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九章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8
有机化学09章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九章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问题9.1 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各有几组吸收峰(1)1-溴丁烷(2)丁烷(3)1,4-二溴丁烷(4)2,2-二溴丁烷(5)2,2,3,3-四溴丁烷(6)1,1,4-三溴丁烷(7)溴乙烯(8)1,1-二溴乙烯(9)顺-1,2-二溴乙烯(10)反-1,2-二溴乙烯(11)烯丙基溴(12)2-甲基-2-丁烯提示:化合物中有几种化学不等价的质子,在1H NMR谱图中就有几组吸收峰。
首先写出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式,然后再看各个质子是否等价。
答案:(1)CH3CH2CH2CH2Br 4组(2)CH3CH2CH2CH3 2组(3)BrCH2CH2CH2CH2Br 2组(4)CH3CBr2CH2CH3 3组(5)CH3CBr2C(Br)2CH3 1组(6)CHBr2CH2CH2CH2Br 4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 4组问题9.2 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都只有一个单峰,试推测它们的结构。
(1) C8H18, δH = 0.9 (2) C5H10, δH = 1.5(3) C8H8, δH = 5.8 (4) C4H9Br, δH = 1.8(5) C2H4Cl2, δH = 3.7 (6) C2H3Cl3(7) C5H8Cl4, δH = 3.7提示: 1H NMR谱图中只有一个单峰,说明所有的氢质子都是等价的,即任何一个氢质子周围没有与之不等价的氢质子。
答案:问题9.3:推测C4H9Cl的几种异构体的结构(1)1H NMR谱图中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3.4处有双重峰。
(2)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3.5处有三重峰。
(3)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1.0处有三重峰,在δH = 1.5处有双重峰,各相当于三个质子。
提示:先写出C4H9Cl的几种异构体的结构,再根据1H NMR谱图的特征判断各是哪一种异构体。
第九章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问题9.1 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各有几组吸收峰(1)1-溴丁烷(2)丁烷(3)1,4-二溴丁烷(4)2,2-二溴丁烷(5)2,2,3,3-四溴丁烷(6)1,1,4-三溴丁烷(7)溴乙烯(8)1,1-二溴乙烯(9)顺-1,2-二溴乙烯(10)反-1,2-二溴乙烯(11)烯丙基溴(12)2-甲基-2-丁烯提示:化合物中有几种化学不等价的质子,在1H NMR谱图中就有几组吸收峰。
首先写出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式,然后再看各个质子是否等价。
答案:(1)CH3CH2CH2CH2Br 4组(2)CH3CH2CH2CH32组(3)BrCH2CH2CH2CH2Br 2组(4)CH3CBr2CH2CH33组(5)CH3CBr2C(Br)2CH31组(6)CHBr2CH2CH2CH2Br4组(7)3组(8)1组(9)1组(10)1组(11)4组(12)4组问题9.2 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都只有一个单峰,试推测它们的结构。
(1) C8H18, δH = 0.9(2) C5H10, δH = 1.5(3) C8H8, δH = 5.8 (4) C4H9Br, δH = 1.8(5) C2H4Cl2, δH = 3.7 (6) C2H3Cl3(7) C5H8Cl4, δH = 3.7提示:1H NMR谱图中只有一个单峰,说明所有的氢质子都是等价的,即任何一个氢质子周围没有与之不等价的氢质子。
答案:问题9.3:推测C4H9Cl的几种异构体的结构(1)1H NMR谱图中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3.4处有双重峰。
(2)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3.5处有三重峰。
(3)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1.0处有三重峰,在δH = 1.5处有双重峰,各相当于三个质子。
提示:先写出C4H9Cl的几种异构体的结构,再根据1H NMR谱图的特征判断各是哪一种异构体。
答案:分子式为C4H9Cl的化合物有四种异构体,结构式分别为:(1)根据n+1律,从上述结构式可以看出,结构B中的a-H为双重峰,结构C 中的a,c和d-H也都为双重峰,然后根据双重峰的化学位移为3.4 ppm,可判断应为与卤素直接相连的碳上的氢质子信号,即:结构C中a-H的质子信号。
大学有机化学答案第九章卤代烃一、命名下列化合物。
1.CH 2Cl 2CH 2CH 2CH 2Cl2.CH 2=C CHCH=CHCH 2BrCl3.4.CH 3CHBrCHCH 2CH 3CHCH 3CH 35.ClBr6.Cl7.F 2C=CF 28.BrCH 3四氟乙烯 4-甲基-1-溴环己烯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烯丙基氯 2。
苄溴CH 2=CHCH 2ClCH 2BrCH 3C C CHCH 2Cl CH BrCH 2CH 2Br CL 2C=CH 2CCl 2F 2HCCl 3三、完成下列反应式:四、用方程式表示CH 3CH 2CH 2CH 2Br 与下列化合物反应的主要产物。
五、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CH3CH=CHCl, CH 2=CHCH2Cl, CH 3CH2CH2Cl2,苄氯,氯苯和氯代环己烷3,1-氯戊烷, 2-溴丁烷和1-碘丙烷解:加入硝酸银氨溶液,1-氯戊烷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 2-溴丁烷生成淡黄色沉淀,1-碘丙烷生成黄色碘化银沉淀。
氯苯苄氯 2-苯基-1-氯乙烷解:加入硝酸银氨溶液,苄氯立即生成氯化银沉淀, 2-苯基-1-氯乙烷加热才生成氯化银沉淀,氯苯不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
六、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反应速度大小顺序排列:1,按S N1反应:2、按S N2反应:七、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消去溴化氢难易次序排列,并写出产物的构造式。
2.E 1CH CH 3BrCH 3NO 2CH 3CHBrCH 3CHBrCH 3CHBrOCH 3CH 3CHBrOCH 3CH CH 3BrCH 3CH 3CHBrNO 2CH 3CHBr>>>CH=CH 2CH=CH 2CH=CH 2CH=CH 2OCH 3CH 3NO 2八、预测下列各对反应中,何者较快?并说明理由。
>1.CH 3CH 2CHCH 2Br CH 3+-CN CH 3CH 2CH 2CH 2Br +-CNCH 3CH 2CHCH 2CN CH 3CH 3CH 2CH 2CH 2CNCH 3CH 2CH 2CH 2CNCH 3CH 2CHCH 2CNCH 32.(CH 3)3Br H 2O(CH 3)3COH (CH 3)2CHBrH 2O(CH 3)2CHOH(CH 3)3BrH 2O(CH 3)3COH(CH 3)2CHBrH 2O(CH 3)2CHOH>3.CH 3I +NaOH H 2O CH 3OH CH 3I +NaSH H 2O CH 3SH +NaI +NaICH 3I +NaSHH 2O CH 3SH +NaICH 3I+NaOHH 2OCH 3OH+NaI>4.(CH 3)2CHCH 2Cl(CH 3)2CHCH 2Br 2(CH 3)2CHCH 2OHH 2O(CH 3)2CHCH 2OH (CH 3)2CHCH 2Br2(CH 3)2CHCH 2OH(CH 3)2CHCH 2Cl2(CH 3)2CHCH 2OH>九、卤代烷与氢氧化钠在水和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指出那些属于SN1历程?那些属于SN2历程?1, 1,产物构型完全转化。
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体的就是( )A 、 S2O 32- B. H 2O C. Br - D 、 N H4+ 解:选D。
NH4+中的N 没有孤对电子。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外轨配合物的就是( )A 、 [F eF 6]3- B. [Cr (N H3) 6]3+ C 、 [Au(Cl)4]- D. [Ni(CN)4]2-解:选A, [Fe F6]3-中心原子F e3+采用sp 3d2轨道进行杂化。
3. 测得[Co(NH 3) 6]3+ 磁矩μ=0、0B 、M ,可知C O3+ 离子采取的杂化类型就是( ) A 、 sp 3 B、 dsp 2 C、 d 2s p3 D、 s p3d 2解:选C 。
C O 3+价电子构型就是3d6, 由磁矩μ=0、0B 、M 可以推断:该配合物中没有未成对的电子,在形成配合物时C O 3+3d轨道上的电子先经过重排,再采取d 2sp 3轨道杂化,与配体成键。
4、 下列物质中具有顺磁性的就是( )A 、 [Zn (NH 3)4]2+B 、 [Cu (NH 3) 4]2+C 、 [F e(CN)6]4- D、 [Ag (NH 3) 2] +解:选B。
Cu 2+的价电子构型就是3d9,在形成配合物时采用dsp 2杂化,有1个未成对的电子存在,所以就是顺磁性的。
5. 下列物质中能作为螫合剂的就是( )A 、 NO -OH B、 (C H3)2N -NH 2C 、 CNS-D. H2N -CH2-CH2-CH2-NH 2 解:选D,其分子中两个N 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而且它们相距3个原子,可同时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含有六元螯环的螯合物。
6、 下列配合物能在强酸介质中稳定存在的就是( )A 、 [Ag(NH 3)2]+B 、 [FeCl 4]—C 、 [F e(C 2O 4)3]3— D. [Ag (S2O 3)2]3-解:选B 。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Qv=Qp-nRT=89.65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第九章后习题解答习题1.如何理解电子的波动性?电子波与电磁波有什么不同?解 电子的波动性是指高速运动的电子不可能像经典粒子那样去描述它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因为它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
因此,电子的运动状态只能用统计的方法表达,即描述处在一定能态的电子在空间某区域出现的概率。
量子力学用波函数的平方值得到了这个概率密度,所以说电子波是概率波。
而电磁波一种能量波,是电荷振荡或加速时电场和磁场的周期性振荡的能量传播。
2.“1s 电子是在球形轨道上运动”。
这样的表达有何不妥?解 上述说法不正确。
原子中的电子不可能有经典的轨道,因此不能说电子沿着什么几何轨迹运动。
这里所说的1s 轨道是指波函数,其几何形状是球形的。
1s 轨道表明处在这个能级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球形空间都可以出现,但在空间各球面上的概率不一样。
3.如果某电子的运动速度是7×105 m·s –1,那么该电子的de Broglie 波长应该是多少? 解 de Broglie 关系式nm1m 101sm 107kg 109.1sm kg 10626.6915311234=⨯=⋅⨯⨯⨯⋅⋅⨯==-----υλm h4.设子弹质量为10克,速度为1000 m·s –1,试根据de Broglie 式和测不准关系式,通过计算说明宏观物质主要表现为粒子性,它们的运动服从经典力学规律(设子弹速度的测不准量为△υx =10–3 m·s –1)。
解 由de Broglie 关系式m106.6sm 1000kg 1001sm kg 10626.635131234-----⨯=⋅⨯⨯⋅⋅⨯==υλm hde Broglie 波长如此之小,可以完全忽略子弹的波动行为;由测不准关系式m103.5sm 10kg 10014smkg 10626.6Δ4Δ301331234x------⨯=⋅⨯⨯⨯⋅⋅⨯=≥πυπm h x这样小的位置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子弹可以精确地沿着弹道轨迹飞行。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体的是( )A. S 2O 32-B. H 2OC. Br -D. NH 4+解:选D 。
NH 4+中的N 没有孤对电子。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外轨配合物的是( )A. [FeF 6]3-B. [Cr (NH 3) 6]3+C. [Au(Cl)4]-D. [Ni(CN)4] 2-解:选A, [FeF 6]3-中心原子Fe 3+采用sp 3d 2轨道进行杂化。
3. 测得[Co (NH 3) 6]3+ 磁矩μ=0.0B.M ,可知C O 3+ 离子采取的杂化类型是( )A. sp 3B. dsp 2C. d 2sp 3D. sp 3d 2解:选C 。
C O 3+价电子构型是3d 6, 由磁矩μ=0.0B.M 可以推断:该配合物中没有未成对的电子,在形成配合物时C O 3+3d 轨道上的电子先经过重排,再采取d 2sp 3轨道杂化,与配体成键。
4. 下列物质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A. [Zn (NH 3)4]2+B. [Cu (NH 3) 4]2+C. [Fe(CN)6]4-D. [Ag (NH 3) 2] +解:选B 。
Cu 2+的价电子构型是3d 9,在形成配合物时采用dsp 2杂化,有1个未成对的电子存在,所以是顺磁性的。
5. 下列物质中能作为螫合剂的是( )A. NO -OHB. (CH 3)2N -NH 2C. CNS- D. H 2N -CH 2-CH 2-CH 2-NH 2 解:选D ,其分子中两个N 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而且它们相距3个原子,可同时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含有六元螯环的螯合物。
6. 下列配合物能在强酸介质中稳定存在的是( )A. [Ag (NH 3)2]+B. [FeCl 4]—C. [Fe (C 2O 4)3]3—D. [Ag (S 2O 3)2]3-解:选B 。
分析化学(南昌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第一章测试1.固体试样用量为0.1~10 mg的分析称为A:常量分析 B:痕量分析 C:半微量分析 D:微量分析答案:微量分析2.液体试样体积为1~10 mL的分析称为A:半微量分析 B:微量分析 C:痕量分析 D:常量分析答案:半微量分析3.指出何种分析方法是根据测定对象分的A:化学分析 B:仪器分析 C:有机分析 D:定量分析答案:有机分析4.分析化学根据作用来分可分为()和()。
A:例行分析 B:定量分析 C:定性分析 D:仲裁分析答案:例行分析;仲裁分析5.分析化学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A:现代分析化学 B:经典分析化学 C:近代分析化学 D:古代分析化学答案:现代分析化学;经典分析化学;近代分析化学第二章测试1.分析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35.42%,按有效数字规则其平均值应表示为()A:35.2% B:35.215% C:35% D:35.22%答案:35.22%2.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增加测定次数 B:测定时保持环境的温度一致 C:认真细心操作 D:进行仪器校正答案:进行仪器校正3.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表述A:置信水平愈高,置信区间愈宽 B: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D: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答案:置信水平愈高,测定的可靠性愈高4.根据随机误差的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某测定值出现在u = ±1.0之间的概率为68.3%,则此测定值出现在u>1.0之外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5.8% B:0.155 C:0.148 D:0.162答案:15.8%5.用甲醛法测得某铵盐中氮的质量分数为(%)5.15 , 5.32 , 5.22 , 5.25。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1.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是什么?答:要求沉淀要完全、纯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溶解度要小,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的组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化学式、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尽可能大的摩尔质量。
2.解释下列名词:沉淀形式,称量形式,固有溶解度,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聚集速度,定向速度,共沉淀现象,后沉淀现象,再沉淀,陈化,均匀沉淀法,换算因数。
答:沉淀形式: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固有溶解度: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活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配位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聚集速度:沉淀形成过程中,离子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成晶核,晶核再逐渐长大成为沉淀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聚集为更大的聚集体。
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称为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成晶体的快慢,称为定向速度。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后沉淀现象: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再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之后,重新溶解,再加入沉淀剂进行二次沉淀的过程。
陈化:亦称熟化,即当沉淀作用完毕以后,让沉淀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称为陈化。
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
这种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它是一个常数。
基础化学第九章原子结构习题答案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答:原子核外电子运动遵守量子力学规律,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遵从统计规律。
2.什么是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答:波函数是人为定义的一个用来描述电了在原了核外空间运动的波动性质的直角坐标系函数“危,)技)或球极坐标系函数罗s 〃,/)。
为了表述方.便,习惯上把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二者含义相同。
“原子轨道”只是借用了经典力学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状态时所用的“轨道”的说法,并无电子沿固定路径运动的含义。
3.概率、概率密度和电了云有何关系?答:概率密度I罗2指波函数"",6)表示的特定核外电了在核外空间3七巾)这一点周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一区域出现的概率等于概率密度与该区域体积的乘积。
电子云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形象化表示,可认为是电了运动行为的统计结果,就是用小黑点分布的疏密程度形象化地表现电了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相对大小的图形。
4.4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合理组合方式有什么规律?答:主量了数〃表示电了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是决定电子能最的主要因素。
〃可取任意正整数,即〃=1、2、3、……,角量了数/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配合主量了数〃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的每一个取值对应一个亚层。
/取值受主量了数〃的限制,可取小于〃的正整数和零,即/=0、1、2、3……(n-1),共〃个数值。
磁量了数m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其取值受角量了•数/的限制,可取包括0、土]、±2> ±3 .......... 直至土/,每一个/对应有2/+1个不同的用取值。
自旋量了数四描述核外电了“白旋”运动的方向,自旋量了数取值只有+1/2和一1/2。
5 .填充合理的量了数:(1)〃=?, /=2, w=0, s =+1/2(2)/i=2, /=?, tn=+1, s =-1/2(3)zz=4, /=2, /H=0,s =?(4)n=3, /=0, m=\ s=・l/2答:(l)n>3; (2)/=l; (3)m s=+l/2 或-1/2; (4)物=0。
基础化学第九章习题答案基础化学第九章习题答案第一题1. 题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第二题2. 题目:什么是催化剂?它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它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第三题3. 题目:什么是化学平衡?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物质的分压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的状态。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是否保持不变。
第四题4. 题目: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何计算平衡常数?答案: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稳定值。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第五题5. 题目: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是什么?请给出一个反应速率与浓度的数学关系式。
答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数学关系式可以表示为:速率 = k[A]^m[B]^n,其中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第六题6. 题目: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如何计算速率常数?答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为单位浓度时,反应速率的值。
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然后代入速率常数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第七题7. 题目: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如何确定反应级数?答案: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是指反应速率与各个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指数。
确定反应级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然后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第八题8. 题目: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如何确定速率方程?答案: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是指反应速率与各个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式。
确定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然后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参考答案P 108~1092 、解:①依题意,有: O H NH Ag 2232])([++++⋅Ag O H NH 232 初始: 0.1 1.0 0.0平衡时: 0.1-x 1.0+2x xθθ+=⋅⋅=++])([23223231])([][][NH Ag f K NH Ag Ag O H NH K 因为c([Ag(NH 3)2]+)/K θ>500,且([NH 3·H 2O]=1.0很大,所以0.1-x ≈0.1 , 1.0+2x ≈1.0 7107.111.00.1⨯=⨯x 91088.5][-+⨯==x Ag②同理: θθ-=⋅=-+-])([2221])([][][CN Ag f K CN Ag Ag CN K 21100.111.00.1⨯=⨯y 22100.1][-+⨯==y Ag由计算可知,对于同类配合物,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越大,离解出的金属离子浓度越低。
4 、解:依题意,有: O H NH s AgBr 232)(⋅++-++232)(2NH Ag O H Br平衡时: x (1/187.77)/0.1 (1/187.77)/0.1 θθθ+⋅=⋅=+-])([232323][])([][NH Ag f SPAgBr K K NH NH Ag Br K θθ+⋅⋅==+-])([23323])([][][NH Ag f SPAgBr K K NH Ag Br x NH )/(26.18107.1100.5)77.187/10(7132L mol =⨯⨯⨯=- )/(37.18)10077.18710001(226.18)(23L mol O H NH c =⨯⨯⨯+=⋅>1.0mol/L 氨 水 故:Ag Br 不能溶解在1.0mol/L100ml 氨水中.。
同理: θθ-⋅⋅==---])([22])([][][CN Ag f SPAgBr K K CN Ag Br y CN 6211321038.2100.1100.5)77.187/10(--⨯=⨯⨯⨯=LKCN mol L mol CN c /0.1)/(106.0)10077.18710001(21038.2)(6<≈⨯⨯⨯+⨯=-- 故:Ag Br 能溶解在1.0mol/L 100mlKCN 溶液 中.。
有机化学第8,9,10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八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3-甲基戊烯-3-醇3-氯-1,2-环氧丁烷3-甲基-3-甲氧基戊烷 (4)3-甲基-4-硝基苯酚(5)2-甲氧基苯酚2,4-二羟基苯甲醇 -3,4-二甲基-3-己烯-2-醇3-甲基-2,4戊二醇 2-甲基-1,4环己二酮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OH(2)OH(3)CH2OHCH2OH(4)H3CCH3COHC2H5HOCH2CCH2OHO (5)C2H5(6)C2H5OCH2CHCH2O(7)OHBrCH2OCH2(8)CH2CHClOHC H2(9)Br(10)CHO2NNO2H3CCH3NO2OCl(11)O3、完成下列反应:(1)CH3H5C2CBrC2H5CH3H5C2CCHCH3(2)OH+C2H5I(3)OCH3COCH2(4)ClH3CCCHC2H5H3CCCH2C2H5CH3CH3(5)CH2OHCH2OH(6)CHCHCH3(7)H3CCH3CHOCHH3CCH3(8)CH3I+(CH3)2CHOH (9)CH2BrCH2MgBrCH2CH2OMgBrCH2(10)CH2CH2OHCH2O CH3CH2CCH3 (11)ONaCH3CH3IOCH3COOHOHCOOH+CH3I(12)BrCH2(13)OH(CH3)3CONa(CH3)3COCH2CH2CH34、下列各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率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哪个?(1)最慢:正丁醇;最快:烯丙醇(2) 最慢:2一苯基乙醇;最快:1-苯基乙醇9、比较下列各化合物的酸性,按它们的酸性高至低排列成序。
2,4,6-三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对甲基苯酚>苯酚>水>乙醇 10、A:11、CH2OC2H5B:CH2OHC:C2H5IA:12、OHOCH3B:OHC:CH3I13、H3CH3CCHCH2OHH3CCHCH2BrH3CCHCH2DH3CCHCH3EBrH3CH3CCH CH3OHAH3CBH3CCH3C第九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2,3-二甲基丁醛3-甲基-1-苯基-2-丁酮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4)2-甲基环己酮(5)1-苯基-1-丙酮(6) 4-甲基-3-戊烯醛 (7)苯乙酮缩胺脲(8)乙醛缩乙二醇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OCHCHCHOH3CCHCCH3CH2CH3OCClCH3OCOHHNOOOHHCCHCH2CH2CH2CHH3CH3CCNNHOC5.完成下列反应式:OHOHCH3CH2CH2CHCHCH2OHCH2CH3CH3CH2CH2CHCHCHOCH2CH3 NOHMnO2或Cr2O3 /吡啶CH3CH2CH2CHCCHOCH2CH3CH3CH2CH2CHCCH3CH2CH3CH3CH2CH2 CH2CHCH3CH2CH3HCOO- +OHH3CCCNCH2OHCHOH3CCHOHCH2CHOOH3CCCHOHC2H5CCH3CHOOCH3H3COCH3OMgBrOCH3CC2H5CHOCH3 OMgBrC6H5OHOH3CCCH3CHOCH2CCH3CH OHCH2CCH3CH3CH3CH3MgBrCCH3OMgBrCH3CH3COHCH37.按与HCN反应活性大小排列:(3)>(2)>(1)>(8)>(7)>(4)>(5)>(6) 8.O(A)CH3COCCH2CH2CHO或CH3CCH3CCH2CH2CCH3CH3CH3(B)9.CH3CCH2CH2COOHOH(A)CH3CH2CH2CHCHCH3OCH3CH3(B)CH3CH2CH2CHCCH3CH3(C)10CH3OC(D)CH3COOHOHOCH2CCH3.CH2CCH3CH2CHCH3CH2CH2CH3(A)(B)OCH3OCH3(C)OH(D)OH第十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 3-苯基丁酸(β-苯基丁酸) (2)邻溴环己烷甲酸(2-溴环己烷甲酸) (3) 3-苯基丙烯酸(4)对氨基苯甲酸(5) 3-甲基-3-羟基戊二酸(6)2-乙酰基-3-苯基丙酸 (7) 邻羟基苯甲酸乙酯 (8)对乙氧基苯甲酰氯(9) 乙酸丙酸酐 (10)N,N-二甲基-2-甲基丙酰胺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5-甲基-1-萘甲酸水杨酸COOHCOOHα,γ-二氯-β-甲基戊酸顺-4-羟基环己烷羧酸ClH3CCH3ClCOOHOHCOOHCH3OH对苯二甲酰氯 N-甲基苯甲酰胺OCClOCNHCH3COCl(7)α-甲基丙烯酸甲酯;(8)三乙酸甘油酯CH2OOCCHCH2CCH3COOCH3333CHCOOCHCH2COOCH3.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三氯乙酸>氯乙酸>乙酸>丙酸对氯苯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苯酚草酸>胡萝卜酸>蚁酸>安息香酸>醋酸>酪酸>石碳酸COOHOHCOOHCOOHCOOH>>OH>OH6.完成下列反应式,并写出各化合物的结构: (1) CH2CH2BrCH2CH2MgBr(A)CH2CH2COOH(B)(C)(2)OO(A)CH3COOH(E)(B)CH3CClOHCCH3CH2(C)CCH3(D)CH2MgBr( 3)OCH3COOHCH3COClCH3CH2CH2COOOCCH3(4)Cl2 / P(5)OCH2CCH3CHCH2COOCH2O2NCHCOClC2H5OCH2CCH3CHCH2CCH2COOCH2CCH3CHCH2COHOCH2CH2OCH3OCH3C lO(6)CH2COOHCH2COOHOHCH2CH3OHCH2CH2CH2CH2CCH2CH2O(7) CH3CH2CH2C (8)COOHOOCOCH3CH3(9)COONaOH(10)OCOHCOCH3OOCNH2COCH3ONaClO + NaOH9.CH3CH2CHCH2CH2OOCHCOOHSOCl2CH3CH2CHCH2CH2OOCHCOCl催化加氢(A)C2H5OHCH3CH2CHCH2CH2OOCHCOOC2H5CH3CH2CHCH2CH2CH3CH2CH2COOHCH2高温KMnO4CH3CH2CHCH2CH2OHCH2OHCH3CH2CHCOOHCOOHH2SO4(浓)(B)10.(A)CH3CHCOONHCH34(B)CH3CHCONH4CH3(C)CH3CHCOOHCH3O (D)CH3CHCH2OHCH3(E)CH3CHCH2CH3(F)CH3CCH3O11.OCH3COCHCH2(A)(B)CH2CHCOCH312.OHACH2CH2COOHBCHCHCOOH22COD第八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3-甲基戊烯-3-醇3-氯-1,2-环氧丁烷3-甲基-3-甲氧基戊烷 (4)3-甲基-4-硝基苯酚(5)2-甲氧基苯酚2,4-二羟基苯甲醇 -3,4-二甲基-3-己烯-2-醇3-甲基-2,4戊二醇 2-甲基-1,4环己二酮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OH(2)OH(3)CH2OHCH2OH(4)H3CCH3COHC2H5HOCH2CCH2OHO (5)C2H5(6)C2H5OCH2CHCH2O(7)OHBrCH2OCH2(8)CH2CHClOHCH2(9)Br(10)CHO2NNO2H3CCH3NO2OCl(11)O3、完成下列反应:(1)CH3H5C2CBrC2H5CH3H5C2CCHCH3(2)OH+C2H5I(3)OCH3COCH2(4)ClH3CCCHC2H5H3CCCH2C2H5CH3CH3(5)CH2OHCH2OH(6)CHCHCH3(7)H3CCH3CHOCHH3CCH3(8)CH3I+(CH3)2CHOH (9)CH2BrCH2MgBrCH2CH2OMgBrCH2(10)CH2CH2OHCH2O CH3CH2CCH3 (11)ONaCH3CH3IOCH3COOHOHCOOH+CH3I(12)BrCH2(13)OH(CH3)3CONa(CH3)3COCH2CH2CH34、下列各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率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哪个?(1)最慢:正丁醇;最快:烯丙醇(2) 最慢:2一苯基乙醇;最快:1-苯基乙醇9、比较下列各化合物的酸性,按它们的酸性高至低排列成序。
习题答案1. 计算氢原子核外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产生的谱线H α的波长与频率。
解:n 1=2 ,n 2=3)11(10289.3222115n n -⨯=ν11422151057.4)3121(10289.3-⨯=-⨯=s ν nm m ss m c3.656103.6561057.410998.2911418=⨯=⨯⋅⨯==---νλ 2. 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多少?解:n 1=1 ,n 2=∞J J E E E I 181810179.2)111(10179.21--⨯-=-∞⨯-=-∞=∆= 3.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A ) (A) n = 3, l = 1, m l = +1, m s = +21(B) n = 4, l = 5, m l = -1, m s = +21 (C) n = 3, l = 3, m l = +1, m s = -21 (D) n = 4, l = 2, m l = +3, m s = -21 4.用合理的量子数表示: (1)3d 能级; (2)4s 1电子 解: n = 3, l = 2, m l = 0, n = 4, l = 0, m l = 0, m s = +21或-21Ⅵ5.分别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分别指出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9F10Ne25Mn29Cu24Cr解:元素价层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9F [He]2s 22p 5 2 ⅦA 10Ne [He]2s 22p 62 ⅧA 25Mn[Ar]3d 54s 2 4 ⅦB 29Cu [Ar]3d 104s 1 4 ⅠB 24Cr[Ar]3d 54s 1 4 ⅥBⅢ6.以(1)为例,完成下列(2)~(4)题。
(1)Na (Z = 11) [Ne]3s1;(3 ) Cr(Z=24) [Ar] 3d54s1;(2) P(Z=15) 1s22s22p63s23p3 ;(4 ) Kr (Z= 36) [ Ar ] 3d104s24p6;7.写出下列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分布式:S2-K+Pb2+Ag+Mn2+解:[Ne]3s23p6 [Ne]3s23p6 [Xe]4f145d106s2 [Kr]4d10 [Ar]3d58.试完成下表。
原子序数价层电子分布式各层电子数周期族区11 [Ne]3s12,8,1 3 ⅠA S21 [Ar]3d54s12,8,9,2 4 ⅥB d35 [Ar]3d104s24p52,8,18,7 4 ⅦA p47 [Kr]4d105s12,8,18,18,1 5 ⅠB ds60 [Xe]4f46s22,8,18, 22,8, 2 6 ⅢB f82 [Xe]4f145d106s26p22,8,18,32,18,4 6 ⅥA p9.已知某副族元素A的原子,电子最后填入3d轨道,最高氧化值为4;元素B的原子,电子最后填入4p轨道,最高氧化值为5:(1)写出A、B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2)根据电子分布,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
解(1)A: [Ar]3d24s2 B: [Ar]3d104s24p5(2)A: 4周期、d区、ⅣB族. B: 4周期、p区、ⅤA族.10.有第四周期的A、B、C三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此为1、2、7,其原子序数按A、B、C顺序增大。
已知A、B次外层电子数为8,而C次外层电子数为18,根据结构判断:(1) C与A的简单离子是什么?(2) B与C两元素间能形成何种化合物?试写出化学式。
解(1)I-, K+ (2) B与C两元素间能形成CaBr211.指出第四周期中具有下列性质的元素:(1) 最大原子半径;(2) 最大电离能;(3) 最强金属性;(4) 最强非金属性;(5) 最大电子亲和能;(6)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解(1)Kr (2)Kr (3)K (4)Br (5) Br (6) Kr12.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仅有一个电子,该电子的量子数是n = 4 , l = 0 , m = 0 ,m s= +1/2 ,问:(1) 符合上述条件的元素可以有几种?原子序数各为多少?(2) 写出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1)只有K, 原子序数19.(2) 电子分布式1s22s22p63s23p64s1周期表中4周期ⅠA 13.在下面的电子构型中,通常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具有哪一种构型?(1) n s2n p3;(2) n s2n p4;(3) n s2n p5;(4) n s2n p6 ;解(2) n s2n p41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36,当此元素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它的角动量量子数等于2的轨道内电子数恰好半满:(1) 写出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 此元素属哪一周期、哪一族、哪一区?元素符号是什么?解(1)角动量量子数等于2的轨道内电子数恰好半满为3d5. 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2) 此元素为Fe 4周期、d 区、ⅧB15.已知H 2O(g)和H 2O 2(g)的∆f H m 分别为-241.8kJ ⋅mol -1、-136.3kJ ⋅mol -1,H 2 (g)和O 2(g)的离解能分别为436 kJ ⋅mol -1 和493kJ ⋅mol -1,求H 2O 2 中O―O 键的键能。
解: H 2(g) + 1/2 O 2(g)H 2O(g)2H(g) + O(g)∆f H m (H 2O) + 2∆H b (H-O) = ∆H b (H-H) + 1/2∆H b (O-O)2∆H b (H-O) = ∆H b (H-H) + 1/2∆H b (O-O) - ∆f H m (H 2O)= [436 + (1/2)⨯493 - (-241.8) ] kJ ⋅mol -1 = 924.3 kJ ⋅mol -1H 2(g) + O 2(g) O 2(g)2H(g) + 2O(g)∆f H m (H 2O 2) + ∆r H m = ∆H b (H-H) + ∆H b (O-O) ∆r H m = ∆H b (H-H) + ∆H b (O-O) - ∆f H m (H 2O 2)= [436 + 493 - (-136.3)] kJ ⋅mol -1 = 1065.3 kJ ⋅mol -1∆r H m = 2∆H b (H-O) + ∆H b (-O-O-) ∆H b (-O-O-) = ∆r H m - 2∆H b (H-O)= [1065.3 - 924.3 ]kJ ⋅mol -1 = 141 kJ ⋅mol -1 = E (-O-O-)16.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_ 取向力 , 诱导力 色散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_诱导力_色散力____力;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___色散力_______力。
17.写出O 2分子的分子轨道表达式,据此判断下列双原子分子或离子:O 2+、O 2、O 2-、O 22-各有多少成单电子,将它们按键的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推测各自的磁性。
解:O +2[(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1(π*2p z )0] 单电子n=1∆f H m (H 2O 2)∆H b (H-H)∆H b ∆r H m∆f Hm (H 2O) ∆H b (H-H) 1/2∆H b ∆H b (H-O)O2 [KK(σ2s)2(σ*2s)2 (π2p y)2(π2p z)2(σ2p x)2(π*2p y)1(π*2p z)1] n=2O-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 x)2(π2p y)2(π2p z)2(π*2p y)2(π*2p z)1] n=1O=2 [KK(σ2s)2(σ*2s)2 (π2p y)2(π2p z)2(σ2p x)2(π*2p y)2(π*2p z)2] n=0键的强度由强到弱O2+、O2、O2-、O22-磁性大小: O2〉O2-= O2+〉O22-18.据电负性差值判断下列各对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大小。
(1) FeO 和FeS (2) AsH3 和NH3(3) NH3 和NF3(4) CCl4 和SiCl4解:(1) FeO 〉FeS (2) AsH3 〈NH3(3) NH3 〈NF3(4) CCl4 〈SiCl419.试说明三种分子中NF3,BF3,ClF3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各自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哪些分子间作用力。
解: NF3,BF3,ClF3杂化类型: SP3不等性SP2 SP3 d不等性几何构型: 三角锥平四三角形T形分子间力:取向力, 诱导力,色散力; 色散力;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20.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为何PCl3是三角锥形,且键角为101°,而BCl3却是平面三角形的几何构型。
解: P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P原子以不等性sp3杂化轨道与Cl原子成键,四个sp3杂化轨道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其中的三个轨道为单电子,与Cl原子的单电子配对成键;而另一个sp3杂化轨道已为一对孤电子对占据,不可能再与Cl原子成键,因而PCl3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
同时,由于孤对电子对键对电子的斥力,使PCl3的键角小于109.5︒成为101°。
而BCl3中的B原子为sp2杂化,三个杂化轨道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三个Cl原子的单电子配对,因而是平面三角形构型,键角为120︒。
21.波函数ψ是描述_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___数学函数式,它和___ _原子轨道___是同义词。
|ψ|2的物理意义是电子在核外某空间概率密度__,电子云是_电子在核外某空间概率密度___的形象化表示。
22.第二周期某元素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键级为1是顺磁性物质。
(1)推断出它的原子序号;(2)写出分子轨道中的排布情况;解: (1)5 (2) B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 x)2]24.用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推测下列各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PCl3SO2NO2+SCl2SnCl2BrF2+解:分子n VP VP排布杂化类型分子构型PCl3(5-3)/2=1 4 正四面体sp3 三角锥SO2(6-4)/2=1 3 平面三角形sp2V形NO2+(5-1-4)/2=0 2 直线形sp 直线形SCl2(6-2)/2=2 4 正四面体sp3V型SnCl2(4-2)/2=1 3 平面三角形sp2V型BrF2+(7-1-2)/2=2 4 正四面体sp3V型25.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而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有确定的配位数,二者有无矛盾?解: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是指正负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只要离子半径允许,就可以吸引尽可能多各个方向的异号离子;而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有确定的配位数是由正负离子的半径确定的,具有确定半径的离子周围排列异号离子的数量(即配位数)是一定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