公路整体式路基型式为:行车道6×3.75m+硬路肩2×3.0m+中央分隔带8.0m+土路肩2×0.75m+左侧路缘带2×0.50m+绿化带2×1.5m =42m。
(3)、K22+300至K22+900段及K24+340至K25+885.653分离式路基型式为:单幅宽度为21m, 4.5m绿化带+0.75m土路肩+3.0m硬路肩+3×3.75m行车道+0.75硬路肩+0.75m土路肩。
(4)、K22+900至K23+570段分离式路基型式为:单幅宽度为16.5m,0.75m土路(21米路基过渡到16.5肩+3.0m硬路肩+3×3.75m行车道+0.75硬路肩+0.75m土路肩。
米路基时,利用绿化带进行线性过渡,过渡桩号为K22+860~K22+900)公路路面结构: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基层(15cm)、热沥青表处下封层(1cm)、底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30cm)。
二、施工准备1 熟悉图纸,规范2、配合比准备生产配比设计在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后,最终确定生产配比为:最佳油石比4.4%,马氏密度 2.427 g/cm3、理论密度 2.545g/cm3, 热料仓4#:3#:2#:1#:矿粉=30:22:18:26:4,拌合楼使用筛孔尺寸为:22mm、10mm、5mm、3mm。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公路改扩建工程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北省高速公路石安改扩建工程KJ5项目经理部2013年9月16日目录1、工程概况 (4)2、试验段选取 (4)3、试验段铺筑目的 (4)4、施工准备 (4)4.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4)4.2、配合比设计过程 (5)4.3、施工机械、设备、人员的进场 (6)5、施工工艺 (9)5.1、施工准备 (9)5.2、施工放样 (9)5.3、材料检测 (9)5.4、沥青混合料拌制 (10)5.5、混合料运输 (10)5.6、沥青混合料摊铺 (11)5.7、沥青混合料碾压 (12)5.8、横缝处理 (13)5.9、交通管制 (13)6、质量保证措施 (13)6.1、事前控制: (13)6.2、事中控制: (14)6.3、事后控制: (14)6.4、质量检查 (14)7、现场文明施工 (16)8、安全生产 (16)9、环境保护措施 (17)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主线路面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厚度8cm,沥青采用A级70号石油沥青。
2、试验段选取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我部选定在K407+120---K407+460左幅作为沥青下面层试验段铺筑路段,该段下面层宽10.74m,长320 m3、试验段铺筑目的为了保证沥青面层大面积施工的质量,取得适合本项目的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施工,以达到以下目的:(1)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和组合方式及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与运输车辆、摊铺能力的协调性。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骨料加热温度与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和摊铺温度;压路机的组合、碾压顺序、遍数、速度,确定松铺系数。
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C5合同段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F 路面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6、《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7、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咨询获取的资料。
8、本企业的综合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能力和近年来同类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
二、施工概况我单位承建了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公路工程项目C5标合同段,主要起讫桩号为K33+300,终点桩号为K37+650,标段总长4.35公里。
为全面展开沥青砼路面铺筑施工,我部经过全段5%水泥稳定基层的筛选,其他路段都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确定试验路段选择在K33+300-K33+872进行施工,路段长度572m。
试验段于5月20日正式开始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测量、试验等相关人员参加了这次试验工作,监理工程师和试验人员也到现场监督并进行现场抽检工作,本次填筑工作基本顺利完成。
通过试验段施工获得了沥青砼路面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为后期沥青砼路面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
实验目的:1、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标准配合比,必要时可对生产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2、确定施工合适厚度。
3、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摊铺机行走速度、振幅、频率)。
4、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置,包括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5、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2)、拌和机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3)、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4)、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式及压实效果;(5)、接缝方法;(6)、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7)、质量检查方法,初定每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6、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目录一、试验段目的- 1 -二、试验路段概况- 1 -三、试验段准备情况- 2 -四、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铺筑试验路段施工方案- 5 -五、施工过程- 11 -六、结论- 13 -一、试验段目的通过试验段检验施工组织的合理性,确定以下主要项目:1、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标准配合比,必要时对生产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2、确定分层施工时,每一层的合适厚度.3、确定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摊铺机行走速度、振幅、频率)。
4、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置,包括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5、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⑴拌合机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⑵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⑶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式及压实效果;明确具体的碾压时间,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静压与振压最佳遍数,压路机类型组合,压路机型号与吨位,压路机振幅、频率与行走速度的组合等。
⑷接缝方法。
⑸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⑹质量检查方法,初定每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二、试验路段概况1、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路基A2标K16+700~K16+900(左幅)。
2、试验路段铺筑时间2012年6月11日3、试验路段设计参数施工宽度11.8米,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下面层(AC—20C)设计厚度为5.5cm,一次铺筑完成。
三、试验段准备情况1、原材料⑴沥青:采用厦门新立基有限公司壳牌SBS(I—D级)改性沥青,进场数量满足施工需求.⑵碎石、石屑:采用产地为武平料场的母片石自破碎加工,规格为19~26.5mm,9.5~19mm,4。
75~9。
5mm,0~4。
75mm,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料仓备料0.2万m3,进场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⑶矿粉:采用龙岩市宇联重钙有限公司,进场数量满足施工需求,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
⑷抗剥落剂:产地为江苏文昌TW—1型,已进场,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拌和站准备我部在白砂互通主线K17+840~K18+000路基右侧新建沥青拌和站一处,占地面积64亩,料仓存储面积为25000 m2,可一次存储碎石8万m3。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A.材料质量控制①经常检查集料规格、品种、扁平细长颗粒、含泥量、含水量、风化石含量等。
如果外观检查认为颗粒组成不正常,则进行必要的筛分试验。
②经常检查矿粉的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团结块和明显的粗颗粒情况。
③进场材料要按规范进行检验,尽可能加大抽检密度,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场。
堆料场要进行场地硬化,避免将堆料场的土混入碎石中。
不同规格的料堆间设置隔离墙,以免不同规格碎石混杂在一起。
料堆要有明显标示,防止上料时装错料。
B.改性沥青制作改性沥青进行现场制作,上面层粗集料采用玄武岩,其主要工艺如下:①在加热基质沥青并泵入改性设备前掺入抗剥落剂,应保证掺量符合设计要求(基质沥青的0.3%),严防漏渗。
②改性沥青的制作温度:基质沥青加热到160℃~165℃时,泵入到改性设备。
控制导热油温度,同时考虑到胶体磨对SBS的高速剪切也会使温度升高,严格控制制备温度;SBS的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90℃,在160℃~180℃时,SBS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并易于加工;当SBS加热温度超过190℃时,SBS就会被不同程度地氧化、焦化、分解、降解,造成使用性能下降。
③研磨是否充分是影响改性沥青质量的关键,研磨时间不应少于30min,研磨遍数与现场研磨机台数有关,有充分溶胀装置的设备,在最多三遍的研磨后,又通过三台磨机的流水作业可一次完成研磨。
这对单位时间产量及控制研磨遍数上,都有提高。
如果整套设施中,仅靠一台磨机只能靠循环研磨几遍,这对单位时间的产量是不利的。
④加强对操作工人的管理,保证SBS掺量。
⑤为确保改性沥青的质量,安排专人对每锅油的制作时间、温度、SBS掺量进行登记。
试验室按规定频率(观测颗粒粒径和均匀性频率不小于30%,软化点和针入度每日检测2次)对改性沥青质量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第LM3合同段采用一台总产量不低于240t/h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其拌和工艺如下:①拌和操作人员要掌握设备的性能特点,确保拌和设备运行良好,温控、计量等各项性能可靠,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和拌和效果应满足规定要求。
省道S231线邓州市刁河店至省界段公路改造工程厚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邓州市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三年九月十五日5cm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省道S231线金孟线北起许昌禹州金坡南,至于邓州市与湖北交界,是河南省公路网中重要的一条干线公路。
省道S231线邓州市刁河店至省界段公路改造工程路线主线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项目起自邓州城南刁河店,桩号(K256+314),沿老路向西南方向经南唐坡、陶营跨刁北干渠后下穿内邓高速(K261+380),继续沿老路向南过林扒跨排子河,终止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孟楼,桩号(K279+397),和湖北界道路顺接,全长23.083公里。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防护及安全设施工程。
该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其中K256+314-K262+481段:⑴起、终点及桥头顺坡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黏层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⑵补强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黏层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含2cm调平层)+局部挖补老路23cm水泥稳定砂砾。
⑶老路面加宽部分采用新建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黏层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cm天然砂砾。
K262+481—K279+397段:⑴桥头顺坡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采用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黏层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⑵补强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黏层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含2cm调平层)+局部挖补老路23cm水泥稳定砂砾。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施工方案一、沥青混凝土AC-20C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机械:铣刨机、装载机、空料车、吹风机、同步封层车、一台7620伸缩摊铺机、一台悍马压路机、一台胶轮压路机、一台宝马压路机、一台水车。
2、施工流程:封路→铣刨机铣铇修补水稳12cm→人工清扫断面后用吹风机吹干→洒布车在接头处喷洒乳化沥青人工扫匀后贴聚酯玻纤布→喷洒下封层→装载机接料人工配合填补空塘(小于3米坑塘)摊铺机摊铺(大于3米坑塘)→悍马压路机初压→胶轮压路机复压→宝马压路机终压→洒水车洒水降温→开放交通二、原材料准备原材料自检合格并经监理抽检确认并签发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
矿料的技术要求必须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纸、《施工招标文件》。
1、沥青基质沥青采用70-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12、粗集料(1)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碎石。
(2)所有面层石料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近似立方体形状、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的碎石。
(3)粗集料粒径的规格分档建议采用表2建议值,按照总监办下发文件统一规格。
技术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粗集料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4)检测频率为施工单位每种规格每1000t自检一次,监理驻地办每种规格每5000T抽检一次。
3、细集料(1)细集料宜采用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优质石灰岩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加工而成的机制砂。
(2)机制砂细集料的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表5)。
集料粒径加工规格分档建议值表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表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表5(3)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
(4)检测频率为施工单位每500T自检一次,监理驻地办每2500T抽检一次。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6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填料(1)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粉,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
AC-16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起点位于王家焉村K12+150处,途经知周墕、梁家洼、后张山、腰岩峁、王家焉、兴庄村,终点止于井焉K25+600,与清裴路K24+760相接,全长12.45公里。
二、材料准备选用合格的沥青、集料、细集料,各种材料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
进场材料必须满足施工用量,分类堆放,在相邻材料间设隔断,严禁材料混合。
三、沥青砼面层(AC-16)目标配合比1、碎石:(1)10-20mm:40%(2)5-10mm:20%(3)3-5mm:12%(4)机制砂:矿粉=40:20:12:23:5沥青用量为:4.8%。
四、机械配备及人员组织1、机械配备:SAP2400C-6自动找平摊铺机:1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30t胶轮压路机:1台20t 自卸车:15辆(5辆调配) 水车:1辆。
2、人员组织:项目经理:姬开鹏 技术负责人:梁雄 施工负责人:郭伟 测量放线:测工4名 施工队长:技工25人。
五、施工工艺及组织 (一)、施工工艺流程图(二)、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1、下层交验,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进行封层施工,洒布机进行喷洒,要求喷洒均匀,无空白现象发生。
用压路机压实。
3、施工放样工作已完成。
(2)、配合比根据目标配合比对拌合站的热料仓的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各材料的比例,并取样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3)、拌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采用意大利产M-260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70℃,矿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20℃。
确定混合料拌合时间,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秒。
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每锅拌合时间宜控制在40-50秒。
(4)、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10辆20t自卸车运输,为防止温度降低,运料车全部用篷布覆盖;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现场安排专人清扫车厢,并在车厢内侧板和底板均匀涂一层油水(柴油与水1:3)混合液。
中粒式沥青砼施工方案
中粒式沥青砼采用厂拌法施工。
一、材料要求:
1、沥青: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所选用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应优于或等于AH-90或AH-100甲沥青,本次试验用沥青为盘锦AH-90粘稠石油沥青,经检测该沥青符合JTJ032—94中AH-90的要求。
2、矿料:
1)石料分别采用三河和蓟县石料.石料经检测,其筛分、表观相对密度、相对毛体积密度、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2)砂为遵化河砂.经检测其筛分、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3)矿粉使用蓟县产矿粉.其筛分、表观相对密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
3、中粒式(AC—20I)的配合比,按照级配标准采用计算法计算,再经调整确定。
4、中粒式(AC—20I)的油石比确定为4.0%。
二、沥青混凝土施工
1、施工准备
碾压成型合格的二灰碎石基层,洒水养生已全面超过7天,且透层油已按每平方米0.8—1。
2kg标准洒完,并铺石硝养护,沥青砼摊铺前将二灰碎石基层重新测量横、纵断面。
在沥青砼施工前我标段正提前对基层进行清扫,且待每日开始施工前,将工作面内的松动碎石、树叶、浮土等清扫干净,施工中由专人负责清扫工作,以保证摊铺工作面.
2、施工方法
1)沥青砼拌合
采用SPECO3000型拌合机.该机为间歇式拌合机,具有逐盘打印沥青与各种矿料用量及拌合温度的自动装置,产量260t/h。
a、拌合前由试验员、操作员进行拌合比例的调试,使集料满足级配要求、沥青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b、沥青熔化加热采用导热油锅炉。
司炉工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温度显示器,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炉排运行速度.
c、各冷料仓均配备人员指挥装载机上料,监视下料情况,帮助料斗下料,防止出现卡堵现象。
d、拌合场配三名电工加强巡视对自动控制的执行机构,压力传感器、远红外线测温仪进行定期检修更换。
e、操作员在拌合过程随时观察烘干筒、热料仓,及沥青温度,并根据各部分温度变化情况及成品料抽检结果及时调整各冷料仓的给料速度及烘干筒的燃油压力以保证成品料的配合比和拌合温度。
f、拌合机回收粉尘用量严格控制在20-25%。
g、中心试验室配专职试验员盯岗,进行配比级配等指标控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采用足够数量自动翻斗车运输混合料到施工现场。
a、车厢内洁净,不允许有任何杂物、废料,并涂有1:3(柴油:水)的涂层。
b、拌合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汽车要前后挪动,以减少混合
料离析现象。
3)摊铺
a、摊铺前,先做试验段,确定虚铺系数,碾压温度,碾压工艺等施工参数.
b、摊铺行驶速度要和拌合能力相适应,最大限度保持匀速前进,摊铺不间断。
摊铺机行驶速度初定为4m/分钟,摊铺过程中根据拌合运输实际能力随时调整.
c、测量员要用水准仪随时检测标高横坡等几何尺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d、摊铺过程中质检员用三米直尺随时检查摊铺平整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压实
a、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起动、停车、前进、倒退、变换方向均应减速、缓慢、平稳。
b、每次变换方向时,其停顿位置不准在同一横线上。
碾压段长度视现场情况酌定,一般应在80m以上。
c、路面压实成型后,应迅速进行平整度、标高等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d、未冷却路面不得停车,以防静压造成轮路接触部位凹沉。
沥青砼面层碾压控制标准:见下表
5)施工接缝
横接缝均采用平接缝,每天施工结束时,在接近端部前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除后再碾压,然后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后,趁尚未冷透时垂直铲除端部层厚度不足及平整度不好的部分。
3、质量保证措施
1)从源头抓起,设专人严把进料关。
不合格料不准进场,随时抽检。
2)厂拌设备在开始拌合前,并在改换级配及油石比前,都必须重新检验、调试与标定:
a、拌合厂各种计量器
b、温度计
c、打印机
d、沥青喷出量
e、冷料仓粗细集料、矿粉流量调试,冷、热仓流量比例调试。
f、沥青喷出量调试.
3)拌合机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用量和拌合温度。
4)混合料上、下午各取1次,做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
热白料筛分上、下午各一次.
5)及时分析检测结果,以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6)摊铺、压实施工中,各工序均设专职质检员盯岗,随时进行质量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从生产拌合到压实成型各关键部位设具体人负责;
(1)现场施工主要负责人及全面控制人员:倪春和
(2)现场交通管理人员:陆文利
(3)现场与油厂的调度人员:倪春和
(4)摊铺、碾压、调度指挥人员及操作人员:陈鹏、赵胜伟、王璇
(5)测温、测厚人员:石学健
(6)高程、横坡、平整度测控人员:李增荣
三、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
天津市公路工程总公司理工大学华苑校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